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5681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桩,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PHC)管桩。



背景技术:

洪水的突发性、不确定性对人类生活造成的经济与生命财产损失,防洪工程的修建是水系发达地区公共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个重要保障。防洪堤的修建、施工工艺的进步、防洪工程的质量尤为重要。在以往的防洪堤设计中,常采用挖孔桩,灌注桩来进行基础工程的施工,近年来随着我国桩基设计与施工能力的快速发展,并且从防洪堤设计中需要较高的承载能力及快捷的施工速度来看,采用PHC管桩来进行防洪堤的设计则更为合理。

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PHC桩)是近年来在我国出现的一种新型预制桩,该桩采用先张法预应力工艺和离心成型方法制成,桩身混凝土强度高达C80,与预制方桩、灌注桩等桩型相比,克服了淤泥软土地区桩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缺点,适用于桩端持力层起伏变化大的地质构造情况。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桩基工程与一般基础工程相比,具工厂化程度高、成桩质量好、养护时间短、施工迅速、对工程地质条件适应能力强、场地环境保护条件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物和构造物的基础工程上,如高层建筑、公共建筑、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高速公路、港口、码头、桥梁、护岸等领域。承载力与载荷是PHC管桩的重要参数,如何加强PHC管桩的承载力与载荷,是目前PHC管桩面临的巨大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首先在桩身表面设置加固结构,借助这些加固结构提升PHC管桩的整体强度;并在桩底座内设置有钻头,钻头一方面可以清扰基底淤泥,降低PHC管桩的沉降幅度,提高其稳定性;另一方面能够深入基底,与之联结,从而提升PHC管桩的安装强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包括桩身、桩顶盖及桩底座,桩身的下部焊接桩底座,桩身的上端连接桩顶盖,其特征在于:桩顶盖的高度范围为1-10m,桩身上端的两侧连接有顶盖接头,借助顶盖接头连接桩顶盖与桩身;桩底座内安装有集中控制器、电机、固底钻头及位移传感器,集中控制器控制电机,集中控制器采集位移传感器的位移信号,电机连接固底钻头。

进一步,桩身的表面涂抹有防水涂层。防水涂层具有一定的防水作用,能够防止水渗入内部而影响内部结构。

进一步,桩身表面连接有围板,围板焊接于桩身内的钢筋上,围板由上而下等间距设置,相邻围板之间的间隔为1-1.5m,围板上焊接有加强钢板。加强钢板能够加固PHC管桩的整体强度,且安装方便、成本低廉。

进一步,桩身的内部设有中空区域,中空区域填充有型钢。通过填充型钢,进一步加强PHC管桩的整体强度。

进一步,顶盖接头包括固定板及连接板,固定板焊接于桩身内的钢筋上,固定板与连接板点焊连接,连接板内设有插孔,桩顶盖下端的两侧连接有插板,插板与插孔相互匹配,连接板与插板上均设有螺孔,螺孔匹配有螺栓,借助螺栓固定连接板与插板。

进一步,桩顶盖采用钢材料制成。钢材料结构牢固,与桩身连接后,两者不易分离。

进一步,桩身的上端连接有顶板,顶板焊接于桩身内的钢筋上,桩顶盖的下端设有凹槽,凹槽与顶板相互匹配。凹槽与顶板限定桩顶盖的位置,防止桩顶盖移位而影响PHC管桩的使用效果。

进一步,集中控制器内设有通讯模块,通讯模块通信至移动终端及监控中心。借助通讯模块,实现远程控制固底钻头及位移传感器。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首先在桩身表面设置加固结构,借助这些加固结构提升PHC管桩的整体强度;并在桩底座内设置有钻头,钻头一方面可以清扰基底淤泥,降低PHC管桩的沉降幅度,提高其稳定性;另一方面能够深入基底,与之联结,从而提升PHC管桩的安装强度;其具体有意效果表现为以下几点:

1、顶盖接头用于安装桩顶盖,安装过程为:首先将插板插入插孔,此时插板上的螺孔与连接板上的螺孔恰好对齐,拧入螺栓后将两者牢固联结,实现桩顶盖安装,该安装方法操作简便,安装牢固,两者不易分离或脱落。

2、在实际的PHC管桩施工过程中发现,由于淤泥的存在,常导致PHC管桩的安装位置下移,而出现PHC管桩高度不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桩顶盖具有不同规格,不同规格之间仅高度不同,采用该桩顶盖能够调节PHC管桩的整体高度,使其能够适用于不同施工环境,应对不同的施工状况。

3、电机带动固底钻头工作,借助固底钻头钻入基底中,从而使得PHC管桩与基底牢固联结,提升PHC管桩的稳定性。

4、位移传感器能够检测PHC管桩的沉降情况,方便工作人员了解PHC管桩的工况。

5、集中控制器能够控制电机,采集位移传感器的位移信号,并通过通讯模块通信至监控中心与移动终端;工作人员能够实时监测PHC管桩的沉降情况,方便工作人员远程操控位移传感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桩身的结构示意图(连接加强钢板);

图3为桩身的结构示意图(未连接加强钢板);

图4为桩身的剖视图;

图5为桩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桩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包括桩身2、桩顶盖1及桩底座3,桩身2的下部焊接桩底座3,桩底座3内安装有集中控制器12、电机14、固底钻头15及位移传感器13,电机14连接固底钻头15;集中控制器12控制电机14,再由电机14控制固底钻头15工作,集中控制器12还能够采集位移传感器13的位移信号。电机14带动固底钻头15工作,借助固底钻头15钻入基底中,从而使得PHC管桩与基底牢固联结,提升PHC管桩的稳定性。位移传感器13能够检测PHC管桩的沉降情况,方便工作人员了解PHC管桩的工况。

集中控制器12内设有通讯模块,通讯模块通信至移动终端及监控中心。通过通讯模块通信至监控中心与移动终端;工作人员能够实时监测PHC管桩的沉降情况,方便工作人员远程操控位移传感器13。

桩身2的内部设有中空区域,中空区域填充有型钢8,通过填充型钢8,进一步加强PHC管桩的整体强度。桩身2的表面涂抹有防水涂层。防水涂层具有一定的防水作用,能够防止水渗入内部而影响内部结构。桩身2表面连接有围板7,每块围板7环绕桩身2一周,围板7通过焊接于桩身2内的钢筋实现固定,围板7由上而下等间距设置,其间距为1-1.5m,围板7上焊接有加强钢板4。加强钢板4能够加固PHC管桩的整体强度,且安装方便、成本低廉。

桩顶盖1采用钢材料制成,钢材料结构牢固,与桩身2连接后,两者不易分离。桩身2上端的两侧连接有顶盖接头,借助顶盖接头连接桩顶盖1与桩身2;顶盖接头包括固定板9及连接板5,固定板9焊接于桩身2内的钢筋上,固定板9与连接板5点焊连接,连接板5内设有插孔(图中未标出),桩顶盖1下端的两侧连接有插板10,插板10与插孔相互匹配,连接板5与插板10上均设有螺孔(图中未标出),螺孔匹配有螺栓16,借助螺栓16固定连接板5与插板10。顶盖接头用于安装桩顶盖1,安装过程为:首先将插板10插入插孔,此时插板10上的螺孔与连接板5上的螺孔恰好对齐,拧入螺栓16后将两者牢固联结,实现桩顶盖1安装,该安装方法操作简便,安装牢固,两者不易分离或脱落。

桩身2的上端连接有顶板6,顶板6焊接于桩身2内的钢筋上,桩顶盖1的下端设有凹槽11,凹槽11与顶板6相互匹配。凹槽11与顶板6限定桩顶盖1的位置,防止桩顶盖1移位而影响PHC管桩的使用效果。在实际的PHC管桩施工过程中发现,由于淤泥的存在,常导致PHC管桩的安装位置下移,而出现PHC管桩高度不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桩顶盖1具有不同规格,不同规格的桩顶盖1高度不同,高度范围为1-10m,采用该桩顶盖1能够调节PHC管桩的整体高度,使其能够适用于不同施工环境,应对不同的施工状况。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地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