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坝闸门排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35073发布日期:2021-11-29 16:56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坝闸门排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坝闸门排沙装置。


背景技术:

2.水利工程是指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为了引出河道内的水流浇灌农田或者饮用,人们常在河道一侧开通引水渠,并利用排水闸控制河道内水流进入引水渠的水量,进而满足人们对于水资源进行调节、分配。
3.相关技术中,公告号为cn21114301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排水闸,包括门框、闸门、升降机构及弹性密封件。门框的内壁设有容纳槽,闸门可滑动地插设于容纳槽内。升降机构设置于门框的顶部,升降机构与闸门连接,以驱动闸门升降。弹性密封件设置于容纳槽内,弹性密封件包括主体及头部,主体设于容纳槽的底壁和闸门的侧壁之间,主体与闸门接触的表面设有弹性凸棱,头部设于闸门靠近水流的表面,且头部与主体的连接处设有弧形缺口。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河道水流中携带大量砂石,当操作人员开启排水闸后,水流能够通过排水闸进入引水渠内,但同时水流也会将砂石带入引水渠内,从而使得水流浑浊。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防止河道中的砂石进入引水渠内,本技术提供一种水坝闸门排沙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坝闸门排沙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水坝闸门排沙装置,包括设置于河道一侧的用于封堵引水渠的排水闸、设置于所述河道内并与所述引水渠相连通的取水闸,所述取水闸内开设有用于引导河水后进入所述引水渠的取水廊道,所述取水闸下侧设置有挡砂板,所述挡砂板滑动穿设于所述河道底面上,所述河道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挡砂板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驱动组件。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先开启排水闸,接着操作人员利用取水闸内的取水廊道将河道内的河水引导流入引水渠内,取水廊道的设置有利于减少水流中的砂石进入引水渠中;挡砂板的设置有利于阻隔河水以及砂石,当操作人员利用驱动组件使得挡砂板下降一小段距离,则取水闸与挡砂板之间出现用于水流通过的间隙,从而方便操作人员控制通过取水闸的流量;当操作人员利用驱动组件使得挡砂板完全下降后,取水闸上游的水流流动冲击河道底面的砂石,从而使得被遮挡在挡砂板迎水面的砂石穿过取水闸进入河道下游。
8.优选的,所述河道的底面开设有用于与所述挡砂板滑移配合的容纳槽,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竖直穿设于所述挡砂板内的丝杆、转动安装于所述容纳槽的内侧壁上的转动杆以及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侧壁中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转动杆固定连接,所以转动杆上固定套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丝杆上固定套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相互啮合。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转动使得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转动使得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转动使得丝杆转动,丝杆转动驱动挡砂板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从而使得操作人员能够控制挡砂板距离取水闸的距离,方便操作人员控制排放入河道下游水流流量。
10.优选的,所述挡砂板的迎水面上滑动设置有导砂板,所述导砂板远离所述挡砂板的端部向上倾斜设置,所述导砂板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导砂板的端部所述河道底面固定连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砂板的倾斜设置有利于引导河水中的砂石进入导砂板与河道底面之间的区域,从而防止砂石随着水流冲击进入取水廊道内,当挡砂板沉入容纳槽内后,倾斜设置的导砂板能够提高水流对于砂石的冲击力,从而使得挡砂板迎水面的砂石尽可能全部冲入下游。
12.优选的,所述河道底面与所述挡砂板之间设置有伸缩板,所述伸缩板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板底部的第一板体以及滑动穿设于所述第一板体内的用于遮挡所述容纳槽的第二板体,所述容纳槽的内侧壁上开设有驱动空腔,所述驱动空腔的内顶面上竖直穿设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上端延伸出所述河道底面并与所述第一板体铰接,所述驱动空腔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杆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动力组件。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利用动力组件使得驱动杆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从而控制伸缩板倾斜的角度,当伸缩板与河道底面之间的角度达到最大值时,第二板体远离第一板体的端部与导砂板的底面抵接,从而防止砂石进入挡砂板与容纳槽内侧壁之间的间隙;当伸缩板与河道底面之间的角度达到最小值时,第二挡板远离第一板体的端部遮挡容纳槽,河水冲击带动砂石沿伸缩板的延伸方向进入下游,进一步防止砂石进入挡砂板与容纳槽内侧壁之间的间隙。
14.优选的,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驱动杆上的驱动套筒、固定套设于所述丝杆上的第一齿轮以及固定套设于所述驱动套筒上的第二齿轮,所述驱动套筒与所述驱动杆螺纹配合,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相互啮合,所述驱动空腔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齿轮的限位槽。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丝杆转动时,丝杆转动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使得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转动使得驱动套筒转动,驱动套筒转动使得驱动杆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16.优选的,所述驱动套筒上固定套设有冠齿轮,所述驱动空腔的两个内侧壁上均转动安装有卷线辊,两个卷线辊靠近所述冠齿轮的端部均固定套设有转动齿轮,所述转动齿轮与所述冠齿轮相互啮合,所述卷线辊上绕设有钢丝线,所述钢丝线一端与所述卷线辊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线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驱动空腔的内顶壁、所述第一板体并与所述第二板体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线上套设有驱动弹簧,所述驱动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之间。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套筒转动一方面使得驱动杆在竖直方向上移动,驱动套筒转动另一方面使得冠齿轮转动,冠齿轮转动使得转动齿轮转动,转动齿轮转动使得卷线辊转动,从而方便操作人员控制延伸出驱动空腔的钢丝线的长度,钢丝线以及驱动弹簧的设置方便操作人员控制第二板体伸出第一板体的长度。
18.优选的,所述挡砂板靠近所述取水闸的侧面上固定连接有止水胶条,所述取水闸靠近所述挡砂板的侧面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挡砂板滑移配合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的内底面与所述止水胶条相抵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接槽以及止水胶条的设置有利于减少取水闸与挡砂板之间的间隙,从而防止河水从取水闸与挡砂板之间的间隙渗出。
20.优选的,所述河道上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取水闸竖直方向上移动的升降件。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座以及升降件的设置方便操作人员控制取水闸的高度,从而使得操作人员能够依据河道水流深度灵活调节取水闸的位置,进而保证水流能够一致通过取水廊道进入引水渠内。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接着操作人员利用取水闸内的取水廊道将河道内的河水引导流入引水渠内,取水廊道的设置有利于减少水流中的砂石进入引水渠中;挡砂板的设置有利于阻隔河水以及砂石,当操作人员利用驱动组件使得挡砂板下降一小段距离,则取水闸与挡砂板之间出现用于水流通过的间隙,从而方便操作人员控制通过取水闸的流量;当操作人员利用驱动组件使得挡砂板完全下降后,取水闸上游的水流流动冲击河道底面的砂石,从而使得被遮挡在挡砂板迎水面的砂石穿过取水闸进入河道下游;导砂板的倾斜设置有利于引导河水中的砂石进入导砂板与河道底面之间的区域,从而防止砂石随着水流冲击进入取水廊道内,当挡砂板沉入容纳槽内后,倾斜设置的导砂板能够提高水流对于砂石的冲击力,从而使得挡砂板迎水面的砂石尽可能全部冲入下游;驱动套筒转动一方面使得驱动杆在竖直方向上移动,驱动套筒转动另一方面使得冠齿轮转动,冠齿轮转动使得转动齿轮转动,转动齿轮转动使得卷线辊转动,从而方便操作人员控制延伸出驱动空腔的钢丝线的长度,钢丝线以及驱动弹簧的设置方便操作人员控制第二板体伸出第一板体的长度。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水坝闸门排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水坝闸门排沙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取水闸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7.图5是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28.图6是图4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29.附图标记:1、河道;11、引水渠;111、导向槽;112、定位槽;12、容纳槽;121、驱动空腔;122、限位槽;13、支撑座;131、竖向板;132、横向板;14、卷线辊;141、转动齿轮;15、驱动杆;16、升降件;2、排水闸;21、安装架;22、丝杠;23、伺服电机;24、导向杆;3、取水闸;31、取水廊道;32、连接框;321、条形口;322、卡接槽;33、金属栏板;4、挡砂板;41、止水胶条;42、导砂板;421、支撑板;43、伸缩板;431、第一板体;432、第二板体;433、矩形槽;44、驱动弹簧;45、钢丝线;5、驱动组件;51、丝杆;511、第二锥齿轮;52、转动杆;521、第一锥齿轮;53、驱动电机;6、动力
组件;61、驱动套筒;611、冠齿轮;62、第一齿轮;63、第二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

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水坝闸门排沙装置。参照图1,水坝闸门排沙装置包括排水闸2以及设置于河道1内的取水闸3。
32.参照图1、图2,河道1的一侧开设有引水渠11,引水渠11与河道1相连通,排水闸2设置于引水渠11靠近河道1的端部。引水渠11两侧的内侧壁上均开设有导向槽111,导向槽111的横截面为矩形,导向槽111的内侧壁与排水闸2的外侧壁滑移配合。引水渠11的底面开设有定位槽112,定位槽112的长度方向与排水闸2的长度方向一致,定位槽112与导向槽111相连通,且定位槽112的内侧壁与排水闸2滑移配合。
33.参照图1、图2,排水闸2上方设置有安装架21,排水闸2内竖直穿设有丝杠22,丝杠22与排水闸2螺纹配合,丝杠22一端与定位槽112的内底面转动连接,丝杠22另一端延伸至安装架21并与安装架21转动连接。安装架2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23,伺服电机23的输出轴与丝杠22固定连接。排水闸2远离丝杆51的一端竖直穿设有导向杆24,导向杆24一端与定位槽112的内底面固定连接,导向杆24另一端延伸至安装架21并与安装架21固定连接,且导向杆24与排水闸2滑移配合。
34.参照图1、图3,取水闸3设置于排水闸2靠近河道1的侧面,取水闸3的长度方向与河道1的宽度方向一致,且取水闸3靠近排水闸2的端面与排水闸2靠近河道1的侧面滑移配合。河道1上设置有支撑座13,支撑座13包括竖向板131以及横向板132。横向板132水平布置,横向板132的长度方向与河道1的宽度方向一致,横向板132靠近安装架21的端部与安装架21的顶板固定连接。竖向板131设置于横向板132远离安装架21的端部,竖向板131的上表面与横向板132的底面固定连接,竖向板131的底面与和河道1的外边缘固定连接。升降件16安装于横向板132的上表面,升降件16可以为气缸,气缸的活塞杆穿过横向板132并与取水闸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气缸的活塞杆与横向板132滑移配合。取水闸3内开设有取水廊道31,取水廊道31的长度方向与取水闸3的长度方向一致,取水廊道31的横截面为矩形。取水廊道31一端闭合,取水廊道31另一端开口,取水廊道31的开口端朝向排水闸2,且取水廊道31的内底面朝向排水闸2倾斜设置。
35.参照图3、图4,取水闸3的底面设置有连接框32,连接框32为中空箱体,连接框32与取水闸3一体成型,连接框32的长度方向与取水闸3的长度方向一致。连接框32的上表面以及迎水面均开设有条形口321,连接框32的上表面与取水闸3的底面固定连接,且取水廊道31通过条形口321与连接框32相连通。连接框32的条形口321的内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金属栏板33,金属栏板33设置有多个,多个金属栏板33沿条形口32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36.参照图3、图4,连接框32的下侧设置有挡砂板4,挡砂板4的长度方向与取水闸3的长度方向一致,河道1的底面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挡砂板4的容纳槽12,容纳槽12的内侧壁与挡砂板4的外侧壁滑移配合。连接框32的底面开设有卡接槽322,卡接槽322的横截面为矩形。挡砂板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止水胶条41,止水胶条41的长度方向与挡砂板4的长度方向一致,止水胶条41远离挡砂板4的一侧与卡接槽322的内底面抵接,挡砂板4的外侧壁与卡接槽322的内侧壁滑移配合。
37.参照图2、图5,容纳槽12内设置有驱动组件5,驱动组件5包括丝杆51、转动杆52以及驱动电机53,丝杆51竖直穿设于挡砂板4内,丝杆51与挡砂板4螺纹配合,且丝杆51的底部与容纳槽12的内底面转动连接。转动杆52水平布置,转动杆52的长度方向与容纳槽12的长度方向一致,且转动杆52一端与容纳槽12的内侧壁转动连接,转动杆52另一端延伸至丝杆51处。驱动电机53埋设于容纳槽12的内侧壁中,且驱动电机53的输出轴与转动杆52固定连接。转动杆52上套设有第一锥齿轮521,第一锥齿轮521与转动杆52固定连接,丝杆51上套设有第二锥齿轮511,第二锥齿轮511与丝杆51固定连接,第一锥齿轮521与第二锥齿轮511相互啮合。操作人员启动驱动电机53,驱动电机53的输出轴转动使得转动杆52转动,转动杆52转动使得第一锥齿轮521转动,第一锥齿轮521转动使得第二锥齿轮511转动,第二锥齿轮511转动使得丝杆51转动,丝杆51转动驱动挡砂板4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38.参照图1、图6,挡砂板4的迎水侧设置有导砂板42,导砂板42朝向挡砂板4的方向倾斜设置,导砂板42的底面设置有支撑板421,支撑板421一端与导砂板42的底面固定连接,支撑板421另一端与河道1的底面固定连接。导砂板42与河道1底面之间设置有伸缩板43,伸缩板43包括第一板体431以及第二板体432,第一板体431一端与支撑板421的内侧壁铰接,第一板体431另一端的端面上开设有用于容纳第二板体432的矩形槽433,第二板体432的外侧壁与矩形槽433的内侧壁滑移配合。第一板体431与第二板体432之间设置有驱动弹簧44,驱动弹簧44设置于矩形槽433内,且驱动弹簧44一端与第一板体431固定连接,驱动弹簧44另一端与第二板体432固定连接。驱动弹簧44设置有两个,两个驱动弹簧44间隔设置。
39.参照图3、图5,容纳槽12的内侧壁上开设有驱动空腔121,驱动空腔121的横截面为矩形,驱动空腔121的两个内侧壁上均转动安装有卷线辊14,卷线辊14的长度方向与容纳槽12的长度方向一致。卷线辊14上绕设有钢丝线45,钢丝线45一端与卷线辊14固定连接,钢丝线45另一端穿出驱动空腔121,钢丝线45远离卷线辊14的端部穿入第一板体431的矩形槽433内并与第二板体432的端面固定连接,驱动弹簧44套设于钢丝线45上,且两个驱动弹簧44与两个钢丝线45一一对应。
40.参照图3、图5,驱动空腔121内竖直设置有驱动杆15,驱动杆15设置于两个卷线辊14之间,驱动杆15的上端穿出驱动空腔121并与第一板体431的底面铰接。驱动空腔121内设置有动力组件6,动力组件6包括驱动套筒61、第一齿轮62以及第二齿轮63,驱动套筒61套设于驱动杆15远离第一板体431的端部,且驱动套筒61与驱动杆15螺纹配合。驱动套筒61的上端套设有冠齿轮611,冠齿轮611与驱动套筒61固定连接。两个卷线辊14相互靠近的端部均套设有转动齿轮141,转动齿轮141与卷线辊14固定连接,且冠齿轮611分别与两个转动齿轮141相啮合。第一齿轮62套设于丝杆51靠近驱动套筒61的端部,第一齿轮62与丝杆51固定连接,第二齿轮63套设于驱动套筒61的下端,第二齿轮63与驱动套筒61固定连接,且第一齿轮62与第二齿轮63相互啮合。驱动空腔121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容纳第二齿轮63的限位槽122,限位槽122的内侧壁与第二齿轮63滑移配合。
4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水坝闸门排沙装置的实施原理为:操作人员启动伺服电机23,伺服电机23的输出轴转动丝杠22转动,丝杠22转动使得排水闸2沿导向槽111下降,操作人员使得排水闸2下降至取水廊道31的开口端下方。河道1内水流经过金属栏板33的过滤,从连接框32的开口槽321进入的取水廊道31内,水流最终从就取水廊道31流入引水渠11内。取水廊道31的设置有利于减少水流中的砂石进入引水渠11中,挡砂板4的设置有利于阻隔河
水以及砂石。
42.操作人员启动驱动电机53,驱动电机53使得转动杆52转动,转动杆52通过第一锥齿轮521与第二锥齿轮511的配合使得丝杆51转动,从而方便操作人员控制挡砂板4的高度。操作人员能够通过升降件16根据河道1水位灵活控制取水闸3的位置。当操作人员利用驱动组件5使得挡砂板4下降一小段距离,则取水闸3与挡砂板4之间出现用于水流通过的间隙,从而方便操作人员控制通过取水闸3的流量。
43.丝杆51转动通过第一齿轮62与第二齿轮63的配合使得驱动套筒61转动,驱动套筒61转动一方面使得驱动杆15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从而方便操作人员控制伸缩板43与河道1底面的角度;驱动套筒61转动另一方面使得冠齿轮611转动,冠齿轮611转动使得转动齿轮141转动,转动齿轮141转动使得卷线辊14转动,从而方便操作人员控制延伸出驱动空腔121的钢丝线45的长度,钢丝线45以及驱动弹簧44的设置方便操作人员控制第二板体432伸出第一板体431的长度。当操作人员利用驱动组件5使得挡砂板4完全下降时,第二板体432延伸出第一板体431并遮挡容纳槽12,取水闸3上游的水流流动冲击河道1底面的砂石,从而使得被遮挡在挡砂板4迎水面的砂石沿伸缩板43穿过取水闸3进入河道1下游,伸缩板43的设置有利于防止砂石进入挡砂板4与容纳槽12内侧壁之间的间隙。
4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