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的配管支承构件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448630阅读:来源:国知局
升起的方式发生弯曲变形,从而在上板5b上产生沿与长边Dl正交的第2应力方向D4(参照图5)的拉伸应力。
[0042]液压配管11沿长边Dl设置在动臂5的上板5b上,连结于斗杆缸9或铲斗缸10。
[0043]如图2所示,一对配管支承构件12被设置成左右对称,以下仅对左侧的配管支承构件12进行说明。
[0044]图3是表示配管支承构件12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从图3的配管支承构件省去支承部15来表示的立体图。
[0045]参照图3及图4,配管支承构件12具备:能够沿在动臂5的长边Dl上延伸的液压配管的轴D2支承两个液压配管11的支承部15 ;被角焊于动臂5的上板5b上面(外侧面)的被焊接部13 ;以及将支承部15和被焊接部13相连结的连结座14。
[0046]支承部15具备上下一对的夹持板15a、设置在夹持板15a和液压配管11之间的缓冲材料15b、以及用于将两个夹持板15a固定于连结座14的两个螺栓15c。
[0047]—对夹持板15a分别具备:在上下方向上相向从而能够形成相当于液压配管11的剖面形状的间隙的一对夹持部(省略附图标记);以及在两个夹持部之间能够让螺栓15c插入的插入孔(图中省略)。从上方插入到插入孔的螺栓15c螺合于形成在连结座14的螺孔14a (参照图4),从而在两个夹持板15a的夹持部之间夹持液压配管11的状态下,该两个夹持板15a被连结到连结座14。
[0048]缓冲材料15b设置在两个夹持板15a的夹持部的内侧面与液压配管11的外侧面之间,防止液压配管11因夹持部受损。
[0049]如图5及图6所示,被焊接部13是利用形成在该被焊接部13的侧面与动臂5的上板5b的上面之间的焊道B被角焊于上板5b的金属制的板构件。
[0050]为了该角焊而从上板5b立起地配置的被焊接部13的侧面具备:大致正交于液压配管11的轴D2并且相互反向地配置的一对正交面13a、13b ;以及分别从正交面13a、13b的端部向倾斜于液压配管11的轴D2的方向延伸的相互连结的一对倾斜面13c、13d。
[0051]正交面13a、13b的与倾斜面13c、13d连接的端部被配置在与轴D2正交的方向(第2应力方向D4)上从各个液压配管11的轴D2离开相同距离的位置。
[0052]倾斜面13c以角度Θ被锐角连结于正交面13a,倾斜面13d也以角度Θ被锐角连结于正交面13b。角度Θ被设定为约65度。
[0053]另外,倾斜面13c、13d是平坦面,经由角部相互连结。
[0054]进一步,倾斜面13c、13d相对于经过一对正交面13a与13b的中间位置且让与液压配管11的轴D2正交的平面经过的直线LI呈线对称形状。S卩,倾斜面13c、13d的长度及角度彼此相同。
[0055]例如,上述的配管支承构件12以如下方式被角焊于动臂5。
[0056]为了能够沿液压配管11的轴D2 (参照图2)支承液压配管11,以使被焊接部13的两个正交面13a、13b与动臂5的上板5b的第I应力方向D3相正交的方式将被焊接部13配置在上板5b上。由此,两个倾斜面13c、13d相对于第I应力方向D3及第2应力方向D4倾斜地被配置。
[0057]在此,沿着第2应力方向D4的被焊接部13的一端部被配置在比上板5b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更靠外侧,被焊接部13的另一端部被配置在上板5b的外侧。
[0058]在此状态下,在正交面13a、倾斜面13c、倾斜面13d和正交面13b的范围内,沿该面13a至13d将被焊接部13与上板5b角焊在一起(形成焊道B)。
[0059]具体而言,焊道B具有:沿正交面13a、13b设置的正交部BI(图6的斜线部分);沿倾斜面13c、13d设置的倾斜部B2(图6的空白部分);以及设置在正交面13a、13b和倾斜面13c、13d间的角部的角部B3(图6的交叉斜线部分)。正交部BI形成在正交面13a、13b的包含它们的端部的一部分范围。
[0060]在如此形成焊道B的情况下,由于两个正交面13a、13b与第I应力方向D3正交,所以其焊接部的强度有可能不够。因此,需要对正交部BI进行利用磨床G的磨削处理。
[0061]另外,由于应力集中在正交面13a、13b与倾斜面13c、13d间的角部的焊接部,因此也需要对角部B3进行利用磨床G的磨削处理。
[0062]另一方面,由于倾斜面13c、13d相对于两个应力方向D3、D4倾斜,因此可以省略对倾斜部B2的磨削处理。
[0063]此外,如上所述,第2应力方向D4的应力是因上板5b以使动臂5的上板5b的中央部升起的方式发生变形所引起的,所以第2应力方向的应力越接近动臂5的中央部就越大。在此,虽然应力也集中于两个倾斜面13c和13d之间的角部(以下也称做内角部)的焊接部,但是该角部配置于比正交面13a、13b与倾斜面13c、13d间的角部(以下也称做外角部)更远离上板5b的中央部的位置。因此,与外角部相比,内角部在强度方面更具有优势,也可以省略对该内角部的焊接部的磨削处理。
[0064]作为以上的结果,如图6所示,对正交部BI进行利用磨床G的处理Gl,并且对角部B3进行利用磨床G的处理G2,该处理G2的终端部G3被设定在角部B3和倾斜部B2的界线处。
[0065]在此情况下,通过使磨床G沿第I应力方向D3进行往复移动,并使磨床G沿第2应力方向D4进行移动,从而对正交部BI及对角部B3实施处理G1、G2。
[0066]进一步,为了防止在角部B3和倾斜部B2之间形成台阶部,在终端部G3处使磨床G沿第I应力方向D3移动,从而进行对终端部G3的精加工处理。在此,由于被焊接部13中倾斜面13c (倾斜面13d)以锐角连结于正交面13a (正交面13b),因此,在使磨床G沿第I应力方向D3移动时的尽头处不存在倾斜面13c (倾斜面13d)。因此,可以在避免与倾斜面13c (倾斜面13d)接触的状态下进行精加工处理。
[0067]另外,在将上述的配管支承构件12以如图7及图8所示的方式焊接于动臂5的情况下,也可以容易地进行精加工处理。
[0068]图7及图8所示的焊道B具有:沿倾斜面13c、13d形成的倾斜部B2 (图8的空白部分);以及超越正交面13a、13b与倾斜面13c、13d间的角部而从倾斜部B2延伸的延长部B4(图8的交叉斜线部分),其中省略了上述的正交部BI。
[0069]延长部B4具有:从被焊接部13突出而应力集中的部分;以及为正交面13a、13b与倾斜面13c、13d间的角部的焊接做出贡献的部分。因此,对延长部B4进行利用磨床G的处理G4,处理G4的终端部G5被设定在延长部B4与倾斜部B2的界线处。
[0070]与上述的情况同样地,通过使磨床G沿第I应力方向D3往复移动来进行处理G4。
[0071]另外,为了防止在倾斜部B2和延长部B4之间形成台阶部,在终端部G5处使磨床G沿第I应力方向D3移动,从而进行对终端部G3的精加工处理。即使在该情况下,在使磨床G移动时的尽头处也不存在倾斜面13c (倾斜面13d),因此可以容易地进行精加工处理。
[0072]但是,图5及图6所示的情况可以确保比图7及图8所示的情况更大的焊接面积,在强度方面更具有优势。
[0073]如上所述,由于倾斜面13c、13d以锐角连结于正交面13a、13b,因此,在使磨床G沿液压配管11的轴D2(第I应力方向D3)移动来进行对角部B3的处理G2时的尽头处不存在倾斜面13c、13d。因此,可以在避免与倾斜面13c、13d接触的状态下对磨削处理的终端位置进行精加工处理。
[0074]所以能够在针对动臂5的焊接部的磨削处理的终端部容易地进行精加工处理。
[0075]另外,根据第I实施方式,可以获得如下效果。
[0076]由于倾斜面13c和13d的长度及倾斜角度相互同一,因此,能够使产生在两个倾斜面13c和13d的焊接部的应力均衡地分散在两个焊接部。
[0077]因此,即使不进行利用磨床G的磨削处理,也能充分地确保两个倾斜面13c、13d的焊接强度。
[0078]<第2实施方式(图9、图10) >
[0079]在第I实施方式中,被焊接部13的倾斜面13c和13d经由角部相互连结,但是也可以如第2实施方式所示那样地经由弯曲部将倾斜面相互连结。
[0080]具体而言,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被焊接部13具备设置在正交面1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