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加强筋结构的建筑管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80614发布日期:2020-04-21 18:52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置加强筋结构的建筑管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内置加强筋结构的建筑管桩。



背景技术:

管桩又称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是采用先张预应力离心成型工艺,并经过10个大气压、180℃左右的蒸汽养护,制成一种空心圆筒型混疑土预制构件;传统管桩直接采用混凝土制成,牢固性低极易损坏与开裂,且传统管桩相互连接采用螺栓固定,螺栓固定需要打孔,极易损坏管桩,同时螺栓固定安装拆卸麻烦,不利于管桩的拼接使用,针对这些缺陷,设计一种内置加强筋结构的建筑管桩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加强筋结构的建筑管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置加强筋结构的建筑管桩,包括第一管桩外壳、第二管桩外壳、连接组件、加强筋本体、管桩内壳和防滑套,所述第一管桩外壳顶部设置有第二管桩外壳,所述第一管桩外壳与第二管桩外壳内部均设置有加强筋本体,所述加强筋本体内部均设置有管桩内壳,所述第一管桩外壳与第二管桩外壳顶部安装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由第一半圆夹板、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第二半圆夹板、螺纹柱、螺纹孔、螺母套、固定外壳、转动杆、转动轴、支撑杆、隔板、底孔、连接杆、顶块、第一滚轮、第一弹簧拉钩、复位弹簧、第二滚轮和第二弹簧拉钩组成,所述第一管桩外壳与第二管桩外壳两侧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部套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一端套接有螺母套,且螺母套位于第一管桩外壳与第二管桩外壳外壁一侧,所述螺纹柱另一端焊接有第二半圆夹板,所述第二半圆夹板外侧通过螺丝固定有若干个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一端设置有固定外壳,所述固定外壳一端通过螺丝固定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位于第二半圆夹板一侧,所述第一固定块外侧通过螺丝固定有第一半圆夹板,且第一半圆夹板外壁与第二管桩外壳底部贴合,所述固定外壳底部开设有底孔,所述底孔内部套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通过螺丝固定有顶块,且顶块一端与第二固定块连接,所述连接杆另一端通过螺丝固定有隔板,且隔板外侧与固定外壳内壁贴合,所述隔板顶部焊接有若干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顶部套接有转动轴,所述支撑杆顶部设置有转动杆,且转动轴套接在转动杆中心处,所述转动杆顶部设置有第二滚轮,且第二滚轮顶部与固定外壳内壁贴合,所述转动杆底部设置有第一滚轮,且第一滚轮底部与顶块顶部贴合,所述固定外壳底部与顶块顶部均焊接有第二弹簧拉钩,所述第二弹簧拉钩顶部套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顶部套接有第一弹簧拉钩,且第一弹簧拉钩一端与转动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桩外壳外侧套接有保护薄膜,且保护薄膜厚度为2mm。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杆两端均套接有螺栓,且螺栓套接在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杆中心处开设有转动孔,且转动孔套接在转动轴中心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半圆夹板外侧套接有防滑套,且防滑套外侧与第二管桩外壳内壁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内置加强筋结构的建筑管桩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利用拧动螺母套,使复位弹簧提供弹力挤压第一半圆夹板,第一半圆夹板夹紧第二管桩外壳,达到固定第一管桩外壳与第二管桩外壳目的,摒弃传统采用螺栓固定方式,避免螺栓固定打孔损伤第一管桩外壳与第二管桩外壳,有利于保护第一管桩外壳与第二管桩外壳,同时安装拆卸方便,有利于第一管桩外壳与第二管桩外壳拼接,且第一管桩外壳与第二管桩外壳内部设置有加强筋本体,整体增强了第一管桩外壳与第二管桩外壳牢固性,有利于第一管桩外壳与第二管桩外壳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管桩外壳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外壳的零件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转动杆的零件放大图;

图中:1、第一管桩外壳;2、第二管桩外壳;3、连接组件;4、加强筋本体;5、管桩内壳;6、防滑套;7、第一半圆夹板;8、第一固定块;9、第二固定块;10、第二半圆夹板;11、螺纹柱;12、螺纹孔;13、螺母套;14、固定外壳;15、转动杆;16、转动轴;17、支撑杆;18、隔板;19、底孔;20、连接杆;21、顶块;22、第一滚轮;23、第一弹簧拉钩;24、复位弹簧;25、第二滚轮;26、第二弹簧拉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内置加强筋结构的建筑管桩,包括第一管桩外壳1、第二管桩外壳2、连接组件3、加强筋本体4、管桩内壳5和防滑套6,第一管桩外壳1外侧套接有保护薄膜,且保护薄膜厚度为2mm,有利于保护第一管桩外壳1,第一管桩外壳1顶部设置有第二管桩外壳2,第一管桩外壳1与第二管桩外壳2内部均设置有加强筋本体4,加强筋本体4内部均设置有管桩内壳5,第一管桩外壳1与第二管桩外壳2顶部安装有连接组件3,连接组件3由第一半圆夹板7、第一固定块8、第二固定块9、第二半圆夹板10、螺纹柱11、螺纹孔12、螺母套13、固定外壳14、转动杆15、转动轴16、支撑杆17、隔板18、底孔19、连接杆20、顶块21、第一滚轮22、第一弹簧拉钩23、复位弹簧24、第二滚轮25和第二弹簧拉钩26组成,第一管桩外壳1与第二管桩外壳2两侧均开设有螺纹孔12,螺纹孔12内部套接有螺纹柱11,螺纹柱11一端套接有螺母套13,且螺母套13位于第一管桩外壳1与第二管桩外壳2外壁一侧,螺纹柱11另一端焊接有第二半圆夹板10,第二半圆夹板10外侧通过螺丝固定有若干个第二固定块9,第二固定块9一端设置有固定外壳14,固定外壳14一端通过螺丝固定有第一固定块8,第一固定块8位于第二半圆夹板10一侧,第一固定块8外侧通过螺丝固定有第一半圆夹板7,且第一半圆夹板7外壁与第二管桩外壳2底部贴合,第一半圆夹板7外侧套接有防滑套6,且防滑套6外侧与第二管桩外壳2内壁贴合,有利于第一半圆夹板7固定,固定外壳14底部开设有底孔19,底孔19内部套接有连接杆20,连接杆20一端通过螺丝固定有顶块21,且顶块21一端与第二固定块9连接,连接杆20另一端通过螺丝固定有隔板18,且隔板18外侧与固定外壳14内壁贴合,隔板18顶部焊接有若干个支撑杆17,支撑杆17顶部套接有转动轴16,支撑杆17顶部设置有转动杆15,且转动轴16套接在转动杆15中心处,转动杆15中心处开设有转动孔,且转动孔套接在转动轴16中心处外侧,有利于转动杆15转动,转动杆15顶部设置有第二滚轮25,且第二滚轮25顶部与固定外壳14内壁贴合,转动杆15底部设置有第一滚轮22,且第一滚轮22底部与顶块21顶部贴合,转动杆15两端均套接有螺栓,且螺栓套接在第一滚轮22与第二滚轮25内部,有利于第一滚轮22与第二滚轮25转动,固定外壳14底部与顶块21顶部均焊接有第二弹簧拉钩26,第二弹簧拉钩26顶部套接有复位弹簧24,复位弹簧24顶部套接有第一弹簧拉钩23,且第一弹簧拉钩23一端与转动杆15连接;该内置加强筋结构的建筑管桩使用时人工将第二管桩外壳2套接在第一管桩外壳1顶部第二半圆夹板10外侧,顺时针拧螺母套13,螺母套13转动带动螺纹柱11向外运动,螺纹柱11带动第二半圆夹板10向外侧运动,第二半圆夹板10挤压第二固定块9,第二固定块9挤压连接杆20,连接杆20挤压隔板18,隔板18挤压转动杆15,使转动杆15转动与隔板18夹角减小,转动杆15转动拉动复位弹簧24,复位弹簧24伸长提供弹力挤压第一半圆夹板7,使第一半圆夹板7夹紧第二管桩外壳2底部,完成固定,最后将固定好的第一管桩外壳1与第二管桩外壳2埋入地下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