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管桩抗拔试验锚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28878发布日期:2018-08-21 19:06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凝土管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应力管桩抗拔试验锚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当前,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具有抗裂性好、施工速度快、桩身强度高等优点,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研究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抗拔静载试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现有的预应力管桩抗拔试验中大多采用焊接的连接方式,该种连接方式容易导致焊接部分不牢固,使管桩发生偏心的问题,从而影响试验数据和试验结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应力管桩抗拔试验锚固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采用焊接的连接方式容易导致焊接部分不牢固,使管桩发生偏心,影响试验数据和试验结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应力管桩抗拔试验锚固装置,包括混凝土垫层,所述混凝土垫层的内部嵌入有管桩,且管桩的内部设置有填芯混凝土,所述混凝土垫层的顶部对称固定有两个支撑柱和两个导向柱,且两个导向柱均位于两个支撑柱之间,两个所述支撑柱远离混凝土垫层的一端均与主梁连接,且主梁位于管桩的上方,两个所述导向柱远离混凝土垫层的一端均贯穿主梁,且两个导向柱上均套设有下拉梁导向套和上拉梁导向套,两个所述下拉梁导向套分别位于两个上拉梁导向套的下方,两个所述下拉梁导向套之间连接有下拉梁,且下拉梁的底部与管桩通过两个纵向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下拉梁底部连接的两个固定块对称位于管桩的两侧,且两个固定块均与管桩通过横向螺栓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上拉梁导向套之间连接有上拉梁,且上拉梁位于主梁的上方,所述上拉梁与主梁之间连接有千斤顶,且上拉梁与下拉梁之间固定有两个拉杆,两个所述拉杆对称位于管桩的两侧上方,且两个拉杆均贯穿主梁。

优选的,所述导向柱为钢棒。

优选的,所述下拉梁导向套和上拉梁导向套的内径等于导向柱的截面直径。

优选的,所述上拉梁和下拉梁均为钢板。

优选的,所述拉杆为直径为9毫米至20毫米的钢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设置了两个导向柱、两个下拉梁导向套和两个上拉梁导向套,通过两个下拉梁导向套和两个上拉梁导向套分别将下拉梁和上拉梁的两端分别活动固定在两个导向柱上,通过导向柱防止实验过程中下拉梁和上拉梁偏斜,有利于防止下拉梁和上拉梁由于连接不牢固导致管桩偏心,避免影响试验结果。

(2)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固定块、纵向螺栓和横向螺栓,通过固定块、横向螺栓和纵向螺栓的共同作用实现分别从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将下拉梁与管桩连接在一起,不仅使下拉梁与管桩连接更为牢固,而且还有利于管桩均匀受力,有利于降低管桩发生偏心的概率,提高了试验结果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区域的放大图;

图中:1-填芯混凝土;2-管桩;3-混凝土垫层;4-下拉梁导向套;5-支撑柱;6-主梁;7-上拉梁导向套;8-导向柱;9-千斤顶;10-上拉梁;11-拉杆;12-纵向螺栓;13-下拉梁;14-横向螺栓;15-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预应力管桩抗拔试验锚固装置,包括混凝土垫层3,混凝土垫层3的内部嵌入有管桩2,且管桩2的内部设置有填芯混凝土1,混凝土垫层3的顶部对称固定有两个支撑柱5和两个导向柱8,且两个导向柱8均位于两个支撑柱5之间,导向柱8负责导向,有利于防止上拉梁10和和下拉梁13偏斜,两个支撑柱5远离混凝土垫层3的一端均与主梁6连接,且主梁6位于管桩2的上方,两个导向柱8远离混凝土垫层3的一端均贯穿主梁6,且两个导向柱8上均套设有下拉梁导向套4和上拉梁导向套7,两个下拉梁导向套4分别位于两个上拉梁导向套7的下方,两个下拉梁导向套4和两个上拉梁导向套7分别用于限制上拉梁10和和下拉梁13的运动方向,有利于导向,两个下拉梁导向套4之间连接有下拉梁13,且下拉梁13的底部与管桩2通过两个纵向螺栓12固定连接,下拉梁13底部连接的两个固定块15对称位于管桩2的两侧,且两个固定块15均与管桩2通过横向螺栓14固定连接,纵向螺栓12和横向螺栓14分别从两个方向将下拉梁13与管桩2连接在一起,便于管桩2均匀受力,两个上拉梁导向套7之间连接有上拉梁10,且上拉梁10位于主梁6的上方,上拉梁10与主梁6之间连接有千斤顶9,且上拉梁10与下拉梁13之间固定有两个拉杆11,两个拉杆11对称位于管桩2的两侧上方,且两个拉杆11均贯穿主梁6,拉杆11用于将千斤顶9施加给上拉梁10的拉力传递给下拉梁13,从而实现带动管桩2上拔。

为了便于运输、存储和安装,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导向柱8为钢棒。

为了使下拉梁导向套4和上拉梁导向套7在导向柱8上无障碍运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下拉梁导向套4和上拉梁导向套7的内径等于导向柱8的截面直径。

为了便于取材,降低成本,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上拉梁10和下拉梁13均为钢板。

为了满足实验中应力强度的要求,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拉杆11为直径为9毫米至20毫米的钢筋。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通过纵向螺栓12和横向螺栓14将下拉梁13与管桩2连接起来,有利于管桩2上拔时均匀受力,然后启动千斤顶9,通过千斤顶9的驱动装置带动上拉梁10向上移动,通过上拉梁10带动两个拉杆11和下拉梁13一同向上移动,移动过程中,两个上拉梁导向套7和两个下拉梁导向套4均在两个导向柱8上移动,从而防止上拉梁10和下拉梁13偏斜,此时管桩2在下拉梁13的拉力下上拔,随后操作人员记录千斤顶9的拉力值,并记录管桩2和填芯混凝土1的上拔位移量,再根据获得的试验数据绘成曲线图即可完成试验。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