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工程高效清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84417发布日期:2019-07-27 10:45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桩基础工程高效清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桩孔清渣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桩基础工程高效清渣装置。



背景技术:

桩孔沉渣是沉淀在钻(冲)孔灌注桩孔底的非胶结性、不密实的钻渣,它阻隔了桩身与桩底持力层原状土或岩层的紧密胶结,影响了桩端承载力的发挥。在建筑物施加于桩上的力超过桩周摩阻承载力的情况下,由于孔底沉渣的存在,桩端承载力无法发挥,沉渣被压缩后造成桩身沉降过大,引起建筑物的沉降。因此,桩孔沉渣直接影响桩的承载力,其容许厚度的大小是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

现有桩孔清渣主要包括正循环清渣和反循环清渣,其中正循环清渣是将导管伸入桩孔底部,通过导管向桩孔内注入泥浆或空气,使底部的沉渣泛起,再通过泵管将沉渣吸除,这种方式虽然不容易塌孔,但是清渣效率较低,另外反循环清渣是将导管伸入桩孔底部,通过泵吸方式直接吸取孔底的沉渣,虽然清渣效率高,但是容易塌孔扩孔。

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桩基础工程高效清渣装置,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桩基础工程高效清渣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清渣效率低,容易发生扩孔或塌孔现象的问题和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桩基础工程高效清渣装置,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桩基础工程高效清渣装置,包括:吊架、支撑架、转轴、绳索、清渣桶、吊耳、气缸、支撑杆、伸缩杆、封板、脚柱、吹浆管、气管、气源泵;所述吊架固定在地面上,且吊架位于桩孔的上方;所述支撑架固定在吊架的中部,且支撑架与转轴通过轴承相连接;所述转轴上卷绕有绳索,且绳索的一端与清渣桶通过吊耳相连接;所述清渣桶的内侧设置有气缸,且气缸与清渣桶的内壁通过支撑杆相连接;所述气缸的一端设置有伸缩杆,且伸缩杆与封板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清渣桶的底部设置有若干脚柱,且清渣桶通过脚柱与桩孔的底部相接触;所述清渣桶的外侧设置有若干吹浆管,且吹浆管通过气管与气源泵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桩基础工程高效清渣装置所述气管内包括有与吹浆管相连接的第一气管、与气缸相连接的第二气管。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桩基础工程高效清渣装置所述吹浆管至少设置有四处,且吹浆管呈环形阵列式设置在清渣桶的环侧面上,吹浆管的上端通过分气阀与气管的第一气管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桩基础工程高效清渣装置所述清渣桶环侧面的中部均布有漏浆孔,且漏浆孔的孔径小于泥渣的孔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桩基础工程高效清渣装置所述清渣桶的底部设置有进浆孔,且进浆孔的外形特征呈圆形。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桩基础工程高效清渣装置所述封板的外形特征呈圆形,且封板位于清渣桶进浆孔的正上方,封板的尺寸大于进浆孔的尺寸。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桩基础工程高效清渣装置所述转轴的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且电机固定设置在支撑架的一侧。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吹浆管至少设置有四处,且吹浆管呈环形阵列式设置在清渣桶的环侧面上,吹浆管的上端通过分气阀与气管的第一气管相连接的设置,可将沉积在桩孔底部的沉渣鼓动泛起,使沉渣进入清渣桶中。

2、本实用新型通过清渣桶环侧面的中部均布有漏浆孔,且漏浆孔的孔径小于泥渣的孔径的设置,清渣桶上升脱离桩孔时,清渣桶内的泥浆可通过漏浆孔回流入桩孔中,使沉渣残留在清渣桶内,可有效减少泥浆的使用量。

3、本实用新型通过封板的外形特征呈圆形,且封板位于清渣桶进浆孔的正上方,封板的尺寸大于进浆孔的尺寸的设置,可避免泥渣从进浆孔脱离出清渣桶,提高对泥浆的清渣效果。

4、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桩基础工程高效清渣装置的改进,具有结构新颖,使用方便可靠,清渣效果好,节省人力且效率高,不易发生扩孔或塌孔现象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在背景技术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清渣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清渣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吊架1、支撑架2、转轴3、绳索4、清渣桶5、吊耳6、气缸7、支撑杆8、伸缩杆9、封板10、脚柱11、吹浆管12、气管13、气源泵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桩基础工程高效清渣装置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

桩基础工程高效清渣装置,包括:吊架1、支撑架2、转轴3、绳索4、清渣桶5、吊耳6、气缸7、支撑杆8、伸缩杆9、封板10、脚柱11、吹浆管12、气管13、气源泵14;吊架1固定在地面上,且吊架1位于桩孔的上方;支撑架2固定在吊架1的中部,且支撑架2与转轴3通过轴承相连接;转轴3上卷绕有绳索4,且绳索4的一端与清渣桶5通过吊耳6相连接;清渣桶5的内侧设置有气缸7,且气缸7与清渣桶5的内壁通过支撑杆8相连接;气缸7的一端设置有伸缩杆9,且伸缩杆9与封板10通过螺栓相连接;清渣桶5的底部设置有若干脚柱11,且清渣桶5通过脚柱11与桩孔的底部相接触;清渣桶5的外侧设置有若干吹浆管12,且吹浆管12通过气管13与气源泵14相连接。

具体的,气管13内包括有与吹浆管12相连接的第一气管、与气缸7相连接的第二气管,气源泵14通过第一气管接入吹浆管12、通过第二气管接入气缸7。

具体的,吹浆管12至少设置有四处,且吹浆管12呈环形阵列式设置在清渣桶5的环侧面上,吹浆管12的上端通过分气阀与气管13的第一气管相连接,吹浆管12喷气时,可将桩孔泥浆涌动,使沉积在桩孔底部的沉渣鼓动泛起并进入清渣桶5中。

具体的,清渣桶5环侧面的中部均布有漏浆孔,且漏浆孔的孔径小于泥渣的孔径,清渣桶5上升脱离桩孔时,清渣桶5内的泥浆可通过漏浆孔回流入桩孔中,使沉渣残留在清渣桶5内,可有效减少泥浆的使用量。

具体的,清渣桶5的底部设置有进浆孔,且进浆孔的外形特征呈圆形,沉渣与泥浆混合物通过进浆孔进入清渣桶5。

具体的,封板10的外形特征呈圆形,且封板10位于清渣桶5进浆孔的正上方,封板10的尺寸大于进浆孔的尺寸,气缸7向下推动伸缩杆9,可通过封板10对进浆孔封闭,避免泥渣从进浆孔脱离出清渣桶5,提高对泥浆的清渣效果。

具体的,转轴3的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且电机固定设置在支撑架2的一侧,电机工作带动转轴3转动,通过绳索4的牵引实现清渣桶5的升降。

具体实施步骤:

使用该装置对桩孔清渣时,将吊架1架设在桩孔上方,通过转动转轴3使绳索4一端的清渣桶5沉入桩孔内,当清渣桶5到达桩孔底部时,清渣桶5通过脚柱11与桩孔的底部相接触,之后气缸7的活塞杆上行通过伸缩杆9带动封板10向上移动,使清渣桶5底部的进浆孔开启,此时环设在清渣桶5外侧的四处吹浆管12向桩孔底部喷气,使桩孔底部的泥浆涌动,涌动的泥浆使沉渣泛起并进入清渣桶5中,之后气缸7的活塞杆下行通过伸缩杆9带动封板10向下移动,使清渣桶5底部的进浆孔关闭,然后反向转动转轴3使绳索4牵拉清渣桶5上移,清渣桶5上移的过程中,由于清渣桶5与桩孔的间隙较小,可避免清渣桶5上方的沉渣通过间隙回流至清渣桶5的下方,清渣桶5上升脱离桩孔时,清渣桶5内的泥浆可通过漏浆孔回流入桩孔中,使沉渣残留在清渣桶5内,可有效减少泥浆的使用量,只需反复使用2~4次即可较为彻底的清除桩孔沉渣,极大提高清渣效率。

综上所述:该桩基础工程高效清渣装置,通过吹浆管至少设置有四处,且吹浆管呈环形阵列式设置在清渣桶的环侧面上,吹浆管的上端通过分气阀与气管的第一气管相连接的设置,可将沉积在桩孔底部的沉渣鼓动泛起,使沉渣进入清渣桶中;通过清渣桶环侧面的中部均布有漏浆孔,且漏浆孔的孔径小于泥渣的孔径的设置,清渣桶上升脱离桩孔时,清渣桶内的泥浆可通过漏浆孔回流入桩孔中,使沉渣残留在清渣桶内,可有效减少泥浆的使用量;通过封板的外形特征呈圆形,且封板位于清渣桶进浆孔的正上方,封板的尺寸大于进浆孔的尺寸的设置,可避免泥渣从进浆孔脱离出清渣桶,提高对泥浆的清渣效果;通过对桩基础工程高效清渣装置的改进,具有结构新颖,使用方便可靠,清渣效果好,节省人力且效率高,不易发生扩孔或塌孔现象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在背景技术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