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防汛的钢闸门快速增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4912发布日期:2018-10-13 02:03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防汛的钢闸门增高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当闸门顶高程不满足防洪要求、在不改变闸门原有结构而能快速增加闸门防汛高度,且汛后便于拆卸的钢闸门应急增高装置。



背景技术:

钢闸门是水工建筑物中用来调节上、下游水位和流量的最重要的控制性构件,在防洪渡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行业规程,水闸顶高程根据挡水和泄水运用情况确定。防洪时闸顶高程不应低于水闸正常蓄水位或最高挡水位加波浪计算高度与相应安全加高值之和。

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防洪标准亦相应提高,防洪标准从50年一遇提高至100年一遇,位于长江大堤上水闸甚至提高至300年一遇。因此部分已建水闸的闸门在极端水位组合下门顶高程无法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对于闸门顶高程不满足规范要求的闸门,一般可采取更新闸门或者在原有闸门基础上焊接面板及支撑结构以使闸门门顶高程满足防洪要求。然而更新闸门或加固改造闸门后为保证其它运行工况正常运行,如泄流时闸门不阻水、通航时保障通航高度,必须同时提升上部排架、工作桥梁及启闭机房高程而拆除重建。更新闸门或通过加固改造增加闸门高度,不仅永久性增加闸门自重,导致启闭力增加,也有可能造成启闭机的启闭能力不足,需要更换功率更大的启闭机。因此对闸门的更新改造不仅成本巨大,而且改造施工时间长,影响水闸的正常运行和水闸防汛抗旱效益的发挥。

由于水闸的设计使用年限一般为50年,按100年一遇甚至300年一遇的极端水位组合出现的概率较低,即使出现对于受潮汐影响地区的极端水位组合持续时间也较短。因此对于闸门强度满足仅顶高程不满足防汛要求的水闸,如若能在汛期到来前采用一种临时、快速、可靠的闸门增高装置,及时增加闸门防洪高程,汛期后又能拆卸的增高装置,不仅不影响闸门的正常挡水和泄洪、通航时的通航高度,也可避免闸门更新引起的排架、工作桥梁、启闭机房拆除重建甚至启闭机更型等带来的建设成本的提高和运行效益的影响。因此,亟需开发一种不改变闸门原有结构而快速增加闸门防汛高度,且汛后便于拆卸的钢闸门增高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将增高面板通过卡槽与原闸门面板联接一体,增加闸门有效高度,并设置长短支撑肋板进行加固,防止上部面板倾斜与振动,以保障汛期闸门运行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防汛的钢闸门快速增高装置,设置在防汛钢闸门原面板的上方,其特征在于,增高面板通过卡槽与原面板组装在一起,该卡槽固定在增高装置的下部;所述增高装置的背水面上固定有支撑肋板和导向肋板;所述增高装置的两端设有充气气囊(用以封闭增高面板2和钢闸门门槽之间的缝隙)。

使用时,本增高装置通过卡槽与原面板组装在一起,能够及时增加闸门防洪高程,汛期过后又能方便地拆卸。

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优化方案:

所述增高装置的上端固定有吊点(起吊环),所述吊点对称分布在增高面板两侧,以方便吊装;

所述的支撑肋板与增高面板之间的固定方式为焊接,所述的支撑肋板的上部焊接在增高面板上,所述的支撑肋板的下端焊接在卡槽上,卡槽钢板下部设置弧形,以减小安装时的阻力;

所述的支撑肋板可以分为长支撑肋板与短支撑肋板两种,其中的长支撑肋板焊接在增高面板的中间位置,该长支撑肋板的宽度和高度在安装后恰好可以卡在钢闸门上横梁内,不仅提高增高面板刚度,也起到支承增高面板的作用,该长支撑肋板的下端有导向弧与卡槽相连接,起到导向作用,保证在装配增高面板时,原面板上端沿着圆弧平稳进入卡槽;所述短支撑肋板焊接在增高面板的两侧,其底部宽度小于长支撑肋板,一方面起支撑和固定增高面板的作用,另一方面保证在卡槽与原面板在承受汛期荷载时分散受力,防止卡槽变形和开裂。

所述的卡槽分段焊接在增高面板上,以间隔槽进行分隔。间隔槽是由于钢闸门原肋板的阻隔,卡槽不能贯通整个增高面板而设置的,使得装置与原闸门可以联为一体。

所述卡槽的顶部设有软橡胶层,粘接在卡槽顶部,用于增高装置与原闸门面板间的止水;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卡槽的顶部实际为槽的底部,但处于槽的最上方。

所述充气气囊设置在增高装置的二侧,气囊可调压,安装后充气起增高装置的侧向止水作用。

所述充气气囊的侧面设有挡板,该挡板焊接在增高面板上,用以限制充气气囊的位移,确保充气气囊起至侧向止水的作用。

换言之,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由吊点1,增高面板2,长支撑肋板3,短支撑肋板4,橡胶垫层5,卡槽6,导向弧7,间隔槽8,充气气囊 9,挡板10组成,所述吊点1对称分布在增高面板2两侧,用于起吊和装配装置。增高面板2通过卡槽6与原面板12组装在一起,卡槽6宽12mm,高200mm,可根据实际闸门尺寸进行调整,保证增高面板2与原面板12可以紧密连接。卡槽6内设有2mm厚的软橡胶层5,起到减振和止水的作用。长支撑肋板3焊接在增高面板2的中间位置,加劲肋板宽度和高度在安装后恰好可以支承在钢闸门上横梁内,起到固定增高面板2的作用,下端有导向弧7与卡槽6相连接,起到导向作用,保证在装配增高面板2时,原面板12上端沿着圆弧平稳进入卡槽。短支撑肋板4焊接在增高面板2的两侧,其底部宽度小于长支撑肋板3,一方面起着支撑和固定增高面板2的作用,另一方面保证在卡槽6与原面板12在承受汛期荷载过程中可以分散受力,防止卡槽6变形和开裂。间隔槽8是由于钢闸门原肋板11的阻隔,卡槽6不能贯通整个增高面板2而设置的,使得装置与原闸门可以联为一体。增高面板2两端各有一个充气气囊9,充气后可以封闭增高面板2和钢闸门门槽之间的缝隙,起到防水、减振和固定的作用。挡板10焊接在增高面板2上,用来限制充气气囊9的偏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用于防汛的钢闸门增高装置解决了闸门门顶高程不满足防洪要求的问题,且不降低通航净空,不降低闸门底高程。

2、装置与原闸门联合工作,不改变原闸门结构,且止水和减振效果明显。

3、装置简单,安装拆卸方便,可降低闸门改造和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防汛的钢闸门增高装置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防汛的钢闸门增高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用于防汛的钢闸门增高装置短支撑肋板构造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用于防汛的钢闸门增高装置长支撑肋板构造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参照图1-图4:用于防汛的钢闸门增高装置,由吊点1,增高面板2,长支撑肋板3,短支撑肋板4,橡胶垫层5,卡槽6,导向弧7,间隔槽8,充气气囊 9,挡板10组成,吊点1对称焊接在增高面板2上表面两侧,长支撑肋板3和短支撑肋板4上半部分焊接在增高面板2背水面,且分别对称分布在中间和两侧。卡槽6分段焊接在增高面板2上,在原闸门肋板处以间隔槽8进行分隔。长支撑肋板3和短支撑肋板4下半部分焊接在卡槽6上,长支撑肋板3下端有导向弧7,起导向作用。充气气囊9位于增高面板2两侧,且有挡板10用于限制其偏移,装置安装后气囊充气用于侧向止水。在装置放入前,应检查卡槽6宽度是否与原面板12厚度相匹配,各部件之间连接状况是否完好。通过起吊设备将闸门增高装置缓缓放置在钢闸门原面板12顶端上,上下移动使长支撑肋板3的导向弧7紧贴原面板12,并左右移动使增高面板2和原面板12对齐。继续向下移动,使原面板12沿着导向弧7缓慢进入卡槽6,并在增高面板2自重作用下,与卡槽6紧密贴合。接着将充气气囊9充满气,使之完全封闭填充面板2和钢闸门门槽之间的缝隙。拆卸方式则与上述安装方式相反。本实用新型用于防汛的钢闸门快速增高装置可以在洪水期增加闸门防汛高度,而不改变闸门原有结构且便于安装拆卸。

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未说明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