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筒基础及其底板和底板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52404发布日期:2020-12-11 15:20阅读:95来源:国知局
塔筒基础及其底板和底板构件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塔筒建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塔筒基础的底板构件、具有该底板构件的底板以及具有该底板的塔筒基础。



背景技术:

风电塔筒,即风力发电的塔杆,在风力发电机组中主要起着支撑作用,同时吸收机组震动。随着风机发电效率的增加,叶片长度越来越长,与之匹配的风电塔筒的高度和截面尺寸也不断增加。塔筒底部的塔筒基础承载着上部的塔筒本体,塔筒基础的抗压强度直接影响整个塔筒的稳定性和平衡性。相关技术中,塔筒基础的底板为完全预制或完全现场浇筑,然而完全预制的底板运输效率低;完全现场浇筑施工难度大,且工期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塔筒基础的底板构件,该底板构件的底板便于运输、成型效率高,且利于提高塔筒基础的底板及塔筒基础的强度和刚度。

本申请另一方面还提出了一种塔筒基础的底板和塔筒基础。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的塔筒基础的底板构件包括:第一基体,所述第一基体为扇环形柱体;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为与所述第一基体同轴的扇环形柱体,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一基体的顶面相连,所述第一凸台的外半径和所述第一凸台的内半径之差小于所述第一基体的外半径和所述第一基体的内半径之差,所述第一凸台的外弧形壁面沿径向位于所述第一基体的外弧形壁面内侧;肋梁,所述肋梁与所述第一基体的顶面相连且从所述第一凸台的外弧形壁面沿所述径向向外延伸,所述肋梁的自由端沿所述径向伸出所述第一基体的外弧形壁面。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塔筒基础的底板构件,可以预先加工再运输至塔筒基础的施工现场,成型效率高,且该底板构件的体积和宽度远小于塔筒基础的底板的体积和宽度,便于运输,而且利于提高塔筒基础的底板及塔筒基础的强度和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体的内弧形壁面与所述第一凸台的内弧形壁面在轴向上大体对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体具有在周向上间隔开的第一侧壁面和第二侧壁面,所述第一凸台具有在所述周向上间隔开的第一侧壁面和第二侧壁面,所述第一凸台的第一侧壁面与所述第一基体的第一侧壁面在轴向上大体对齐,所述第一凸台的第一侧壁面与所述第一基体的第二侧壁面在所述轴向上大体对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台在所述径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肋梁在所述径向上的尺寸。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的塔筒基础的底板包括:多个第一预制构件,所述第一预制构件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底板构件;多个第二预制构件,每个所述第二预制构件包括第二基体和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与所述第二基体的顶面相连,所述第二基体和所述第二凸台均为扇环形柱体且同轴,所述第二凸台的外半径和所述第二凸台的内半径之差小于所述第二基体的外半径和所述第二基体的内半径之差,所述第二凸台的外弧形壁面沿径向位于所述第二基体的外弧形壁面内侧,多个所述第一预制构件和多个所述第二预制构件沿周向交替布置;多个后浇块,所述后浇块连接相邻预制构件。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塔筒基础的底板,通过将第一预制构件和第二预制构件在加工条件好的地方预先加工再运输至塔筒基础的施工现场,第一预制构件和第二预制构件的成型率高,且由于第一预制构件和第二预制构件的体积和宽度均小于底板的体积和宽度,便于运输。而且待第一预制构件和第二预制构件沿周向交替排列好后再浇筑混凝土以连接相邻预制构件,从而底板的成型效率高,提高了底板的强度和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基体的内弧形壁面与所述第二凸台的内弧形壁面沿在轴向上大体对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基体具有在所述周向上间隔开的第一侧壁面和第二侧壁面,所述第二凸台具有在所述周向上间隔开的第一侧壁面和第二侧壁面,所述第二凸台的第一侧壁面与所述第二基体的第一侧壁面在轴向上大体对齐,所述第二凸台的第二侧壁面与所述第二基体的第二侧壁面在所述轴向上大体对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体的顶面和所述第二基体的顶面大体相平齐,所述第一凸台的顶面和所述第二凸台的顶面大体相平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浇块包括:第一块,所述第一块为扇环形柱体,所述第一块的内弧形壁面与所述第一基体的外弧形壁面相连,所述第一块的顶面与所述肋梁相连;第二块,所述第二块具有在所述周向上间隔布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二块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预制构件和所述第一块相连,所述第二块的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二预制构件相连,以使所述第一预制构件与所述第二预制构件相邻设置;和/或,

所述第二块的第一侧面与一个所述第一预制构件和与该第一预制构件相连的所述第一块相连,所述第二块的第二侧面与另一个所述第一预制构件和与该第一预制构件相连的所述第一块相连,以使两个所述第一预制构件相邻设置;和/或,

所述第二块的第一侧面与一个所述第二预制构件相连,所述第二块的第二侧面与另一个第二预制构件相连,以使两个所述第二预制构件相邻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肋梁的自由端的端面与所述后浇块的外弧形壁面在轴向上大体对齐。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的实施例的塔筒基础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塔筒基础的底板。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塔筒基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塔筒基础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底板的俯视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预制构件(底板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预制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底板的相邻预制构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底板的第一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底板的第二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塔筒基础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塔筒基础100,底板1,第一预制构件11,第一基体111,第三预应力管道101,第一基体的内弧形壁面1111,第一基体的外弧形壁面1112,第一基体的第一侧壁面1113,第一基体的第二侧壁面1114,第一凸台112,第一凸台的内弧形壁面1121,第一凸台的外弧形壁面1122,第一凸台的第一侧壁面1123,第一凸台的第二侧壁面1124,肋梁113,肋梁的自由端的端面1131,第二预制构件12,第二基体121,第二基体的内弧形壁面1211,第二基体的外弧形壁面1212,第二基体的第一侧壁面1213,第二基体的第二侧壁面1214,第二凸台122,第二凸台的内弧形壁面1221,第二凸台的外弧形壁面1222,第二凸台的第一侧壁面1223,第二凸台的第二侧壁面1224,后浇块13,第一块131,第一块的内弧形壁面1311,第一块的外弧形壁面1312,第一块的第一侧面1313,第一块的第二侧面1314,第二块132,第二块的内弧形壁面1321,第二块的外弧形壁面1322,第二块的第一侧面1323,第二块的第二侧面1324,第一连接筋14,中心筒2,顶板3,支撑杆4,杆本体41,连接段42,平台板5,预应力筋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塔筒基础100用于支撑塔筒本体,塔筒本体的上端可以用于安装风力发电机。

如图1-10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塔筒基础100包括底板1、中心筒2、顶板3和支撑杆4,中心筒2在其轴向上的一端与底板1相连。顶板3与中心筒2在其轴向上的另一端相连。支撑杆4的一端与顶板3相连,支撑杆4的另一端与底板1相连。如图1所示,中心筒2的轴向为上下方向,即中心筒2竖直放置,中心筒2的下端与底板1相连,中心筒2的上端与顶板3相连。支撑杆4大体沿从上向下的方向向外倾斜延伸,支撑杆4的上端与顶板3相连且抵靠在中心筒2外周面的上端,支撑杆4的下端与底板1相连且远离中心筒2。

下面参考附图1-8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塔筒基础100的底板1。

如图1-8所示,塔筒基础100的底板1包括多个第一预制构件11、多个第二预制构件12和多个后浇块13。

其中多个第一预制构件11和多个第二预制构件12沿周向交替布置,且相邻预制构件之间通过后浇块13连接。如图1和2所示,多个第一预制构件11和多个第二预制构件12沿周向交替布置且通过后浇块13彼此相连以围成大体为圆环形的底板1。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交替布置”应作广义理解。例如,相邻两个第一预制构件11之间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二预制构件12;相邻两个第二预制构件12之间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一预制构件11;此外,多个第一预制构件11可以分成多个第一预制构件组,每个第一预制构件组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预制构件11,多个第二预制构件12可以分成多个第二预制构件组,每个第二预制构件组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第二预制构件12,第一预制构件组可以与第二预制构件组交替设置。例如图1-3所示,相邻第一预制构件11之间设有两个第二预制构件12。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后浇块13是在多个第一预制构件11和多个第二预制构件12按照需要布置完成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形成。

其中第一预制构件11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塔筒基础100的底板构件,下面参考附图1-4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塔筒基础100的底板构件。

如图1-4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塔筒基础100的底板构件包括第一基体111、第一凸台112和肋梁113。

第一基体111为扇环形柱体。如图4所示,第一基体111具有在径向上间隔开的内弧形壁面1111和外弧形壁面1112以及在周向上间隔开的第一侧壁面1113和第二侧壁面1114,且第一基体111的内弧形壁面1111和外弧形壁面1112同轴以使第一基体111的横截面大体为扇环形。

第一凸台112为与第一基体111同轴的扇环形柱体。如图4所示,第一凸台112具有在径向上间隔开的内弧形壁面1121和外弧形壁面1122以及在周向上间隔开的第一侧壁面1123和第二侧壁面1124,且第一凸台112的内弧形壁面1121和外弧形壁面1122同轴以使第一基体111的横截面大体为扇环形。其中第一凸台112和第一基体111同轴。

第一凸台112与第一基体111的顶面相连。如图4所示,第一凸台112的底面与第一基体111的顶面贴合并连接。

第一凸台112的外半径和第一凸台112的内半径之差小于第一基体111的外半径和第一基体111的内半径之差。换言之,第一凸台112在径向上的尺寸小于第一基体111在径向上的尺寸。

第一凸台112的外弧形壁面1122沿径向位于第一基体111的外弧形壁面1112内侧。换言之,第一凸台112的外弧形壁面1122位于第一基体111的顶面上,未伸出第一基体111的外弧形壁面1112。

肋梁113与第一基体111的顶面相连且从第一凸台112的外弧形壁面1122沿径向向外延伸。肋梁113的自由端沿径向伸出第一基体111的外弧形壁面1112。其中支撑杆4的下端面与肋梁113的顶面贴合并连接。

换言之,肋梁113的底面与第一基体111的顶面贴合且连接,肋梁113沿径向延伸,肋梁113在其延伸方向上的内端面与第一凸台112的外弧形壁面1122贴合且连接,肋梁113在其延伸方向上的外端面(自由端的端面1131)在径向上位于第一基体111的外弧形壁面1112外侧。具体地,如图4所示,肋梁113在径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一凸台112在径向上的尺寸。

在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第一基体111的内弧形壁面1111与第一凸台112的内弧形壁面1121在轴向上大体对齐。如图4所示,第一基体111的内弧形壁面1111与第一凸台112的内弧形壁面1121在上下方向上大体对齐。

在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第一凸台112的第一侧壁面1123与第一基体111的第一侧壁面1113在轴向上大体对齐,第一凸台112的第二侧壁面1124与第一基体111的第二侧壁面1114在轴向上大体对齐。换言之,第一凸台112的弧度等于第一基体111的弧度,且第一凸台112和第一基体111的邻近轴心的位置的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布置。如图4所示,第一基体111的第一侧壁面1113的邻近第一基体111的轴心的一部分与第一凸台112的第一侧壁面1123在上下方向上大体对齐,第一基体111的第二侧壁面1114的邻近第一基体111的轴心的一部分与第一凸台112的第二侧壁面1124在上下方向上大体对齐。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塔筒基础100的底板构件,可以预先在加工条件相对优越的地方加工完成后再运输至塔筒基础的施工现场,加工方便且成型效率高,由于该底板构件的体积和重量远小于塔筒基础100的底板1的体积和重量,因此便于大量运输,而且通过设置肋梁113以便与塔筒基础100的支撑杆4相连,利于提高塔筒基础100的整体强度和刚度。

其中对于塔筒基础100的底板1的多个第二预制构件12,如图5所示,每个第二预制构件12包括第二基体121和第二凸台122。

第二基体121为扇环形柱体。如图5所示,第二基体121具有在径向上间隔开的内弧形壁面1211和外弧形壁面1212以及在周向上间隔开的第一侧壁面1213和第二侧壁面1214,且第二基体121的内弧形壁面1211和外弧形壁面1212同轴以使第二基体121的横截面大体为扇环形。

第二凸台122为与第二基体121同轴的扇环形柱体。如图5所示,第二凸台122具有在径向上间隔开的内弧形壁面1221和外弧形壁面1222以及在周向上间隔开的第一侧壁面1223和第二侧壁面1224,且第二凸台122的内弧形壁面1221和外弧形壁面1222同轴以使第二基体121的横截面大体为扇环形。其中第二凸台122和第二基体121同轴。

第二凸台122与第二基体121的顶面相连。如图5所示,第二凸台122的底面与第二基体121的顶面贴合并连接。

第二凸台122的外半径和第二凸台122的内半径之差小于第二基体121的外半径和第二基体121的内半径之差。换言之,第二凸台122在径向上的尺寸小于第二基体121在径向上的尺寸。

第二凸台122的外弧形壁面1222沿径向位于第二基体121的外弧形壁面1212内侧。换言之,第二凸台122的外弧形壁面1222位于第二基体121的顶面上,未伸出第第二基体121的外弧形壁面1212。

其中底板1的第一凸台112和第二凸台122与中心筒2的底部相连。具体地,第一凸台112的顶面和第二凸台122的顶面均与中心筒2的下端面贴合并连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塔筒基础100的底板1,通过将第一预制构件11和第二预制构件12均在加工条件好的地方预先加工完成后再运输至塔筒基础100的施工现场,加工方便且成型率高,且由于第一预制构件11的体积和重量、第二预制构件12的体积和重量均小于底板1的体积和重量,因此便于大量运输。而且施工过程中待第一预制构件11和第二预制构件12沿周向交替排列好后再浇筑混凝土形成后浇块13以连接相邻预制构件,换言之,底板1的一部分组成部件预先加工,另一部分组成部件现场浇筑,便于运输的同时工期不会很长,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提高了底板1的整体强度和刚度。

在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第二基体121的内弧形壁面1211与第二凸台122的内弧形壁面1221沿在轴向上大体对齐。如图5所示,第二基体121的内弧形壁面1211与第二凸台122的内弧形壁面1221在上下方向上大体对齐。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凸台122的第一侧壁面1223与第二基体121的第一侧壁面1213在轴向上大体对齐,第二凸台122的第二侧壁面1224与第二基体121的第二侧壁面1214在轴向上大体对齐。换言之,第二凸台122的弧度等于第二基体121的弧度,且第二凸台122和第二基体121的邻近轴心的位置的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布置。如图5所示,第二基体121的第一侧壁面1213的邻近第二基体121的轴心的一部分与第二凸台122的第一侧壁面1223在上下方向上大体对齐,第二基体121的第二侧壁面1214的邻近第二基体121的轴心的一部分与第二凸台122的第二侧壁面1224在上下方向上大体对齐。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基体111的顶面和第二基体121的顶面大体相平齐,第一凸台112的顶面和第二凸台122的顶面大体相平齐。换言之,第一基体111的顶面和第二基体121的顶面大体在一个平面上,第一凸台112的顶面和第二凸台122的顶面大体在一个平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后浇块13包括第一块131和第二块132。

其中第一块131为扇环形柱体。如图2和图7所示,第一块131具有在径向上间隔开的内弧形壁面1311和外弧形壁面1312以及在周向上间隔开的第一侧面1313和第二侧面1314,且第一块131的内弧形壁面1311和外弧形壁面1312同轴以使第一块131的横截面大体为扇环形。

第一块131的内弧形壁面1311与第一基体111的外弧形壁面1112相连,第一块131的顶面与肋梁113相连。换言之,第一块131连接在第一基体111的外弧形壁面1112上,且第一块131的内弧形壁面1311和第一基体111的外弧形壁面1112贴合。第一块131的顶面与第一基体111的顶面大体平齐,即二者大体在同一平面上,且第一块131的顶面与肋梁113的底面的伸出第一基体111的一部分贴合并连接。

第二块132具有在径向上间隔开的内弧形壁面1321和外弧形壁面1322以及在周向上间隔布置的第一侧面1323和第二侧面1324,第二块132的内弧形壁面1321与第一预制构件11的内弧形壁面以及第二预制构件12的内弧形壁面围成底板1的大体圆形内周面,第二块132的外弧形壁面1322与第一预制构件11的外弧形壁面以及第二预制构件12的外弧形壁面围成底板1的大体圆形外周面。

其中第一预制构件11和第二预制构件12相邻布置时,第二块132的第一侧面1323与第一预制构件11和第一块132相连,第二块132的第二侧面1324与第二预制构件12相连。两个第一预制构件11相邻布置时,第二块132的第一侧面1323与一个第一预制构件11和与该第一预制构件11相连的第一块131相连,第二块132的第二侧面1324与另一个第一预制构件11和与该第一预制构件11相连的第一块131相连。两个第二预制构件12相邻布置时,第二块132的第一侧面1323与一个第二预制构件12相连,第二块132的第二侧面1324与另一个第二预制构件12相连。

具体地,第二块132包括基体部和凸台部,其中凸台部设在基体部的邻近轴心的一端,且凸台部连接相邻预制构件的凸台。其中第一预制构件11和第二预制构件12相邻布置时,第二块132的基体部连接第一预制构件11的基体和第二预制构件12的基体,还连接第一块131和第二预制构件12。两个第一预制构件11相邻布置时,第二块132的基体部连接两个第一预制构件11的基体,还连接两个第一块131,且该两个第一块131分别与两个第一预制构件11的基体相邻。两个第二预制构件12相邻布置时,第二块132的基体部连接两个第二预制构件12的基体。

进一步地,第二块132的凸台部的顶面与相邻预制构件的凸台的顶面大体平齐,第二块132的基体部的顶面与相邻预制构件的基体的顶面大体平齐。

例如第一预制构件11和第二预制构件12相邻布置时,第二块132的基体部的顶面与第一基体111的顶面、第二基体121的顶面大体在一个平面上,且第二块132的基体部的第一侧面与第一基体111的第二侧壁面1114以及第一块131的第二侧面1314贴合并连接,第二块132的基体部的第二侧面与第二基体121的第一侧壁面1213贴合并连接。

第二块132的凸台部的顶面与第一凸台112的顶面、第二凸台122的顶面大体在同一平面上,且第二块132的凸台部的第一侧面与第一凸台112的第二侧壁面1124贴合并连接,第二块132的凸台部的第二侧面与第二凸台122的第一侧壁面1223贴合并连接。

由此,底板1包括大体圆环形基体和大体圆环形凸台,其中圆环形基体由第一基体111、第一块131、第二基体121和第二块132的基体部形成,圆环形凸台由第一凸台112、第二凸台122和第二块132的凸台部形成。

其中第一凸台112、第二凸台122和第二块132的凸台部均与中心筒2的底部相连,换言之,底板1的圆环形凸台与中心筒2的底部相连,由此通过底板1支撑中心筒2。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块131和第二块132彼此独立地浇筑而成,例如在第一预制构件11和第二预制构件12相邻时,先第一预制构件11径向上的外侧设置挡板,以在第二构件12与第一预制构件11和该挡板之间浇筑混凝土以形成第二块132。

在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肋梁113的自由端的端面1131与第一块131的外弧形壁面1312在轴向上大体对齐。如图2-4和图7所示,肋梁113的自由端的端面1131与第一块131的外弧形壁面1312在上下方向上大体对齐。

其中加工第一预制构件11时,第一预制构件11中可预先埋设有第一连接筋14,该第一连接筋14为闭环结构,且该第一连接筋14伸出第一预制构件11在周向上间隔开的两侧面。

加工第二预制构件12时,第二预制构件12中可预先埋设有第一连接筋14,该第一连接筋14为闭环结构,且该第一连接筋14伸出第二预制构件12在周向上的间隔开的侧面。由此在多个第一预制构件11和多个第二预制构件12交替布置完成后,相邻预制构件的第一连接筋14可彼此连接,如图6所示。并且在相邻预制构件的第一连接筋14可彼此连接后再浇筑混凝土以形成第二块132。

具体地,如图6所示,第一连接筋14伸出预制构件的在周向上间隔开的两侧面的部分均为u形或v形,相邻预制构件中一个预制构件的第一连接筋14的u形或v形部分与另一个预制构件的第一连接筋14的u形或v形部分彼此连接。

其中对于塔筒基础100的支撑杆4,如图1和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杆4包括杆本体41和连接段42,杆本体41沿从顶板3朝向底板1的方向朝向远离中心筒2的方向延伸,杆本体41包括靠近中心筒2的第一侧面411和远离中心筒2的第二侧面412。如图1和图9所示,杆本体41沿从上向下的方向向外延伸,其中向外是指远离中心筒2的轴心的方向。杆本体41沿径向包括第一侧面411和第二侧面412,杆本体41的第一侧面411相比于第二侧面412邻近中心筒2。

连接段42设在肋梁113上且与肋梁113的延伸方向大体平行。换言之,连接段42的底面与肋梁113的顶面贴合并连接,连接段42的长度方向与肋梁113的长度方向大体一致。

连接段42包括在该延伸方向上相对布置的第一端面421和第二端面422,连接段42的第一端面421邻近中心筒2,连接段42的第二端面422远离中心筒2。换言之,连接段42的第一端面421相比于第二端面422邻近中心筒2。

连接段42的顶面与杆本体41的底面相连,且连接段42的第一端面与杆本体41的第一侧面411相交,连接段42的第二端面与杆本体41的第二侧面412间隔开。换言之,连接段42的第二端面与杆本体41的第二侧面412不相交。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塔筒基础100,通过将支撑杆4的连接段42和底板1的第一预制构件11的肋梁113相连,提高了塔筒基础100的整体强度和高度。

在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支撑杆4为多个,多个支撑杆4沿中心筒2的周向均匀间隔布置,以在各个方向上支撑顶板3。

在一些实施例中,顶板3设有贯穿顶板3的第一预应力管道,支撑杆4设有贯穿支撑杆4的第二预应力管道,肋梁113设有贯穿肋梁113的第三预应力管道,第一预应力管道、第二预应力管道和第三预应力管道的轴线大体在一条直线上且依次连通。

如图10所示,顶板3设有沿从上向下且向外倾斜的方向延伸且贯穿顶板3的第一预应力管道。支撑杆4设有沿从上向下且向外倾斜的方向延伸且贯穿支撑杆4的第二预应力管道,该方向与杆本体41的延伸方向大体平行。底板1的第一预制构件11的肋梁113设有沿从上向下且向外倾斜的方向延伸且贯穿肋梁113的第三预应力管道,其中第三预应力管道的延伸方向、第二预应力管道的延伸方向和第一预应力管道的延伸方向大体平行,且第三预应力管道的上端与第二预应力管道的下端相对且连通,且第二预应力管道的上端与第一预应力管道的下端相对且连通。

塔筒基础100还包括预应力筋6,预应力筋6穿设在第一预应力管道、第二预应力管道和第三预应力管道并伸入后浇块13中。具体地,预应力筋6伸出第三预应力管道的一端伸入第一块131中。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穿设预应力筋6完成后浇筑第一块131。具体地,在施工过程中,将预应力筋6穿设在第一预应力管道、第二预应力管道和第三预应力管道,并将预应力筋7的一端穿出第三预应力管道以使该一端位于第一基体111在径向上的外侧,再在该位置进行浇筑混凝土以形成第一块131。

在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10所示,顶板3的顶面具有凸起302,预应力筋6的上端延伸至该凸起302,且预应力筋6与凸起302相连,从而预应力筋6在与顶板3相连的位置被加强,以使预应力筋6的固定更稳固。

在一些实施例中,塔筒基础100还包括平台板5,平台板5设在中心筒2内。具体地,中心筒2的中部具有空腔,且在中心筒2的壁面设有门洞。其中中心筒2的空腔用于安装风力发电机的一些附属设备,例如包括用于检修的平台板6。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