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橡胶芯的混凝土管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09517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带有橡胶芯的混凝土管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水上混凝土管桩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带有橡胶芯的混凝土管桩。



背景技术:

混凝土管桩在高桩码头工程中是最常用的一类桩基,在中国北方建设的高桩码头也同样如此,但北方在寒冷的冬天,水面经常结上一层厚厚的冰。众所周知,水由液态变为固态冰后,体积会膨胀,混凝土管桩内部的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中,对混凝土管桩的内壁会形成向外挤压力,长此以往,混凝土管桩会出现产生裂缝等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带有橡胶芯的混凝土管桩,大大减少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中对混凝土管桩产生的挤压力。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有橡胶芯的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橡胶芯和混凝土管桩;混凝土管桩的底端埋设于水下地面下,混凝土管桩的顶端外露于水面上;橡胶芯设置于混凝土管桩内部,橡胶芯底端位于水面下,橡胶芯顶端位于水面上;橡胶芯内部设置有空腔结构;橡胶芯与混凝土管桩内壁之间存在间隙。

所述空腔结构与橡胶芯同心且同轴。

所述空腔结构的长径为橡胶芯长径的0.6-0.8倍。

所述橡胶芯为胶囊型结构。

所述橡胶芯和混凝土管桩之间设置有人工水草,人工水草浮于水面下,人工水草捆绑成扎。

本发明的橡胶芯所采用的橡胶材料强度低于混凝土管桩的桩身,同时橡胶芯内部设置的空腔结构为橡胶芯提供了较好的收缩空间,当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中,橡胶芯会逐渐产生弹性收缩变形,从而对混凝土管桩起到保护作用。本发明通过空腔结构与橡胶芯合理的比例设置,保证橡胶芯竖直悬浮于水面上,将橡胶芯的收缩功能发挥到最大。橡胶芯和混凝土管桩之间设置有人工水草。人工水草进一步提供混凝土管桩内部的收缩空间。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A-A面剖视图

其中,1-混凝土管桩,2-橡胶芯,3-水面,4-空腔结构,5-水下地面,6-人工水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清楚地了解本发明,但它们不对本发明构成限定。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有橡胶芯的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橡胶芯2和混凝土管桩1;混凝土管桩1的底端埋设于水下地面5下,混凝土管桩1的顶端外露于水面3上;橡胶芯2设置于混凝土管桩1内部,橡胶芯2底端位于水面3下,橡胶芯2顶端位于水面3上;橡胶芯2内部设置有空腔结构;橡胶芯与混凝土管桩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空腔结构4与橡胶芯2同心且同轴。所述空腔结构4的长径为橡胶芯2长径的0.6-0.8倍。所述橡胶芯2为胶囊型结构。所述橡胶芯2和混凝土管桩1之间设置有人工水草6,人工水草6浮于水面下,人工水草捆绑成扎。

本发明的施工过程是:首先沉设混凝土管桩1,然后从混凝土管桩1的顶口向其内部投放橡胶芯2。

本发明的作用原理是:当水面3以下的水开始结冰后,膨胀的冰向外挤压混凝土管桩1的内壁,向内挤压橡胶芯2的外壁,由于混凝土管桩1桩身的强度大于橡胶芯2的强度,橡胶芯2会先行产生向内的收缩变形,压缩空腔结构4的空间,减少冰体对混凝土管桩的压力,从而起到保护混凝土管桩1的作用。当冰融化成水后,橡胶芯2又恢复至最初的状态,从而实现重复利用。同时橡胶芯四周的人工水草也为混凝土管桩内部提供了空间。

本说明书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