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施工用路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8289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道路施工用路桩。



背景技术:

目前,在道路施工中所采用的路桩,一般为钢质的柱体结构。 这种结构的路桩存在以下缺陷:首先,路桩的柱体为钢质材料,外侧没有缓冲层,当车辆撞击时,一方面容易对车辆和人员造成伤害,另一方面还容易使路桩被损坏;其次,在道路施工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到路桩来对施工现场进行设置边界线,但是在现有的路桩中,功能太过简单,多数的路桩的锥体表面涂反光漆,在夜间,此类产品本身无法发光,它必须由车灯打亮后,光经由反射后才能起到警示的作用,因此,这种方式有许多局限性,现有的路桩基本上就形同虚设,起不到任何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缓冲功能和夜间施工具有警示作用的道路施工用路桩。

一种道路施工用路桩,包括路桩本体和倒锥形的预埋部,所述路桩本体和倒锥形的预埋部为焊接为一体的中空钢管;所述路桩本体的外表面还依次向外设有缓冲层和荧光层,所述路桩本体的上段设有中空凹槽,所述中空凹槽内设有警示灯,所述中空凹槽的顶端设有与荧光层齐平的透明钢化玻璃,所述路桩本体的中下段标有与荧光层色差明显的警示语;所述路桩本体的顶端设有与路桩本体的内壁铰接连接的太阳能板,所述路桩本体的内部设有蓄电装置,所述太阳能板、蓄电装置和警示灯之间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路桩本体的基部外侧面固定连接有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至少两个螺栓孔。

优选的,所述缓冲层为橡胶层。

优选的,所述缓冲层为泡沫层。

优选的,所述路桩本体的两侧设有手环,所述手环铰接连接在路桩本体上。

优选的,所述太阳能板上设有防护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路桩本体和倒锥形的预埋部为焊接为一体的中空钢管,在保证路桩本身强度的前提下减轻路桩的整体重量,基座和基座上螺栓孔的设计进一步增加了路桩的安装强度,缓冲层还可以减轻撞击时对车辆及桩体本身产生的损伤,荧光层和警示语的设计有利于白天对过往车辆的警示作用;以为施工人员经常在野外施工,通过太阳能板进行发电,由蓄电装置进行存储,来使警示灯进行运行,可解决夜间施工的警示作用,而中空凹槽和与荧光层齐平的透明钢化玻璃的设置,在保证警示灯的充分工作的前提下,还防止了撞击对警示灯的损害;太阳能板铰接连接在路桩本体的顶端,因此在初次安装路桩时,可以将太阳能板掀开在一侧,对路桩本体的顶端的另一侧施以锤击,将倒锥形的预埋部楔土层深处,并且可以通过白天不同的时段手动调节太阳能板的掀开角度最大化利用太阳能;手环的设计使平常时能够通过钩挂或穿挂铁链将相邻的一个或者多个路桩连接起来,起到更好的阻拦防护作用,而在路桩拆卸时,将螺栓孔中的螺栓拧出,通过双手提拉手环将路桩拔出重复使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缓冲功能好且在白天夜间均具有很好的警示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路桩本体;2、预埋部;3、中空凹槽;4、警示灯;5、太阳能板;6、基座;7、螺栓孔;8、手环;9、钢化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道路施工用路桩,包括路桩本体1和倒锥形的预埋部2,所述路桩本体1和倒锥形的预埋部2为焊接为一体的中空钢管;所述路桩本体1的外表面还依次向外设有缓冲层和荧光层,所述缓冲层为泡沫层,所述路桩本体1的上段设有中空凹槽3,所述中空凹槽3内设有警示灯4,所述中空凹槽3的顶端设有与荧光层齐平的透明钢化玻璃9,所述路桩本体1的中下段标有与荧光层色差明显的警示语;所述路桩本体1的顶端设有与路桩本体1的内壁铰接连接的太阳能板5,所述太阳能板5上设有防护罩,可以阻挡风吹雨淋,所述路桩本体1的内部设有蓄电装置,所述太阳能板5、蓄电装置和警示灯4之间电连接。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缓冲层为橡胶层。

与实施例1和2不同的是,所述路桩本体1的基部外侧面固定连接有基座6,所述基座6上设有至少两个螺栓孔7。

与实施例1-3不同的是,所述路桩本体1的两侧设有手环8,所述手环8铰接连接在路桩本体1上。

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