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线间挖孔桩施工工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44003发布日期:2019-12-06 20:39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挖孔桩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高速铁路线间挖孔桩施工工法。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桩基施工采用机械成孔,其安全且效率高,但铁路下穿框构顶进施工时,铁路线路加固的桩基施工,受铁路运营、场地空间及接触网影响,桩基无法采用机械成孔,只能采用人工挖孔桩施工,对于地下水位较高,地质条件差的人工挖孔桩施工,如果仍按现有无水的人工挖孔桩的方法进行操作时,施工无法进行。如采用降水井降水,受铁路路基影响,降水井设在路基两侧,距施工地点较远,降水效果差,且易造成路基下沉,影响路基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解决铁路股道间的遇水挖孔桩施工困难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高速铁路线间挖孔桩施工工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高速铁路线间挖孔桩施工工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在场地三通一平的基础上,根据图纸,测定桩位轴线方格控制网和高程基准点;

2)、线间道砟支挡:将作业范围内的道砟清理并在线路侧进行道砟支挡,以保证施工及线路运行安全;

3)、挖第一个桩孔至地下水位线,此过程从上至下逐节进行,上一节桩孔的护壁浇筑完成后开挖下一节,本工序挖孔完成后,在第一个桩孔内加设抽水装置;

4)、挖第二个桩孔至地下水位线以下h深处,此过程从上至下逐节进行,上一节桩孔的护壁浇筑完成后开挖下一节,本工序挖至地下水位线时,便在第二个桩孔内加设抽水装置,其中,h为1~2m;

5)挖第一个桩孔至地下水位线以下2h深处,此过程从上至下逐节进行,上一节桩孔的护壁浇筑完成后开挖下一节,抽水装置维持;

6)挖第二个桩孔至地下水位线以下3h深处,此过程从上至下逐节进行,上一节桩孔的护壁浇筑完成后开挖下一节,抽水装置维持;

7)如此循环,直至两个桩孔皆施工完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选用两个相邻的桩孔为一组,交替循环施工,在不增加人力成本的前提上,完成了两个桩孔的同时施工,在其中一个桩孔施工时,另一个桩孔充当该桩孔的降水孔,这样互为降水孔,大大提高了地下水的抽取量,降水效果良好,保证了挖孔桩的正常施工,并且不会对路基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2)相对于单孔施工,两个桩孔交替施工,在一个桩孔护壁成型期间进行第二个桩孔的施工,大大提高了成桩速度,保证行车及人身安全,减少设备投入,具有良好的经济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高速铁路线间挖孔桩施工工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在场地三通一平的基础上,根据图纸,测定桩位轴线方格控制网和高程基准点。

2)、线间道砟支挡:将作业范围内的道砟清理并在线路侧进行道砟支挡,以保证施工及线路运行安全。优选的,在桩孔的两侧沿铁路线方向各打入两根角钢,在同一侧的两根角钢之间固连挡板,以完成线间道砟支挡。每根角钢长2m,埋入土内深度1.5m。

3)、挖第一个桩孔至地下水位线,此过程从上至下逐节进行,上一节桩孔的护壁浇筑完成后开挖下一节,本工序挖孔完成后,在第一个桩孔内加设抽水装置。挖孔采用人工用镐头、铁锹开挖,开挖桩孔要从上到下逐层进行,先挖中间部分的土方,然后扩及周边,有效地控制开挖桩孔的截面尺寸。每节的高度要根据土质好坏、操作条件而定,一般0.5m为宜。护壁浇筑时借助护壁模板完成,所述护壁模板为圆台状中空结构,浇筑形成的护壁上端壁厚大于下端壁厚。具体的,第一节护壁高出地坪,和轨枕顶持平,以便于挡土、挡水及挡道碴,桩位轴线和高程均要标定在第一节护壁上口,护壁厚度采用上大下小不同厚度,上厚30cm,下厚20cm。第一节桩孔成孔以后,即着手在桩孔上口架设垂直运输机,要求搭设稳定、牢固。

4)、挖第二个桩孔至地下水位线以下h深处,此过程从上至下逐节进行,上一节桩孔的护壁浇筑完成后开挖下一节,本工序挖至地下水位线时,便在第二个桩孔内加设抽水装置,其中,h为1~2m。这里,如果开挖遇到比较严重的流沙时,桩体采用钢护筒替代钢筋混凝土护壁,钢护筒施工时需注意垂直度及中线位置,一旦发现偏移,立即进行纠偏。施工时应连接紧密,避免周围土体流入桩孔内。

5)挖第一个桩孔至地下水位线以下2h深处,此过程从上至下逐节进行,上一节桩孔的护壁浇筑完成后开挖下一节,抽水装置维持;

6)挖第二个桩孔至地下水位线以下3h深处,此过程从上至下逐节进行,上一节桩孔的护壁浇筑完成后开挖下一节,抽水装置维持;

7)如此循环,直至两个桩孔皆施工完毕。

进一步的,所述护壁采用混凝土浇筑时,预先搭建钢筋支架,所述钢筋支架由圈筋和竖筋组成。具体的,圈筋采用φ8,竖筋采用φ16,圈筋间距20cm。

优选的,护壁在浇筑时,选用的混凝土各配料质量比为水泥:水:沙子:碎石=356:185:815:1037,选用的混凝土的坍落度为80-100mm,这样的混凝土护壁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能够较为稳定的起到防水及支撑孔壁的作用,更好的满足了使用需求。

以上具体结构和尺寸数据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高速铁路线间挖孔桩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在场地三通一平的基础上,根据图纸,测定桩位轴线方格控制网和高程基准点;

2)、线间道砟支挡:将作业范围内的道砟清理并在线路侧进行道砟支挡,以保证施工及线路运行安全;

3)、挖第一个桩孔至地下水位线,此过程从上至下逐节进行,上一节桩孔的护壁浇筑完成后开挖下一节,本工序挖孔完成后,在第一个桩孔内加设抽水装置;

4)、挖第二个桩孔至地下水位线以下h深处,此过程从上至下逐节进行,上一节桩孔的护壁浇筑完成后开挖下一节,本工序挖至地下水位线时,便在第二个桩孔内加设抽水装置,其中,h为1~2m;

5)挖第一个桩孔至地下水位线以下2h深处,此过程从上至下逐节进行,上一节桩孔的护壁浇筑完成后开挖下一节,抽水装置维持;

6)挖第二个桩孔至地下水位线以下3h深处,此过程从上至下逐节进行,上一节桩孔的护壁浇筑完成后开挖下一节,抽水装置维持;

7)如此循环,直至两个桩孔皆施工完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铁路线间挖孔桩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在桩孔的两侧沿铁路线方向各打入两根角钢,在同一侧的两根角钢之间固连挡板,以完成线间道砟支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铁路线间挖孔桩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壁采用混凝土浇筑时,预先搭建钢筋支架,所述钢筋支架由圈筋和竖筋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铁路线间挖孔桩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护壁浇筑时借助护壁模板完成,所述护壁模板为圆台状中空结构,浇筑形成的护壁上端壁厚大于下端壁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速铁路线间挖孔桩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护壁在浇筑时,选用的混凝土各配料质量比为水泥:水:沙子:碎石=356:185:815:1037,选用的混凝土的坍落度为80-100mm。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挖孔桩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高速铁路线间挖孔桩施工工法,旨在解决铁路股道间的遇水挖孔桩施工安全风险大的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施工时,选取两个桩孔作为一组交替进行施工,当其中一个进行施工时,另一个充当该桩孔的降水孔,这样互为降水孔,大大提高了地下水的抽取量,降水效果良好,保证了挖孔桩的正常施工,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成桩速度,保证了行车及施工人员的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马晨龙;徐镇玉;刘柏忠;李旭江;兰帆;徐建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太原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18
技术公布日:2019.12.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