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物钢筋混凝土蓄能基础及其施工方法_2

文档序号:9271737阅读:来源:国知局
,石子中含粒径为0.8毫米的石子17%,粒径为1.7毫米的石子为44%,粒径为2.9 _米的石子为39%。
[0014]所述施工方法中的第一保温层I和第二保温层8的厚度为50-80厘米。
[0015]本发明所述的施工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不足,钢筋混凝土蓄能基础与太阳能设备结合后,使太阳能的热量通过循环管道蓄积在建筑物基础内,经检测热量的散失低于2%,由于特定的混凝土与各结构组合可使混凝土有较高的比热容积及导热性,可使循环管道中的热损失降至极低。本发明的基础能与将太阳能转换成热能、装置方便连接使用,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建筑物钢筋混凝土蓄能基础能使建筑物对太阳能的利用成本大幅降低,彻底解决了传统保温箱等供热系统的不足,降低材料及制造安装成本的同时,防水、维修成本大幅降低,保证了基础的高保温性及高承压强度。
[0016]本发明的一种建筑物钢筋混凝土蓄能基础中混凝土可由水泥、砂子、石子、石墨按多种重量份组成:
1、4.25级以上水泥为35份、砂子为35份、石子为18份、石墨为12份,其中石子中含三种不同的粒径,粒径分为0.5毫米的石子为17%,粒径为1.5毫米石子为44%,粒径为2.5晕米的石子为39%。
[0017]2,4.25级以上水泥为30份、砂子为35份、石子为25份、石墨为10份,其中石子中含三种不同的粒径,粒径分为1.5毫米的石子为17%,粒径为2毫米石子为44%,粒径为3.8晕米的石子为39%。
[0018]3,4.25级以上水泥为28份、砂子为35份、石子为25份、石墨为12份,其中石子中含三种不同的粒径,粒径分为I毫米的石子为17%,粒径为1.6毫米石子为44%,粒径为3晕米的石子为39%。
[0019]4,4.25级以上水泥为40份、砂子为23份、石子为25份、石墨为10份,其中石子中含三种不同的粒径,粒径分为1.3毫米的石子为17%,粒径为1.8毫米石子为44%,粒径为3.5晕米的石子为39%。
[0020]5,4.25级以上水泥为42份、砂子为38份、石子为10份、石墨为10份,其中石子中含三种不同的粒径,粒径分为1.4毫米的石子为17%,粒径为1.9毫米石子为44%,粒径为
3.8晕米的石子为39%。
[0021]6,4.25级以上水泥为42份、砂子为21份、石子为25份、石墨为12份,其中石子中含三种不同的粒径,粒径分为0.5毫米的石子为17%,粒径为1.5毫米石子为44%,粒径为
2.5晕米的石子为39%。
[0022]7,4.25级以上水泥为25份、砂子为38份、石子为25份、石墨为12份,其中石子中含三种不同的粒径,粒径分为1.1毫米的石子为17%,粒径为1.7毫米石子为44%,粒径为
3.8晕米的石子为39%。
[0023]8,4.25级以上水泥40份、砂子30份、石子20份及石墨10份组成,其中,石子中含粒径为0.8 _米的石子17%,粒径为1.7 _米的石子为44%,粒径为2.9 _米的石子为39%。
[0024]9,4.25级以上水泥35份、砂子38份、石子20份及石墨7份组成,其中,石子中含粒径为1.5 _米的石子17%,粒径为2 _米的石子为44%,粒径为3.8 _米的石子为39%。
【主权项】
1.一种建筑物钢筋混凝土蓄能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地坑(10),地坑(10)中部的底面及与底面相连接的周边设置第一保温层(1),第一保温层(I)内设置循环管道(2),循环管道(2)的一端与第一直管(6)相通,循环管道(2)的另一端与第二直管(7)相通,第一直管(6 )和第二直管(7 )分别穿过第一保温层(I)探出地面,第一保温层(I)内设置钢筋(12)和混凝土(5),第二保温层(8)设置在第一保温层(I)上部,第二保温层(8)的周边分别与第一保温层(I)的周边相连构成封闭结构,第一保温层(I)外周填充素土(9),第二保温层(8)的外表面周边部位填充素土(9),第二保温层(8)的中部设置大型通口(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建筑物钢筋混凝土蓄能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是由水泥40份、砂子30份、石子20份及石墨10份组成,其中,石子中含粒径为0.8毫米的石子17%,粒径为1.7 _米的石子为44%,粒径为2.9 _米的石子为3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建筑物钢筋混凝土蓄能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是由水泥、砂子、石子、石墨按重量份组成,4.25级以上水泥为25-42份、砂子为21-38份、石子为10-25份、石墨为7-12份,其中石子中含三种不同的粒径,粒径分为0.5-1.5毫米的石子为17%,粒径为1.5-2晕米石子为44%,粒径为2.5-3.8晕米的石子为39%。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建筑物钢筋混凝土蓄能基础,其特征在于:第一保温层(I)和第二保温层(8)的厚度为50-80厘米。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建筑物钢筋混凝土蓄能基础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①制备混凝土备用,混凝土是由水泥、砂子、石子、石墨按重量份组成,4.25级以上水泥为25-42份、砂子为21-38份、石子为10-25份、石墨为7_12份,其中石子中含三种不同的粒径,粒径分为0.5-1.5毫米的石子为17%,粒径为1.5-2毫米石子为44%,粒径为2.5-3.8晕米的石子为39% ; ②挖掘地坑(10),在地坑(10)中部的底面及与底面相连接的周边设置第一保温层(I); ③在第一保温层(I)的空间内铺设钢筋(12)及循环管道(2),将循环管道(2)的一端与第一直管(6)相通,循环管道(2)的另一端与第二直管(7)相通,第一直管(6)和第二直管(7)分别穿过第一保温层(I)探出地面; ④将步骤①的混凝土加水搅拌成浆状,浇筑在第一保温层(I)内的钢筋(12)与循环管道(2 )构成的空间内,混凝土( 5 )充满第一保温层(I)内的空腔; ⑤待混凝土硬化后,将第二保温层(8)置入第一保温层(I)上部,第二保温层(8)的周边分别与第一保温层(I)的周边相连,使第一保温层(I)和第二保温层(8)构成封闭结构; ⑥将素土回填地坑(10),将第一保温层(1)、第二保温层(8)填埋夯实,同时,在第二保温层(8)的中部留有大型通口(1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建筑物钢筋混凝土蓄能基础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①中所述的混凝土是由水泥40份、砂子30份、石子20份及石墨10份组成,其中,石子中含粒径为0.8毫米的石子17%,粒径为1.7毫米的石子为44%,粒径为2.9毫米的石子为39%。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建筑物钢筋混凝土蓄能基础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保温层(I)和第二保温层(8)的厚度为50-80厘米。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物钢筋混凝土蓄能基础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地坑,地坑中部的底面及与底面相连接的周边设置第一保温层,第一保温层内设置循环管道,循环管道的一端与第一直管相通,循环管道的另一端与第二直管相通,直管分别穿过第一保温层探出地面,第一保温层内设置钢筋和混凝土,第二保温层设置在第一保温层上部,第二保温层的周边分别与第一保温层的周边相连构成封闭结构,第一保温层外周填充素土,第二保温层的外表面周边部位填充素土,第二保温层的中部设置大型通口。所述混凝土是由水泥、砂子、石子、石墨按重量份组成,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将蓄能装置铺设在建筑物基础内,实现对建筑物供热水、暖气等功能。
【IPC分类】E02D27/46, E02D27/32
【公开号】CN104988942
【申请号】CN201510273408
【发明人】张立琦, 张波, 张树辉
【申请人】山东万斯达建筑工业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