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固岸坡的石笼结构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594383发布日期:2020-07-24 16:43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固岸坡的石笼结构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岸坡加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固岸坡的石笼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石笼指的是为防止河岸或构造物受水流冲刷而设置的装填石块的笼子,现有石笼一般是由钢丝网组合而成的长方体的笼体,笼体内部填充石块,来防止河水侵蚀。

申请号为cn201811344631.x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石笼边框、石笼及石笼护坡装置,所述石笼护坡装置由多个石笼堆砌而成,所述石笼包括石笼边框,所述石笼边框包括接触面和非接触面,所述接触面采用玄武岩纤维布,所述非接触面为横竖交错的多根玄武岩纤维筋拼接形成的镂空网格面;通过将所述石笼护坡装置应用于水库、河道陡边等岸坡处,能够对岸坡由于长期冻融循环或水位波动引起的边坡垮塌和水力冲刷进行防护,通过采用玄武岩纤维布和玄武岩纤维筋能够增强所述石笼护坡装置的耐久性。

上述发明的石笼结构不仅体积大,在岸坡斜面上安装不稳,需要对岸坡整修成阶梯状才能安装布置,而且在岸坡上堆积大量石笼,布置难度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布置难度大,成本高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固岸坡的石笼结构,目的是提供沿岸坡斜面布置的石笼结构,降低岸坡防护难度和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加固岸坡的石笼结构,包括石笼本体;

所述石笼本体由后侧板、左侧板、第一前侧板、第二前侧板和右侧板构成;

所述后侧板上连接有消波片,所述消波片上端设置有水平的杆状漂浮体、下端连接后侧板上端,消波片的长度与后侧板长度相同,消波片上均布有通孔,后侧板左右两端设置有竖直的后钎杆,所述后钎杆下端呈锥形,所述第一前侧板和第二前侧板的长度之和大于后侧板的长度,第一前侧板的左端和第二前侧板的右端均设置有竖直的前钎杆,所述前钎杆下端呈锥形,所述左侧板为活动连接的两个,两个左侧板长度之和小于后侧板长度,所述右侧板形状大小与左侧板一致,所述后侧板、左侧板、第一前侧板、第二前侧板和右侧板依次活动连接围成七边形的容置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后侧板、左侧板、第一前侧板、第二前侧板和右侧板均为长方形板体,所述左侧板、第一前侧板、第二前侧板和右侧板高度相同,左侧板、第一前侧板、第二前侧板和右侧板的高度小于后侧板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后侧板、左侧板、第一前侧板、第二前侧板和右侧板的上端均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消波片为长方形的木质板体或柔性片体。

进一步地,当所述消波片为木质板体时,消波片的厚度为2~5mm,消波片通过塑料材质的180°翻板合页与后侧板连接,所述180°翻板合页连接在后侧板和消波片朝向第一前侧板和第二前侧板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后钎杆的下端自后侧板伸出高度和前钎杆自第一前侧板下端伸出的高度相同,前钎杆自第一前侧板下端伸出的高度与前钎杆自第二前侧板伸出的高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漂浮体为填充泡沫或充有气体的囊体。

上述的一种加固岸坡的石笼结构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根据岸坡的坡度确定石笼本体的安装宽度;

②根据岸坡周向弧度确定第一前侧板和第二前侧板的张开角度;

③将后钎杆和前钎杆敲打进入岸坡的土体内,使后侧板下端、第一前侧板的左端和第二前侧板的右端接触土体;

④向多个石笼本体之间和石笼本体内部放入填充物,所述填充物为土体和碎石,所述碎石位于土体上方,碎石的填充高度不小于第一前侧板高度的一半。

进一步地,所述石笼本体的安装宽度是当后钎杆和前钎杆固定后,且左侧板和右侧板底部呈水平状态时后钎杆和前钎杆之间的水平距离。

进一步地,在布置石笼本体时,后侧板朝向河流、第一前侧板和第二前侧板朝向岸坡,石笼本体自坡底向坡顶排列时,上方石笼本体的后侧板与下方石笼本体的第一前侧板的左端或第二前侧板的右端接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石笼结构可以适应多种坡度,可以在坡度变化的岸坡上连续安装,不受地形限制,降低岸坡防护的难度。

2.本发明的石笼结构高度低于现有石笼,且可以仅铺设在岸坡表面,不需要堆叠,使用石材量少于现有石笼结构,综合成本低。

3.本发明的石笼结构上设置有消波片,对水下部分进行消波,减小波浪对岸坡的侵蚀。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石笼结构;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安装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河流转弯处的拼接俯视图。

附图中标号为:1为后侧板,2为第一前侧板,3为第二前侧板,4为左侧板,5为右侧板,6为消波片,7为漂浮体,8a为后钎杆,8b为前钎杆,9为河流,10为岸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2~图4所示,一种加固岸坡的石笼结构,包括石笼本体。

所述石笼本体由后侧板1、左侧板4、第一前侧板2、第二前侧板3和右侧板5构成。

所述后侧板1上连接有消波片6,所述消波片6上端设置有水平的杆状漂浮体7、下端连接后侧板1上端,消波片6的长度与后侧板1长度相同,消波片6上均布有通孔,后侧板1左右两端设置有竖直的后钎杆8a,所述后钎杆8a下端呈锥形,所述第一前侧板2和第二前侧板3的长度之和大于后侧板1的长度,第一前侧板2的左端和第二前侧板3的右端均设置有竖直的前钎杆8b,所述前钎杆8b下端呈锥形,所述左侧板4为活动连接的两个,两个左侧板4长度之和小于后侧板1长度,所述右侧板5形状大小与左侧板4一致,所述后侧板1、左侧板4、第一前侧板2、第二前侧板3和右侧板5依次活动连接围成七边形的容置空间。

所述后侧板1、左侧板4、第一前侧板2、第二前侧板3和右侧板5均为长方形板体,所述左侧板4、第一前侧板2、第二前侧板3和右侧板5高度相同,左侧板4、第一前侧板2、第二前侧板3和右侧板5的高度小于后侧板1的高度。

所述后侧板1、左侧板4、第一前侧板2、第二前侧板3和右侧板5的上端均平齐。

所述消波片6为长方形的柔性片体或木质板体。

当所述消波片6为木质板体时,消波片6的厚度为2~5mm,消波片6通过塑料材质的180°翻板合页与后侧板1连接,180°翻板合页连接在后侧板1和消波片6朝向第一前侧板2和第二前侧板3表面上,所述消波片6采用ml2-018-50增强型尼龙合页。

所述后钎杆8a的下端自后侧板1伸出高度和前钎杆8b自第一前侧板2下端伸出的高度相同,前钎杆8b自第一前侧板2下端伸出的高度与前钎杆8b自第二前侧板3伸出的高度相同。所述漂浮体7为填充泡沫或充有气体的囊体。

上述的一种加固岸坡的石笼结构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根据岸坡10的坡度确定石笼本体的安装宽度;

②当河流9转弯时,河流9两侧的岸坡10周向是弧形的,根据岸坡10周向弧度确定第一前侧板2和第二前侧板3的张开角度;

如图6所示,由于所述第一前侧板2和第二前侧板3的长度之和大于后侧板1长度,因此,相邻两个石笼本体的左侧板4和右侧板5对接,构成多个石笼本体拼接的扇环状石笼结构,当调整第一前侧板2和第二前侧板3活动连接处向后侧板1靠近的间距时,从而使第一前侧板2的左端和第二前侧板3的右端距离大于或小于后侧板1的长度,以适用于河流9转弯处两侧的岸坡10的加固。

③将后钎杆8a和前钎杆8b敲打进入岸坡10的土体内,使后侧板1下端、第一前侧板2的左端和第二前侧板3的右端接触土体;

④向多个石笼本体之间和石笼本体内部放入填充物,所述填充物为土体和碎石,所述碎石位于土体上方,碎石的填充高度不小于第一前侧板2高度的一半。

所述石笼本体的安装宽度是当后钎杆8a和前钎杆8b固定后,且左侧板4和右侧板5底部呈水平状态时,后钎杆8a和前钎杆8b之间的水平距离。

在布置石笼本体时,后侧板1朝向河流9、第一前侧板2和第二前侧板3朝向岸坡10,石笼本体自坡底向坡顶排列时,上方石笼本体的后侧板1与下方石笼本体的第一前侧板2的左端或第二前侧板3的右端接触。

同时,因为后侧板1上有消波片6,消波片6上有通孔,消波片6上端有漂浮体7,所以河流9水面以下的消波片6竖直向上保持直立,可以随水漂浮,并由通孔透过少量河水,减小水波对石笼内部填充物的冲蚀作用,河流9水面以上的消波片6在水流的冲刷下覆盖在石笼本体上方,减小雨水对石笼内部填充物的冲蚀作用。

石笼本体通过左侧板4和右侧板5的收缩与展开,可以适应多种坡度,可以在坡度变化的岸坡10上连续安装,不受地形限制,降低岸坡10防护的难度。

石笼本体高度最低可以做到200mm,低于现有石笼,且仅铺设在岸坡10表面,铺设时,每个石笼本体的高度是相同的,可以保证岸坡10的每一处铺设碎石厚度一致,不需要堆叠,使用石材量少于现有石笼结构,综合成本低。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即公开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变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