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模板式微型地下综合管廊的浇筑系统及浇筑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134233发布日期:2018-08-10 19:05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地下综合管廊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模板式微型地下综合管廊的浇筑系统及浇筑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综合管廊是建设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地下综合管廊可有效杜绝“拉链马路”现象,让技术人员无需反复开挖路面,在管廊中就可对各类管线进行抢修、维护、扩容改造等;同时大大缩减管线抢修时间。

目前,对于微型地下综合管廊(横截面宽高为1.8m×1.8m左右),多采用明挖法施工。

目前,地下综合管廊有两种主要的浇筑施工方法:第一种是全部现场施工法:现场扎钢筋笼、现场安装模板以及现场浇筑混凝土,显而易见地,该种方法费时、费人工、施工周期很长;第二种是先预制再安装法:先预制成一节一节的管廊,然后运输到现场,然后吊装,然后再将一节一节的管廊密封浇筑连接成一条完整的地下综合管廊,显而易见地,该种方法前期需要专用的预制模具,前期模具成本较高,后期还需要运输以及吊装沉重的预制件,需要专用的运输机械以及吊装机械,运输成本较高,吊装成本也较高。上述的两种浇筑施工方法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浇筑施工时更加省时、省事以及省成本的,性价比更加优良的微型地下综合管廊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模板式微型地下综合管廊的浇筑系统。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模板式微型地下综合管廊的浇筑方法。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装配模板式微型地下综合管廊的浇筑系统,包括钢筋笼、内模板、外模板、若干个对拉螺栓以及吊具;

所述内模板与外模板通过若干个对拉螺栓组装成用于浇筑地下综合管廊的竖向侧墙的模具,且所述内模板与外模板围成的空腔中内置有钢筋笼;

所述钢筋笼用于预埋在地下综合管廊的廊底与竖向侧墙中;

所述吊具设置于所述浇筑系统的顶端以用于吊装移动所述浇筑系统。

优选的,所述对拉螺栓包括空心管、左紧固螺母、左螺杆、右紧固螺母、右螺杆、左紧固销、右紧固销、左紧固顶锥、右紧固顶锥、左一连接件、右一连接件;

所述空心管穿透所述内模板与外模板;

所述左紧固螺母与所述空心管的左端的外管面螺纹连接,所述左紧固销从所述空心管的管壁上的紧固通孔中穿过且可上下滑动,所述左紧固螺母与所述左紧固销相互配合以用于夹紧固定所述内模板;

所述左螺杆包括位于左端的夹持部以及与所述空心管的左端的内管面螺纹连接的螺纹部;

所述左紧固顶锥设置于所述空心管中,所述左紧固顶锥包括圆柱部和圆台部;

所述左紧固销的底面为与所述左紧固顶锥的圆台部的圆锥面相配合的斜平面,所述左紧固销的周向侧面上设置有用于防止相对的两个所述左紧固销的底面相接触的上凸台,所述左紧固销的周向侧面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左紧固销从所述空心管上掉落的下凸台;

所述左一连接件的左端与所述左螺杆的螺纹部的右端面连接,且所述左一连接件的右端与所述左紧固顶锥的圆柱部的左端面连接以用于将所述左螺杆的旋转式左右向运动转变为所述左紧固顶锥的直线式左右向运动,所述左紧固顶锥的直线式向右运动顶升所述左紧固销向上滑动;

所述右紧固螺母与所述空心管的右端的外管面螺纹连接,所述右紧固销从所述空心管的管壁上的紧固通孔中穿过且可上下滑动,所述右紧固螺母与所述右紧固销相互配合以用于夹紧固定所述外模板;

所述右螺杆包括位于右端的夹持部以及与所述空心管的右端的内管面螺纹连接的螺纹部;

所述右紧固顶锥设置于所述空心管中,所述右紧固顶锥包括圆柱部和圆台部;

所述右紧固销的底面为与所述右紧固顶锥的圆台部的圆锥面相配合的斜平面,所述右紧固销的周向侧面上设置有用于防止相对的两个所述右紧固销的底面相接触的上凸台,所述右紧固销的周向侧面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右紧固销从所述空心管上掉落的下凸台;

所述右一连接件的右端与所述右螺杆的螺纹部的左端面连接,且所述右一连接件的左端与所述右紧固顶锥的圆柱部的右端面连接以用于将所述右螺杆的旋转式左右向运动转变为所述右紧固顶锥的直线式左右向运动,所述右紧固顶锥的直线式向左运动顶升所述右紧固销向上滑动;

所述空心管的外管面上设置有用于隐藏内嵌所述左紧固销以及右紧固销上的上凸台的第一凹坑。

优选的,所述左一连接件包括柱状杆及两个分别位于柱状杆两端的圆盘,所述左一连接件的轴向中心截面为工字形,所述左一连接件的一个圆盘内嵌于所述左螺杆的螺纹部的右端面上的盲孔中,所述左一连接件的另一个圆盘内嵌于所述左紧固顶锥的圆柱部的左端面上的盲孔中,所述左螺杆以及左紧固顶锥上的盲孔均为开口小内腔大结构;

所述右一连接件包括柱状杆及两个分别位于柱状杆两端的圆盘,所述右一连接件的轴向中心截面为工字形,所述右一连接件的一个圆盘内嵌于所述右螺杆的螺纹部的左端面上的盲孔中,所述右一连接件的另一个圆盘内嵌于所述右紧固顶锥的圆柱部的右端面上的盲孔中,所述右螺杆以及右紧固顶锥上的盲孔均为开口小内腔大结构。

优选的,所述左紧固销为两个,两个左紧固销的轴向中心线在所述空心管的同一条直径线上,且两个左紧固销相互对称;

所述右紧固销为两个,两个右紧固销的轴向中心线在所述空心管的同一条直径线上,且两个右紧固销相互对称;

两个左紧固销与两个右紧固销的轴向中心线均在所述空心管的同一个轴向中心面上。

优选的,所述对拉螺栓还包括左限位销,右限位销,左限位顶锥、右限位顶锥、左二连接件、右二连接件;

所述左限位销与右限位销从所述空心管的管壁上的限位通孔中穿过且可上下滑动,所述左限位销与右限位销相互配合以用于限位钢筋笼发生位移;

所述左限位顶锥设置于所述空心管中,所述左限位顶锥包括圆柱部和圆锥部;

所述左限位销的底面为与所述左限位顶锥的圆锥部的圆锥面相配合的斜平面,所述左限位销的周向侧面上设置有用于防止相对的两个所述左限位销的底面相接触的上限位凸台,所述左限位销的周向侧面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左限位销从所述空心管上掉落的下限位凸台;

所述左二连接件的左端与所述左紧固顶锥的圆台部的右端面连接,且所述左二连接件的右端与所述左限位顶锥的圆柱部的左端面连接以用于将所述左螺杆的旋转式左右向运动转变为所述左限位顶锥的直线式左右向运动,所述左限位顶锥的直线式向右运动顶升所述左限位销向上滑动;

所述右限位顶锥设置于所述空心管中,所述右限位顶锥包括圆柱部和圆锥部;

所述右限位销的底面为与所述右限位顶锥的圆锥部的圆锥面相配合的斜平面,所述右限位销的周向侧面上设置有用于防止相对的两个所述右限位销的底面相接触的上限位凸台,所述右限位销的周向侧面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右限位销从所述空心管上掉落的下限位凸台;

所述右二连接件的右端与所述右紧固顶锥的圆台部的左端面连接,且所述右二连接件的左端与所述右限位顶锥的圆柱部的右端面连接以用于将所述右螺杆的旋转式左右向运动转变为所述右限位顶锥的直线式左右向运动,所述右限位顶锥的直线式向左运动顶升所述右限位销向上滑动;

所述空心管的外管面上设置有用于隐藏内嵌所述左限位销以及右限位销上的上限位凸台的第二凹坑。

优选的,所述左二连接件包括柱状杆及两个分别位于柱状杆两端的圆盘,所述左二连接件的轴向中心截面为工字形,所述左二连接件的一个圆盘内嵌于所述左限位顶锥的圆柱部的左端面上的盲孔中,所述左二连接件的另一个圆盘内嵌于所述左紧固顶锥的圆台部的右端面上的盲孔中,所述左紧固顶锥以及左限位顶锥上的盲孔均为开口小内腔大结构;

所述右二连接件包括柱状杆及两个分别位于柱状杆两端的圆盘,所述右二连接件的轴向中心截面为工字形,所述右二连接件的一个圆盘内嵌于所述右限位顶锥的圆柱部的右端面上的盲孔中,所述右二连接件的另一个圆盘内嵌于所述右紧固顶锥的圆台部的左端面上的盲孔中,所述右紧固顶锥以及右限位顶锥上的盲孔均为开口小内腔大结构。

优选的,所述左限位销为两个,两个左限位销的轴向中心线在所述空心管的同一条直径线上,且两个左限位销相互对称;

所述右限位销为两个,两个右限位销的轴向中心线在所述空心管的同一条直径线上,且两个右限位销相互对称;

两个左紧固销、两个右紧固销、两个左限位销以及两个右限位销的轴向中心线均在所述空心管的同一个轴向中心面上。

优选的,所述左紧固销与所述左限位顶锥的结构关系满足当所述内模板与外模板之间的混凝土凝结硬化后所述左限位顶锥的最大外径小于此时上下相对的两个左紧固销的底面之间的间距以用于将所述左紧固顶锥与所述左限位顶锥从空心管中拆卸下来;

所述右紧固销与所述右限位顶锥的结构关系满足当所述内模板与外模板之间的混凝土凝结硬化后所述右限位顶锥的最大外径小于此时上下相对的两个右紧固销的底面之间的间距以用于将所述右紧固顶锥与所述右限位顶锥从空心管中拆卸下来。

一种装配模板式微型地下综合管廊的浇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用于埋设微型地下综合管廊的壕沟之外的场地上制取上述的浇筑系统;

2)用吊车将步骤1)制得的浇筑系统吊放在用于埋设微型地下综合管廊的壕沟中,多个所述浇筑系统串连排列对正;

3)将相邻的两个所述浇筑系统之间的缝隙处的外露钢筋绑扎连接在一起,然后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浇筑系统之间的缝隙处安装用于浇筑缝隙的内模板以及外模板;

4)然后用混凝土泵车浇筑混凝土,然后依次进行振捣、养护以及拆模,完成后制得装配模板式微型地下综合管廊。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装配模板式微型地下综合管廊的浇筑系统,包括钢筋笼、内模板、外模板、若干个对拉螺栓以及吊具;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装配模板式微型地下综合管廊的浇筑系统的浇筑方法;本申请通过先在用于埋设微型地下综合管廊的壕沟之外的场地上制取上述浇筑系统,然后再用吊车将浇筑系统吊放在壕沟中,然后再依次浇筑、振捣、养护以及拆模,从而将传统的全部现场施工法以及先预制再安装法的优点以及缺点进行了折中处理,形成了一种新的施工模式,具有更加省时、省事、省人工以及省成本的,性价比更加优良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模板式微型地下综合管廊的浇筑系统中的对拉螺栓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左一连接件、左紧固顶锥、左二连接件以及左限位顶锥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01内模板,102外模板,103水平钢筋;

2空心管;

301左紧固螺母,302左螺杆,3021夹持部,3022螺纹部,303左紧固销,3031上凸台,3032下凸台,304左紧固顶锥,3041圆柱部,3042圆台部,305左一连接件,3051柱状杆,3052圆盘,306第一凹坑;

401右紧固螺母,402右螺杆,403右紧固销,404右紧固顶锥,405右一连接件;

501左限位销,5011上限位凸台,5012下限位凸台,502左限位顶锥,503左二连接件,504第二凹坑;

601右限位销,602右限位顶锥,603右二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轴向”、“径向”、“纵向”、“横向”、“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的的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的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参照图1以及2,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模板式微型地下综合管廊的浇筑系统中的对拉螺栓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左一连接件、左紧固顶锥、左二连接件以及左限位顶锥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装配模板式微型地下综合管廊的浇筑系统,包括钢筋笼、内模板101、外模板102、若干个对拉螺栓以及吊具;

所述内模板101与外模板102通过若干个对拉螺栓组装成用于浇筑地下综合管廊的竖向侧墙的模具,且所述内模板101与外模板102围成的空腔中内置有钢筋笼;

所述钢筋笼用于预埋在地下综合管廊的廊底与竖向侧墙中;

所述吊具设置于所述浇筑系统的顶端以用于吊装移动所述浇筑系统。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装配模板式微型地下综合管廊的浇筑系统,包括钢筋笼、内模板101、外模板102、若干个对拉螺栓以及吊具;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装配模板式微型地下综合管廊的浇筑方法;本申请通过先在用于埋设微型地下综合管廊的壕沟之外的场地上制取上述浇筑系统,然后再用吊车将浇筑系统吊放在壕沟中,然后再依次浇筑、振捣、养护以及拆模,从而将传统的全部现场施工法以及先预制再安装法的优点以及缺点进行了折中处理,形成了一种新的施工模式,具有更加省时、省事、省人工以及省成本的,性价比更加优良的特点。

目前,对于上述的内模板101以及外模板102,工程人员更喜欢使用长宽都比较大的大板来作为内模板101以及外模板102,如此有利于减少模板的拼装工作量,有利于保证混凝土墙面的平整度等等。但是,使用长宽都比较大的内模板101以及外模板102也带来一个问题:连接内模板101以及外模板102的对拉螺栓需要人工安装,通常是先把外模板102摆放到预定位置,然后将对拉螺栓的外端从内到外穿过钢筋笼固定在外模板102上,然后再将内模板101安装在对拉螺栓的内端上,如此安装,先安装外模板102再安装内模板101,比较费时费力,再者有多少个对拉螺栓,内模板101上就有多少个用于穿过对拉螺栓的孔眼,这么多的对拉螺栓先一步都安装在外模板102上后,后面要将内模板101上的众多孔眼与众多的对拉螺栓一一对齐让对拉螺栓插入进来,显而易见地,如此多的一一对齐比较费时费力。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对拉螺栓,该对拉螺栓包括空心管2、左紧固螺母301、左螺杆302、右紧固螺母401、右螺杆402、左紧固销303、右紧固销403、左紧固顶锥304、右紧固顶锥404、左一连接件305、右一连接件405;

所述空心管2穿透所述内模板101与外模板102;

所述左紧固螺母301与所述空心管2的左端的外管面螺纹连接,所述左紧固销303从所述空心管2的管壁上的紧固通孔中穿过且可上下滑动,所述左紧固螺母301与所述左紧固销303相互配合以用于夹紧固定所述内模板101;

所述左螺杆302包括位于左端的夹持部3021以及与所述空心管2的左端的内管面螺纹连接的螺纹部3022;

所述左紧固顶锥304设置于所述空心管2中,所述左紧固顶锥304包括圆柱部3041和圆台部3042;

所述左紧固销303的底面为与所述左紧固顶锥304的圆台部的圆锥面相配合的斜平面,所述左紧固销303的周向侧面上设置有用于防止相对的两个所述左紧固销303的底面相接触的上凸台3031,所述左紧固销303的周向侧面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左紧固销303从所述空心管2上掉落的下凸台3032;

所述左一连接件305的左端与所述左螺杆302的螺纹部的右端面连接,且所述左一连接件305的右端与所述左紧固顶锥304的圆柱部的左端面连接以用于将所述左螺杆302的旋转式左右向运动转变为所述左紧固顶锥304的直线式左右向运动,所述左紧固顶锥304的直线式向右运动顶升所述左紧固销303向上滑动;

所述右紧固螺母401与所述空心管2的右端的外管面螺纹连接,所述右紧固销403从所述空心管2的管壁上的紧固通孔中穿过且可上下滑动,所述右紧固螺母401与所述右紧固销403相互配合以用于夹紧固定所述外模板102;

所述右螺杆402包括位于右端的夹持部以及与所述空心管2的右端的内管面螺纹连接的螺纹部;

所述右紧固顶锥404设置于所述空心管2中,所述右紧固顶锥404包括圆柱部和圆台部;

所述右紧固销403的底面为与所述右紧固顶锥404的圆台部的圆锥面相配合的斜平面,所述右紧固销403的周向侧面上设置有用于防止相对的两个所述右紧固销403的底面相接触的上凸台,所述右紧固销403的周向侧面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右紧固销403从所述空心管2上掉落的下凸台;

所述右一连接件405的右端与所述右螺杆402的螺纹部的左端面连接,且所述右一连接件405的左端与所述右紧固顶锥404的圆柱部的右端面连接以用于将所述右螺杆402的旋转式左右向运动转变为所述右紧固顶锥404的直线式左右向运动,所述右紧固顶锥404的直线式向左运动顶升所述右紧固销403向上滑动;

所述空心管2的外管面上设置有用于隐藏内嵌所述左紧固销303以及右紧固销403上的上凸台的第一凹坑306。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左一连接件305包括柱状杆3051及两个分别位于柱状杆3051两端的圆盘3052,所述左一连接件305的轴向中心截面为工字形,所述左一连接件305的一个圆盘内嵌于所述左螺杆302的螺纹部的右端面上的盲孔中,所述左一连接件305的另一个圆盘内嵌于所述左紧固顶锥304的圆柱部的左端面上的盲孔中,所述左螺杆302以及左紧固顶锥304上的盲孔均为开口小内腔大结构;

所述右一连接件405包括柱状杆及两个分别位于柱状杆两端的圆盘,所述右一连接件405的轴向中心截面为工字形,所述右一连接件405的一个圆盘内嵌于所述右螺杆402的螺纹部的左端面上的盲孔中,所述右一连接件405的另一个圆盘内嵌于所述右紧固顶锥404的圆柱部的右端面上的盲孔中,所述右螺杆402以及右紧固顶锥404上的盲孔均为开口小内腔大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左紧固销303为两个,两个左紧固销303的轴向中心线在所述空心管2的同一条直径线上,且两个左紧固销303相互对称;

所述右紧固销403为两个,两个右紧固销403的轴向中心线在所述空心管2的同一条直径线上,且两个右紧固销403相互对称;

两个左紧固销303与两个右紧固销403的轴向中心线均在所述空心管2的同一个轴向中心面上。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拉螺栓还包括左限位销501,右限位销601,左限位顶锥502、右限位顶锥602、左二连接件503、右二连接件603;

所述左限位销501与右限位销601从所述空心管2的管壁上的限位通孔中穿过且可上下滑动,所述左限位销501与右限位销601相互配合以用于限位钢筋笼发生位移;此处通常是对钢筋笼的水平钢筋103进行限位;

所述左限位顶锥502设置于所述空心管2中,所述左限位顶锥502包括圆柱部和圆锥部;

所述左限位销501的底面为与所述左限位顶锥502的圆锥部的圆锥面相配合的斜平面,所述左限位销501的周向侧面上设置有用于防止相对的两个所述左限位销501的底面相接触的上限位凸台5011,所述左限位销501的周向侧面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左限位销501从所述空心管2上掉落的下限位凸台5012;

所述左二连接件503的左端与所述左紧固顶锥304的圆台部的右端面连接,且所述左二连接件503的右端与所述左限位顶锥502的圆柱部的左端面连接以用于将所述左螺杆302的旋转式左右向运动转变为所述左限位顶锥502的直线式左右向运动,所述左限位顶锥502的直线式向右运动顶升所述左限位销501向上滑动;

所述右限位顶锥602设置于所述空心管2中,所述右限位顶锥602包括圆柱部和圆锥部;

所述右限位销601的底面为与所述右限位顶锥602的圆锥部的圆锥面相配合的斜平面,所述右限位销601的周向侧面上设置有用于防止相对的两个所述右限位销601的底面相接触的上限位凸台,所述右限位销601的周向侧面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右限位销601从所述空心管2上掉落的下限位凸台;

所述右二连接件603的右端与所述右紧固顶锥404的圆台部的左端面连接,且所述右二连接件603的左端与所述右限位顶锥602的圆柱部的右端面连接以用于将所述右螺杆402的旋转式左右向运动转变为所述右限位顶锥602的直线式左右向运动,所述右限位顶锥602的直线式向左运动顶升所述右限位销601向上滑动;

所述空心管2的外管面上设置有用于隐藏内嵌所述左限位销501以及右限位销601上的上限位凸台的第二凹坑504。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左二连接件503包括柱状杆及两个分别位于柱状杆两端的圆盘,所述左二连接件503的轴向中心截面为工字形,所述左二连接件503的一个圆盘内嵌于所述左限位顶锥502的圆柱部的左端面上的盲孔中,所述左二连接件503的另一个圆盘内嵌于所述左紧固顶锥304的圆台部的右端面上的盲孔中,所述左紧固顶锥304以及左限位顶锥502上的盲孔均为开口小内腔大结构;

所述右二连接件603包括柱状杆及两个分别位于柱状杆两端的圆盘,所述右二连接件603的轴向中心截面为工字形,所述右二连接件603的一个圆盘内嵌于所述右限位顶锥602的圆柱部的右端面上的盲孔中,所述右二连接件603的另一个圆盘内嵌于所述右紧固顶锥404的圆台部的左端面上的盲孔中,所述右紧固顶锥404以及右限位顶锥602上的盲孔均为开口小内腔大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左限位销501为两个,两个左限位销501的轴向中心线在所述空心管2的同一条直径线上,且两个左限位销501相互对称;

所述右限位销601为两个,两个右限位销601的轴向中心线在所述空心管2的同一条直径线上,且两个右限位销601相互对称;

两个左紧固销303、两个右紧固销403、两个左限位销501以及两个右限位销601的轴向中心线均在所述空心管2的同一个轴向中心面上。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左紧固销303与所述左限位顶锥502的结构关系满足当所述内模板101与外模板102之间的混凝土凝结硬化后所述左限位顶锥502的最大外径小于此时上下相对的两个左紧固销303的底面之间的间距以用于将所述左紧固顶锥304与所述左限位顶锥502从空心管2中拆卸下来;

所述右紧固销403与所述右限位顶锥602的结构关系满足当所述内模板101与外模板102之间的混凝土凝结硬化后所述右限位顶锥602的最大外径小于此时上下相对的两个右紧固销403的底面之间的间距以用于将所述右紧固顶锥404与所述右限位顶锥602从空心管2中拆卸下来;

此处如此设计,使得当所述内模板101与外模板102之间的混凝土凝结硬化后左紧固顶锥304与左限位顶锥502可以从空心管2中拆卸下来,右紧固顶锥404与右限位顶锥602可以从空心管2中拆卸下来,得以重复利用,只有空心管2、左紧固销303、右紧固销403、左限位销501以及右限位销601留在混凝土墙体中,避免了紧固件的浪费,降低了紧固件的耗材成本。

本申请中,左紧固销303与右紧固销403的横截面为矩形,紧固通孔的横截面为与左紧固销303以及右紧固销403滑动配合的矩形,且紧固通孔的横截面面积略大于左紧固销303以及右紧固销403的横截面面积,留有较小的空隙,既使得左紧固销303与右紧固销403能够顺利地上下滑动,又不能自转转动,又能避免左紧固销303与右紧固销403在滑动过程中向前、后、左、右偏斜。

本申请中,左限位销501与右限位销601的横截面为矩形,限位通孔的横截面为与左限位销501以及右限位销601滑动配合的矩形,且限位通孔的横截面面积略大于左限位销501以及右限位销601的横截面面积,留有较小的空隙,既使得左限位销501与右限位销601能够顺利地上下滑动,又不能自转转动,又能避免左限位销501与右限位销601在滑动过程中向前、后、左、右偏斜。

本申请中,左螺杆302包括位于左端的夹持部以及与所述空心管2的左端的内管面螺纹连接的螺纹部;

所述右螺杆402包括位于右端的夹持部以及与所述空心管2的右端的内管面螺纹连接的螺纹部;

此处左螺杆302上的夹持部用于夹住左螺杆302从而对左螺杆302进行旋拧,优选的,左螺杆302上的夹持部的径向截面为正六边形,与常用的夹持工具(例如扳手、活口等等)配套,具有较高的通用性;

此处右螺杆402上的夹持部用于夹住右螺杆402从而对右螺杆402进行旋拧,优选的,右螺杆402上的夹持部的径向截面为正六边形,与常用的夹持工具(例如扳手、活口等等)配套,具有较高的通用性。

本申请中,当非安装状态下,左紧固销303的上凸台搭接在空心管2的外管面上,使得若干个左紧固销303的底面之间留有通道,相互不接触,以使得当安装时,左紧固顶锥304的圆台部可以方便、快捷、顺利地进入上述通道,进而使得左紧固顶锥304上的圆锥面可以方便、快捷、顺利地顶住左紧固销303的底面,且使得左限位销501可以先从该通道中穿过,顶住左限位销501的底面;

与上述同理,右紧固销403的上凸台、左限位销501的上限位凸台以及右限位销601的上限位凸台的作用与原理也是如此。

左一连接件305的作用是连接和运动方式转换,当左螺杆302旋转着向前运动时,由于盲孔是整体包裹圆盘的,使得盲孔内的圆盘是不旋转的,盲孔的内壁给圆盘一个向右作直线运动的推力,这个推力通过左一连接件305传递给左紧固顶锥304,从而推动左紧固顶锥304向右作直线运动,进而顶升所述左紧固销303向上滑动;

与上述同理,左二连接件503、右一连接件405以及右二连接件603的作用与原理也是如此。

本发明提供的对拉螺栓具有以下优点:

1.安装方便快捷:先将左紧固销303与右紧固销403隐藏内嵌在第一凹坑306中,且将左限位销501以及右限位销601隐藏内嵌在第二凹坑504中,以保持空心管2的外管面平滑没有凸出物,且摆转空心管2使得左紧固销303、右紧固销403、左限位销501以及右限位销601均处于水平面上;

然后将空心管2同时插入内模板101与外模板102上的孔眼中;

然后转动空心管2使得左紧固销303、右紧固销403、左限位销501以及右限位销601均处于上下竖直面上;

然后用活口夹住空心管2的左端,用扳手固定左螺杆302的夹持部,然后旋拧左螺杆302的夹持部,推动左紧固顶锥304向右运动将上下两个左紧固销303同时向外顶出,推动左限位顶锥502向右运动将上下两个左限位销501同时向外顶出;

同时,用活口夹住空心管2的右端,用扳手固定右螺杆402的夹持部,然后旋拧右螺杆402的夹持部,推动右紧固顶锥404向左运动将上下两个右紧固销403同时向外顶出,推动右限位顶锥602向左运动将上下两个右限位销601同时向外顶出;

然后用活口夹住空心管2的左端,用扳手向右旋拧左紧固螺母301直至左紧固螺母301与左紧固销303相互配合将内模板101夹紧固定;

然后用活口夹住空心管2的右端,用扳手向左旋拧右紧固螺母401直至右紧固螺母401与右紧固销403相互配合将外模板102夹紧固定;

至此,该对拉螺栓安装完成。

2.拆卸方便快捷:根据上述的对拉螺栓的安装原理,当所述内模板101与外模板102之间的混凝土凝结硬化后,将左紧固顶锥304与左限位顶锥502从空心管2中拆卸下来,将右紧固顶锥404与右限位顶锥602从空心管2中拆卸下来,得以重复利用,只有空心管2、左紧固销303、右紧固销403、左限位销501以及右限位销601留在混凝土墙体中。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对拉螺栓,包括空心管2、左紧固螺母301、左螺杆302、右紧固螺母401、右螺杆402、左紧固销303、右紧固销403、左紧固顶锥304、右紧固顶锥404、左一连接件305、右一连接件405;使用该对拉螺栓可以内模板101与外模板102同时安装,每个该对拉螺栓可以同时插入内模板101与外模板102上的孔眼,从而使得该对拉螺栓安装方便快捷,具有省时省力的特点,克服了传统对拉螺栓的费时费力的缺陷。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装配模板式微型地下综合管廊的浇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用于埋设微型地下综合管廊的壕沟之外的场地上制取上述的浇筑系统;

2)用吊车将步骤1)制得的浇筑系统吊放在用于埋设微型地下综合管廊的壕沟中,多个所述浇筑系统串连排列对正;

3)将相邻的两个所述浇筑系统之间的缝隙处的外露钢筋绑扎连接在一起,然后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浇筑系统之间的缝隙处安装用于浇筑缝隙的内模板101以及外模板102;

4)然后用混凝土泵车浇筑混凝土,然后依次进行振捣、养护以及拆模,完成后制得装配模板式微型地下综合管廊。

本发明提到多个技术问题,同时针对每个技术问题提出相应的技术方案。多个技术问题不是相互独立的,是相互影响的,使得上述的多个技术方案在解决对应的技术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与其它技术方案组合,会显著提高解决对应的技术问题所取得的技术效果,或者可以同时解决多个技术问题。在每个单独技术方案解决对应的技术问题的基础上,多个递进式的技术方案相互组合叠加,技术方案之间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整体方案,取得的技术效果远好于上述任何一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叠加效应显著。

本发明未详尽描述的方法和装置均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