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友好的多功能砖及其构成的生态护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01514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态友好的多功能砖及其构成的生态护坡。



背景技术:

目前的各种生态护坡的砖及其构成的生态护坡,存在如下问题:

1、现有砖体的设计支护功能差,且不能透水透气。

2、不利于蚯蚓、甲虫等动物栖息以及植物生长,对生态环境不利。

3、皆为规则矩形,水流直上直下,不利于水土保持。

本实用新型根据水体周边生态护坡的需求,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水体边上的斜坡、边坡和平缓坡进行生态支护,形成由水土、植物和动物组成的综合护坡生态系统。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生态友好多功能砖以及水土和植物的相互作用(根系锚固作用)对水体的边坡进行防护、加固,使之既能满足对边坡表层稳定的要求,又能保持良好的动植物生态环境的支护方式。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述可以透水、透气、透植物根系、透动物的生态友好的多功能砖及其构成的生态护坡,是目前支护水体边坡所急需的,以生态友好为基础,结合实际的工程力学要求而精心设计,不仅可以应用于水体边的边坡,还可以广泛应用于生态湿地,生态公园的建设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态友好的多功能砖及其构成的生态护坡,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一种生态友好的多功能砖,包括4至6 个侧面,各个所述侧面相互首尾固定连接而围成中空的正多边形的砖框,所述砖框的2至5个所述侧面的中央位置设置侧面孔洞。

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六边形底面,所述六边形底面边缘分别与六个所述侧面底部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六边形底面中心设置底面孔洞。

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六个所述侧面之间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六边形底面边缘分别与六个所述侧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砖框的外接圆直径为10至40cm,所述侧面孔洞为圆形、方形或多边形,所述侧面孔洞的外接圆直径为2至6cm,所述底面孔洞为圆形、方形或多边形,所述侧面孔洞的外接圆直径为2至6cm。

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六边形顶面,所述六边形顶面边缘与所述砖框顶部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六边形顶面中心设置顶砖孔洞。

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六边形顶面边缘分别与六个所述侧面固定连接。

一种生态友好的多功能砖构成的生态护坡,包括所述多功能砖,各个所述多功能砖固定于河流两侧的地面上,各个所述多功能砖的其中没有孔洞的侧面平行于河流方向,若干所述多功能砖交错层叠设置,各个相邻的所述多功能砖之间的所述侧面外表面相互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不同所述多功能砖的相互连接的两个所述侧面的所述侧面孔洞位置相互对应。

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各个所述多功能砖的上侧两个所述侧面中央设置侧面孔洞,各个所述多功能砖的下侧两个所述侧面中央设置侧面孔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生态友好的多功能砖及其构成的生态护坡,便于动植物生长,植物根系缠绕,将进一步加固砖与河岸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生态友好的多功能砖及其构成的生态护坡,对斜坡或边坡进行支护,形成由植物或工程和植物组成的综合护坡系统的护坡技术;

(3)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生态友好的多功能砖及其构成的生态护坡,开挖边坡形成以后,通过种植植物,利用植物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即根系锚固作用,对边坡表层进行防护、加固,使之既能满足对边坡表层稳定的要求,又能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所述生态友好的多功能砖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所述生态友好的多功能砖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3所述生态友好的多功能砖构成的生态护坡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3所述生态友好的多功能砖构成的生态护坡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4所述生态友好的多功能砖结构示意图。

图中:1、侧面,2、六边形底面,3、砖框,5、多功能砖,8、河流,9、两侧的地面,11、侧面孔洞,12、U形侧砖,21、底面孔洞,31、锯齿砖框, 61、顶砖孔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生态友好的多功能砖,包括六个侧面1,各个所述侧面1 相互首尾固定连接而围成中空的正六边形的砖框3,所述砖框3的5个所述侧面1的中央位置设置侧面孔洞11。

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砖框3的外接圆直径为25cm,所述侧面孔洞11为方形,所述侧面孔洞11的外接圆直径为4cm。

优选的,没有所述侧面孔洞11的所述侧面1平行于河流的方向设置。

所述多功能砖用于河道的生态护坡,从岸上流下的雨水会一层一层的截留在所述多功能砖,然后慢慢的从所述侧面孔洞11的渗透到河道。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一种生态友好的多功能砖,包括六个侧面1,各个所述侧面1 相互首尾固定连接而围成中空的六边形的砖框3,所述砖框3的5个所述侧面1 的中央位置设置侧面孔洞11。

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六边形底面2,所述六边形底面2边缘分别与六个所述侧面1底部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六边形底面2中心设置底面孔洞21。

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砖框3的外接圆直径为30cm,所述侧面孔洞11为方形,所述侧面孔洞11的外接圆直径为3cm,所述底面孔洞21为方形,所述侧面孔洞11的外接圆直径为3cm。

所述灰缝层4为砂浆,所述灰缝层4用于均匀传递所述侧面1之间和所述六边形底面2与所述侧面1之间的压力,粘结各个所述侧面1和粘结所述六边形底面2和所述侧面1,增加的各个所述侧面1及所述六边形底面2的整体性。

所述多功能砖为六边形厚体砖,其中六个所述侧面1中的5个开有侧面孔洞11,保留一面所述侧面1不开孔洞,水流经过的时候,将被分流。大小适中的孔洞,便于动植物生长,植物根系缠绕,将进一步加固砖与河岸的稳定性。

实施例3

如图3和图4所示,一种生态友好的多功能砖构成的生态护坡,包括所述多功能砖5,各个所述多功能砖5固定于河流8两侧的地面9上,各个所述多功能砖5的其中一个对角线平行于河流8方向,若干所述多功能砖5交错层叠设置,各个相邻的所述多功能砖5之间的所述侧面1外表面相互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多功能砖5,包括六个侧面1,各个所述侧面1相互首尾固定连接而围成中空的六边形的砖框3,所述砖框3的5个所述侧面1的中央位置设置侧面孔洞11。

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六边形底面2,所述六边形底面2边缘分别与六个所述侧面1底部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六边形底面2中心设置底面孔洞21。

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不同所述多功能砖5的相互连接的两个所述侧面1的所述侧面孔洞11位置相互对应。

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各个所述多功能砖5的上侧两个所述侧面1 中央设置侧面孔洞11,各个所述多功能砖5的下侧两个所述侧面1中央设置侧面孔洞11。

所述多功能砖5结构能够用于种植植物,利用植物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和根系锚固作用,对边坡表层进行防护、加固,使之既能满足对边坡表层稳定的要求,又能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不仅可以应用于生态护坡,还可以广泛应用于生态湿地,生态公园的建设中。

实施例4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所述侧面1包括两个U形侧砖12,六个所述U形侧砖12相互首尾固定连接而围成中空的六边形的锯齿砖框31。

两个所述锯齿砖框31相对拼合构成所述砖框3。

采用此结构,所述生态友好的多功能砖的损坏时仅仅需要部分更换即可,并且一面损坏时不会延伸至另一面,结构更为稳定,维修和更换更为便利,并且更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制造。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生态友好的多功能砖及其构成的生态护坡,便于动植物生长,植物根系缠绕,将进一步加固砖与河岸的稳定性,对斜坡或边坡进行支护,形成由植物或工程和植物组成的综合护坡系统的护坡技术,开挖边坡形成以后,通过种植植物,利用植物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即根系锚固作用,对边坡表层进行防护、加固,使之既能满足对边坡表层稳定的要求,又能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有广阔的用前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法,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且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