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材处理装置的垃圾粉碎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46836发布日期:2020-08-07 17:17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材处理装置的垃圾粉碎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自动化
技术领域
,较为具体的,涉及到一种食材处理装置的垃圾粉碎机构。
背景技术
:专利申请号为cn201611037192.9的发明专利提出一种厨房垃圾处理设备,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电机、电机驱动的粉碎装置,设在壳体顶部的进料口与水槽底部的出水口固定连接,位于壳体一侧的排料口与水槽下水管相连通,粉碎装置由旋转刀和磨盘组成,位于壳体底部的电机通过向上的转轴与所述旋转刀和磨盘传动连接,电机设有电机保护电路。虽然该专利的厨房垃圾处理设备能够对厨房的垃圾进行处理并且排出,但是如果厨房的垃圾处理不够及时,尤其是在夏天,会有异味,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的心情。专利申请号为cn201720897567.2的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垃圾粉碎功能的厨房垃圾处理装置,其包括粉碎装置,所述粉碎装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盖,所述粉碎装置的右壁与顶盖的右侧之间铰链有圆柱,所述粉碎装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踩脚器,所述粉碎装置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垃圾堆放器,所述垃圾堆放器的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旋转器,所述旋转器的顶部固定连接收缩器。如上所述的具有垃圾粉碎功能的厨房垃圾处理装置仅仅能够对厨房垃圾进行粉碎处理,并不能主动将处理后的厨房垃圾进行排放。再者,目前厨房的自动化程度增加,市场上已经有一些适用于家庭使用的全自动或者半自动的炒锅出现,解决了人们做菜的苦恼。但是,目前市面上并没有开发出理想的自动化的厨房垃圾的处理装置。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为了解决目前的厨房垃圾处理装置的无法进行自动化排放,以及夏季气温高容易产生异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食材处理装置的垃圾粉碎机构,其包括废料处理室和粉碎泵,首先将厨房垃圾倒入到废料处理室中,通过旋转喷淋头将废料处理室内的厨房垃圾进行冲刷,使得厨房垃圾被稀释,接着厨房垃圾通过管道被输到粉碎泵下方,经过粉碎泵刀片的粉碎处理后,稀释后的厨房垃圾被垃圾粉碎泵排出到下水道中。同时,为了防止厨房垃圾的积存引起的异味,本实用新型的厨房垃圾的积液区在高度上低于缓存区,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厨房垃圾在粉碎泵内的残余量。并且,在缓存区与废料处理室之间设置闸门,将缓存区与废料处理室进行隔离,进一步阻止厨房垃圾的臭味溢散到厨房中,影响整个厨房的卫生环境。一种食材处理装置的垃圾粉碎机构,其包括:废料处理室1和粉碎泵6,废料处理室1的底部设有排出口3,排出口3与缓存区63的一端连接,缓存区63的另外一端与积液区62连接,粉碎泵6设置在积液区62的上部,其特征在于:积液区62的最高液面的高度a低于或者齐平于缓存区63的最低液面的高度b。这样可以使得粉碎泵6中的积液量达到最小,食物残渣发酵产生臭味的体积降低到最小,并且可以防止积液区62的积液返回到缓存区63,乃至废料处理室1的底部空间。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废料处理室1底部的厨房垃圾能够顺利进入到粉碎泵6中进行处理,废料处理室1的底部包括第一斜坡21、中间斜坡面22和第二斜坡23,其中,第一斜坡21和第二斜坡23的一端分别与中间斜坡面22的两端连接,第一斜坡21的另外一端与废料处理室1的正面板材的下端连接,第二斜坡23的另外一端与废料处理室1的背面板材的下端连接,第一斜坡21、中间斜坡面22和第二斜坡23形成斗形结构,有利于厨房垃圾的汇聚,并且中间斜坡面22为左侧低右侧高的坡形。进一步的,排出口3位于废料处理室1的左侧壁上,这样更加有利于厨房垃圾的排放。进一步的,在排出口3上设置有自动闸门,其可以阻止积液区62的臭气溢散到废料处理室1后,在散溢至大气中,影响整个厨房的环境。进一步的,在废料处理室1的左侧壁上设有通孔,通孔内穿过自来水进水管11,自来水进水管11的一端设有连接旋转喷淋头111,旋转喷淋头111可以向废料处理室1内喷洒自来水,这样可以将厨房垃圾进行稀释,有利于厨房垃圾从废料处理室1转移到粉碎泵6下方的积液区62,再由粉碎泵6对厨房垃圾进行处理。进一步的,在废料处理室1的正面板材上设有多个回流孔13,这样可以使得旋转喷淋头111喷洒的自来水能够回流到废料处理室1内部,而不会发生外溢现象。进一步的,在废料处理室1的正面板材上开设窗口,用户可以将厨房垃圾从所述的窗口投入到废料处理室1中。进一步的,在废料处理室1的顶面板材上设有抽气孔12,在废料处理室1的外部设置抽气装置,使得废料处理室1外部形成负压,可以对废料处理室1内进行换气处理。进一步的,在废料处理室1的右侧壁上设置有第一管道4,其可以将废料处理室1外部的其他厨房垃圾通过第一管道4输送到废料处理室1内部。进一步的,在积液区62上设置第二管道5,其可以将废料处理室1外部的固含量低的其他厨房垃圾直接通过第二管道5输送到积液区62的下部,而不经过在废料处理室1的稀释过程。进一步的,粉碎泵6上设置有粉碎泵出口61,粉碎泵出口61与下水道相连。所述的食材处理装置的垃圾粉碎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固含量高的厨房垃圾需要从正面板材上开设的窗口投入到废料处理室1中,接着打开旋转喷淋头111,旋转喷淋头111会喷洒自来水,对废料处理室1中的厨房垃圾进行稀释,当废料处理室1中的废液量达到一定高度后,粉碎泵6开始工作,使得稀释后的废料处理室1中的厨房垃圾从第一斜坡21、中间斜坡面22和第二斜坡23形成斗形结构的底面转移到缓存区63后,再进入到积液区62,然后通过粉碎泵6进行粉碎处理,最后通过粉碎泵出口61排出到下水道。如果遇到固含量比较低的生活垃圾,则可以直接通过第二管道5输送到积液区62的下部由粉碎泵6进行处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食材处理装置的垃圾粉碎机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食材处理装置的垃圾粉碎机构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食材处理装置的垃圾粉碎机构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食材处理装置的垃圾粉碎机构的示意图。废料处理室1自来水进水管11旋转喷淋头111抽气孔12回流孔13第一斜坡21中间斜坡面22第二斜坡23排出口3第一管道4第二管道5粉碎泵6粉碎泵出口61积液区62缓存区63如下将结合具体实施案例对附图进行具体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案例1:如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食材处理装置的垃圾粉碎机构的示意图。一种食材处理装置的垃圾粉碎机构,其包括:废料处理室1和粉碎泵6,废料处理室1的底部设有排出口3,排出口3与缓存区63的一端连接,缓存区63的另外一端与积液区62连接,粉碎泵6设置在积液区62的上部,其特征在于:积液区62的最高液面的高度a低于或者齐平于缓存区63的最低液面的高度b。这样可以使得粉碎泵6中的积液量达到最小,食物残渣发酵产生臭味的体积降低到最小,并且可以防止积液区62的积液返回到缓存区63,乃至废料处理室1的底部空间。为了方便废料处理室1底部的厨房垃圾能够顺利进入到粉碎泵6中进行处理,废料处理室1的底部包括第一斜坡21、中间斜坡面22和第二斜坡23,其中,第一斜坡21和第二斜坡23的一端分别与中间斜坡面22的两端连接,第一斜坡21的另外一端与废料处理室1的正面板材的下端连接,第二斜坡23的另外一端与废料处理室1的背面板材的下端连接,第一斜坡21、中间斜坡面22和第二斜坡23形成斗形结构,有利于厨房垃圾的汇聚,并且中间斜坡面22为左侧低右侧高的坡形。排出口3位于废料处理室1的左侧壁上,这样更加有利于厨房垃圾的排放。在排出口3上设置有自动闸门,其可以阻止积液区62的臭气溢散到废料处理室1后,在散溢至大气中,影响整个厨房的环境。在废料处理室1的左侧壁上设有通孔,通孔内穿过自来水进水管11,自来水进水管11的一端设有连接旋转喷淋头111,旋转喷淋头111可以向废料处理室1内喷洒自来水,这样可以将厨房垃圾进行稀释,有利于厨房垃圾从废料处理室1转移到粉碎泵6下方的积液区62,再由粉碎泵6对厨房垃圾进行处理。在废料处理室1的正面板材上设有多个回流孔13,这样可以使得旋转喷淋头111喷洒的自来水能够回流到废料处理室1内部,而不会发生外溢现象。在废料处理室1的正面板材上开设窗口,用户可以将厨房垃圾从所述的窗口投入到废料处理室1中。在废料处理室1的顶面板材上设有抽气孔12,在废料处理室1的外部设置抽气装置,使得废料处理室1外部形成负压,可以对废料处理室1内进行换气处理。在废料处理室1的右侧壁上设置有第一管道4,其可以将废料处理室1外部的其他厨房垃圾通过第一管道4输送到废料处理室1内部。在积液区62上设置第二管道5,其可以将废料处理室1外部的固含量低的其他厨房垃圾直接通过第二管道5输送到积液区62的下部,而不经过在废料处理室1的稀释过程。粉碎泵6上设置有粉碎泵出口61,粉碎泵出口61与下水道相连。如上所述的食材处理装置的垃圾粉碎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固含量高的厨房垃圾需要从正面板材上开设的窗口投入到废料处理室1中,接着打开旋转喷淋头111,旋转喷淋头111会喷洒自来水,对废料处理室1中的厨房垃圾进行稀释,当废料处理室1中的废液量达到一定高度后,粉碎泵6开始工作,使得稀释后的废料处理室1中的厨房垃圾从第一斜坡21、中间斜坡面22和第二斜坡23形成斗形结构的底面转移到缓存区63后,再进入到积液区62,然后通过粉碎泵6进行粉碎处理,最后通过粉碎泵出口61排出到下水道。如果遇到固含量比较低的生活垃圾,则可以直接通过第二管道5输送到积液区62的下部由粉碎泵6进行处理。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