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少支架施工方法以及桥梁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44561阅读:14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桥梁少支架施工方法以及桥梁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桥梁少支架施工方法以及桥梁。



背景技术:

桥梁的基础承担着桥墩、桥跨结构的全部重量以及桥上的可变荷载。桥梁基础往往修建于江河的流水之中,遭受水流的冲刷。所以桥梁基础一般比房屋基础的规模大,需要考虑的问题多,施工条件也困难。

箱梁现场施工方法主要是对模板支架的选择,为达到快捷、安全、经济等目标,施工前必须对支架方案进行认真的比较。现浇箱梁常用的施工方法有:满堂支架法、抱箍型钢贝雷组合支架法和移动模架法等。根据不同的施工环境、桥梁特点、经济安全等因素,选择不同的施工方法。现有施工方法的缺陷在于,在高墩上现浇箱梁时支架搭设难度较高、支架成本较高并且支架施工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梁少支架施工方法,其能够减少支架的搭设,使得支架搭设难度较低并且成本较低,提高了施工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上述方法修建的桥梁。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桥梁少支架施工方法,共包括双抱箍施工步骤,双抱箍施工步骤包括:在同一个墩柱上安装双抱箍,双抱箍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抱箍和第二抱箍,第二抱箍位于第一抱箍的上方;第一抱箍具有第一支撑件并且第二抱箍具有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在墩柱的径向方向错开,第一支撑件沿墩柱的轴向方向的中心线与第二支撑件沿墩柱的轴向方向的中心线不重合;以及在双抱箍上安装垫块,垫块包括安装至第一支撑件的第一垫块,第一垫块的顶面和第二支撑件的顶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桥梁少支架施工方法的垫块还包括安装至第二支撑件的第二垫块,第一垫块的顶面和第二垫块的顶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桥梁少支架施工方法的第一抱箍包括第一半箍和第二半箍,第一半箍和第二半箍的结构相同,第一半箍包括半圆形钢板、连接至半圆形钢板两侧的侧钢板以及连接至侧钢板的半支撑,第一抱箍一侧的两个半支撑拼合在一起形成第一支撑件。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桥梁少支架施工方法的第二抱箍的结构与第一抱箍的结构相同,第二抱箍一侧的两个半支撑拼合在一起形成第二支撑件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桥梁少支架施工方法的双抱箍施工步骤还包括在第一垫块和第二垫块上架设扁担梁。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桥梁少支架施工方法的双抱箍施工步骤还包括在扁担梁上安装卸荷装置,然后在卸荷装置上架设横向承重梁。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桥梁少支架施工方法的双抱箍施工步骤还包括在横向承重梁上架设纵向承重梁。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桥梁少支架施工方法的双抱箍施工步骤还包括在纵向承重梁上架设分配梁,然后在分配梁上架设底板桁架。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桥梁少支架施工方法还包括预埋牛腿施工步骤,预埋牛腿施工步骤中使用的牛腿包括预埋钢筋、第一钢板、第二钢板以及第三钢板,第一钢板连接至预埋钢筋,第二钢板连接至第一钢板的顶部,第三钢板连接至第一钢板的底部;牛腿还包括连接第二钢板和第三钢板的第一加劲板。

一种桥梁,桥梁包括桥墩以及通过上述方法搭设的双抱箍修建的现浇箱梁。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桥梁少支架施工方法包括双抱箍施工步骤,双抱箍施工步骤包括在同一个墩柱上安装双抱箍以及在双抱箍上安装垫块,第一抱箍具有第一支撑件并且第二抱箍具有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在墩柱的径向方向错开,垫块包括安装至第一支撑件的第一垫块,第一垫块的顶面和第二支撑件的顶面在同一水平面上,直接将上部结构安装至第一垫块和第二支撑件,减少了支架的搭设,施工方便、快捷,对墩柱实施无破损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高墩柱上的抱箍采用相应的双半圆定型钢模,保证了抱箍与墩柱接触面相吻合,抱箍可以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桥梁少支架施工方法中双抱箍施工步骤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桥梁的施工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桥梁的顺桥向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桥梁的横桥向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桥梁少支架施工方法中双抱箍施工步骤的第一抱箍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桥梁少支架施工方法中双抱箍施工步骤的第一抱箍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桥梁少支架施工方法中双抱箍施工步骤的第一抱箍和第二抱箍安装在桥墩上的俯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桥梁少支架施工方法中双抱箍施工步骤的第一垫块的侧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桥梁少支架施工方法中双抱箍施工步骤的第二垫块的侧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桥梁少支架施工方法中预埋牛腿施工步骤使用的牛腿的侧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桥梁少支架施工方法中预埋牛腿施工步骤使用的牛腿的正面示意图。

图中:

双抱箍施工步骤100,桥梁修建方法200,桥梁300,现浇箱梁320,5号桥墩325,6号桥墩326,7号桥墩327,双抱箍支架400,双抱箍500,第一抱箍510,第一半箍511,第二半箍512,半圆形钢板513,侧钢板514,半支撑515,第一支撑件516,第二抱箍520,第二支撑件526,垫块530,第一垫块531,第二垫块532,管道533,顶板534,底板535,加强筋536,填充物537,扁担梁540,卸荷装置550,横向承重梁560,纵向承重梁570,分配梁580,底板桁架590,牛腿600,预埋钢筋610,第一钢板621,第二钢板622,第三钢板623,第一加劲板631,第二加劲板632,第三加劲板63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3和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桥梁少支架施工方法,本发明的桥梁少支架施工方法包括双抱箍施工步骤100和预埋牛腿施工步骤。

抱箍法就是在箱梁施工时,用两段半圆型钢带卡于其下墩柱上钢带两端焊以牛腿将横梁架于外伸牛腿上,利用钢带与墩柱的摩擦力支承横梁传下的上部荷载—箱梁自重、模板自重、施工荷载等。本发明的双抱箍施工步骤100中采用的双抱箍支架400包括双抱箍500、垫块530、扁担梁540、卸荷装置550、横向承重梁560、纵向承重梁570、分配梁580和底板桁架590。双抱箍施工步骤100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101中,在同一个墩柱上安装双抱箍500。请参照图5和图6,双抱箍500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抱箍510和第二抱箍520,第一抱箍510和第二抱箍520安装在同一个墩柱上,第二抱箍520位于第一抱箍510的上方。在本实施例中,在双墩柱的每个墩柱上分别安装第一抱箍510和第二抱箍520。

第一抱箍510包括第一半箍511和第二半箍512,第一半箍511和第二半箍512的结构相同,并且第一半箍511和第二半箍512通过高强度螺栓连接在一起。第一半箍511包括半圆形钢板513、连接至半圆形钢板513两侧的侧钢板514以及连接至侧钢板514的半支撑515,第二半箍512包括半圆形钢板513、连接至半圆形钢板513两侧的侧钢板514,半圆形钢板513的半径等于墩柱的半径。第一半箍511和第二半箍512配合连接在一起形成第一抱箍510时,两个半圆形钢板513将墩柱包在其中,第一抱箍510一侧的两个半支撑515形成一个第一支撑件516,第一抱箍510另一侧的两个半支撑515形成另一个第一支撑件516。第二抱箍520的结构与第一抱箍510的结构相同,第二抱箍520一侧的两个半支撑515形成一个第二支撑件526,第二抱箍520另一侧的两个半支撑515形成另一个第二支撑件526。应理解,上部结构可以安装至第一抱箍510的半支撑515、第二抱箍520的半支撑515或者第一支撑件516。

应理解,半圆形钢板513的厚度和高度可以根据需要的支撑强度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钢板厚2cm,第一半箍511和第二半箍512分别高1800mm。连接第一半箍511和第二半箍512的高强度螺栓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采用64根高强度螺栓连接第一半箍511和第二半箍512。

请参照图7,第一抱箍510的第一支撑件516和第二抱箍520的第二支撑件526在墩柱的径向方向错开,即当俯视第一抱箍510和第二抱箍520时第一抱箍510的第一支撑件516与第一抱箍510的第二支撑件526成角度θ,θ的范围为3度至45度,亦即第一支撑件516沿墩柱的轴向方向的中心线与第二支撑件526沿墩柱的轴向方向的中心线不重合。选用50t汽车吊负责各抱箍的安装工作,具体操作方法为:安装前应安装位置进行放样,用全站仪放出各抱箍的高度位置,并在圆柱墩上做出标记,采用50t汽车吊分片安装抱箍,并及时采用螺栓固定。抱箍的螺栓安装完成后,须采用专业的扭力扳手进行加固,确保螺栓已拧紧。

第一抱箍510和第二抱箍520紧箍在墩柱上,与墩柱之间产生摩擦力,从而为上部结构提供支承反力,是主要的支承受力结构。较佳地,在墩柱与抱箍之间设置有一层橡胶垫(图未示),橡胶垫的厚度为2~3mm,以提高墩柱与抱箍间的摩擦力,同时保护墩柱混凝土。

在步骤102中,在双抱箍500上安装垫块530。请参照图4,在本实施例中,垫块530包括第一垫块531和第二垫块532,第一垫块531位于第一支撑件516上,第二垫块532位于第二支撑件526上。在其它实施例中,垫块530只包括第一垫块531,第一垫块531的高度等于第二抱箍520的高度,使得第一垫块531的顶面和第二抱箍520的第二支撑件526在同一水平面上,上部结构的一端放置在第一垫块531上并且另一端放置在第二支撑件526上。

请参照图8和图9,第一垫块531包括管道533、连接至第一垫块531顶部的顶板534、连接至第一垫块531底部的底板535以及设置在管道533外部的加强筋536,加强筋536用于连接顶板534与管道533或者用于连接底板535与管道533。较佳地,第一垫块531的管道533内部具有填充物537。第二垫块532与第一垫块531的结构相同,第二垫块532与第一垫块531的区别在于管道533的高度不同,第二垫块532的管道533的高度大于第一垫块531的管道533的高度。应理解,第一垫块531和第二垫块532可以作为卸荷装置550使用。在本实施例中,管道533选用螺旋管加工而成,螺旋管内填充有筑混凝土,螺旋管顶面采用钢板垫片,钢板垫片与螺旋管之间采用8块加劲板进行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在每个桥墩的两个墩柱上分别安装垫块530,采用用50t汽车吊或塔吊将垫块530逐一安放至抱箍的顶面,然后将垫块530与各构件顶面钢板固结起来。

垫块530的一个作用在于通过第一垫块531和第二垫块532共同支撑,减轻了第一垫块531和第二垫块532的负荷,并且增加了对上部结构的支撑强度。第一垫块531的高度等于第二垫块532的高度与第二抱箍520的高度的总和,第一垫块531的顶面和第二垫块532的顶面处于一个水平面,第一垫块531和第二垫块532共同支撑,从而增加了对上部结构的支撑强度。应理解,在横桥方向具有倾角的实施例中,第一垫块531的高度可以不等于第二垫块532的高度与第二抱箍520的高度的总和,此时第一垫块531的顶面和第二垫块532的顶面处于不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垫块530的另一个作用在于调节双抱箍500的支撑高度以及安装在垫块530上的上部结构的水平度。将双抱箍500安装在墩柱之后,为了确保安装在垫块530上的上部结构的水平度,可以不改变双抱箍500的安装位置,将垫块530分别放置在第一支撑件516和第二支撑件526上,间接增加双抱箍500的支撑高度,使得第一垫块531和第二垫块532的顶面在同一水平面,从而保证上部结构在水平面上。可以在安装之前确定每个垫块530的高度,根据需要的垫块530高度来加工垫块530。

在步骤103中,在第一垫块531和第二垫块532上架设扁担梁540。每个桥墩包括两个墩柱,在每个桥墩的每个墩柱上安装扁担梁540。具体地,将每个扁担梁540安装在每个墩柱的垫块530上。由于第一垫块531的顶面和第二垫块532的顶面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扁担梁540安装在第一垫块531和第二垫块532上,扁担梁540处于水平面上。通过第一垫块531和第二垫块532共同支撑扁担梁540,扁担梁540再支撑上部结构。

在步骤104中,在扁担梁540上安装卸荷装置550。在本实施例中选用砂箱作为上部结构的卸荷装置550,为了确保卸荷装置550的承重后的稳定,卸荷装置550安装之前,采用千斤顶预压,将每个卸荷装置550的高度预压至设计高度,再用型钢将大小砂筒予以锁定,采用用50t汽车吊或塔吊将卸荷装置550逐一安放至各扁担梁540的顶面,然后将卸荷装置550底部与扁担梁540固结起来。在本实施例中,卸荷装置550是砂箱。

在步骤105中,在卸荷装置550上架设横向承重梁560。在本实施例中,桥墩是双墩柱,每个墩柱上分别安装有双抱箍500,每个墩柱的双抱箍500上安装有垫块530,横向承重梁560的一端安装在桥墩的一个墩柱的垫块530上,横向承重梁560的另一端安装在同一个桥墩的另一个墩柱的垫块530上。

在本实施例中,选用工字钢作为横向承重梁560,设置在支撑垫块530的顶面。将已加工组拼完成的工字钢吊安至卸荷装置550的顶面,待调整至设计位置后,将承重梁固定在垫块530的顶面。

在步骤106中,在横向承重梁560上架设纵向承重梁570。在本实施例中,选用贝雷片作为纵向承重梁570,贝雷片纵梁总共设置五组13排,箱梁两翼板侧各设置一组双排贝雷片,腹板位置设置三组3排贝雷片,每组贝雷片间距45cm。贝雷架可在平面上分成多个单元进行组拼,各单元用汽车吊或塔吊逐跨安装就位,再用自制的大支撑架将各单元贝雷片梁连接成整体,采用限位卡将各贝雷片梁的下弦固定在横向承重梁560顶面。

在步骤107中,在纵向承重梁570上架设分配梁580。在本实施例中,选用工字钢作为箱梁底模横向分配梁580,设置间距为75cm,均设置在纵向分配梁580各节点上。贝雷桁片沿纵桥向布设好后,在横桥向安装工字钢分配梁580,分配梁580纵向间距75cm,为确保工字钢布置的整体稳定,各分配梁580与贝雷片上弦采用U型钢筋固定。

在步骤108中,在分配梁580上架设底板桁架590。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工字钢加工底板桁架590,桁架宽75cm,高度根据实际分配量与底模系统的高差确定,最小高度不小于28cm,桁架竖杆间距75cm,两竖杆间采用斜向联系加强。工字钢之间均采用焊接连接。桁架根据设计参数统一加工,然后采用汽车吊或塔吊进行安装,两桁架净间距70cm,桁架安装完成后采用U型钢筋与分配梁580、贝雷片上弦杆固定。

本发明的桥梁少支架法支撑体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其抱箍均抱于已施工的圆柱墩上,靠摩擦力承受上部承重梁及箱梁混凝土重量。尽量按模块化、拼装式设计,将高空作业陆地化,既有利于施工速度的提高又能减少高空作业工作量,大大降低施工安全风险。

本发明的预埋牛腿施工步骤使用预埋牛腿替换双抱箍施工步骤100中的双抱箍,预埋牛腿的上部结构与双抱箍施工步骤100中的上部结构完全相同。

请参照图10和图11,牛腿600包括预埋钢筋610、第一钢板621、第二钢板622以及第三钢板623,第一钢板621连接至预埋钢筋610,第二钢板622连接至第一钢板621的顶部,第三钢板623连接至第一钢板621的底部,还包括第一加劲板631、第二加劲板632和第三加劲板633,第一加劲板631的一端连接至第二钢板622并且另一端连接至第三钢板623,第二加劲板632的一侧连接至第二钢板622并且另一侧连接至预埋钢筋610,第三加劲板633的一侧连接至第三钢板623并且另一侧连接至预埋钢筋610。应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只包括第一加劲板631,并且没有第二加劲板632和第三加劲板633。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桥梁300,桥梁300包括桥墩以及由上述少支架施工方法修建的现浇箱梁320。在本实施例的桥梁中,桥梁300一共包括10个桥墩,附图中仅显示了5号桥墩325、6号桥墩326和7号桥墩327,其中由于6号桥墩326是方墩所以6号桥墩326采用预埋牛腿施工步骤搭设支架;除6号桥墩326之外的其它桥墩是双墩柱,所以其它桥墩采用双抱箍施工步骤100搭设支架。

请参照图2至图4,桥梁修建方法200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201中,进行支座安装测量放样以及模板安装测量放样。测量放样人员测放出每个桥墩盖梁上两个支座的中心位置,施工员根据两个中心点的位置用钢尺和墨线弹放出两个方向轴线的十字线,并将十字线引出到支座垫石的边沿,以便于安装支座时精确对中。

在步骤202中,制作模板并且安装模板。底模及侧模采用分块分节段安装模式,底模安装前在I10分配梁580上搁置10*10cm的承重方木,铺设间距视部位不同而不同,即箱梁腹板下按20cm设置,底板535下按30cm间距设置;侧模或翼缘板模承重方木为10*10cm,间距为30cm。

在步骤203中,安装支架。支座安装前放样时,应先仔细检查垫石表面的平整度,如平整度不符合要求,则应使用环氧树脂配置砂浆做好调平层,将支座下钢板对准中心位置安放平稳,拧紧预埋在垫石上的螺栓螺母,固定好支座的位置。再将上钢板套上螺栓与支座连接好,紧固好上刚板的螺母。安装上钢板时,应注意使其保持在水平状态。由于桥梁有3%的纵向坡度,因而在上钢板上再加覆一块δ30×800×650mm调平钢板。调平钢板上对应于上钢板连接螺栓处钻取螺杆孔,并用环氧树脂将支座上钢板和调平钢板粘贴。上钢板的螺栓穿过调平钢板,浇入箱梁混凝土内。

在步骤204中,进行支架预压。支架预压的功能是一方面验证支架的承载能力,以确保施工安全,另一方面消除支架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和支架的非弹性变形并获取弹性变形参数,以保证箱梁线性。通过预压施工,可以消除支架系统的非弹性变形的影响,则在底模安装时,其预拱度的设置按计算出的支架弹性变形值及地基沉降值进行设置,设置预拱应考虑张拉以后的起拱量与施工控制中提出的因其它因素需要设置的预拱度叠加,算出施工时应当采用的预拱度,按算出的预拱度重新调整底模标高。考虑到卸荷砂箱安装后增加调整高度的难度,在砂箱安装时根据同类施工经验,增加3cm的支架弹性变形量,预压施工完成后,通过对比实测的支架弹性变形值,调整底模的标高。

在步骤205中,制作并安装钢筋。所有钢筋均在加工场集中加工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尺寸进行下料和加工,汽车运至现场后用塔吊提运至受料平台上,再用人工搬运至箱梁内进行安装,按照先底板535、再腹板、最后顶板534的顺序进行。

在步骤206中,进行混凝土浇筑。箱梁采用现场两次浇筑完成,第一次浇筑至悬臂以下2cm处,第二次浇筑顶板534混凝土。纵向砼从箱梁跨中向墩顶方向浇筑,最后浇筑墩顶两侧3米左右范围内梁段,横向均匀对称浇筑,避免模架两侧承受不均等荷载,并按底板535角部→底板535→腹板、顶板534→翼板的顺序进行浇筑。顶板534砼待顶板534钢筋绑扎完成后,采用斜向分段法浇筑,由一端向另一端灌注,其斜度为30°-45°,水平一次性浇筑至设计厚度,斜向分段长度为5m。

在步骤207中,进行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收浆后尽快予以覆盖和洒水养护。对于炎热天气浇筑的混凝土以后的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立即加设棚罩,待收浆后再予以覆盖和洒水养护。覆盖时不得损伤或污染混凝土表面。混凝土内膜、侧模及底模模板,应在养护期间经常使模板保持湿润。

在步骤208中,进行模板和支架的拆除。拆除时梁体的强度须达到梁体设计强度的80%以上,进行张拉完成后方可实施。施工中留有专门试件,由试压值来确定拆模时间。为确保支架拆除的整体安全和稳定,加快支架拆除的施工进度,现浇箱梁320支架采用整体吊装拆除方案,即待箱梁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采用智能千斤顶将支架承重梁以上的部分整体吊装固定于箱梁底面,然后逐节拆除各墩抱箍,待抱箍全部拆卸完成后,采用钢绞线将工字钢承重梁、贝雷片纵梁、工字钢分配梁580以及底模等整体吊落至地面,最后进行拆卸。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桥梁少支架施工方法包括双抱箍施工步骤100,双抱箍施工步骤100包括在同一个墩柱上安装双抱箍以及在双抱箍上安装垫块530,第一抱箍510具有第一支撑件516并且第二抱箍520具有第二支撑件526,第一支撑件516和第二支撑件526在墩柱的径向方向错开,垫块530包括安装至第一支撑件516的第一垫块531,第一垫块531的顶面和第二支撑件526的顶面在同一水平面上,直接将上部结构安装至第一垫块531和第二支撑件526,减少了支架的搭设,施工方便、快捷,对墩柱实施无破损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高墩柱上的抱箍采用相应的双半圆定型钢模,保证了抱箍与墩柱接触面相吻合,抱箍可以重复利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