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智能测控截污分流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82217发布日期:2020-04-21 18:58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体化智能测控截污分流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分流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智能测控截污分流井。



背景技术:

传统的截污分流井,采用传统陈旧的砖混模式,占地面积大、施工周期时间长、构造多样;污水渗漏严重,而且不能够做到雨污分流,简单简陋,自动化很低,晴天时生活生产污水也会进入城市自然水体,严重污染了城市水体、造成城市河道黑臭、湖泊污染严重,雨天时,大量清洁雨水也会进入市政污水管网,加大城市污水处理负荷,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需要。初期雨水冲刷空气和地表后,携带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经过调查显示:初期雨水中携带的有毒有害物质比生活污水更多。如果初期雨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会严重的污染水环境,所以,需对初期雨水进行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体化智能测控截污分流井,具有自动化高,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体化智能测控截污分流井,包括井筒和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位于控制柜内,所述控制柜设置在井筒上端,所述井筒的上端一侧设置有雨量计,所述井筒的一侧设置有合流制管道,所述井筒的另一侧与合流制管道对应位置设置有排水闸,所述井筒的内壁与外壁上均设置有静压力液位计,所述井筒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截污闸,所述井筒的内部底端固定设置有排污泵,所述排污泵的输出端连接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贯穿井筒的外端设置有出水管口。

优选的,所述合流制管道的内部设置有截污栅。

优选的,所述截污闸与排水闸均设置为液压闸门。

优选的,所述控制柜的内部设置有连通井筒的通风管。

优选的,所述井筒的出口端设置有安全格栅,所述井筒的筒口设置有活动连接的盖板。

优选的,所述井筒的内壁安装有检修爬梯。

优选的,所述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入端与静压力液位计和雨量计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与截污闸、排水闸和排污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工程与占地面积大大缩小,降低了截污分流井建设成本及建设难度,缩短了建设周期,同时集成成度高、操控简单,支持现场开启关闭截污闸和排水闸,让截污设备简单化、智能化。

2、本实用新型通过排污泵和截污闸将降雨初期的污水输送至污水厂进行处理设施,一方面最大限度减少暗渠中的污水,增加暗渠自身的调蓄空间,另一方面避免了降雨初期的雨水进入自然水体造成的严重污染,且可实现雨水直排,截污分流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一体化智能测控截污分流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排污泵;2、排污管;3、合流制管道;4、截污栅;5、出水管口;6、控制柜;7、通风管;8、盖板;9、安全格栅;10、雨量计;11、静压力液位计;12、排水闸;13、截污闸;14、检修爬梯;15、井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一体化智能测控截污分流井,包括井筒15和控制单元,控制单元位于控制柜6内,控制柜6设置在井筒15上端,为了使井筒15内保持通风,控制柜6的内部设置有连通井筒15的通风管7;为了井筒15出现故障时,方便维修,井筒15的内壁安装有检修爬梯14;为了提高井筒15的安全性,防止人掉落,井筒15的出口端设置有安全格栅9;为了方便打开或关闭盖板8,井筒15的筒口设置有活动连接的盖板8,且井筒15与盖板8之间通过铰接连接固定;井筒15的上端一侧设置有雨量计10,井筒15的一侧设置有合流制管道3,为了防止井筒15被堵塞,合流制管道3的内部设置有截污栅4;井筒15的另一侧与合流制管道3对应位置设置有排水闸12,井筒15的内壁与外壁上均设置有静压力液位计11,井筒15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截污闸13,为了截污闸13与排水闸12运行稳定,截污闸13与排水闸12均设置为液压闸门;井筒15的内部底端固定设置有排污泵1,为了进行智能测控,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入端与静压力液位计11和雨量计10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与截污闸13、排水闸12和排污泵1连接;排污泵1的输出端连接有排污管2,排污管2贯穿井筒15的外端设置有出水管口5。

本实用新型中静压力液位计11为已经公开的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的已知技术,其工作原理为:静压力液位计是一种测量液位的压力传感器,当液位变送器投入到被测液体中某一深度时,传感器迎液面受到的压力的同时,通过导气不锈钢将液体的压力引入到传感器的正压腔,再将液面上的大气压与传感器的负压腔相连,以抵消传感器背面的,使传感器测得压力,通过测取压力,可以得到液位深度,本实施例选用的型号为se2088。

本实用新型中雨量计10为虹吸式雨量计,为已经公开的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的已知技术,其工作原理为:由承雨器、虹吸、自记和外壳四个部分组成。在承雨器下有一浮子室,室内装一浮子与上面的自记笔尖相联。雨水流入筒内,浮子随之上升,同时带动浮子杆上的自记笔上抬,在转动钟筒的自记纸上绘出一条随时间变化的降水量上升曲线。当浮子室内的水位达到虹吸管的顶部时,虹吸管便将浮子室内的雨水在短时间内迅速排出而完成一次虹吸。虹吸一次,雨量为10毫米。如果降水现象继续,则又重复上述过程。最后可以看出一次降水过程的强度变化、起止时间,并算出降水量,本实施例选用的型号为dp-1602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污水截流:在暗渠低水位条件下,晴天排水闸12关闭,城市污水通过合流制管道3流入井筒15内,根据水位截污闸13开启使污水输送至污水厂进行处理设施,实现污水压力截流;

降雨初期,排水闸12关闭,城市污水通过合流制管道3流入井筒15内,根据水位排污泵1和截污闸13开启使污水输送至污水厂进行处理设施,最大限度减少暗渠中的污水,增加暗渠自身的调蓄空间,同时对降雨初期的雨水进行处理,根据雨量计10测量雨量,随着降雨量增大时,合流制管道3的流量逐渐增加,井筒15体内的水位也随之逐步上升,通过静压力液位计11来检测井内外水位,降雨量达到一定值时,排污泵1关闭,截污闸13闸门关闭,排水闸12全部打开,雨水流入自然水体,从而实现雨水直排。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一体化智能测控截污分流井,包括井筒(15)和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位于控制柜(6)内,所述控制柜(6)设置在井筒(15)上端,所述井筒(15)的上端一侧设置有雨量计(10),所述井筒(15)的一侧设置有合流制管道(3),所述井筒(15)的另一侧与合流制管道(3)对应位置设置有与自然水体连通的排水闸(12),所述井筒(15)的内壁与外壁上均设置有静压力液位计(11),所述井筒(15)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截污闸(13),所述井筒(15)的内部底端固定设置有排污泵(1),所述排污泵(1)的输出端连接有排污管(2),所述排污管(2)贯穿井筒(15)的外端设置有出水管口(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智能测控截污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流制管道(3)的内部设置有截污栅(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智能测控截污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污闸(13)与排水闸(12)均设置为液压闸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智能测控截污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柜(6)的内部设置有连通井筒(15)的通风管(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智能测控截污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筒(15)的出口端设置有安全格栅(9),所述井筒(15)的筒口设置有活动连接的盖板(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智能测控截污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筒(15)的内壁安装有检修爬梯(1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智能测控截污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入端与静压力液位计(11)和雨量计(10)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与截污闸(13)、排水闸(12)和排污泵(1)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化智能测控截污分流井,属于分流井技术领域,包括井筒和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位于控制柜内,所述控制柜设置在井筒上端,所述井筒的上端一侧设置有雨量计,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工程与占地面积大大缩小,降低了截污分流井建设成本及建设难度,缩短了建设周期,同时集成成度高、操控简单,支持现场开启关闭截污闸门,让截污设备简单化、智能化。本实用新型通过排污泵和截污闸将降雨初期的污水输送至污水厂进行处理设施,一方面最大限度减少暗渠中的污水,增加暗渠自身的调蓄空间,另一方面避免了降雨初期的雨水进入自然水体造成的严重污染,且可实现雨水直排,截污分流效果好。

技术研发人员:张少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肥珂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24
技术公布日:2020.0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