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栅总成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0533阅读:1476来源:国知局
格栅总成及车辆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格栅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前端的进气格栅一个很重要的功能部件,具有使空气流通以便于发动机散热的功能。

现在大多数车辆的格栅是固定不动的,格栅的进气面积大小不能调节,因此进气量是恒定的,不能根据不同的环境对车辆性能的不同要求来控制发动机温度。

因此,为提升车辆性能,需要设计能调整进气面积的格栅,从而能够控制进汽车前端进气量,使发动机工作在最佳的温度范围内,以提高燃油经济性,确保车辆的良好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格栅总成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格栅不能调节进气量大小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格栅总成,所述格栅总成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列的挡片组件,每个所述挡片组件包括能够相对彼此转动的第一挡片和第二挡片;

所述格栅总成还包括用以驱动所述第一挡片和所述第二挡片相对彼此转动的驱动机构。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挡片组件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安装架上的转轴,每个 所述转轴上转动安装有并行延伸的所述第一挡片和所述第二挡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挡片的中间部位固定有套在所述转轴上的第一轴套,所述第二挡片的靠近两端的部位分别固定有套在所述转轴上的第二轴套,两个所述第二轴套在所述转轴上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轴套的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每个所述第一挡片铰接的用以驱动所述第一挡片转动的第一拉杆以及与每个所述第二挡片铰接的用以驱动所述第二挡片转动的第二拉杆。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挡片和所述第二挡片上分别设置有支耳,所述支耳上设置有中心线与所述转轴的延伸方向平行的铰接孔,所述第一挡片和所述第二挡片通过所述铰接孔分别与所述第一拉杆和所述第二拉杆对应铰接。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挡片组件中,所述第一挡片上的所述第一拉杆与所述第二挡片上的所述第二拉杆位置相对,位置相对的所述第一拉杆和所述第二拉杆通过销轴铰接在一起;

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移动架,各所述销轴连接在所述移动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挡片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拉杆,所述第二挡片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拉杆位置相对的所述第二拉杆;每个所述第一拉杆和位置相对的所述第二拉杆分别通过所述销轴铰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架包括分别位于所述挡片组件的两端且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接臂以及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臂两端的第二连接臂,所述销轴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臂上。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架的一个所述第二连接臂上设置有用于与驱动所述移动架移动的动力装置连接的连接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格栅总成,通过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挡片和第二挡片相对彼此转动,可调节第一挡片和第二挡片之间的夹角大小,从而能够调节各挡片组件之间的间隙,由此调节该格栅总成的进气面积。因此,本实用新型 提供的格栅总成,可根据发动机温度来调节进气量,使得发动机工作在良好的温度状态下,以保证发动机高效运行。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的前部设置有如上所述的格栅总成。

所述车辆相对于现有技术与上述格栅总成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格栅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格栅总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格栅总成中一个挡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挡片组件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挡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二挡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安装架; 11-安装部;

2-挡片组件; 21-第一挡片;

211-第一轴套; 212-支耳;

213-铰接孔; 22-第二挡片;

221-第二轴套; 23-转轴;

3-第一拉杆; 4-第二拉杆;

5-销轴; 6-移动架;

61-第一连接臂; 62-第二连接臂;

63-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格栅总成,如图1和图2所示,该格栅总成包括安装架1,该安装架1上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列的挡片组件2,每个所述挡片组件2包括能够相对彼此转动的第一挡片21和第二挡片22;所述格栅总成还包括用以驱动所述第一挡片21和所述第二挡片22相对彼此转动的驱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格栅总成,通过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挡片21和第二挡片22相对彼此转动,可调节第一挡片21和第二挡片22之间的夹角大小,从而能够调节各挡片组件2之间的间隙,由此调节该格栅总成的进气面积。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格栅总成,可根据发动机温度来调节进气量,使得发动机工作在良好的温度状态下,以保证发动机高效运行。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在实施方式中,在安装架1上设置有多个安装部11,每个安装部11上设置有安装孔,可通过安装孔将该安装架1固定在车辆前部的车架上,当然也可安装在其它需要使用该格栅总成的结构上。

安装架1上的所述挡片组件2的具体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每个所述 挡片组件2包括固定在所述安装架1上的转轴23,每个所述转轴23上转动安装有并行延伸的所述第一挡片21和所述第二挡片22。

优选地,所述第一挡片21的中间部位固定有套在所述转轴23上的第一轴套211(如图5所示),第一挡片21形成为“凸”字形,所述第二挡片22的靠近两端的部位分别固定有套在所述转轴23上的第二轴套221(如图6所示),第二挡片22形成为“凹”字型,两个所述第二轴套221在所述转轴23上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轴套211的两端。其中,在第一轴套211和第二轴套221与转轴23之间可填充柔性物质,以减轻转动时产生的噪音。

当然,为使得第一挡片21和第二挡片22相对彼此旋转,并不限于如上所述设置,也可设置第一轴套211位于转轴23的一端,而第二轴套221(仅设置一个)位于转轴23的另一端。另外,也不限于第一挡片21和第二挡片22通过轴套套在转轴23上的设置方式,例如,可在第一挡片21上固定转轴,第二挡片22上设置与该转轴配合的轴套,同时第一挡片21上的转轴转动安装在安装架1上,这样也可实现第一挡片21和第二挡片22相对于彼此旋转。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每个所述第一挡片21铰接的第一拉杆3以及与每个所述第二挡片22铰接的第二拉杆4。通过拉动第一拉杆3可驱动第一挡片21转动,驱动第二拉杆4可驱动第二挡片22转动,从而通过第一拉杆3和/或第二拉杆4可调节两个挡片之间的夹角。

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结合图1),所述第一挡片21和所述第二挡片22上分别设置有支耳212,支耳212布置在各挡片的背风面上,所述支耳212上设置有中心线与所述转轴23的延伸方向平行的铰接孔213,所述第一挡片21和所述第二挡片22通过所述铰接孔213分别与所述第一拉杆3和所述第二拉杆4对应铰接。

为方便调节第一挡片21和第二挡片22之间的夹角,本实施方式中优选设置为使得第一拉杆3和第二拉杆4同时动作,从而同时使得第一挡片21 和第二挡片22转动。

优选地,每个所述挡片组件中,所述第一挡片21上的第一拉杆3与所述第二挡片22上的第二拉杆4位置相对,位置相对的所述第一拉杆3和所述第二拉杆4通过销轴5铰接在一起,这样通过驱动销轴5移动,可使得第一拉杆3和第二拉杆4同时动作,从而使得两个挡片同时旋转。

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挡片2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拉杆3,所述第二挡片2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第一拉杆3位置相对的第二拉杆4;每端的所述第一拉杆3和位置相对的所述第二拉杆4分别通过所述销轴5铰接在一起。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移动架6,各所述销轴5连接在所述移动架6上。这样,通过移动移动架6,可同时驱动各个连接在该移动架6上的销轴5移动,从而同时调节各挡片组件2中两挡片之间的夹角。

所述移动架6为矩形框架结构,具体包括分别位于所述挡片组件2两端且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接臂61以及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臂61两端的第二连接臂62,位于所述挡片组件2两端的所述销轴5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臂61上。

为驱动该移动架6移动,从而调节各挡片组件2中挡片之间的夹角,该移动架6的一个所述第二连接臂62上设置有用于与驱动所述移动架6移动的动力装置连接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具体为在第二连接臂62上设置的连接孔63。在将该格栅总成应用在车辆上时,车辆上设置的动力装置可与该连接孔63连接,以通过动力装置驱动该移动架6移动。

移动架6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两个极限位置。当发动机水温过高时,动力装置驱动移动架6移动到第一位置(在应用于车辆上时,可设置移动架6移动到最上端),此时第一挡片22和第二挡片23之间的夹角最小,各挡片组件2之间的间隙最大,格栅处于全开状态,进气迎风面积最小,进风量最 大,散热效果最大;当发动机水温很低时,动力装置驱动移动架6移动到第二位置(应用于车辆上,移动架6移动到最下端),此时第一挡片22和第二挡片23之间的夹角最大,各挡片组件2之间的间隙最小,格栅的迎风面积最大,进风量最小,散热效果很小或没有。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的前部设置有如上所述的格栅总成。该车辆通过前部设置的格栅总成,可调节进气面积,从而可根据发动机的温度来调节进气量,保证发动机工作在良好的温度状态,利于提升车辆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