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砂预处理的跌水消能竖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7769发布日期:2018-07-10 10:00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城市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沉砂预处理的跌水消能竖井。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日常生活废水的排放,很多城市的河道被严重污染,这一现象在全国带有普遍性。为了防止河道污染,需收集初期雨水及旱流污水,常见手段是分流制雨水系统和雨污合流制系统。

但是在在分流制雨水系统或雨污合流制系统中,当雨天降雨量较大,超过排水系统承受能力时,过多的雨水(合流污水)直接排入河道。这样会产生两个问题:

首先,由于初期雨水污染物浓度较高,普通合流制污水中也混杂了各种污染物,当降雨量过大而产生溢流时,部分含有较高浓度污染物的雨水(合流污水)未经处理即排入河道,造成水体污染,从而破坏环境;

其次,如遇超强降雨,短时降雨量超过受纳水体的承受能力时,可能造成内涝或者洪水灾害。

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背景下,多个城市已开展深层雨水调蓄隧道建设项目,当暴雨天来临,过多的雨水(合流污水)经入流井进入深层调蓄系统,由于这些污水未经处理,降雨结束后,污水中的污染物也会在深层调蓄系统内沉积,由于深层调蓄设施的埋深较深,调蓄隧道内清淤更困难;同时,由于深层隧道的深度较深,浅层雨水管道内的雨水溢流至深层调蓄系统,必然要通过跌水的方式进入,运行过程中会对深层调蓄隧道的结构和水力条件产生较大影响;此外,入流设施还需综合考虑电气自控、通风、除臭、运行管理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亟需一种新型雨水入流综合设施的设计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确保深层雨水调蓄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目前,缺乏一种方便实施的沉砂预处理的跌水消能竖井。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实施的沉砂预处理的跌水消能竖井。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沉砂预处理的跌水消能竖井,从上至下包括管理用房、通风设备间、除臭设备间、操作间、跌水消能间和深层调蓄隧道,所述的跌水消能间包括依次相连通的进水管、进水井、格栅间、汇水渠和消能井,所述的格栅间设置有沉砂池和抓斗式格栅,所述的沉砂池设置在格栅间的底部,所述的抓斗式格栅设置在格栅间前端入水处,所述的消能井设置有第一入水口、第二入水口、第一消能坎、第二消能坎和排气井,所述的第一入水口与第一消能坎相连通,所述的第二入水口和第二消能坎相连通,所述的第一消能坎和第二消能坎围绕排气井双螺旋连接于所述的深层调蓄隧道。

进一步地,所述的管理用房设置在地面一层,所述的设备间设置在地下负一层,所述的除臭设备间设置在地下负二层,所述的操作间设置在地下负三层,所述的跌水消能间设置在地下负四层,所述的深层调蓄隧道设置在地下负五层。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进水井上部连接有通风井,所述的通风井分别与通风设备间、除臭设备间、操作间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的排气井贯穿于除臭设备间、操作间、跌水消能间,所述的排气井底部与深层调蓄隧道相连通,所述的排气井顶部出口与除臭设备间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的除臭设备间内设置有除臭设备,所述的除臭设备与排气井相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汇水设置有两个出水闸门,分别与消能井的第一入水口和第二入水口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的抓斗式格栅为圆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结构简单,功能多样,方便实施和操作,施工难度低。雨水入流设施采用圆形结构,降低工程施工难度,集约利用土地,设施内部各区域功能划分清晰,配套设施完备齐全,有效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提高运行管理的便利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在一座设施内综合实现预处理、跌水消能、通风、除臭、变配电间、控制室、管理用房等多种功能;

(2)可有效拦截和去除溢流污染物,通过格栅、沉砂池等,去除雨水中垃圾和颗粒污染物,减少进入深层调蓄系统的污染物,降低清淤工作量;

(3)主要设施和设备均位于地下,可最大程度的噪音、臭气等对周边区域和环境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下部平面图;

图2为本发明的1-1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的消能井示意图;

图中,1管理用房、2通风设备间、3除臭设备间、4操作间、5跌水消能间、51进水管、52进水井、53格栅间、54沉砂池、55汇水渠、56排气井、57消能井、58抓斗式格栅、59第一入水口、510第二入水口、511第一消能坎、512第二消能坎、6深层调蓄隧道、7通风井。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沉砂预处理的跌水消能竖井,从上至下包括管理用房1、通风设备间2、除臭设备间3、操作间4、跌水消能间5和深层调蓄隧道6,所述的跌水消能间5包括依次相连通的进水管51、进水井52、格栅间53、汇水渠55和消能井57,所述的格栅间53设置有沉砂池54和抓斗式格栅58,所述的沉砂池54设置在格栅间53的底部,所述的抓斗式格栅58设置在格栅间53前端入水处,所述的消能井57设置有第一入水口59、第二入水口510、第一消能坎511、第二消能坎512和排气井56,所述的第一入水口59与第一消能坎511相连通,所述的第二入水口510和第二消能坎512相连通,所述的第一消能坎511和第二消能坎512围绕排气井56双螺旋连接于所述的深层调蓄隧道6。

所述的管理用房1设置在地面一层,所述的设备间2设置在地下负一层,所述的除臭设备间3设置在地下负二层,所述的操作间4设置在地下负三层,所述的跌水消能间5设置在地下负四层,所述的深层调蓄隧道6设置在地下负五层。

所述的进水井52上部连接有通风井7,所述的通风井7分别与通风设备间2、除臭设备间3、操作间4相连通。

所述的排气井56贯穿于除臭设备间3、操作间4、跌水消能间5,所述的排气井56底部与深层调蓄隧道6相连通,所述的排气井56顶部出口与除臭设备间3相连通。

所述的除臭设备间3内设置有除臭设备,所述的除臭设备与排气井56相连接。

所述的汇水渠55设置有两个出水闸门,分别与消能井57的第一入水口和第二入水口相连通。

所述的抓斗式格栅58为圆形。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沉砂预处理的跌水消能竖井,所述的沉砂预处理的跌水消能竖井从上至下包括管理用房、通风设备间、除臭设备间、操作间、跌水消能间和深层调蓄隧道,所述的跌水消能间包括依次相连通的进水管、进水井、格栅间、汇水渠和消能井,所述的格栅间设置有沉砂池和抓斗式格栅。本发明的沉砂预处理的跌水消能竖井,在整体结构中设置了预处理、跌水消能、通风、除臭、变配电间、控制室、管理用房等多种功能,可实现降低工程施工难度、集约利用土地、便于运行管理等多重目标。

技术研发人员:胡龙;叶源新;唐建国;王晓鹏;高原;顾赟;水娴;王碧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城投水务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4.09
技术公布日:2018.07.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