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泄洪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1612发布日期:2018-11-16 20:33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排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市政泄洪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排水系统是处理和排除城市污水和雨水的工程设施系统,是城市公用设施的组成部分。城市排水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城市排水系统通常由排水管道和污水处理厂组成。在实行污水、雨水分流制的情况下,污水由排水管道收集,送至污水处理后,排入水体或回收利用;雨水径流由排水管道收集后,就近排入水体。

如公告号为205776674U的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城市道路用排水井,包括排水井本体,所述排水井本体的顶部设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一侧设有下水口,所述排水井本体内设有叶轮,所述叶轮包括支撑轴及桨叶,所述支撑轴固定设置在排水井本体内,所述桨叶转动设置在支撑轴上,所述排水井本体的侧壁上设有排水口。

在实际使用当中,城市在下暴雨时,水分如果无法及时排走,会造成路面积水,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泄洪系统,在雨水过多时,提升了排水效率,减小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市政泄洪系统,包括设置在路面下的呈圆柱形的排水井、与排水井连通的排水管、设置在排水井上方的具有通水口的井盖,所述排水井上方设置有若干具有通孔的地砖,所述排水井位于地砖下方设置有与通孔连通的支撑槽,所述支撑槽与排水井内连通,所述支撑槽内设置有气缸,所述支撑槽内竖直滑动设置有与气缸气杆固连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方设置有若干与通孔配合的孔塞;路面上水量小时,气缸气杆为伸长状态,孔塞完全嵌入通孔内;所述排水井底部设置有用于检测排水井内水的压力并输出检测信号的压力传感器,所述支撑槽内侧壁设置有耦接于压力传感器的泄洪电路,所述泄洪电路包括,

比较电路,耦接于压力传感器以接收检测信号并与预设值比较后输出比较信号;

控时电路,耦接于比较电路以接收比较信号并输出控制气缸工作预设时长的控时信号;

收缩电路,耦接于比较电路以接收比较信号并控制开启电路的通断;还耦接于控时电路以接收控时信号并控制气缸气杆的收缩;

伸长电路,耦接于比较电路以接收比较信号并控制伸长电路的通断;还耦接于控时电路以接收控时信号并控制气缸气杆的伸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力传感器将检测信号传递至比较电路,当路面有积水时,排水井内的水量增多,检测信号发生变化,使比较电路发射的比较信号发生变化,使控时电路发出一定时长的控时信号,从而通过收缩电路控制孔塞与通孔分离,达到排水的效果,伸长电路控制孔塞复位,自然状态时,孔塞嵌入通孔内,减小通孔堵塞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比较电路包括,

分压部,具有一个输出端,耦接于比较器反相端以输出预设值;

比较器,正相端耦接于压力感应器,输出端输出比较信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比较器的正相端接收检测信号,分压部输出预设值,比较器的反相端接收预设值,从而当排水井内水量增多时,比较器发射高电平,且比较器的电平由低电平转变成高电平,从而控制控时电路发射控时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缩电路包括,

第一开关部,串接于收缩电路,耦接于控时电路以响应于控制信号并控制收缩电路的通断。

第二开关部,串联于第一开关部,耦接于比较器输出端以响应于比较信号并控制收缩电路的通断;

所述伸长电路包括,

第三开关部,串接于伸长电路,耦接于比较器输出端以响应于比较信号并控制伸长电路的通断;

第四开关部,串联于第三开关部,耦接于控时电路以响应于控制信号并控制伸长电路的通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开关部根据控时信号,控制收缩电路的通断,第二开关部根据比较器的高低电平,控制收缩电路的通断;第三开关部根据比较器的高低电平,控制伸长电路的通断,第四开关部根据控时信号,控制伸长电路的通断,结构简单,容易实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时电路包括,

信号延迟器,输入端耦接于比较电路以接收比较信号,输出端耦接于非门输入端;

非门,输出端耦接于异或非门的一个输入端;

异或非门,另一个输入端耦接于比较电路与信号延迟器的输入端的连接点;输出端输出控时信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比较器发射信号发射变化时,信号延迟器延迟信号的时间为气缸工作的时间,通过信号延迟器来控制气缸工作的时间,从而控制气缸的伸长与缩短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井与排水管之间设置有连通排水井内部和排水管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排水井内部的连接处的高度高于排水井底面的高度,所述连接管与排水管的连接处的高度高于排水管底部的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管与排水井内部的连接处的高度高于排水井底面的高度连接管的高度较高,可以起到让水中杂质沉降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与排水管连通的泄洪管,所述泄洪管与排水管连接处高于排水管底面的高度,所述泄洪管一侧还设置有与泄洪管连通的蓄水池,所述蓄水池与泄洪管之间设置有连通泄洪管与蓄水箱的蓄水管,所述蓄水管与泄洪管的连接处的高度高于泄洪管底面的高度,所述蓄水管与蓄水池的连接处的高度位于蓄水池侧面上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排水管内排水压力大时,排水管内的水通向泄洪管,达到排水的效果,蓄水池可以存储一定量的水,可以用作路边树木的浇灌。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池内竖直滑动设置有与蓄水管配合的阀片,所述阀片上固连有浮球,当蓄水池内水量达到预设值时,阀片使蓄水管关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蓄水池内存满水时,阀片通过浮球的作用,使蓄水池与泄洪管分隔,从而减少蓄水池与泄洪管之间的水交换。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管内设置有倾斜的过滤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层对进入蓄水池中的水进行过滤,保证了水质,倾斜的过滤层可以吸附杂质,减小堵塞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排水井内的水量增多,从而通过收缩电路控制气缸,从而使孔塞与通孔分离,达到排水的效果,伸长电路控制孔塞复位,自然状态时,孔塞嵌入通孔内,减小通孔堵塞的概率。信号延迟器延迟信号的时间为气缸工作的时间,通过信号延迟器来控制气缸工作的时间,从而控制气缸的伸长与缩短量。连接管、泄洪管在排水压力大时可达到排水的效果。蓄水池可以存储一定量的水,可以用作路边树木的浇灌。过滤层对进入蓄水池中的水进行过滤。阀片减少蓄水池与泄洪管之间的水交换。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为过滤网的结构图;

图3为蓄水池的结构图;

图4为图2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5为图1中B区域的放大图;

图6为图1中C区域的放大图;

图7为泄洪电路的电路图,具体涉及比较电路、控时电路、收缩电路的电路图;

图8为泄洪电路的电路图,具体涉及伸长电路的电路图。

附图标记:1、排水井;2、排水管;3、孔塞;4、井盖;5、通水孔;6、支撑板;7、过滤网;8、中轴;9、扇叶;10、刷轴;11、齿孔;12、过滤板;13、驱动齿轮;14、气缸;15、刷毛;16、蓄污槽;17、滤水网;18、连接管;19、泄洪管;20、蓄水池;21、蓄水管;22、阀片;23、浮球;24、支撑槽;25、安装块;26、地砖;27、通孔;28、滑动块,29、滑动槽;30、过滤层;31、防堵管;32、压力传感器;100、泄洪电路;101、比较电路;102、收缩电路;103、伸长电路;104、第一开关部;105、第二开关部;106、第三开关部;107、第四开关部;108、控时电路;109、分压部;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电阻;R6、第六电阻;D1、第一二极管;D2、第二二极管;Q1、第一三极管;Q2、第二三极管;Q3、第三三极管;Q4第四三极管;KM1、第一继电器;KM2、第二继电器;A、比较器;E、信号延迟器;F、非门;X、异或非门;S1、第一常开触点开关;S2、第二常开触点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市政泄洪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设置在路面下的呈圆柱形的排水井1、与排水井1连通的排水管2、设置在排水井1上方的具有通水口的井盖4。

如图2所示:通水孔5下方横截面积大于上方横截面积。排水井1内设置有安装块25(如图5所示),安装块25上设置有位于井盖4下方的呈上圆锥形的过滤网7,过滤网7中部转动设置有中轴8,中轴8上方固设有倾斜的扇叶9,当有水流经过扇叶9时,扇叶9带动中轴8转动。

如图4所示:中轴8上设置有与过滤网7平行的刷轴10,过滤网7上方沿其周向开设有若干贯穿过滤网7的齿孔11,过滤网7下方设有呈下圆锥形的过滤板12,刷轴10与中轴8转动连接,刷轴10上固设有与齿孔11配合的驱动齿轮13。刷轴10上固设有与过滤网7抵接的刷毛15,刷毛15设置有多组,单组刷毛15呈螺旋形排列,且螺旋方向与刷轴10转动方向相反,在刷轴10转动过程中,刷毛15将过滤网7上的杂质扫动。

如图5所示:排水井1沿过滤网7周向开设有与排水井1内过滤网7上方区域连通的蓄污槽16。蓄污槽16内靠过滤网7近的一侧设置有连通排水井1内部与蓄污槽16的滤水网17,滤水网17的高度高于蓄污槽16底面的高度。

如图1所示:排水井1与排水管2之间设置有连通排水井1内部和排水管2的连接管18,连接管18与排水井1内部的连接处的高度高于排水井1底面的高度,连接管18与排水管2的连接处的高度高于排水管2底部的高度。

如图1所示:排水井旁设置有防堵管31,防堵管31连通排水井1与排水管2,防堵管31与排水井1的连接处高于过滤网7的位置。

如图1所示:排水管2旁设置有与排水管2连通的泄洪管19,泄洪管19与排水管2连接处高于排水管2底面的高度,泄洪管19一侧还设置有与泄洪管19连通的蓄水池20,蓄水池20与泄洪管19之间设置有连通泄洪管19与蓄水箱的蓄水管21,蓄水管21与泄洪管19的连接处的高度高于泄洪管19底面的高度,蓄水管21内设置有倾斜的过滤层30。蓄水管21与蓄水池20的连接处的高度位于蓄水池20侧面上部。

如图3所示:蓄水池20内竖直滑动设置有与蓄水管21配合的阀片22,阀片22上固连有浮球23,蓄水池20内开设有滑动槽29,滑动槽29内竖直滑动设置有与阀片22固连的滑动块28,当蓄水池20内水量达到预设值时,阀片22使蓄水管21关闭。

如图6所示:排水井1上方设置有若干具有通孔27的地砖26,排水井1位于地砖26下方设置有与通孔27连通的支撑槽24,支撑槽24与排水井1内连通,支撑槽24内设置有气缸14,支撑槽24内竖直滑动设置有与气缸14气杆固连的支撑板6,支撑板上方设置有若干与通孔27配合的孔塞3。

如图6所示:路面上水量小时,气缸14气杆为伸长状态,孔塞3完全嵌入通孔27内。

如图1所示:排水井1底部设置有用于检测排水井1内水的压力并输出检测信号的压力传感器32。

如图7和8所示:支撑槽24内侧壁设置有耦接于压力传感器32的泄洪电路100。泄洪电路100包括:耦接于压力传感器32以接收检测信号并与预设值比较后输出比较信号的比较电路101、耦接于比较电路101以接收比较信号并输出控制气缸14工作预设时长的控时信号的控时电路108、收缩电路102、伸长电路103。收缩电路102耦接于比较电路101以接收比较信号并控制收缩电路102的通断,收缩电路102还耦接于控时电路108以接收控时信号并控制气缸14气杆的收缩;伸长电路103耦接于比较电路101以接收比较信号并控制伸长电路103的通断,伸长电路103耦接于控时电路108以接收控时信号并控制气缸14气杆的伸长。

如图7所示:比较电路101包括:分压部109、比较器A。分压部109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电阻R1一端耦接于直流电,第一电阻R1另一端耦接于第二电阻R2,第二电阻R2接地。比较器A的正相端耦接于压力传感器32,比较器A反相端耦接于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阻R2的连接点以接收预设值,比较器A的输出端输出比较信号。

如图7所示:控时电路108包括,信号延迟器E、非门F、异或非门XF。信号延迟器E的输入端耦接于比较电路101以接收比较信号,信号延迟器E输出端耦接于非门F输入端;非门F的输出端耦接于异或非门XF的一个输入端;异或非门XF的另一个输入端耦接于比较电路101与信号延迟器E的输入端的连接点;异或非门XF输出端输出控时信号。控时信号控制气缸14工作时间,从而控制气缸14的伸长或收缩量,从而控制通孔27与排水井1是否连通。

如图7所示:收缩电路102包括:第一开关部104、第二开关部105、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二极管D1、第一继电器KM1,第一开关部104为第一三极管Q1,第二开关部105为第二三极管Q2。

如图7所示:第一三极管Q1基极耦接于第三电阻R3,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耦接于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耦接于比较器A输出端与信号延迟器E输入端的连接点以接收比较信号,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耦接于第一继电器KM1。第三电阻R3耦接于异或非门XF的输出端以使第一三极管Q1接收控时信号。

如图7所示:第一继电器KM1耦接于直流电,第一继电器KM1包括第一常开触点开关S1,第一常开触点开关S1一端耦接于电源,第一常开触点开关S1的另一端耦接于气缸14的反转电磁阀以控制气缸14收缩。第四电阻R4一端耦接于第三电阻R3与第一三极管Q1基极的连接点,第四电阻R4另一端耦接于第一三极管Q1发射极与地的连接点。第一二极管D1阳极耦接于第一继电器KM1与第二三极管Q2集电极连接点,第一二极管D1阴极耦接于第一继电器KM1与直流电连接点。

如图8所示:伸长电路103包括:第三开关部106、第四开关部107、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二二极管D2、第二继电器KM2,第四开关部107为第四三极管Q4,第三开关部106为第三三极管Q3。

如图8所示:第四三极管Q4基极耦接于第五电阻R5,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耦接于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耦接于比较器A输出端与信号延迟器E输入端的连接点以接收比较信号,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耦接于第二继电器KM2。第五电阻R5耦接于异或非门XF的输出端以使第四三极管Q4接收控时信号。

如图8所示:第二继电器KM2耦接于直流电,第二继电器KM2包括第二常开触点开关S2,第二常开触点开关S2一端耦接于电源,第二常开触点开关S2的另一端耦接于气缸14的正转电磁阀以控制气缸14伸长。第六电阻R6一端耦接于第五电阻R5与第四三极管Q4基极的连接点,第六电阻R6另一端耦接于第四三极管Q4发射极与地的连接点。第二二极管D2阳极耦接于第二继电器KM2与第三三极管Q3发射极连接点,第二二极管D2阴极耦接于第二继电器KM2与直流电连接点。

工作原理:压力传感器32将检测信号传递至比较电路101,当路面有积水时,排水井1内的水量增多,检测信号发生变化,比较器A发射高电平,比较器A的电平变化使控时电路108发出一定时长的高电平,控时电路108的高电平使第一三极管Q1与第四三极管Q4导通,比较器A的高电平使第二三极管Q2导通,从而通过第一继电器KM1控制气缸14做收缩动作,从而使孔塞3与通孔27分离,从而使通孔27与排水井1内部连通,达到排水的效果。

排水井1内的水经过过滤网7与过滤板12的过滤后排走,在水经过扇叶9时,通过扇叶9使中轴8转动,从而带动刷轴10绕中轴8转动,刷轴10绕中轴8转动过程中,通过齿孔11与驱动齿轮13的配合,使刷轴10绕刷轴10轴线转动,从而带动刷轴10上的刷毛15转动,对过滤网7上的杂质进行清扫,从而减小过滤网7堵塞的概率。

过滤网7上扫下的杂质进入蓄污槽16内,蓄污槽16内设置有滤水网17,滤水网17可以对水进行过滤后通入排水井1内。

水通过排水井1排入到排水管2内,在排水管2内排水压力大时,排水管2内的水通向泄洪管19,达到排水的效果,排水管2内上层的水通过蓄水管21经过过滤层30通向蓄水池20内,从而达到蓄水的效果。

当蓄水池20内存满水时,阀片22通过浮球23的作用,使蓄水池20与泄洪管19分隔,从而减少蓄水池20与泄洪管19之间的水交换。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