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地铁地下车站端头井免设底板梁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4412发布日期:2018-11-09 20:48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铁地下车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地铁地下车站端头井免设底板梁的结构。



背景技术:

地铁地下车站为一长条形框架结构,通过在顶板、中板、底板结合柱子设置通长纵梁形成受力体系。车站端头井因为盾构作业的需求,一般比车站标准段要深,普遍深度多在18m以上,一般盾构始发和到达,端头井位置底板纵梁采用上翻设置,如图1所示。在盾构掉头时,底板梁的上翻以及框架柱会影响盾构井内盾构机的掉头。

底板梁一般有如下处理方法:

1、底板梁下翻,其存在如下缺点:1)底板梁下翻高度多达1m以上,在地下水量丰富地区,尤其底板处于砂层位置,下翻梁施工存在一定的施工困难以及施工风险,极其容易引起塌槽;2)底板梁下翻对结构受力不利;

2、对突出底板面的部分二次浇筑;该方案施工繁琐,工序复杂,上下翻梁节点位置钢筋绑扎极为困难,施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至少一种,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地铁地下车站端头井免设底板梁的结构,避免了底板梁上翻对盾构机掉头的影响,克服了底板梁下翻或底板突出部二次浇筑的施工困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地铁地下车站端头井免设底板梁的结构,包括顶板、中板、底板和侧墙,所述中板与所述底板之间构造成供盾构机始发、到达以及横向移动掉头的空间,所述顶板和所述中板之间、所述中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对应位置处都设置框架柱;所述底板中包括不向底板外突出的暗梁,所述暗梁的下方设置有抗拔桩,用于支撑所述底板和暗梁。

优选地,所述顶板还包括顶板梁,所述中板还包括中板梁,所述顶板梁和所述中板梁之间设置框架柱。

优选地,所述顶板梁和/或所述中板梁为下翻梁。

优选地,所述框架柱构造为单柱,以形成单柱地铁车站端头井。

优选地,横向分布有多个的框架柱,以形成多柱地铁车站端头井。

优选地,除了所述暗梁下方的所述抗拔桩外,所述底板下方其余部分也设置有抗拔桩。

优选地,所述框架柱设于所述暗梁上;或者,所述框架柱与所述暗梁错开设置。

优选地,所述中板为一层,以形成双层地下车站;或者,所述中板为多层,以形成多层地下车站。

上述优选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可以取消端头井位置底板纵梁的设置,考虑到端头井的受力形式,在框架柱之间设置抗拔桩,采用抗拔桩作为板中受力抗力构件,用以减少板跨中弯矩,同时将底板纵梁改为暗梁,不影响到盾构机的掉头,一体浇筑施工简单;

2、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地铁地下车站端头井底板纵梁的缺点,提供了更加经济便捷的结构方案,可广泛用于地铁地下车站,该方案简便易行、经济合理、技术成熟、前景广阔、效益良好;

3、本实用新型抗拔桩间距与暗梁的布置形式可根据实际工程中具体地质与受力情况合理布置以满足端头井受力情况;

4、本实用新型可同时用于单柱与双柱车站,两层与三层等地下车站。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底板梁上翻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双柱地铁车站端头井底板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A截面剖视图;

图4是图2中的B-B截面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单柱地铁车站端头井底板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A’-A’截面剖视图;

图7是图5中的B’-B’截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如图2-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地铁地下车站端头井免设底板梁的结构,包括顶板5、中板7、底板9和侧墙4,所述中板7与所述底板9之间构造成供盾构机始发、到达以及横向移动掉头的空间,所述顶板 5和所述中板7之间、所述中板7与所述底板9之间的对应位置处都设置框架柱3;所述底板9中包括不向底板外突出的暗梁2,所述暗梁2的下方设置有抗拔桩1,用于支撑所述底板9和暗梁2。所述中板7与所述底板9之间的框架柱3待盾构机掉头完成后再浇筑。

所述顶板5还包括顶板梁6,所述中板7还包括中板梁8,所述顶板梁6和所述中板梁8之间设置框架柱3。所述顶板梁6和/或所述中板梁8为下翻梁,也可以为上翻梁。

如图2-4所示,横向分布有多个的框架柱3,以形成多柱地铁车站端头井,例如双柱地铁车站端头井。

如图5-7所示,所述框架柱3可以构造为单柱,以形成单柱地铁车站端头井。

进一步地,除了所述暗梁下方的所述抗拔桩1外,所述底板9下方其余部分也设置有抗拔桩1。

所述框架柱3可以设于所述暗梁2上;也可以两者错开设置。

如图2-7所示,所述中板7为一层,以形成双层地下车站;所述中板7还可以为多层,以形成多层地下车站,例如三层地下车站。

如前所述的用于地铁地下车站端头井免设底板梁的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地下连续墙施工;

2)基坑开挖与支撑施工;

3)井点降水;

4)抗拔桩1施工;

5)地下车站主体施工,其中,所述暗梁2的钢筋捆扎在所述底板9的钢筋钢筋中并一体式现浇,所述中板7与所述底板9之间的框架柱3待盾构机横向移动掉头完成后再浇筑,所述顶板5和所述中板7的盾构工作孔在盾构施工完后封闭。

本实用新型可以取消端头井位置底板纵梁的设置,考虑到端头井的受力形式,在框架柱之间设置抗拔桩,采用抗拔桩作为板中受力抗力构件,用以减少板跨中弯矩,同时将底板纵梁改为暗梁,不影响到盾构机的掉头,一体浇筑施工简单。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地铁地下车站端头井底板纵梁的缺点,提供了更加经济便捷的结构方案,可广泛用于地铁地下车站,该方案简便易行、经济合理、技术成熟、前景广阔、效益良好。本实用新型抗拔桩间距与暗梁的布置形式可根据实际工程中具体地质与受力情况合理布置以满足端头井受力情况;本实用新型可同时用于单柱与双柱车站,两层与三层等地下车站。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