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锚桩结构及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43250发布日期:2018-12-05 15:35阅读:80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锚桩结构及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灌注桩的技术优势越来越明显。单桩抗压静载试验是公认的检测基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最直观、最可靠的传统方法。试桩和工程桩都必须按照规范规定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加载反力装置可根据现场条件,选择锚桩反力装置、压重平台反力装置、锚桩+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地锚反力装置等。大直径超长桩的极限承载力较大,只能选择锚桩反力装置或锚桩+压重平台反力装置两种方案。

基于多年桩基施工经验发现,锚桩钢筋笼用钢量大、钢筋笼制作成本高、施工难度大,且基桩检测时主筋接长耗时耗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锚桩结构及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装置。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锚桩结构,该锚桩包括钢筋笼以及与该钢筋笼浇筑形成一个整体的混凝土;其中,

钢筋笼包括底部设置的端头板,该端头板的周向上均匀开设有若干圆孔,每个圆孔处穿插有一根钢绞线,自端头板至钢筋笼甩筋顶部,若干钢绞线的内侧自上而下均匀设置有若干加劲筋,若干钢绞线的外侧自上而下螺旋缠绕有箍筋,且钢绞线与箍筋和加劲筋采用钢丝绑扎在一起。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钢绞线采用φs15.2和φs17.8钢绞线,箍筋采用hpb300φ8钢筋,加劲筋采用hrb400φ14钢筋。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钢绞线的数量取偶数根,张拉时均匀分布在次梁两侧。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钢筋笼甩筋长度l1=2.0-3.0m,箍筋的加密区长度l2=5d,φ8@100,其余部分为φ8@200,加劲筋采用φ14@2000,其中d为桩径。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端头板采用q235钢材制成,钢板厚度16-20mm,中心开孔,外径为(d-200)mm,内径为(d-300)mm,其中d为桩径。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端头板周向上开设的圆孔孔径比钢绞线的直径大2-4mm,每个钢绞线通过套装在钢绞线上的螺母与端头板焊接在一起,且螺母孔径比钢绞线直径大2-4mm。

一种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装置,包括试桩或工程桩、液压系统、主梁、次梁、锚固系统以及锚桩;其中,

主梁在水平方向上设置,其中心处的底部自下而上依次通过试桩或工程桩和液压系统支撑,主梁的两端分别支撑有一个次梁,每个次梁的两端均通过自下而上依次通过锚桩和锚固系统支撑。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锚固系统包括承压板,以及周向均匀设置在承压板且配套使用的钢垫板、锚具和夹具,使用时,钢绞线依次穿过承压板、钢垫板及锚具后,放上夹具,并采用液压千斤顶对称张拉。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承压板采用厚度不小于40mm的q235钢板制作而成,承压板上的开孔直径d小于锚具直径20-30mm。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钢垫板采用16mm厚的q235钢板制作而成,其尺寸为200mm×200mm×16mm,开孔直径比钢绞线直径大2-4mm。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为了降低成本、减小施工难度、节省基桩检测时间,结合多个工程施工经验,借鉴桥梁工程、防护工程对预应力钢绞线的使用,本发明提出采用等强代换法,采用钢绞线代替锚桩主筋的施工方法。这种代换充分利用了钢绞线强度大、质量轻、柔韧性好的特点,能大大的降低材料成本及制作成本,实现了钢筋笼的轻量化。此外,本发明采用锚具进行锚固,安全可靠。

概括来说,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

1)充分利用了钢绞线强度高、质量轻、柔韧性好的特点。

2)大大的节省了钢材用量,减少钢筋笼制作成本,降低了造价,尤其是在锚桩数量较多、主筋根数多的情况下,其经济效益更加明显。

3)试验时无需进行主筋接长,省时省力,且钢绞线受力更加直接。

4)采用锚具、夹具进行锚固,可重复使用,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装置平面示意图。

图3和图4分别为本发明锚桩的主视图和俯视图。

图5和图6分别为本发明钢绞线端头连接的俯视图和主视图。

图7为本发明锚固系统平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锚固系统与钢绞线连接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钢垫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锚固系统剖面节点详图。

图中:1—试桩或工程桩;2—液压系统;3—主梁;4—锚桩;5——次梁;6—锚固系统;

401—钢绞线;402—箍筋;403—加劲筋;404—端头板;405—螺母;601—承压板;602—钢垫板;603—锚具;

l—桩长;d—桩径;l1—甩筋长度;l2—箍筋加密区;d-200—端头板直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出进一步的说明。

1、静载试验概述

1.1检测数量要求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规定,试验桩采用静载试验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试桩数量不少于3根。工程桩采用静载试验检测单桩极限承载力,检测数量应满足设计要求,且在同一条件下不应少于3根;当预计工程桩总数小于50根时,检测数量不应少于2根。加载反力装置提供的反力不得小于最大加载值的1.2倍,每根检测桩设4根锚桩。

1.2锚桩常用钢材统计表

常规锚桩以hrb400钢筋作为主筋,本发明用钢绞线代替钢筋,两种钢材的相关技术参数见表1。

表1钢材参数表

1.3试验装置组成

静载试验主要由反力装置(锚桩)、沉降测量系统、液压系统、锚固系统、主梁及次梁结构等组成。图1和图2为静载试验示意图。

2、钢筋笼的制作运输

2.1材料要求

根据材料的强度及柔韧性特点,优先选用φs15.2和φs17.8钢绞线401。箍筋402选用hpb300φ8钢筋,加劲筋403选用hrb400φ14钢筋。各种钢材按照规范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2.2钢筋笼制作

钢绞线401数量根据计算结果取偶数根,张拉时均匀分布在次梁两侧。

钢筋笼甩筋长度l1由现场条件和试验条件决定,初步可考虑取l1=2.0-3.0m。根据规范要求箍筋加密区长度l2=5d,φ8@100,其余部分为φ8@200,加劲筋采用φ14@2000。

如图3和图4所示,钢绞线与箍筋和加劲筋的连接一律采用钢丝绑扎。钢丝粗细及材料不做要求,以绑扎牢固,易于操作为宜。

2.3钢筋笼端头固定

如图5和图6所示,端头板404采用q235钢材,钢板厚度16-20mm,外径为(d-200)mm,内径(d-300)mm。根据钢绞线401的数量均匀的设置圆孔,圆孔孔径比钢绞线401的直径大2-4mm。其作用主要是固定钢绞线401和有利于钢筋笼下沉。

螺母405孔径比钢绞线401直径大2-4mm,钢绞线401与螺母405采用焊接连接。螺母405与端头板404采用点焊固定。

2.4钢筋笼运输

钢筋笼长度较大,但质量较轻,且具有较大的变形能力,采用几个手推车组合起来进行水平运输,到孔口后采用三点吊的方式进行钢筋笼的下沉作业。在孔口位置进行检查,当出现绑扎脱落松动及时进行处理。

2.5技术要求

钢绞线一律采用切割,严禁采用电焊熔断。除了端头板处钢绞线固定采用焊接外,箍筋、加劲筋与钢绞线间的固定一律采用钢丝绑扎,严禁使用焊接固定。

钢筋笼制作、运输、混凝土浇筑及试验过程中,应对主筋采取保护措施,防止钢绞线损坏。

3、锚固系统锚固技术

如图7至图10所示,锚固系统主要由承压板601、钢垫板602和锚具603组成。

承压板601采用厚度不小于40mm的q235钢板制作而成,其厚度及平面尺寸根据钢绞线的数量而改变,开孔直径d应小于锚具直径20-30mm。

钢垫板602采用16mm厚的q235钢板制作而成,其尺寸为200mm×200mm×16mm。开孔直径比钢绞线直径大2-4mm。

锚具603、夹具应根据规范要求选用,且按照规范抽检比例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钢绞线401穿过承压板601、钢垫板602及锚具603,放上夹具,采用液压千斤顶对称张拉。当张拉到一定值后停止张拉。待所有锚桩主筋锚固完成,检查完毕后即可进行静载试验。

4、优缺点分析

1)充分利用了钢绞线强度高、质量轻、柔韧性好的特点。

2)大大的节省了钢材用量,减少钢筋笼制作成本,降低了造价,尤其是在锚桩数量较多、主筋根数多的情况下,其经济效益更加明显。

3)试验时无需进行主筋接长,省时省力,且钢绞线受力更加直接。

4)采用锚具、夹具进行锚固,可重复使用,安全可靠。

5)钢筋笼全部一次成型,需要较大的场地,运输不便。

6)除端头板处可焊接固定外,其余部位一律采用钢丝绑扎固定,不得使用焊接固定。

5、实施例

某工程试桩单桩极限抗压承载力quk=7400kn。锚桩4直径700mm,长30m,采用16φ25的钢筋,桩顶以上5d范围内箍筋加密,采用φ8@100,其余采用φ8@200,加劲筋φ14@2000(内圈)。钢材相关参数见表1。

16φ25的钢筋抗拉力为:n=fyas=16×360×490.9=2827.6kn。根据钢绞线的柔韧性和强度比较,选用钢绞线进行等强度代换,n=n/(fpyas)=2827.6/(1320×140)=15.3,取n=16,满足锚桩钢筋为偶数根的要求。箍筋及加劲筋用钢量少,可不参与比较。

表2经济对比分析表

根据表2对比分析可知,钢绞线等强代换钢筋,在不计箍筋钢材用量减少的基础上,主筋用量大大减少,费用降低很多,尤其在试锚桩数量较大的时候具有更加显著的经济效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