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自动控制水压的恒压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21089发布日期:2019-11-01 20:43阅读:10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自动控制水压的恒压阀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恒压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自动控制水压的恒压阀。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马桶行业的恒压阀工作时噪音大,容易产生振动,且在水压不稳定的情况下,易造成水管脱落,进而有损坏智能马桶的风险,甚至引发漏电,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水压不稳会造成出水不稳定,用户使用时导致冲洗不干净或水压过大造成用户的体验感直线下降,从而影响智能马桶的销量。

综上可知,所述恒压阀,实际中存在不便的问题,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自动控制水压的恒压阀,该恒压阀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紧凑,能自动控制水压,避免水压过大时引发的水管脱落及漏电等问题,安全性高、低噪音、能极大提升用户体验感。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自动控制水压的恒压阀,包括进水管、电磁阀机构、减压阀机构、出水管;所述电磁阀机构的两端分别与进水管、减压阀机构连通,用于打开或关断进水管进入减压阀机构的水流;所述出水管与减压阀机构的出水端连通,减压阀机构用于将进水流控制在恒定压力及恒定量后导流至出水管;所述减压阀机构包括用于储水的减压阀体、及安装于减压阀体上用于降低水压的减压模组。

进一步地,所述减压阀体呈圆柱体构造,且减压阀体顶部开设有用于储存水流量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一侧设有一缺口,且该缺口沿减压阀体棱长方向贯通至减压阀体底部并与出水管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环形凹槽的底部中间还开设有贯通至减压阀体底部的第一通孔,且减压阀体一侧开设有与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用于与电磁阀机构的出水端连通并将水流引流至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用于将水流引流至环形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减压模组包括减压铜阀芯、密封圈、弹簧组件、进水堵头;所述减压铜阀芯活动穿过第一通孔布置,进水堵头安装于减压阀体底部,用于将第一通孔的底部密封;所述密封圈置于环形凹槽顶部并套设于减压铜阀芯的上部,用于将水流限位于环形凹槽内;所述减压铜阀芯上部外侧开设有若干第三通孔,减压铜阀芯的底部还开设有与第三通孔贯通的第四通孔,第三通孔与第四通孔用于在水流较急时,将第一通孔内的水流引流至进水堵头内;所述弹簧组件布置于密封圈顶部,用于在水流较急时,缓解进水堵头内的水对减压铜阀芯产生的压力。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堵头顶部两端与减压阀体底部可拆式连接,且进水堵头顶部中间还设有一用于堵住第一通孔底部的圆柱形凸起部;所述圆柱形凸起部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减压铜阀芯的下部穿过第一通孔插设于第一凹槽内,第一凹槽用于储存经减压铜阀芯的第三通孔、第四通孔引流的水流。

进一步地,所述减压模组还包括均呈碗形构造的第一垫片、第二垫片;所述第一垫片与第二垫片均套设于减压铜阀芯的上部,密封圈位于第一垫片与第二垫片之间;所述第一垫片位于密封圈底部,且其碗形开口朝下布置,用于缓解经第一通孔流出的水流产生的压力;所述第二垫片位于密封圈顶部,且其碗形开口朝上布置,用于与弹簧组件抵接并缓解弹簧组件的弹性力。

进一步地,所述减压铜阀芯的第三通孔位于第一垫片的碗形开口内。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组件包括缓冲弹簧、弹簧座;所述缓冲弹簧套设于减压铜阀芯的上部,且其一端与第二垫片的碗形开口抵接,另一端连接一调压螺母;所述弹簧座上部套设于调压螺母外侧,其底部与减压阀体顶部可拆卸式连接,用于将调压螺母限位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阀机构包括电磁阀体、进水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体的进水端与进水管的出水端连通,电磁阀体的出水端与减压阀体的第二通孔连通;所述进水电磁阀布置于电磁阀体一侧,用于控制打开或关断进水管中的水进入第二通孔的水道。

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紧凑、便于安装及拆卸维修,并通过减压模组实现自动控制水压,避免水压过大时引发的水管脱落及漏电等问题,安全性高;

2)通过密封圈及进水堵头可将水流密封至减压阀体内,避免水流泄露及减小噪音,提升用户体验;

3)采用模块化设计,只需稍加改装,即可适用于其他需要缓解水压的设备中,泛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的减压阀机构的立体图;

图4为图3的爆炸图(省却弹簧组件);

图5为本发明的减压铜阀芯、第一垫片、第二垫片的立体图;

其中,附图标识说明:

1—进水管;2—电磁阀机构;

3—减压阀机构;4—出水管;

21—电磁阀体;22—进水电磁阀;

31—减压阀体;32—减压铜阀芯;

33—密封圈;34—弹簧组件;

35—进水堵头;36—第一垫片;

37—第二垫片;311—环形凹槽;

312—缺口;313—第一通孔;

314—第二通孔;321—第三通孔;

322—第四通孔;341—缓冲弹簧;

342—弹簧座;343—调压螺母;

351—凸起部;352—第一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至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自动控制水压的恒压阀,包括进水管1、电磁阀机构2、减压阀机构3、出水管4;所述电磁阀机构2的两端分别与进水管1、减压阀机构3连通,用于打开或关断进水管1进入减压阀机构3的水流;所述出水管4与减压阀机构3的出水端连通,减压阀机构3用于将水流控制在恒定压力及恒定量后导流至出水管4;所述减压阀机构3包括用于储水的减压阀体31、及安装于减压阀体31上用于降低水压的减压模组。

其中,所述减压阀体31呈圆柱形构造,且减压阀体31顶部开设有用于储存水流量的环形凹槽311;所述环形凹槽311内侧设有一缺口312,且该缺口312沿减压阀体31棱长方向贯通至其底部并与出水管4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环形凹槽311的底部中间还开设有贯通至减压阀体31底部的第一通孔313,且减压阀体31一侧开设有与第一通孔313连通的第二通孔314,第二通孔314用于与电磁阀机构2的出水端连通并将水流引流至第一通孔313,第一通孔313用于将水流引流至环形凹槽311内;所述减压模组包括减压铜阀芯32、密封圈33、弹簧组件34、进水堵头35;所述减压铜阀芯32活动插设于第一通孔313内,进水堵头35安装于减压阀体31底部,用于将第一通孔313的底部密封;所述密封圈33置于环形凹槽311顶部并套设于减压铜阀芯32的上部,用于将水流限位于环形凹槽311内;所述减压铜阀芯32上部外侧开设有若干第三通孔321,减压铜阀芯32的底部还开设有与第三通孔321贯通的第四通孔322,第三通孔321与第四通孔322用于在水流较急时,将第一通孔313内的水流引流至进水堵头35内;所述弹簧组件34布置于密封圈33顶部,用于在水流较急时,缓解进水堵头35内的水对减压铜阀芯32产生的压力;所述进水堵头35顶部两端与减压阀体31底部可拆式连接,且进水堵头35顶部中间还设有一用于堵住第一通孔313底部的圆柱形凸起部351;所述圆柱形凸起部351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352,减压铜阀芯32的下部穿过第一通孔313插设于第一凹槽352内,第一凹槽352用于储存经减压铜阀芯32的第三通孔321、第四通孔322引流的水流。

所述减压模组还包括均呈碗形构造的第一垫片36、第二垫片37;所述第一垫片36与第二垫片37均套设于减压铜阀芯32的上部,密封圈33位于第一垫片36与第二垫片37之间;所述第一垫片36位于密封圈33底部,且其碗形开口朝下布置,用于缓解经第一通孔313流出的水流产生的压力;所述第二垫片37位于密封圈33顶部,且其碗形开口朝上布置,用于与弹簧组件34抵接并缓解弹簧组件34的弹性力;所述减压铜阀芯32的第三通孔321靠近第一垫片36的下方布置,并位于第一垫片36的碗形开口内;所述弹簧组件34包括缓冲弹簧341、弹簧座342;所述缓冲弹簧341套设于减压铜阀芯32的上部,且其一端与第二垫片37的碗形开口抵接,另一端连接一调压螺母343;所述弹簧座342上部套设于调压螺母343外侧,其底部与减压阀体31顶部可拆卸式连接,用于将调压螺母343限位固定;所述电磁阀机构2包括电磁阀体21、进水电磁阀22;所述电磁阀体21的进水端与进水管1的出水端连通,电磁阀体21的出水端与减压阀体31的第二通孔314连通;所述进水电磁阀22布置于电磁阀体21一侧,用于控制打开或关断进水管1中的水进入第二通孔314的水道。

本发明工作原理: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减压铜阀芯32呈棒状形构造,且上窄下宽;减压铜阀芯32的直径小于第一通孔313的内径,故可活动插设于第一通孔313内,且与第一通孔313内壁之间留有间隙,以便依次经进水管1、电磁阀机构2、第二通孔314流入的水流引流至环形凹槽311内(环形凹槽311储存的水流量一定,并通过环形凹槽311的缺口312及出水管4向下一工作机构输送定量的水流,以实现水流量的控制,避免浪费);第一垫片36位于密封圈33底部,与第一通孔313(第一通孔313顶部)出水口留有间隙,且第一垫片36的碗形开口朝下布置,当水流很急时,可缓解从第一通孔313流至环形凹槽311内的水产生向上的压力,避免将密封圈33顶开,便于水流平稳地流入环形凹槽311内;密封圈33置于环形凹槽311顶部,一方面将水流密封限位于环形凹槽311内,避免水流外泄,引发触电等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可降低水流流动产生的噪音,提升用户体验感。

减压铜阀芯32的第三通孔321位于第一垫片36的碗形开口内,所处位置较高,当水流平稳时,从第一通孔313流出的水流不会经过第三通孔321、第四通孔322流至进水堵头35内;而当水流很急时,产生的水压很大,超过正常峰值上限时,第一通孔313内的水流就会依次通过第三通孔321、第四通孔322流至进水堵头35的圆柱形凸起部351的第一凹槽352内;当第一凹槽352内的水流积累一定量时,会对减压铜阀芯32的底部产生一向上的压力,使得减压铜阀芯32向上挤压缓冲弹簧341,避免水压过大时,水流直接挤压密封圈33,导致密封圈33不稳,将水流外泄,从而实现减压的目的;同时,进水堵头35的圆柱形凸起部351外侧还套设有弹性橡胶圈,提高进水堵头35密封第一通孔313底部的效果,同时防止第一凹槽352内的水外泄。

减压阀体31开设有第二通孔314的一侧还设有一连接口,该连接口呈圆柱形构造,且环绕第二通孔314外侧布置,该连接口内嵌有若干橡胶圈(避免水流外泄),且连接口周侧设有卡槽,电磁阀体21的出水端外侧设有卡扣,电磁阀体21的出水端经卡扣、卡槽与该连接口螺旋卡合式连接并与第二通孔314连通,便于拆卸维修;进水管1与电磁阀机构2之间还设有进水连接管,出水管4经环形凹槽311的缺口312与减压阀体31连通,且出水管4设有开关,用于控制水流流向下一工作机构。

水流方向(水流平缓时):进水管1—电磁阀体21—第二通孔314—第一通孔313—环形凹槽311—缺口312—出水管4;

水流方向(水流较急时)有两种流道:

1)进水管1—电磁阀体21—第二通孔314—第一通孔313—环形凹槽311—缺口312—出水管4;

2)进水管1—电磁阀体21—第二通孔314—第一通孔313—第三通孔321—第四通孔322—第一凹槽352。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