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承台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75094发布日期:2018-12-14 22:31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桥梁承台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中深水基础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桥梁承台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桥梁承台是在桥梁桩基的顶部设置的用于联结各桩顶的钢筋混凝土平台,桥梁承台的作用是承受和传递由墩身传递的荷载。桥梁承台施工的传统方法为:将围堰下放定位后,进行水下封底混凝土施工,待封底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要求后对围堰内部进行抽水,最后在无水环境下施工承台基础。

近几年随着我国基建设施的快速发展,对交通运输量的需求大幅增加,一批超大跨、超宽桥梁应运而生,这些桥梁考虑景观、拆迁等多方面因素桥墩及主塔多为分离基础,基础多采用实心系梁连接组合整体承台结构受力,然而,此种传统的承台设计方法不但混凝土的收缩徐变效应对结构的影响大,使得基础规模增加;另外承台系梁的混凝土圬工量大大增加,造成材料的巨大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梁承台的施工方法,可以减少混凝土收缩徐变对结构的影响。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桥梁承台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分别在两承台的设计位置处施工桩基;

将围堰下放到所述承台的设计位置,并使桩基位于所述围堰内;

在所述围堰内浇筑封底混凝土,之后抽去所述围堰内的水;

在两所述桩基上分别浇筑所述承台,在两所述承台一侧分别浇筑前浇段系梁,所述承台和所述前浇段系梁浇筑完成后放置一段时间;其中,两所述前浇段系梁底部均与所述封底混凝土相连,两所述前浇段系梁一端分别与其对应的所述承台相连且两所述前浇段系梁的另一端相对设置,两所述前浇段系梁相对设置的一端之间存在预留间隙;

在所述预留间隙处浇筑后浇段系梁,使两所述前浇段系梁连接成整体。

进一步地,所述承台和所述前浇段系梁的放置时间为80~100天。

进一步地,所述承台和所述前浇段系梁的放置时间为90天。

进一步地,所述围堰进行抽水之前,还包括将所述封底混凝土放置一段时间以使所述封底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步骤。

进一步地,所述封底混凝土放置时间为28~30天。

进一步地,两所述前浇段系梁相对设置的一端均开设有凹槽。

进一步地,两所述前浇段系梁的凹槽互相连通并形成整体。

进一步地,所述前浇段系梁上沿水平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所述凹槽,两所述前浇段系梁上的凹槽一一对应设置,两所述前浇段系梁上对应的所述凹槽互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承台下表面与所述封底混凝土上表面齐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采用本发明,由于承台和前浇段系梁浇筑完成后放置了一端时间,混凝土完成了相当大比例的收缩徐变效应值,加上两个承台是分离的,大大降低了产生框架的收缩徐变效应,从而降低了收缩徐变效应对主体结构受力的影响,改善了结构的受力性能;

(2)采用本发明,由于前浇段系梁上开设有凹槽,使得桥梁承台连接由原来的实体结构变为空心结构,减轻了结构自重,使得主体承台系梁结构用料省,节约混凝土圬工用量,而且施工方便、操作简单,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桥梁承台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前浇段系梁的a-a向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桥梁承台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承台;2、桩基;3、围堰;4、封底混凝土;5、前浇段系梁;50、凹槽;6、后浇段系梁;7、主塔塔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桥梁承台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分别在两承台1的设计位置处施工桩基2,参见图1所示;

s2:将围堰3下放到承台1的设计位置,围堰3入土一定深度,并使两个桩基2都在围堰3内,参见图1所示;

s3:在围堰3内浇筑封底混凝土4,之后抽去围堰3内的水;为了保证封底混凝土4达到设计的强度,在围堰3进行抽水之前,将封底混凝土4放置一段时间,封底混凝土4放置时间可以根据具体施工要求选择,通常为28~30天。

s4:在两桩基2上分别浇筑承台1,承台1下表面与封底混凝土4上表面齐平,在两承台1一侧分别浇筑前浇段系梁5,承台1和前浇段系梁5浇筑完成后放置一段时间,由于承台1和前浇段系梁5放置了一端时间,完成相当大比例的收缩徐变效应值,同时两个承台1是分离的,大大降低了产生框架的收缩徐变效应;此步骤有效降低了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对主体结构受力的影响,改善了结构的受力性能,承台1和前浇段系梁5的放置时间为80~100天,优选90天;参见图1所示,两个前浇段系梁5位于两承台1之间,并沿两承台1连线呈一字型布置,其中,两前浇段系梁5浇筑在封底混凝土4上,两前浇段系梁5一端分别与其对应的承台1相连且两前浇段系梁5的另一端相对设置,两前浇段系梁5相对设置的一端之间存在预留间隙;

s5:在预留间隙处浇筑后浇段系梁6,使两前浇段系梁5连接成整体,参见图1和图3所示。

s6:在承台1上再行施工主塔塔柱7,参见图1和图3所示。

参见图1所示,两前浇段系梁5相对设置的一端均开设有凹槽50,由于前浇段系梁5上开设有凹槽50,使得桥梁承台连接由原来的实体结构变为空心结构,减轻了结构自重,节省了用料,节约混凝土圬工用量。参见图1和图3所示,两前浇段系梁5的凹槽50互相连通并形成整体。

参见图2所示,在前浇段系梁5上沿水平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凹槽50,两前浇段系梁5上的凹槽50一一对应设置,两前浇段系梁5上对应的凹槽50互相连通。

采用本发明,一方面,由于承台1和前浇段系梁5浇筑完成后放置了一端时间,混凝土完成了相当大比例的收缩徐变效应值,加上两个承台1是分离的,大大降低了产生框架的收缩徐变效应,从而降低了收缩徐变效应对主体结构受力的影响,改善了结构的受力性能;另一方面,由于前浇段系梁5上开设有凹槽50,使得桥梁承台1连接由原来的实体结构变为空心结构,减轻了结构自重,使得主体承台系梁结构用料省,节约混凝土圬工用量,而且施工方便、操作简单,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梁承台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分别在两承台的设计位置处施工桩基;将围堰下放到承台的设计位置,并使桩基位于围堰内;在围堰内浇筑封底混凝土,之后抽去围堰内的水;在两桩基上分别浇筑承台,在两承台一侧分别浇筑前浇段系梁,承台和前浇段系梁浇筑完成后放置一段时间;其中,两前浇段系梁底部均与封底混凝土相连,两前浇段系梁一端分别与其对应的承台相连且两前浇段系梁的另一端相对设置,两前浇段系梁相对设置的一端之间存在预留间隙;在预留间隙处浇筑后浇段系梁,使两前浇段系梁连接成整体。本发明可以减少混凝土收缩徐变对结构的影响,改善了结构的受力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徐恭义;张金涛;刘俊锋;张燕飞;徐力;胡辉跃;别业山;熊锴;孙建飞;龚俊;胡文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7.02
技术公布日:2018.12.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