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0779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指一种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在含水地层的区域进行建设的施工过程中,当上层滞水层含水层处在渗透力系数较小的土层时,由于土层环境的渗透系数较小,地下水的渗流速度较小,难以在短时间内将坑中的水排出。

现有技术中年,若采用井点降水的方式来排水,则影响范围较小,排水的效果不佳。若采用周圈加密疏干井的方式来排水,那么需要的成本及工期将增加。若采用超挖后回填滤石的方式来排水,超挖回填对基地受力层造成了破坏,对坑的施工影响非常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排水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地下水的渗流速度较小时,难以在短时间内将基坑中的水排出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水装置,包括:

滤水槽,埋设于基坑的底板之下;

埋设于所述滤水槽内的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表面设有通孔;以及

输出结构,连通于所述引流管和所述底板的外部。

本实用新型排水装置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排水装置通过在基坑的底板之下埋设滤水槽,在滤水槽中设置表面设有通孔的引流管,利用引流管收集地下水,并采用与引流管连通的输出结构将地下水输送到基坑的外部,从而在底板浇筑完成之后,还能在长时间内利用本装置将基坑的地下水排出去,以防止基坑底板遭到破坏,可以有效的控制坑中坑的局部渗漏水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地下水的渗流速度较小时,难以在短时间内将基坑中的地下水排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排水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输出结构包括:

导管,连通于所述引流管、且埋设于所述底板之下;

输出管,竖向插设于所述底板,所述输出管的一端连通于所述导管,所述输出管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底板的外部;以及

设于所述输出管内、且位于所述底板底部的水泵,所述水泵的水管沿着所述输出管设置、且连通于所述底板的外部。

本实用新型排水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输出管的外表面固定有止水环,所述止水环埋设于所述底板内。

本实用新型排水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滤水槽内设有滤水石。

本实用新型排水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滤水石的顶部铺设有防护膜。

本实用新型排水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滤水槽设于所述基坑的底部边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排水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排水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排水装置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表示的是一个坑中坑,由于基坑上设有底板10,底板10将坑中坑覆盖住。本实用新型排水装置用于将底板10之下的地下水抽排出基坑。本实用新型排水装置包括:滤水槽20、引流管30以及输出结构40,其中滤水槽20埋设于基坑的底板10之下,引流管30埋设于滤水槽20内,引流管30的表面设有通孔,输出结构40连通于引流管30和底板10的外部。本实用新型排水装置利用引流管收集地下水,并采用与引流管连通的输出结构将地下水输送到基坑的外部,从而在底板浇筑完成之后,还能在长时间内利用本装置将基坑的地下水排出去,以防止基坑的底板遭到破坏,可以有效的控制坑中坑的局部渗漏水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地下水的渗流速度较小时,难以在短时间内将基坑中的地下水排出的问题。

参阅图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排水装置的平面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坑中坑为具有一定坡度的矩形坑。坑中坑由下往上依次设有持力层100、垫层101、防水层102、保护层以及基坑的底板10,底板10是采用混凝土浇筑而成的。本装置是为了将底板10底部的地下水汇集起来,并穿过底板10排出去。

滤水槽20设于基坑的底部边缘处。在本实施例中,滤水槽20沿着坑中坑的矩形底面的边缘开挖,从而滤水槽20围合形成一矩形结构。具体地,在对基坑施工垫层之前,通过观测地下水的流量,沿着坑坡脚开挖滤水槽20,在本实施例中,滤水槽20的尺寸为100mm×100mm。在滤水槽20内布设有滤水石21,从而滤水石21对汇集到滤水槽20中的地下水作过滤处理,以防止后续输送地下水时发生堵塞现象。在本实施例中,滤水石21采用粒径在5mm至10mm范围内即可。

参阅图3,显示了图2的A的放大示意图。结合图1至图3所示,引流管30设置在滤水槽20中,引流管30的表面设有通孔300。地下水定向收集到滤水槽20中、并流入引流管30中,从而解决了由于土层环境的渗透系数较小,地下水的渗流速度较小,地下水不容易汇聚到滤水槽20中的问题。

开挖滤水槽20之后,在滤水槽20中放置滤水石21和引流管30。在本实施例中,滤水槽20围合成矩形,相对应地,引流管30也呈矩形围合设置。

施工完成之后,在滤水槽20上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底板10。为避免混凝土堵塞滤水槽20,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将防护膜22铺设在滤水石21上。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一层防水布铺设在滤水石21上。

为将引流管30中的地下水排出基坑,采用输出结构40连通于引流管30和底板10的外部。具体地,输出结构40包括:导管400、输出管401和水泵402,其中导管400连通于引流管30、且埋设于底板10之下,输出管401竖向插设于底板10,输出管401的一端连通于导管400,输出管401的另一端连通于底板10的外部,水泵402设于输出管401内、且位于所述底板底部,水泵402的水管4020沿着输出管401设置、且连通于底板10的外部。

在本实施例中,输出管401竖向插设在坑中坑的底部中心处,导管400的一端连通于呈矩形设置的引流管30的一个角处,导管400的另一端连通于输出管401的底部,从而利用导管400连通引流管30和输出管401,将引流管30中的地下水通过导管400输送到输出管401的底部,水泵402设置在底板10的底部处输出管401的底部,利用水泵402将输出管401的底部的地下水向上泵送,通过水泵402自带的水管4020将地下水从基坑中排出去。这样,在基坑上浇筑混凝土底板10之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可以通过本装置将底板10底部的底下水泵送出基坑,以保持基坑底部干燥,防止坑中坑的地下水长时间汇聚之后将底板10鼓起而破坏底板10。

输出管401的外表面固定有止水环403,止水环403埋设于底板10,止水环403能够防止输出管401和后续浇筑形成的混凝土底板10之间存在缝隙出现漏水问题,止水环403用来防止渗漏。

本实用新型排水装置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排水装置通过在基坑的底板之下埋设滤水槽,在滤水槽中设置表面设有通孔的引流管,利用引流管收集地下水,并采用与引流管连通的输出结构将地下水输送到基坑的外部,从而在底板浇筑完成之后,还能在长时间内利用本装置将基坑的地下水排出去,以防止基坑底板遭到破坏,可以有效的控制坑中坑的局部渗漏水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地下水的渗流速度较小时,难以在短时间内将基坑中的地下水排出的问题。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