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灌挤压组合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5675阅读:1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喷灌挤压组合桩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建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喷灌挤压组合桩。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业的规模发展,建筑工程对地基设计施工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混凝土桩在高层建筑、桥梁、高铁、港口等建筑工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应用。为了使桩基能够满足抗变形,抗震和承载力建筑设计要求,常采用加长桩,加大桩体直径等方式来提高承载力。

但是加长或加大桩体都会导致增加混凝土的用量,特别是当桩体长度和直径之比过大时,桩体的承载能力会显著下降,通过加长或加大桩体直径来提高,桩体的承载力,往往是徒劳的。同时势必还会造成混凝土的大量浪费。有的用机械设备挤密桩周边土层,消耗能量较大,施工速度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灌挤压组合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喷灌挤压组合桩,包括组合桩主体,所述组合桩主体自上而下依次包括桩帽、桩身和扩径体,所述桩帽、桩身和扩径体为一体式。

优选的,所述桩帽为用压灌倒锥台阶型钻杆的外钻筒成孔压灌成超流态混凝土桩帽。

优选的,所述桩身为用高压水泥浆定喷的多边形,经过钻杆震动挤压成多边形超流态混凝土桩身。

优选的,所述扩径体为经过钻头震动挤压超流态混凝土,形成混凝土扩大头,且外包一层挤密的水泥土与混凝土的高压旋喷倒锥台型刚性扩径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根据:超流态混凝土是一个半流态体,只要在桩孔内超流态混凝土表面一处封闭加压,凡是与混凝土接触的土层,都受到等同的压力理论,将此理论用在挤密桩孔内周围的土层上,用小的动能量,通过超态混凝土能够挤密较大面积的土层,事半功倍。本实用新型使用专用钻机成孔后,一边旋喷锥型大头与定喷桩身多面体,一边压灌混凝土;通过震动挤压混凝土,使混凝土挤密旋喷的水泥土及桩周土层,在桩端挤压成较大的混凝土锥台型大头外边有一层与混凝土混合的水泥土,再外边为挤密土层,桩身喷成多边型,增加桩侧摩阻面积,在桩孔内超流态混凝土中下钢筋笼,形成“超流态混凝土”挤密桩孔内周边的土层,即为喷灌挤压组合桩,能够提高单桩承载力,且能够减少混凝土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截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即桩帽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B处即桩身截面示意图;

图4为图1中C-C处即扩径体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超流态混凝土出料口结构示意图图。

图中:1-组合桩主体;2-桩帽;3-桩身;4-扩径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喷灌挤压组合桩,包括组合桩主体1,所述组合桩主体1自上而下依次包括桩帽2、桩身3和扩径体4,所述桩帽2、桩身3和扩径体4为一体式,所述桩帽2为用压灌倒锥台阶型钻杆的外钻筒成孔压灌成超流态混凝土桩帽,所述桩身3为用高压水泥浆定喷的多边形,经过钻杆震动挤压成多边形超流态混凝土桩身,所述扩径体4为经过钻头震动挤压超流态混凝土,形成混凝土扩大头,且外包一层挤密的水泥土与混凝土的高压旋喷倒锥台型刚性扩径体。

本实用新型的其一实施例:钻机钻到设计扩孔标高后,开动高压泵旋喷水泥浆(或水泥浆、气)扩孔到设计深度;钻机停止转运和旋喷,提升30cm开始压灌混凝土到设定标高;停止提升,开始震动下压混凝土,钻头到孔底约10cm,停止下压;再提30cm开始压灌混凝土,同时定喷水泥浆(或水泥浆、气)到接近外钻筒时一起提起,压灌到设计标高。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可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小沉降变形。其中,提升的距离、钻头到孔的距离以及在此提升的距离由具体情况设定而定。如图5所示,图中为螺旋钻杆心管的超流态混凝土涂料口草图,图中最上方为螺旋钻杆心管的俯视图,图中最下方为投入使用示意图,且箭头方向为螺旋钻杆心管内混凝土的击砼方向。

本实用新型用超流态混凝土挤密桩孔内周边土层,使高喷的顺孔壁上升的水泥土和土层紧密的挤压到一起,在砂层又有渗透作用,提高桩摩阻力。桩身喷成多边形,增加摩阻面积一倍以上。桩端即扩径体,高喷成倒锥台阶型扩大头,桩心压灌混凝土,四周挤密成混凝土锥形混凝土大头;不单纯挤密桩端土,而且用倒锥台阶公式计算桩端承载力,提高整个桩的承载力1倍以上;本实用新型喷灌挤压组合桩中心挤压超流态混凝土后,又压灌的超流态,混凝土可以下钢筋笼,成为钢筋混凝土基础桩。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