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物钢筋混凝土蓄能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9271737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物钢筋混凝土蓄能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是一种建筑物钢筋混凝土蓄能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建筑物的基础均是在地坑中填埋钢筋混凝土,在此基础上建筑房屋。这种基础只有单一的支撑加固建筑物的作用,对于建筑物需要提供热水、暖气、电能等设施需要另外择地施工,而这种择地施工需要较多限制条件,不能有散热较快的不足,现有蓄能装置散失热量约为30%左右,蓄能需要稳定,不能距离建筑物较远,由于这些限制性条件较多,导致建筑物对太阳能的利用无法实现。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物钢筋混凝土蓄能基础及其施工方法,它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将蓄能装置铺设在建筑物基础内,实现对建筑物供热水、暖气等功會K。
[0004]本发明的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建筑物钢筋混凝土蓄能基础,包括地坑,地坑中部的底面及与底面相连接的周边设置第一保温层,第一保温层内设置循环管道,循环管道的一端与第一直管相通,循环管道的另一端与第二直管相通,第一直管和第二直管分别穿过第一保温层探出地面,第一保温层内设置钢筋和混凝土,第二保温层设置在第一保温层上部,第二保温层的周边分别与第一保温层的周边相连构成封闭结构,第一保温层外周填充素土,第二保温层的外表面周边部位填充素土,第二保温层的中部设置大型通口。所述混凝土是由水泥、砂子、石子、石墨按重量份组成,4.25级以上水泥为25-42份、砂子为21-38份、石子为10-25份、石墨为7_12份,其中石子中含三种不同的粒径,粒径分为0.5-1.5 _米的石子为17%,粒径为1.5-2 _米石子为44%,粒径为2.5-3.8 _米的石子为39%。所述混凝土是由水泥40份、砂子30份、石子20份及石墨10份组成,其中,石子中含粒径为0.8 _米的石子17%,粒径为1.7 _米的石子为44%,粒径为2.9晕米的石子为39%。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的厚度为50-80厘米。
[0005]所述一种建筑物钢筋混凝土蓄能基础的施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①制备混凝土备用,混凝土是由水泥、砂子、石子、石墨按重量份组成,4.25级以上水泥为25-42份、砂子为21-38份、石子为10-25份、石墨为7_12份,其中石子中含三种不同的粒径,粒径分为0.5-1.5毫米的石子为17%,粒径为1.5-2毫米石子为44%,粒径为2.5-3.8晕米的石子为39% ;
②挖掘地坑,在地坑中部的底面及与底面相连接的周边设置第一保温层;
③在第一保温层的空间内铺设钢筋及循环管道,将循环管道的一端与第一直管相通,循环管道的另一端与第二直管相通,第一直管和第二直管分别穿过第一保温层探出地面;
④将步骤①的混凝土加水搅拌成浆状,浇筑在第一保温层内的钢筋与循环管道构成的空间内,混凝土充满第一保温层内的空腔; ⑤待混凝土硬化后,将第二保温层置入第一保温层上部,第二保温层的周边分别与第一保温层的周边相连,使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构成封闭结构;
⑥将素土回填地坑,将第一保温层、第二保温层填埋夯实,同时,在第二保温层的中部留有大型通口。步骤①中所述的混凝土是由水泥40份、砂子30份、石子20份及石墨10份组成,其中,石子中含粒径为0.8毫米的石子17%,粒径为1.7毫米的石子为44%,粒径为2.9毫米的石子为39%。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的厚度为50-80厘米。
[0006]本发明所述一种建筑物钢筋混凝土蓄能基础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不足,钢筋混凝土蓄能基础与太阳能设备结合后,使太阳能的热量通过循环管道蓄积在建筑物基础内,经检测热量的散失低于2%,由于特定的混凝土与各结构组合可使混凝土有较高的比热容积及导热性,可使循环管道中的热损失降至极低。本发明的基础能与将太阳能转换成热能、装置方便连接使用,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建筑物钢筋混凝土蓄能基础能使建筑物对太阳能的利用成本大幅降低,彻底解决了传统保温箱等供热系统的不足,降低材料及制造安装成本的同时,防水、维修成本大幅降低。
【附图说明】
[0007]附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本发明所述一种建筑物钢筋混凝土蓄能基础,包括地坑10,地坑10中部的底面及与底面相连接的周边设置第一保温层1,第一保温层I内设置循环管道2,循环管道2的一端与第一直管6相通,循环管道2的另一端与第二直管7相通,第一直管6和第二直管7分别穿过第一保温层I探出地面,第一保温层I内设置钢筋12和混凝土 5,第二保温层8设置在第一保温层I上部,第二保温层8的周边分别与第一保温层的周边相连构成封闭结构,第一保温层I外周填充素土 9,第二保温层8的外表面周边部位填充素土 9,中部设置大型通
P Ilo
[0009]本发明所述第一直管6位于第一直管保护套3内,第二直管7位于第二直管保护套4内,第一直管保护套3和第二直管保护套4 一端分别与第一保温层I相连,第一直管保护套3和第二直管保护套4另一端位于基础表面,在本发明上述结构基础上增加的直管保护套,可进一步保护直管不受损坏,增加直管的使用寿命。
[0010]为了增加混凝土的比热容积、导热性及承压强度,提供的进一步方案是:混凝土是由水泥、砂子、石子、石墨按重量份组成,4.25级以上水泥为25-42份、砂子为21-38份、石子为10-25份、石墨为7-12份,其中石子中含三种不同的粒径,粒径分为0.5-1.5毫米的石子为17%,粒径为1.5-2毫米石子为44%,粒径为2.5-3.8毫米的石子为39%。混凝土优选的方案是:混凝土是由4.25级以上水泥40份、砂子30份、石子20份及石墨10份组成,其中,石子中含粒径为0.8 _米的石子17%,粒径为1.7 _米的石子为44%,粒径为2.9晕米的石子为39%。混凝土特定配方及各组份的特定组合,能使混凝土达到较高的比热容积、导热性及高承压强度的性能结合,进一步提高本发明基础能蓄积较高热能为建筑物所用,同时,基础的承压强度有进一步提高。本发明所述的直管可与建筑物上的太阳能装置连接,将热水蓄热后供应人们使用,由于本发明所述的基础内的循环管道封闭性好,保温性好,热能利用率高。
[0011]本发明所述的保温层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第一保温层I和第二保温层8的厚度为50-80厘米。
[0012]本发明所述一种建筑物钢筋混凝土蓄能基础的施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①制备混凝土备用,混凝土是由水泥、砂子、石子、石墨按重量份组成,4.25级以上水泥为25-42份、砂子为21-38份、石子为10-25份、石墨为7_12份,其中石子中含三种不同的粒径,粒径分为0.5-1.5毫米的石子为17%,粒径为1.5-2毫米石子为44%,粒径为2.5-3.8晕米的石子为39% ;
②挖掘地坑10,在地坑10中部的底面及与底面相连接的周边设置第一保温层I;
③在第一保温层I的空间内铺设钢筋12及循环管道2,将循环管道2的一端与第一直管6相通,循环管道2的另一端与第二直管7相通,第一直管6和第二直管7分别穿过第一保温层I探出地面;
④将步骤①的混凝土加水搅拌成浆状,浇筑在第一保温层I内的钢筋与循环管道2构成的空间内,混凝土充满第一保温层I内的空腔;
⑤待混凝土硬化后,将第二保温层8置入第一保温层I上部,第二保温层8的周边分别与第一保温层I的周边相连,使第一保温层I和第二保温层8构成封闭结构;
⑥将素土回填地坑10,将第一保温层1、第二保温层8填埋夯实,同时,在第二保温层8的中部留有大型通口 11。
[0013]所述施工方法中步骤①中所述的混凝土是由4.25级以上水泥40份、砂子30份、石子20份及石墨10份组成,其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