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环保雨水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39277发布日期:2021-01-26 13:49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绿色环保雨水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收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绿色环保雨水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雨水收集系统,指雨水收集的整个过程。目前水资源短缺加上水污染严重,构成了水资源危机的现状。
[0003]
现有的雨水收集装置,可参考授权公告号cn209129060u的实用新型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园林雨水收集装置,包括空心立柱和空心立柱上端设置的导流槽,空心立柱下端连接有蓄水池,蓄水池和空心立柱相连通。下雨天气时,雨水沿着导流槽顺着立柱流到蓄水池中,在蓄水池上还连接有水管和水泵,在水泵的作用下能够将蓄水池内的雨水抽出,进行雨水的利用。
[0004]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雨水收集装置,在遇到天气炎热或者阳光直射到蓄水池时,蓄水池内的雨水可能会有一部分会蒸发成水蒸气,蓄水池内收集的雨水会减少。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绿色环保雨水收集装置,具有保证收集雨水的雨水量的效果。
[0006]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
一种绿色环保雨水收集装置,包括蓄水池和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两端敞口、一端用于承接雨水以及将雨水导流向连通连接所述蓄水池的另一端;所述蓄水池与导流结构连通的节点设置有电动阀门结构,所述导流结构内设置有湿度感应装置,所述电动阀门结构和湿度感应元件均电连接同一控制器。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导流结构上安装有湿度感应元件和电动阀门,当天气晴朗或者没有雨水时,湿度感应元件没有向控制器上传送信号,在导流板上的电动阀门就处于关闭的状态,这时蓄水池内收集的雨水无法向外散发,只能存储在蓄水池内;当遇到雨天时,湿度感应元件向控制器传送信号,电动阀门打开,雨水能够沿着导流结构流到蓄水池内,进行雨水的收集。
[0009]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蓄水池内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设置在导流结构与蓄水池连接处的第一过滤网以及固定连接在蓄水池内的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孔径大于第二过滤网的孔径。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蓄水池内的过滤组件能够对流进蓄水池内的雨水进行过滤,便于蓄水池内雨水再次利用。第一过滤网的网孔大于第二过滤网的网孔,大颗粒的杂质会被第一过滤网挡住,通过第一过滤网的雨水会经过第二过滤网的过滤,能够将雨水过滤的更加干净。
[0011]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过滤网靠近第二过滤网
的一面设置有过滤棉。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棉自身具有相对耐湿度,安装在第一过滤棉下底面上,进一步将第一过滤网过滤的雨水进一步过滤,避免了蓄水池内的雨水含有杂质。
[0013]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流结构上开设有取物口,所述取物口处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上设置有锁紧组件。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通管上的取物口,方便工作人员清理第一过滤网上的杂质。工作人员打开挡板,通过取物口即可对导流结构的内侧进行清理。
[0015]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挡板上设置有橡胶垫。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上设置有橡胶垫,橡胶垫能够弥补挡板与取物口之间的缝隙,能够防止雨水从缝隙中流到外部。
[0017]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锁紧组件包括固定在导流结构上的第一固定块、固定在挡板上的第二固定块以及将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锁紧的螺栓。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雨天,雨水顺着导流结构向蓄水池流动,这时需要将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通过螺栓进行固定,挡板将取物口挡住,雨水不会从取物口中流到导流结构的外部;当需要清理时,将螺栓拆卸下来,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分开,即可将挡板打开,工作人员能够对导流结构内部进行清洁。
[0019]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蓄水池靠近底部的一侧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水泵,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阀门。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蓄水池上设置有水泵和出水管,出水管上连接的水泵,当工作人员打开出水管上的阀门时,水泵会将蓄水池内的水通过出水管向外排出,充分利用蓄水池内收集的雨水。
[0021]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流结构上设置有防水涂层。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导流结构上设置有防水涂层,能够减少雨水对导流结构造成的腐蚀,延长导流结构的使用寿命。
[0023]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
1.导流结构上设置有电动阀门和湿度感应元件,当雨天时,湿度感应元件接收到信号,电动阀门打开,雨水能够沿着导流结构流入到蓄水池内;当晴天或者没有雨水的天气时,电动阀门处于关闭的状态,这样蓄水池内的水不会因为温度高而蒸发出去;
[0025]
2.蓄水池中设置有过滤组件,过滤组件能够将从导流结构上流入蓄水池内的水进行过滤,保证蓄水池内的水干净并且能够再次利用;
[0026]
3.导流结构上开设有取物口,工作人员通过取物口能够清理过滤组件上的杂物,保证雨水过滤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9]
图3是本实用新型导流结构和蓄水池的局部剖视图。
[0030]
图中,1、蓄水池;2、导流结构;21、导流板;22、连通管;3、湿度感应元件;4、电动阀门;5、控制器;6、过滤组件;61、第一过滤网;62、第二过滤网;63、过滤棉;7、挡板;8、锁紧组件;81、第一固定块;82、第二固定块;83、螺栓;9、出水管;91、阀门;92、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绿色环保雨水收集装置,包括导流结构2以及与导流结构2连通的蓄水池1,在本实施例中,导流结构2包括导流板21以及连通管22,导流板21呈倒置的圆台状且内部中空,连通管22为内部中空的圆柱管,连通管22一端与导流板21连接连通,另一端与蓄水池1连接连通。为了实现在雨天雨水能够沿着导流板21流到蓄水池1内,晴天蓄水池1内的雨水不能想蓄水池1外蒸发扩散出去,在导流板21上安装有湿度感应元件3,在连通管22上安装有用于打开或者关闭连通管22的电动阀门4,并且湿度感应元件3和电动阀门4均连接同一控制器5。当遇到雨天时,湿度感应元件3会向控制器5传送信号,控制器5接收到信号时,会向电动阀门4传送信号,电动阀门4会打开,雨水能够沿着导流板21和连通管22流到蓄水池1内;其他天气电动阀门4则处于关闭的状态。
[0033]
为了蓄水池1内回收雨水的干净度,参照图3,在蓄水池1内设置有过滤组件6,过滤组件6包括设置在连通管22和蓄水池1连接处的第一过滤网61、固定在蓄水池1靠近连通管22一端的第二过滤网62以及安装在第一过滤网61靠近第二过滤网62一面的过滤棉63。第一过滤网61的孔径大于第二过滤网62的孔径。雨水沿着导流板21向蓄水池1流动时,雨水沿着连通管22向蓄水池1内流动,雨水会依次经过第一过滤网61、过滤棉63和第二过滤网62,第二过滤网62的网孔最小,能够更精细的将雨水进行过滤,最后经过过滤的雨水会存储在蓄水池1内。
[0034]
参照图2和图3,在连通管22上开设有取物口,雨水沿着导流板21和连通管22向蓄水池1流动时,会有一些大一些的杂物随着雨水一起向蓄水池1移动,在第一过滤网61的作用下会将这些大一些的杂物抵挡住,时间长了以后,这些杂物可能会堵住第一过滤网61,造成雨水可能无法向蓄水池1内流动,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将第一过滤网61上的杂物进行清理,通过取物口拿出第一过滤网61上的杂物,保证雨水的收集。取物口上设置有挡板7,不需要进行清理时,挡板7堵住取物口,并且在挡板7上设置有橡胶垫,橡胶垫能够将挡板7和取物口之间的缝隙更好的堵住,防止雨水通过缝隙渗漏出来。挡板7和连通管22上设置有锁紧组件8,锁紧组件8包括固定连接在连通管22上的第一固定块81、固定连接在挡板7上的第二固定块82以及将第一固定块81和第二固定块82锁紧的螺栓83。当工作人员需要对第一过滤网61上的杂物进行清理时,将螺栓83拧开,第一固定块81和第二固定块82分开,既能够将挡板7打开。
[0035]
进一步的,为了将蓄水池1内的雨水进行再次利用,参照图1,蓄水池1上设置有出水管9,出水管9设置在靠近蓄水池1底部的位置,并且在出水管9上设置有水泵92,水泵92能够控制出水管9是否将蓄水池1内的雨水抽出再次使用。为了方便工作人员控制出水管9内的雨水,在出水管9上设置有阀门91,用阀门91的通断来控制出水管9内的水是否流出。
[0036]
在导流板21和连通管22内壁上均涂有防水涂层,防水涂层能够减少雨水对导流结构2造成的腐蚀,延长导流板21和延长管的使用寿命。
[0037]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雨天时,湿度感应元件3向控制器5传送信号,控制器5接收到信号后向电动阀门4传送信号,电动阀门4打开,雨水沿着导流板21和连通管22流向蓄水池1内;雨水在向蓄水池1流动时,会经过第一过滤网61、过滤棉63和第二过滤网62的过滤下,最后流到蓄水池1内。当工作人员需要利用蓄水池1内收集的雨水时,打开出水管9上的阀门91,在水泵92的作用下,蓄水池1内的雨水通过出水管9流出,工作人员能够对蓄水池1内回收的雨水进行使用,节约了水资源。
[0038]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