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提高斗杆行程和驱动力的搬运装载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83322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提高斗杆行程和驱动力的搬运装载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提高斗杆行程和驱动力的搬运装载机构,具体地说是一种适用于工程施工开挖和搬运的装载机构,可广泛在物料搬运和装载的工业领域中应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搬运装载机广泛应用于建筑与交通行业、工业生产原料货物的搬运和装载,搬运装载机的搬运装载机构是完成搬运和装载各项功能的主要构件。在搬运装载机搬运装载作业中,由于现在的货物和物料体积和质量越来越大,所以对于搬运装载行程和驱动力的要求变的越来越高。目前的搬运装载机为了提高装载端的提升性能一般都会采用正转八连杆或正转六连杆机构,普遍存在装载行程较短、驱动力和提升力不足等问题,因此需要解决普通搬运装载机构在搬运货物和装载过程中的搬运力不足和行程较小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提高搬运装载工作效率。为此,创新开发一种用于提高斗杆行程和驱动力的搬运装载机构很有必要。将挖掘机的挖掘行程大、驱动力和提升力较大等特点运用到搬运装载机当中,通过增加杆件数和增加液压缸来改善其性能。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能解决普通搬运装载机构在搬运货物和装载过程中的搬运力不足和行程较小的不足,且能在发动机输出功率相同的情况下获得更大的装载搬运力的搬运装载机构,该机构为十二杆三自由度的正转机构,能显著地提高搬运装载工作效率。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提高斗杆行程和驱动力的搬运装载机构,包括顺序铰接的机架、动臂、斗杆和终端执行机构,及对称安装的机架连杆、斗杆连杆、动臂液压缸、斗杆液压缸和终端执行机构液压缸;
[0005]所述的动臂在面向终端执行机构的中部和上部两侧各对称地设有一对铰接耳,铰接耳中均开有铰接孔,中部通过液压缸与机架铰接,上部通过液压缸和终端执行机构铰接;
[0006]所述的动臂液压缸筒的缸套端部与动臂的中部铰接耳铰接,动臂液压缸活塞杆端部与机架铰接;所述的机架连杆一端铰接在机架上,机架连杆的另一端与斗杆连杆铰接;斗杆连杆的另一端与斗杆铰接;所述的斗杆液压缸筒一端与机架连杆铰接,斗杆液压缸活塞杆一端与机架铰接;
[0007]所述的终?而执彳丁机构液压缸询的缸套?而部与终?而执彳丁机构f父接,终?而执彳丁机构液压缸的活塞杆端有两种铰接方式:第一种铰接方式为,终端执行机构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部与动臂的上部铰接耳铰接;第二种铰接方式为,终端执行机构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部铰接在斗杆连杆中;
[0008]所述的机构为十二杆三自由度的正转机构,用于提高斗杆行程和驱动力。
[0009]所述的在机架、动臂、斗杆、终端执行机构上铰接的两组机架连杆、斗杆连杆、动臂液压缸、斗杆液压缸和终端执行机构液压缸均为对称安装的。
[0010]所述的斗杆液压缸另一端与机架连杆的中部铰接;终端执行机构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部与斗杆连杆的中部铰接。
[0011]本发明的搬运装载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12]⑴、本发明在普通的搬运装载机上增设机架连杆和斗杆连杆可以显著增大斗杆的运动距离,从而实现增大终端执行机构运动范围的目的。
[0013]⑵、本发明在普通的搬运装载机增设斗杆液压缸,通过斗杆液压缸驱动机架连杆从而改变斗杆连杆的位置,在装载搬运作业时可以增大斗杆液压缸作用力臂,从而增大斗杆输出的装载搬运力,达到提高斗杆行程和驱动力的目的。
[0014]⑶、本发明的搬运装载机构结构简单紧凑,各液压缸工作易于协调,斗杆驱动力性能好,终端执行机构行程明显增大,作业效率高,能耗低,可广泛地应用于工程施工开挖和搬运,也可以在工业领域应用于物料的搬运和装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发明的用于提高斗杆行程和驱动力的搬运装载机构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17]上述图中:1 一机架,2—动臂,3—斗杆,4一终端执行机构,5—机架连杆,6—斗杆连杆,7—动臂液压缸筒,8—动臂液压缸活塞杆,9一斗杆液压缸筒,10—斗杆液压缸活塞杆,11一终端执行机构液压缸筒,12—终端执行机构液压缸的活塞杆,R1?R12—纟父链,21 —中部铰接耳,22—上部铰接耳。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不限于此。
[0019]实施例1: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提高斗杆行程和驱动力的搬运装载机构,其结构如图1所示,是一种优选的实施案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包括顺序铰接的机架1、动臂2、斗杆
3、终端执行机构4;即所述的动臂2的下端通过铰链R1与机架铰接,动臂的上端与斗杆3的一端通过铰链R9铰接,斗杆的另一端与终端执行机构通过铰链R12铰接。本发明还设有成对安装的机架连杆5、斗杆连杆6、动臂液压缸筒7、斗杆液压缸筒9和终端执行机构液压缸筒11。
[0020]本发明中所述的动臂2在朝向终端执行机构的侧面的上部和中部分别对称地设有一对上部铰接耳22和中部铰接耳21,铰接耳中均开有铰接孔。
[0021]所述的一对动臂液压缸筒7的缸套端部分别通过一对铰链R3与动臂铰接,两动臂液压缸筒7的动臂液压缸活塞杆8端部分别通过一对铰链R2与机架铰接;所述的一对机架连杆5—端分别通过一对铰链R6铰接在机架下端部两侧,两机架连杆5的另一端分别与一对斗杆连杆6通过一对铰链R7铰接;两斗杆连杆6的另一端分别通过一对铰链R8铰接在斗杆的两侧;所述的一对斗杆液压缸筒9 一端分别通过一对铰链R5铰接在机架连杆的中部,所述的一对斗杆液压缸筒9的斗杆液压缸活塞杆10分别通过一对铰链R4铰接在机架的两侧。
[0022]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一对终端执行机构液压缸筒11的缸套端部与终端执行机构4通过铰链R11铰接,终端执行机构液压缸的活塞杆12端部与动臂2通过铰链R10铰接,即采用第一种铰接方式。
[0023]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终端执行机构4为铲斗。本实施例的搬运装载机比普通的搬运装载机成对地增设了机架连杆5、斗杆连杆6和增设斗杆液压缸,以及将终端执行机构液压缸的活塞杆12与动臂2的上部铰接耳22铰接,形成了十二杆三自由度的正转机构,可以显著增大斗杆3的运动距离,达到增大终端执行机构4运动范围及增大斗杆3输出的装载搬运力,实现提高斗杆行程和驱动力的目标。
[0024]实施例2: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提高斗杆行程和驱动力的搬运装载机构,其结构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搬运装载机作为矿用正铲液压挖掘机,其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所述的动臂2只在中部分别对称地设有一对中部铰接耳21;所述的终端执行机构液压缸筒11 一端与终端执行机构4通过铰链R11铰接,终端执行机构液压缸的活塞杆12端部通过铰链R10铰接在斗杆连杆6的中部,即采用第二种铰接方式。本实施例的搬运装载机将终端执行机构液压缸的活塞杆12端部铰接在斗杆连杆6的中部,同样形成了十二杆三自由度的正转机构,起到扩大斗杆运动范围和增大斗杆向前运动的驱动力作用,实现提高斗杆行程和驱动力的目标。
[0025]本发明用于提高斗杆行程和驱动力的搬运装载机构结构简单紧凑,为十二杆三自由度的正转机构,各液压缸工作易于协调,斗杆驱动力性能好,终端执行机构行程明显增大,作业效率高,能耗低。
【主权项】
1.一种用于提高斗杆行程和驱动力的搬运装载机构,包括顺序铰接的机架、动臂、斗杆和终端执行机构,及对称安装的机架连杆、斗杆连杆、动臂液压缸、斗杆液压缸和终端执行机构液压缸;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动臂在面向终端执行机构的中部和上部两侧各对称地设有一对铰接耳,铰接耳中均开有铰接孔,中部通过液压缸与机架铰接,上部通过液压缸和终端执行机构铰接; 所述的动臂液压缸筒的缸套端部与动臂的中部铰接耳铰接,动臂液压缸活塞杆端部与机架铰接;所述的机架连杆一端铰接在机架上,机架连杆的另一端与斗杆连杆铰接;斗杆连杆的另一端与斗杆铰接;所述的斗杆液压缸筒一端与机架连杆铰接,斗杆液压缸活塞杆一端与机架铰接; 所述的终?而执彳丁机构液压缸1?的缸套?而部与终?而执彳丁机构奴接,终?而执彳丁机构液压缸的活塞杆端有两种铰接方式:第一种铰接方式为,终端执行机构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部与动臂的上部铰接耳铰接;第二种铰接方式为,终端执行机构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部铰接在斗杆连杆中; 所述的机构为十二杆三自由度的正转机构,用于提高斗杆行程和驱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提高斗杆行程和驱动力的搬运装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机架、动臂、斗杆、终端执行机构上铰接的两组机架连杆、斗杆连杆、动臂液压缸、斗杆液压缸和终端执行机构液压缸均为对称安装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提高斗杆行程和驱动力的搬运装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斗杆液压缸筒一端与机架连杆的中部铰接;终端执行机构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部与斗杆连杆的中部铰接。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提高斗杆行程和驱动力的搬运装载机构,包括顺序铰接的机架、动臂、斗杆和终端执行机构,及对称安装的机架连杆、斗杆连杆、动臂液压缸、斗杆液压缸和终端执行机构液压缸;本发明在动臂的上部和中部各设有一对铰接耳;动臂液压缸两端与机架、动臂铰接;机架连杆一端铰接在机架上,另一端与斗杆连杆铰接;斗杆连杆另一端与斗杆铰接;斗杆液压缸筒与机架连杆铰接,斗杆液压缸活塞杆端部与机架铰接;终端执行机构液压缸筒与终端执行机构铰接,其活塞杆端部铰接在动臂的上部铰接耳中或斗杆连杆中。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增设的机架连杆和斗杆连杆,及斗杆液压缸,可显著增大斗杆的运动距离,实现提高斗杆行程和驱动力的目标。
【IPC分类】E02F3/28, E02F3/43, E02F3/38
【公开号】CN105442646
【申请号】CN201510818625
【发明人】丁华锋, 韩磊, 李涛, 吴川, 杨文剑
【申请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公开日】2016年3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