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循环利用的钻孔灌注桩静荷载试验双层钢套管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561601发布日期:2021-04-06 12:1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循环利用的钻孔灌注桩静荷载试验双层钢套管,包括双套管、橡胶止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套管顶端及底端处设置橡胶止水带,所述双套管上下部分段内设置密封材料作为临时填充;所述双套管顶端内外套管焊接有四个异形吊耳;所述双套管顶向下2/3位置处安装一只辅助钢吊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环利用的钻孔灌注桩静荷载试验双层钢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套管采用壁厚10mm的两根钢管拼接而成,其中内套管的内径比桩径大50mm,外套管的内径比内套管内径大110mm,双套管间缝隙宽度为45mm,双套管顶端内套管比外套管长出300mm,双套管底端内套管比外套管长出5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环利用的钻孔灌注桩静荷载试验双层钢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套管的外套管顶端向下2m处安装第一道环形支撑肋,且该2m范围内采用柔性填充材料作为临时填充,所述双套管的外套管底端向上2m处安装最后道环形支撑肋,且该2m范围内采用柔性填充材料作为临时填充,所述双套管其余长度内以不大于5m的间距均匀分布环形支撑肋。

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环利用的钻孔灌注桩静荷载试验双层钢套管加工制作、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双套管材质的选取

根据设计要求的双套管截面尺寸形式,选用钢管壁厚全部为10mm,钢管材料不低于q235b级,双套管长度根据钻孔灌注桩试桩孔钻段深度不同按照实际情况定制。双套管顶端及底端处采用常规橡胶止水带,双套管一定范围内设置密封材料临时填充;双套管顶端内外套管采用4个20mm钢板制作异形吊耳焊接连接;套管顶向下2/3位置处安装1只厚度20mm辅助钢吊耳,此双套管安装完成后,易于固定,且可防止泥沙进入双套管管壁,确保双套管使用精度。

2)双套管的拼装、组合形式

所述双套管采用壁厚10mm的两根钢管钢管拼接而成,其中内套管内径比桩径大50mm,外套管内径比内套管内径大110mm,双套管间缝隙宽度为45mm,双套管顶端内套管比外套管长出300mm,双套管底端内套管比外套管长出500mm,双套管顶双向对称安装四只搁置吊点,双套管底端安装四只内外套管固定器,双套管顶向下2/3位置处安装一只厚度20mm辅助钢吊耳;双套管的外套管顶端向下2m处安装第一道环形支撑肋,且该2m范围内采用柔性填充材料临时填充,双套管的外套管)底端向上2m处安装最后道环形支撑肋,且该2m范围内采用柔性填充材料临时填充,双套管其余长度内环形支撑肋以不大于5m的间距均匀分布;内外套管顶部及底部安装45mm*50mm橡胶止水带,并采用密封胶封闭处理;

3)双套管的起吊、安装方法

钻孔桩试桩成孔至双套管内管底标高后提钻进行成孔检测,成孔垂直度需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套管起吊与安装;双套管起吊选用吊具一次性起吊安装到位,采用主副勾起吊形式,主勾安装至双套管顶吊点,幅勾安装至辅助吊点,以双套管底与地面做为支点起吊并回直;标高安装到位后采用管顶搁置点与扁担临时焊接固定,固定前检查套管垂直度及桩位中心与双套管中心的同心度;

(4)双套管安装完成后的保护措施

钻孔灌注桩成孔至设计双套管底部后,提钻并起吊双套管,双套管起吊前检查套管顶底两端橡胶止水带的密封情况及套管顶搁置点的焊接质量,经现场验收合格后起吊双套管;吊放应顺直、缓慢,套管尽量不要碰到钻孔灌注桩机架,双套管起吊竖直后割除套管底部四个固定器,并检查套管底部橡胶止水带牢固情况;双套管安装至设计标高后,暂时搁置在孔口扁担梁上,不拆吊具卸扣,待复核套管安装垂直度、套管中心与桩位中心同心度符合要求后将套管搁置点与扁担梁焊接固定牢固,拆除吊索具,双套管周边采用素土回填密实;继续成孔、安装钢筋笼、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严格保护双套管不被碰撞;

(5)外套管静荷载试验完成后拆除

灌注桩静荷载试验施工前割除双套管顶端四只吊点搁置点,双套管内无泥沙等障碍物,检测数据精确度高,待灌注桩静荷载试验完成后采用双套管外侧冲水法结合液压顶升架+工具管将外套管取出,外套管取出后增加内套管可继续用于新的灌注桩静荷载试验桩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循环利用的钻孔灌注桩静荷载试验双层钢套管及方法,该双层钢套管中的双套管顶端及底端处设置橡胶止水带,双套管上下部分段内设置密封材料作为临时填充;双套管顶端内外套管焊接有四个异形吊耳;双套管顶向下2/3位置处安装一只辅助钢吊耳;该方法包括:1)可循环利用双套管结构设计,2)可循环利用双套管的拼装、组合形式,3)可循环利用双套管的起吊、安装方法,4)外套管静荷载试验完成后的拆除回收。本发明解决了传统双套管顶部开口使泥浆、混凝土进入双套管管壁的问题以及双套管安装完成后在钻孔灌注桩孔口固定的问题,且在实验完成后外套管可回收并重复利用。

技术研发人员:赵国位;朱敏峰;杨子松;黄凯;赵永强;张国磊;董恒晟;彭真;王海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03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