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化反坡上生境基材稳定性的系统及其构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25129发布日期:2018-12-19 05:53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强化反坡上生境基材稳定性的系统及其构建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边坡生态恢复领域,尤其是一种强化反坡上生境基材稳定性的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人民和政府越来越关注生态恢复,生态恢复工程中的问题需要解决和完善。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水电、交通、市政、矿山工程中,由于施工开挖与回填影响,会产生大量的边坡,这些边坡中会有许多反坡。基材类生态护坡技术是生态护坡技术的一种,应用较为广泛,主要是通过在边坡上固定网片后喷射生态基材来实现的。

坡度大于90°的边坡称为反破。在生态恢复工程中反坡的处理通常采用土石填筑或采用削坡的方式,两种处理方法常用于小规模反坡,处理大规模反坡的成本太高应用较少。而某些关于反坡的基材类生态护坡工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生境基材严重滑移和脱落的现象,极大的影响了坡面的美观,掉落的基材会破坏反坡下方的生态系统、污染周边环境。目前针对反坡基材的处理方法因此基材会出现严重脱落和滑移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强化反坡上生境基材稳定性的系统及其构建方法,可以解决反坡生境基材容易脱落、滑移的问题,使反坡基材的内部结构更加稳定,使反坡基材的结构更加整体化。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强化反坡上生境基材稳定性的系统,包括通过反坡坡面上的锚钉固定安装在反坡坡面上表面的由多个菱形网格拼接组成的第一网体,

第一网体上方与第一网体间隔一定距离平行设置有多个菱形网格拼接组成的第二网体,第一网体和第二网体之间通过多个调节连接装置连接,第一网体和第二网体上铺设有基质层;

调节连接装置中,u型抱箍的两侧板上各开设有排钉安装孔,u型抱箍通过排钉安装孔内安装的排钉将第一网体上的基层菱形调节网格与反坡坡面连接,调节板一侧通过单向自锁式扎带与基层菱形调节网格连接,调节板另一侧通过单向自锁式扎带与第二网体上的上层菱形调节网格连接,调节板与反坡坡面之间的夹角通过至少一个穿过调节板的螺栓调节装置调节。

调节板一侧通过单向自锁式扎带与基层菱形调节网格两侧的节点连接,调节板另一侧通过单向自锁式扎带与第二网体上的上层菱形调节网格两侧的节点连接。

螺栓调节装置中,羊眼螺栓的固定端与基层菱形调节网格连接,调节板两侧的羊眼螺栓的螺杆上各安装有带垫片的调节螺帽。

调节板与反坡坡面之间的夹角为30°~90°。

一种上述强化反坡上生境基材稳定性的系统的构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清理反坡坡面;

步骤2:在反坡坡面上铺设由多个菱形网格拼接组成的第一网体;

步骤3:安装u型抱箍:在需要安装调节连接装置的某一基层菱形调节网格的节点处安装u型抱箍,u型抱箍通过排钉固定在反坡坡面上;

步骤4:安装调节板:将调节板一侧通过单向自锁式扎带与基层菱形调节网格两侧的节点相连接,将羊眼螺栓的固定端与基层菱形调节网格连接,在调节板两侧的羊眼螺栓的螺杆上安装有带垫片的调节螺帽;

步骤5:安装第二网体:将第二网体上对应的上层菱形调节网格两侧的节点通过单向自锁式扎带与调节板另一侧连接,完成第一网体和第二网体之间一个调节连接装置的安装;

步骤6:重复上述步骤3-5,在第一网体和第二网体之间安装多个调节连接装置;

步骤7:在第一网体和第二网体上填充基质形成基质层,即完成所述强化反坡上生境基材稳定性的系统的构建。

调节板的厚度为1-3毫米。

步骤2中,在反坡坡面上铺设由多个菱形网格拼接组成的第一网体,将第一网体按各菱形调节网格的对角线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固定在反坡坡面上。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强化反坡上生境基材稳定性的系统及其构建方法,有益效果如下:

1、调节板与反坡坡面之间形成30°~90°的夹角,承载了调节板上方的基材的重力,增强了基材层的稳定性,有效防止反坡坡面基材层的滑移。

2、多个调节连接装置将第一网体和第二网体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整体结构,增强了基材的整体稳定性,能减少反坡基材的脱落。

3、u型抱箍和排钉的固定相当于一个小锚钉,承担了基材层的一部分重力,使网体、基材层和反坡坡面更加贴合。

4、使基材层不易变形,保持基材层完整性和稳定性的效果良好。

5、调节板可以通过羊眼螺栓来确定与反坡坡面的角度,可以根据不同边坡确定角度,也可以在同一边坡确定不同角度,增加了生境基材的厚度,使用范围扩大。

可以解决反坡生境基材容易脱落、滑移的问题,使反坡基材的内部结构更加稳定,使反坡基材的结构更加整体化。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连接了一个基层菱形调节网格和一个上层菱形调节网格的调节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系统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系统所用调节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图4所示,一种强化反坡上生境基材稳定性的系统,包括通过反坡坡面9上的锚钉固定安装在反坡坡面9上表面的由多个菱形网格拼接组成的第一网体10,

第一网体10上方与第一网体10间隔一定距离平行设置有多个菱形网格拼接组成的第二网体1,第一网体10和第二网体1之间通过多个调节连接装置11连接,第一网体10和第二网体1上铺设有基质层15;

调节连接装置11中,u型抱箍7的两侧板上各开设有排钉安装孔,u型抱箍7通过排钉安装孔内安装的排钉8将第一网体10上的基层菱形调节网格12与反坡坡面9连接,调节板5一侧通过单向自锁式扎带2与基层菱形调节网格12连接,调节板5另一侧通过单向自锁式扎带2与第二网体1上的上层菱形调节网格13连接,调节板5与反坡坡面9之间的夹角通过至少一个穿过调节板5的螺栓调节装置调节。

调节板5一侧通过单向自锁式扎带2与基层菱形调节网格12两侧的节点连接,调节板5另一侧通过单向自锁式扎带2与第二网体1上的上层菱形调节网格13两侧的节点连接。

螺栓调节装置中,羊眼螺栓6的固定端14与基层菱形调节网格12连接,调节板5两侧的羊眼螺栓6的螺杆上各安装有带垫片3的调节螺帽4。

调节板5与反坡坡面9之间的夹角为30°~90°。

第一网体10和第二网体1优选为过塑铁丝网。

实施例二

一种上述强化反坡上生境基材稳定性的系统的构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清理反坡坡面9:清除反坡坡面9上松散的石块和杂物,排除落石隐患;对于明显凸出部位,进行修平,对于明显凹进的部位,用砂浆将其填平;确保反坡坡面9基本平顺,尽可能平整坡面;

步骤2:在反坡坡面9上铺设由多个菱形网格拼接组成的第一网体10,第一网体10通过多个锚钉固定在反坡坡面9上,各锚钉的间距为1米×1米,锚孔孔深30厘米,锚杆外露10厘米;锚钉稍上倾斜,与反坡坡面9形成65°~80°夹角;

步骤3:安装u型抱箍7:在需要安装调节连接装置11的某一基层菱形调节网格12的节点处安装u型抱箍7,u型抱箍7通过排钉8固定在反坡坡面9上;

步骤4:安装调节板5:将调节板5一侧通过单向自锁式扎带2与基层菱形调节网格12两侧的节点相连接,将羊眼螺栓6的固定端14与基层菱形调节网格12连接,在调节板5两侧的羊眼螺栓6的螺杆上安装有带垫片3的调节螺帽4;

步骤5:安装第二网体1:将第二网体1上对应的上层菱形调节网格13两侧的节点通过单向自锁式扎带2与调节板5另一侧连接,完成第一网体10和第二网体1之间一个调节连接装置11的安装;

步骤6:重复上述步骤3-5,在第一网体10和第二网体1之间安装多个调节连接装置11,每四个菱形调节网格之间安装有一个调节连接装置11;

步骤7:在第一网体10和第二网体1上填充基质形成基质层,基质采用有机质、保水剂、土壤、复合肥按质量比30:4:1000:30的比例拌合制成,基质的厚度为6cm,即完成所述强化反坡上生境基材稳定性的系统的构建。

调节板5的厚度为1-3毫米。

步骤2中,在反坡坡面9上铺设由多个菱形网格拼接组成的第一网体10,将第一网体10按各菱形调节网格的对角线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固定在反坡坡面9上。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发明的限制,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