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驳船的大跨度桥梁浮拖施工用移动式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4830阅读:621来源:国知局
基于驳船的大跨度桥梁浮拖施工用移动式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驳船的大跨度桥梁浮拖施工用移动式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苏南运河是全国水运主要通道之一,是京杭大运河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两纵六横”高等级航道网中的“一纵”的重要航段,也是江苏省干线航道网的主要轴线。苏南运河吴江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通航净空要求为80×7m。苏南运河吴江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新建云梨桥位于苏州市吴江区云梨路跨京杭运河处,为东西走向,桥梁全长548.08m,上部结构跨径为2×(4×26)+100+3×(3×26)m,其中主桥为斜靠式系杆拱桥,引桥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新建云梨桥主桥为全钢结构斜靠式钢箱系杆拱,是一种结构形式新颖、特点鲜明的组合体系拱桥。该桥梁横跨京杭大运河,桥梁施工区域航运较繁忙,内河水运工程的显著特点是不具备大型设备起重吊装大重量钢结构桥梁,也不允许搭设水中临时支架长期占用航道影响运营,且施工时必要的封航时间短暂,必须采用对通航影响较小的施工方案。

经过慎重的安全、技术方面的比选,云梨桥主桥采用陆地支架上拼装,利用驳船作为水上移动前支点,分幅拖拉过河的施工工艺,即浮拖施工工艺。云梨桥主桥为单孔跨径为100m,左右幅主拱肋两侧各布置一片向内倾斜的斜靠拱,主斜拱圈在竖直面内夹角19°,全桥钢结构总重量约2700t,如何运用制定的综合施工技术安全、可靠地完成如此大跨度、大重量偏心斜靠式拱桥陆上拼装和浮拖架设,工艺复杂、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并且最大悬臂达23.2m,对临河侧基础及支架要求高,同时京杭运河来往船只频繁,允许封航时间短暂,要求在封航时间内完成浮拖工作,任务重,目前尚无成功经验借鉴,可供借鉴的技术资料较少。其中,对所施工拱桥进行拖拉过程中,为确保拖拉过程快速、平稳、安全进行,所采用的支撑体系至关重要。并且,支撑体系中位于最前侧的移动式支撑装置至关重要,其直接关系到桥梁上部结构纵向滑移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驳船的大跨度桥梁浮拖施工用移动式支撑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加工简便、使用效果好,通过对驳船进行加固并在驳船上设置临时支撑架,拖拉过程中能对桥梁上部结构前部进行稳固支撑。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驳船的大跨度桥梁浮拖施工用移动式支撑装置

基于驳船的大跨度桥梁浮拖施工用移动式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驳船和对所施工桥梁的桥梁上部结构进行支撑的临时支撑架,所述临时支撑架支撑于所述桥梁上部结构的前侧底部;所述临时支撑架固定安装在驳船的船舱内侧中部,所述临时支撑架包括由多根平直杆件焊接成型的支撑架体;所述临时支撑架的前后两侧下部均设置有对驳船进行加固的横桥向分配梁,所述横桥向分配梁沿横桥向布设且其位于驳船的船舱内,所述横桥向分配梁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船舱的内侧壁上,所述横桥向分配梁底部固定在所述船舱的内侧底部。

上述基于驳船的大跨度桥梁浮拖施工用移动式支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横桥向分配梁为呈竖直向布设的桁架梁。

上述基于驳船的大跨度桥梁浮拖施工用移动式支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横桥向分配梁为由多根型钢杆件焊接而成的型钢分配梁,所述型钢分配梁与所述船舱之间以焊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上述基于驳船的大跨度桥梁浮拖施工用移动式支撑装置,其特征是:两道所述横桥向分配梁分别固定在临时支撑架的前后两侧下部。

上述基于驳船的大跨度桥梁浮拖施工用移动式支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平直杆件为钢管或型钢杆件。

上述基于驳船的大跨度桥梁浮拖施工用移动式支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临时支撑架还包括左右两道分别固定于支撑架体左右两侧上方的纵向支撑梁和两道分别支撑于两道所述纵向支撑梁上方的横向支撑梁,两道所述纵向支撑梁均呈纵桥向布设且二者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两道所述横向支撑梁均呈横桥向布设且二者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

上述基于驳船的大跨度桥梁浮拖施工用移动式支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架体包括四根支撑立柱,四根所述支撑立柱分别布设在一个矩形的四个顶点上,相邻两根所述支撑立柱之间通过剪刀撑和两道水平连接杆进行紧固连接,两道所述水平连接杆分别位于剪刀撑的上下两侧。

上述基于驳船的大跨度桥梁浮拖施工用移动式支撑装置,其特征是:每个所述支撑立柱周侧均设置有立柱加固结构,所述立柱加固结构包括四个竖向加固钢板,四个所述竖向加固钢板分别为布设在支撑立柱前侧、后侧、左侧和右侧的前侧加固钢板、后侧加固钢板、左侧加固钢板和右侧加固钢板,所述前侧加固钢板和所述后侧加固钢板均呈纵桥向布设,所述左侧加固钢板和所述右侧加固钢板均呈横桥向布设;每个所述竖向加固钢板上均设置有一个十字形加劲肋。

上述基于驳船的大跨度桥梁浮拖施工用移动式支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船舱上固定支撑立柱的区域为立柱固定区,每个所述立柱固定区的外侧均设置有纵横向加固结构;所述纵横向加固结构包括多道由前至后布设的横向加劲肋和多道由左至右布设的纵向加劲肋,多道所述横向加劲肋和多道所述纵向加劲肋均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其均焊接固定在所述船舱的内侧底部;多道所述横向加劲肋通过多道所述纵向加劲肋紧固连接为一体。

上述基于驳船的大跨度桥梁浮拖施工用移动式支撑装置,其特征是:每个所述支撑立柱外侧均设置有一道斜向支撑柱,所述斜向支撑柱的上端固定在所支撑的支撑立柱上部外侧,且斜向支撑柱底部固定在所述船舱的内侧底部;所述斜向支撑柱的中部与所支撑的支撑立柱下部之间通过斜向连接杆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且加工制作简便,投入成本较低。

2、结构设计合理,包括驳船和对所施工桥梁的桥梁上部结构进行支撑的临时支撑架,临时支撑架支撑于桥梁上部结构的前侧底部,并且为确保支撑可靠且拖拉过程中,船舱稳固、安全,在临时支撑架的前后两侧下部均设置有对驳船进行加固的横桥向分配梁,以便将浮拖荷载均匀传递至船体纵向及横向隔舱板,保证船体安全。

3、所采用的临时支撑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加工制作简便、使用效果好,能对桥梁上部结构进行稳固支撑。

4、在横桥向分配梁的基础上,在每个支撑立柱周侧均设置有立柱加固结构,同时在船舱上固定支撑立柱的立柱固定区外侧均设置有纵横向加固结构,能有效防止拖拉过程中临时支撑架承受较大拉力时发生屈曲破坏。

5、使用效果好且实用价值高,能在河道内进行平稳移动,并且通过对驳船进行加固并在驳船上设置临时支撑架,能对桥梁上部结构前部进行稳固支撑,使用过程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加工简便、使用效果好,通过对驳船进行加固并在驳船上设置临时支撑架,拖拉过程中能对桥梁上部结构前部进行稳固支撑。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临时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驳船; 1-2—临时支撑架; 1-21—支撑架体;

1-22—纵向支撑梁; 1-23—横向支撑梁; 1-24—支撑立柱;

1-25—水平连接杆; 1-26—剪刀撑; 1-27—斜向支撑柱;

1-28—斜向连接杆; 1-3—横桥向分配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驳船1-1和对所施工桥梁的桥梁上部结构进行支撑的临时支撑架1-2,所述临时支撑架1-2支撑于所述桥梁上部结构的前侧底部;所述临时支撑架1-2固定安装在驳船1-1的船舱内侧中部,所述临时支撑架1-2包括由多根平直杆件焊接成型的支撑架体1-21;所述临时支撑架1-2的前后两侧下部均设置有对驳船1-1进行加固的横桥向分配梁1-3,所述横桥向分配梁1-3沿横桥向布设且其位于驳船1-1的船舱内,所述横桥向分配梁1-3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船舱的内侧壁上,所述横桥向分配梁1-3底部固定在所述船舱的内侧底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横桥向分配梁1-3为呈竖直向布设的桁架梁。

并且,所述横桥向分配梁1-3为由多根型钢杆件焊接而成的型钢分配梁,所述型钢分配梁与所述船舱之间以焊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两道所述横桥向分配梁1-3分别固定在临时支撑架1-2的前后两侧下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平直杆件为钢管。

实际使用时,所述平直杆件也可以为型钢杆件。

本实施例中,所述临时支撑架1-2还包括左右两道分别固定于支撑架体1-21左右两侧上方的纵向支撑梁1-22和两道分别支撑于两道所述纵向支撑梁1-22上方的横向支撑梁1-23,两道所述纵向支撑梁1-22均呈纵桥向布设且二者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两道所述横向支撑梁1-23均呈横桥向布设且二者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体1-21包括四根支撑立柱1-24,四根所述支撑立柱1-24分别布设在一个矩形的四个顶点上,相邻两根所述支撑立柱1-24之间通过剪刀撑1-26和两道水平连接杆1-25进行紧固连接,两道所述水平连接杆1-25分别位于剪刀撑1-26的上下两侧。

同时,每个所述支撑立柱1-24周侧均设置有立柱加固结构,所述立柱加固结构包括四个竖向加固钢板,四个所述竖向加固钢板分别为布设在支撑立柱1-24前侧、后侧、左侧和右侧的前侧加固钢板、后侧加固钢板、左侧加固钢板和右侧加固钢板,所述前侧加固钢板和所述后侧加固钢板均呈纵桥向布设,所述左侧加固钢板和所述右侧加固钢板均呈横桥向布设;每个所述竖向加固钢板上均设置有一个十字形加劲肋。

本实施例中,所述船舱上固定支撑立柱1-24的区域为立柱固定区,每个所述立柱固定区的外侧均设置有纵横向加固结构;所述纵横向加固结构包括多道由前至后布设的横向加劲肋和多道由左至右布设的纵向加劲肋,多道所述横向加劲肋和多道所述纵向加劲肋均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其均焊接固定在所述船舱的内侧底部;多道所述横向加劲肋通过多道所述纵向加劲肋紧固连接为一体。

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支撑立柱1-24外侧均设置有一道斜向支撑柱1-27,所述斜向支撑柱1-27的上端固定在所支撑的支撑立柱1-24上部外侧,且斜向支撑柱1-27底部固定在所述船舱的内侧底部;所述斜向支撑柱1-27的中部与所支撑的支撑立柱1-24下部之间通过斜向连接杆1-28进行连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