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砌块及其形成的生态挡土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52435发布日期:2020-12-11 15:20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砌块及其形成的生态挡土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砌块,还涉及一种生态挡土墙。



背景技术:

挡土墙是指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构造物。在挡土墙横断面中,与被支承土体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墙背;与墙背相对的、临空的部位称为墙面;与地基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基底;与基底相对的、墙的顶面称为墙顶;基底的前端称为墙趾;基底的后端称为墙踵。传统的挡土墙都是以实现其挡土功能为主,不具备生态功能。对于生态挡土墙护坡来说,使得植物与墙背土壤尽快恢复接触是解决生态问题的根本办法。为了解决生态问题,现有的一些生态功能挡土墙会牺牲一定的挡土效果,从而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并且在生产上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为提供一种改进砌块,能够提高挡土效果和生态功能,节省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二是提高一种该砌块形成的生态挡土墙。

为实现目的一,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砌块,包括砌块本体,所述砌块本体内设置有用于植物种植的内腔,所述内腔上端开口并且所述内腔底部一侧设置有用于在植物与墙背土壤恢复接触的接触开口从而形成上下贯通种植结构,所述砌块本体左右两侧壁的墙背一端对称设置有用于形成恢复接触缺口使得植物通过接触开口与墙背土壤恢复接触的第一挡板,所述砌块本体左右两侧壁上还对称设置有用于砌块本体间接触形成密封避免水土通过第一挡板上的缺口流失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的高度与砌块本体的高度相同。

优选地,所述砌块本体上端配合设置有盖板,所述内腔设置有用于盖板嵌入砌块本体的卡槽,所述盖板嵌入卡槽于内腔上端的开口形成用于植物种入的种植口。

优选地,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用于与墙体中上层砌块本体的第一挡板接触限位形成垂直墙体及提高墙体稳定性的限位块。

优选地,在面向墙面方向,所述第二挡板在砌块本体左右两侧壁上的位置不超过种植口上盖板所在一边对应砌块本体左右两侧壁上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盖板上对称设置有用于穿过砌块本体侧壁以提高支撑稳定性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外侧面与砌块本体侧壁在同一垂直面,所述卡槽上对应设置缺口。

为实现目的二,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生态挡土墙,在挡土墙结构中,同一层的砌块,左右间通过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贴合,上下层的砌块交叉叠置形成垂直墙体,上层砌块本体与下层被压住砌块本体的第一挡板围成用于植物通过接触开口与墙背土壤恢复接触的恢复接触缺口,同一层的砌块本体的第二挡板相对贴合在墙面侧形成避免水土通过恢复接触缺口流失的挡板拦截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二挡板贴合后的总宽度为内腔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挡板贴合后的总宽度为内腔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形成上下贯通种植结构使得植物的存活和生长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在墙体上形成恢复接触缺口并且通过挡板拦截结构封闭拦截,能够有效提高挡土功能,同时本砌块生产方便,能够提高挡土效果和生态功能,节省成本。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限位块设置使得砌墙定位方便同时对第一挡板起到一定的水平支撑作用,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墙体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砌块第一种外形的结合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砌块第一种外形形成的第一种垂直墙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砌块第一种外形形成的第二种垂直墙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中砌块第二种外形的结合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中砌块第二种外形形成的第一种垂直墙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一中砌块第二种外形形成的第二种垂直墙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一中砌块第三种外形的结合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一中砌块第三种外形形成的第一种垂直墙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一中砌块第三种外形形成的第二种垂直墙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一中砌块第四种外形的结合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一中砌块第四种外形形成的第一种垂直墙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一中砌块第四种外形形成的第二种垂直墙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一中砌块第五种外形的结合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一中砌块第五种外形形成的第一种垂直墙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一中砌块第五种外形形成的第二种垂直墙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实施例一中砌块第六种外形的结合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实施例一中砌块第六种外形形成的第一种垂直墙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实施例一中砌块第六种外形形成的第二种垂直墙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实施例一中砌块第七种外形的结合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实施例一中砌块第七种外形形成的第一种垂直墙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实施例一中砌块第七种外形形成的第二种垂直墙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实施例二中砌块第一种外形的结合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实施例二中砌块第二种外形的结合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实施例二中砌块第三种外形的结合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实施例二中砌块第四种外形的结合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实施例二中砌块第五种外形的结合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7为实施例二中砌块第六种外形的结合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8为实施例二中砌块第七种外形的结合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9为实施例二中砌块第八种外形的结合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0为实施例二中砌块第九种外形的结合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1为实施例二中砌块第十种外形的结合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2为实施例二中砌块第十一种外形的结合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3为实施例二中砌块第十二种外形的结合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4为实施例二中砌块第十三种外形的结合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5为实施例二中砌块第十四种外形的结合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

实施例一

如图1-2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砌块,包括砌块本体1,砌块本体1内设置有用于植物种植的内腔11,内腔11上端开口并且内腔11底部一侧设置有用于在植物与墙背土壤恢复接触的接触开口12从而形成上下贯通种植结构,砌块本体1左右两侧壁的墙背一端对称设置有用于形成恢复接触缺口使得植物通过接触开口12与墙背土壤恢复接触的第一挡板13,砌块本体1左右两侧壁上还对称设置有用于砌块本体1间接触形成密封避免水土通过第一挡板13上的缺口流失的第二挡板14,第二挡板14的高度与砌块本体1的高度相同。

砌块本体1上端配合设置有盖板2,内腔11设置有用于盖板2嵌入砌块本体1的卡槽15,盖板2嵌入卡槽15于内腔11上端的开口形成用于植物种入的种植口。盖板2上设置有用于与墙体中上层砌块本体1的第一挡板13接触限位形成垂直墙体及提高墙体稳定性的限位块21。在面向墙面方向,第二挡板14在砌块本体1左右两侧壁上的位置不超过种植口上盖板2所在一边对应砌块本体1左右两侧壁上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挡板13下端与砌块本体1下端在同一平面,第一挡板13的高度可以为砌块本体1高度的一半或根据需要进行设定。根据具体的设置,砌块本体1、内腔11、接触开口12、第一挡板13、第二挡板14、盖板2和限位块21均可以设置不同的形状以提高美观性。第一挡板13及第二挡板14用于贴合连接的一面设置为平面。

一种生态挡土墙,在挡土墙结构中,同一层的砌块,左右间通过第一挡板13和第二挡板14贴合,上下层的砌块交叉叠置形成垂直墙体,上层砌块本体1与下层被压住砌块本体1的第一挡板13围成用于植物通过接触开口12与墙背土壤恢复接触的恢复接触缺口,同一层的砌块本体1的第二挡板14相对贴合在墙面侧形成避免水土通过恢复接触缺口流失的挡板拦截结构。第二挡板14贴合后的总宽度为内腔11的宽度。第一挡板13贴合后的总宽度为内腔11的宽度。

在面向墙面方向,当第二挡板14在砌块本体1左右两侧壁上的位置与种植口上盖板2所在一边对应砌块本体1左右两侧壁上的位置相同形成第一类垂直墙体;第二挡板14在砌块本体1左右两侧壁上的位置低于种植口上盖板2所在一边对应砌块本体1左右两侧壁上的位置形成第二类垂直墙体。

在本实施例中,植物通过种植口种入,然后在内腔11生长通过接触开口12向下生长通过恢复接触缺口与墙背土壤快速恢复接触。第一挡板13和第二挡板14依次形成两层拦截,从而在保证植物存活与生长的情况下能够有效进行挡土,提高挡土效果。

实施例二

如图22-3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盖板2上对称设置有用于穿过砌块本体1侧壁以提高支撑稳定性的支撑块22,支撑块22外侧面与砌块本体1侧壁在同一垂直面,卡槽15上对应设置缺口。其中,支撑块22在盖板2相对两侧对称设置一对,也可以在盖板2一端设置沿盖板2中心线对称的一块。盖板2和支撑块22的形状可以根据砌块本体1的形状设计成不同的形状,以提高美观性。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