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98637发布日期:2018-11-27 23:52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排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道路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在城市建设中,离不开排水通道的建设;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城市道路的覆盖区域也逐步增大。

为了提高排水效率,现有的道路排水结构通常会设置很多的排水口,以避免道路积水。但是,当天气晴朗时,外部的杂质则很容易通过排水口进入排水通道,造成排水通道堵塞;同时,排水通道的异味也会经过排水口释放到空气中,污染环境。如果减小排水口,那么当雨势较大时,则会导致路面积水。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路排水结构,其能在路面无积水时封闭透水孔,防止异物进入,在路面出现积水时自动打开透水孔,提高排水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道路排水结构,其包括排水通道和盖板组件。排水通道固定于地基且具有导水槽;盖板组件为多个并沿排水通道的延伸方向依次布置。

各盖板组件包括盖板、挡板、滤网、传动轴、叶片、齿轮、齿条、限位块、弹簧、螺旋导管以及接头。盖板固定于排水通道上,且具有第一透水孔和第二透水孔;第一透水孔和第二透水孔内设有滤网。挡板位于导水槽内并滑动设置于导水槽的槽壁,挡板的上表面与盖板的下表面贴合;挡板具有第三透水孔,第三透水孔的位置与第二透水孔的位置对应。

齿条固定于挡板的下表面;传动轴转动连接于导水槽的槽壁;叶片为多个且固定于传动轴的中部,齿轮固定于传动轴且与齿条啮合。螺旋导管的一端的管口通过接头与第一透水孔相连,另一端的管口与叶片相对;螺旋导管的管径逐渐缩小。

限位块固定于盖板,挡板位于限位块和接头之间;限位块具有限位槽,弹簧的一端固定于限位槽内,另一端固定于挡板。第二透水孔为多个,且所述多个第二透水孔的排列方向与齿条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三透水孔的数量与第二透水孔的数量相同。

相邻两个的盖板组件的盖板相互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当路面无积水时,挡板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抵靠在接头上;此时,挡板的第三透水孔与盖板的第二透水孔错位,因此,挡板能够有效地遮挡第二透水孔,从而防止外部的异物进入导水槽,避免导水槽堵塞。同时,挡板还能阻隔导水槽内的异味,避免异味散发到外界,影响环境。另外,第一透水孔和第二透水孔内的滤网也能够过滤异物。外部的水流可经由第一透水孔和螺旋导管排放到排水通道内。螺旋导管的路径较长,也可有效地减小的异味散发。

当路面出现积水时,螺旋导管内的水压增大;由于螺旋导管的管径逐渐缩小,所以螺旋导管的出口会形成高压水流,高压水流推动叶片转动,叶片通过传动轴、齿轮及齿条带动挡板移动;挡板移动后,第三透水孔和第二透水孔连通,路面的积水可以迅速排放到排水通道内。路面的积水越多,螺旋导管出口的水流的压力越大,挡板移动的程度也就越大。当挡板抵靠在限位块上时,第三透水孔和第二透水孔连通的截面积最大,排水效率最高。

随着积水的排放,螺旋导管的出口的水流的压力逐渐减小,挡板会在弹簧的回复力的作用下,逐渐向回移动并再次封闭第二透水孔。

总之,本实用新型的道路排水结构能够在路面无积水时,封闭第二透水孔,防止异物进入导水槽,避免散发异味。当路面出现积水时,自动打开第二透水孔以提高排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道路排水结构的一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道路排水结构的另一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道路排水结构的又一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 排水通道 11 齿条

2 盖板组件 12 限位块

3 地基 13 弹簧

4 导水槽 14 螺旋导管

5 盖板 15 接头

6 挡板 16 第一透水孔

7 滤网 17 第二透水孔

8 传动轴 18 第三透水孔

9 叶片 19 限位槽

10 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道路排水结构包括排水通道1和盖板组件2。排水通道1固定于地基3且具有导水槽4;盖板组件2为多个并沿排水通道1的延伸方向依次布置。

各盖板组件2包括盖板5、挡板6、滤网7、传动轴8、叶片9、齿轮10、齿条11、限位块12、弹簧13、螺旋导管14以及接头15。盖板5固定于排水通道1上,且具有第一透水孔16和第二透水孔17;第一透水孔16和第二透水孔17内设有滤网7。挡板6位于导水槽4内并滑动设置于导水槽4的槽壁,挡板6的上表面与盖板5的下表面贴合;挡板6具有第三透水孔18,第三透水孔18的位置与第二透水孔17的位置对应。

齿条11固定于挡板6的下表面;传动轴8转动连接于导水槽4的槽壁;叶片9为多个且固定于传动轴8的中部,齿轮10固定于传动轴8且与齿条11啮合。螺旋导管14的一端的管口通过接头15与第一透水孔16相连,另一端的管口与叶片9相对;螺旋导管14的管径逐渐缩小。

限位块12固定于盖板5,挡板6位于限位块12和接头15之间;限位块12具有限位槽19,弹簧13的一端固定于限位槽19内,另一端固定于挡板6。第二透水孔17为多个,且所述多个第二透水孔17的排列方向与齿条11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三透水孔18的数量与第二透水孔17的数量相同。

相邻两个的盖板组件2的盖板5相互连接。

参照图2,当路面无积水时,挡板6在弹簧13的弹力作用下抵靠在接头15上;此时,挡板6的第三透水孔18与盖板5的第二透水孔17错位,因此,挡板6能够有效地遮挡第二透水孔17,从而防止外部的异物进入导水槽4,避免导水槽4堵塞。同时,挡板6还能阻隔导水槽4内的异味,避免异味散发到外界,影响环境。另外,第一透水孔16和第二透水孔17内的滤网7也能够过滤异物。外部的水流可经由第一透水孔16和螺旋导管14排放到排水通道1内。螺旋导管14的路径较长,也可有效地减小的异味散发。

参照图1和图3,当路面出现积水时(例如,因雨势过大),螺旋导管14内的水压增大;由于螺旋导管14的管径逐渐缩小,所以螺旋导管14的出口会形成高压水流,高压水流推动叶片9转动,叶片9通过传动轴8、齿轮10及齿条11带动挡板6移动;挡板6移动后,第三透水孔18和第二透水孔17连通,路面的积水可以迅速排放到排水通道1内。路面的积水越多,螺旋导管14出口的水流的压力越大,挡板6移动的程度也就越大。当挡板6抵靠在限位块12上时,第三透水孔18和第二透水孔17连通的截面积最大,排水效率最高。

随着积水的排放,螺旋导管14的出口的水流的压力逐渐减小,挡板6会在弹簧13的回复力的作用下,逐渐向回移动并再次封闭第二透水孔17。

总之,本实用新型的道路排水结构能够在路面无积水时,封闭第二透水孔17,防止异物进入导水槽4,避免散发异味。当路面出现积水时,自动打开第二透水孔17以提高排水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