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提离法检查预应力锚杆持有荷载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331593发布日期:2018-09-04 20:57阅读:7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的施工方法,特别是一种采用提离法检查预应力锚杆持有荷载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采用锚索支护的基坑或边坡,锚筋持有荷载会随时间而增大或变小,了解锚索持有荷载的实际情况,对于支护系统的安全评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锚杆施工中通常采用锚杆测力计等传感器来了解锚筋持有荷载,各规范要求按锚杆总数的1-5%进行监测。相对于庞大的支护系统来说,锚索应力监测的数量相对较少,不能完全代表支护系统的整体情况,且这类传感器示值受多种因素影响误差较大,与千斤顶示值之间普遍存在着较严重的不匹配现象,方法的准确程度不高。

所述种种缺陷严重限制了本领域进一步向前发展和推广应用。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存的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提离法检查预应力锚杆持有荷载的施工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检测误差大、检测精度不高等技术缺陷。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采用提离法检查预应力锚杆持有荷载的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步骤1,施工前期准备,包括工具的准备及各种仪器的准备,完成后执行下一步骤;

步骤2,数据采集,在本步骤中,采用提离法采集预应力锚具的荷载数据及位移数据,完成后执行下一步骤;

步骤3,数据分析,对步骤2采集的荷载数据及位移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确定预应力锚具的持有荷载,最终确定锚杆荷载的锁定损失和长期损失,完成后执行下一步骤;

步骤4,判断结果,根据步骤3确定的检测结果与施工标准数据进行判断,若检测结果在施工标准数据的规范范围内,结束施工,若检测结果在施工标准数据的规范范围外,则执行下一步骤;

步骤5,措施补救,针对步骤4中判断不合规范的锚具采取补救措施,完成后重复执行步骤2。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步骤2中数据采集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确定检查目标,选择需要进行检查的预应力锚具;

步骤2.2,在选定的锚具目标上安装工具及检测仪器;

步骤2.3,对锚具开始加载荷载,锚具从初始荷载开始,加载分级进行,采用逐级等量加载,观察锚具的位移及锚具松动情况,并记录锚具的荷载及锚具的锚头位移;

步骤2.4,现场准备了厚度为1.0mm的薄窄钢片,肉眼发现锚具松动后,插入钢片验证,确认锚具全断面与钢垫板分离,出现位移突变或锚具松动,继续加载1-2级再终止试验;

步骤2.5,锚杆持有荷载检查试验完成后应按设计值锁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2.2中采用的工具及检测仪器包括依次设置在锚具上的钢垫板、支凳、千斤顶及工具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凳安装在锚具的支挡结构及岩土体上,支凳顶部安装千斤顶,千斤顶通过工具锚固定在锚具的锚筋上,支凳底部及顶部设置有钢垫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2.3中,对锚具加载的初始荷载为锚杆设计锁定值的0.3倍,分级增加的荷载为锚杆设计锁定值的5%,锚具每增加一级荷载后,维持荷载5min,在第0、5min测读锚头位移和荷载的大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3中的数据分析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根据步骤2中采集的荷载数据和位移数据绘制荷载-位移关系曲线图;

步骤3.2,根据步骤3.1中绘制的荷载-位移关系曲线图分析持有荷载的数值;

步骤3.3,根据步骤3.2确定的持有荷载的数值,确定锚杆荷载的锁定损失和长期损失。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3.2中确定持有荷载的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

步骤3.2.1,当荷载-位移关系曲线上拐点明显时,取其拐点处所对应的荷载值为持有荷载;

步骤3.2.2,当荷载-位移关系曲线没有明显拐点,位移随荷载增大位移增量也随之增大,曲线呈弧状,对于此类曲线持有荷载的确定,取拐点左右两侧的两切线的交汇点处所对应的荷载值的前一级荷载为持有荷载;

步骤3.2.3,当荷载-位移关系曲线没有明显拐点,成弹性曲线且无法找确定的切线位置,持有荷载为锚具松动的前一级荷载;

步骤3.2.4,上述三种有冲突时,取较小值为持有荷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5中采取的补救措施包括二次张拉、更换锚具、更换夹片及补强张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提离法检查预应力锚杆持有荷载的施工方法,该种采用提离法检查预应力锚杆持有荷载的施工方法能够对锚具进行精准的检测,避免了各种环境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有利于提升建筑安全。

总之,该种采用提离法检查预应力锚杆持有荷载的施工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检测误差大、检测精度不高等技术缺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锚具在检测过程中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荷载-位移的第一个关系曲线图;

图4是本发明中荷载-位移的第二个关系曲线图;

图5是本发明中荷载-位移的第三个关系曲线图;

图2中,1为锚筋,2为工具锚,3为千斤顶,4为钢垫片,5为支凳,6为工作锚,7为锚座,8为支挡结构及岩土体,9为钢插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参照图1-5。

具体参照图1,一种采用提离法检查预应力锚杆持有荷载的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步骤1,施工前期准备,包括工具的准备及各种仪器的准备,完成后执行下一步骤;

步骤2,数据采集,在本步骤中,采用提离法采集预应力锚具的荷载数据及位移数据,完成后执行下一步骤;

步骤3,数据分析,对步骤2采集的荷载数据及位移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确定预应力锚具的持有荷载,最终确定锚杆荷载的锁定损失和长期损失,完成后执行下一步骤;

步骤4,判断结果,根据步骤3确定的检测结果与施工标准数据进行判断,若检测结果在施工标准数据的规范范围内,结束施工,若检测结果在施工标准数据的规范范围外,则执行下一步骤;

步骤5,措施补救,针对步骤4中判断不合规范的锚具采取补救措施,完成后重复执行步骤2。

在本发明中,所述方法主要包括为现场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现场数据采集:对已锁定的预应力锚杆(锚索)安装上特制支凳后进行重新张拉。采用支凳将千斤顶和锚头隔离,通过千斤顶的逐级加压,观察锚具提离现象,采集现场数据。第二部分为数据分析:根据现场采集数据绘制荷载-位移曲线、提离现象及锚筋刚度等,综合分析锚杆持有荷载,通过数据对比,判断锚杆荷载的锁定损失和长期损失。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数据采集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确定检查目标,选择需要进行检查的预应力锚具;

步骤2.2,在选定的锚具目标上安装工具及检测仪器;

步骤2.3,对锚具开始加载荷载,锚具从初始荷载开始,加载分级进行,采用逐级等量加载,观察锚具的位移及锚具松动情况,并记录锚具的荷载及锚具的锚头位移;

步骤2.4,现场准备了厚度为1.0mm的薄窄钢片,肉眼发现锚具松动后,插入钢片验证,确认锚具全断面与钢垫板分离,出现位移突变或锚具松动,继续加载1-2级再终止试验;

步骤2.5,锚杆持有荷载检查试验完成后应按设计值锁定。

具体参照图2,优选地,所述步骤2.2中采用的工具及检测仪器包括依次设置在锚具上的钢垫板、支凳、千斤顶及工具锚。

优选地,所述支凳安装在锚具的支挡结构及岩土体上,支凳顶部安装千斤顶,千斤顶通过工具锚固定在锚具的锚筋上,支凳底部及顶部设置有钢垫板。

优选地,所述步骤2.3中,对锚具加载的初始荷载为锚杆设计锁定值的0.3倍,分级增加的荷载为锚杆设计锁定值的5%,锚具每增加一级荷载后,维持荷载5min,在第0、5min测读锚头位移和荷载的大小。

始荷载宜为锚杆设计锁定值的0.3倍。加载分级进行,采用逐级等量加载,分级荷载宜为锚杆设计锁定值的5%,观察位移或锚具松动;每级荷载施加完成后,应维持荷载5min,在第0、5min测读锚头位移和荷载的大小。

加载目的是确定持有荷载与设计锁定荷载间的差距,所以以锁定值来分级;持有荷载达不到锁定荷载的0.3倍,则此锚杆的持有荷载达不到施工质量和安全的要求,因此初始荷载采用了锁定值的0.3倍。

锚杆的持有荷载比较分散,分级太粗影响到持有荷载的准确程度,采取了锁定值的5%进行了分级。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的数据分析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根据步骤2中采集的荷载数据和位移数据绘制荷载-位移关系曲线图;

步骤3.2,根据步骤3.1中绘制的荷载-位移关系曲线图分析持有荷载的数值;

步骤3.3,根据步骤3.2确定的持有荷载的数值,确定锚杆荷载的锁定损失和长期损失。

优选地,所述步骤3.2中确定持有荷载的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

参照图3,步骤3.2.1,当荷载-位移(p~s)关系曲线上拐点明显时,,取其拐点处所对应的荷载值为持有荷载。观察千斤顶的压力表,压力增长速率突然降低时,即发生了提离现象,此时的张拉荷载即为锚筋上的持有荷载,压力增长速率突然降低时,位移肯定会随之增大,必然曲线会发生突变产生明显的拐点;

参照图4,步骤3.2.2,当荷载-位移(p~s)关系曲线没有明显拐点,但位移随荷载增大位移增量也随之增大,曲线呈弧状。对于此类曲线持有荷载的确定,取拐点左右两侧的两切线的交汇点处所对应的荷载值的前一级荷载为持有荷载(图4中,辅助线1、3为锚筋本身的理论刚度,辅助线2为锚筋张拉段的实际刚度);

参照图5,步骤3.2.3,当荷载-位移关系曲线没有明显拐点,成弹性曲线且无法找确定的切线位置,持有荷载为锚具松动的前一级荷载;

步骤3.2.4,上述三种有冲突时,取较小值为持有荷载。

根据数据分析得出锚杆的持有荷载,根据施工阶段不同,首先可判定锚杆的锁定损失,由于锚夹片回缩等原因存在着荷载锁定损失,即锁定荷载小于张拉荷载,锁定后立即进行提离试验,目的就是通过检测锁定荷载来确定荷载锁定损失及超张拉量,从而保证锁定荷载符合设计要求;其次在锚杆服役数日(月、年)后进行,通过检测锚筋上持有荷载的大小,判定锚杆的长期损失,判断工程结构的安全程度。

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采取的补救措施包括二次张拉、更换锚具、更换夹片及补强张拉。

以上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