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筒码放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5823阅读:583来源:国知局
锥筒码放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道路交通管理领域的锥筒码放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锥筒码放机。



背景技术:

随道路建设的高速发展,道路养护作为道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快速发展。道路养护涉及修复路面破损或者损坏的部分,该部分工作通常都是在道路上需要工人辅助进行施工。为保证施工安全以及工人的人身安全,通常在施工处放置锥筒临时封道,警示过往车辆减速慢行。如果需要修复道路面积较大,使用人工收放锥筒效率较低影响路面作业。目前,通常使用人工与车辆结合提高效率,在卡车车斗后方设置锥筒收放装置,将地面的锥筒收置于卡车车斗内。

授权公告号为CN101768928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交通锥自动收放设备,包括悬挂装置和收放装置,所述收放装置包括链轮、驱动链轮、链条、滑板和定向结构。该收放装置悬挂于卡车车后板处,收锥时,滑板向两边张开,开动收放装置的电机,带动链条滚动,滚动拉杆与交通锥接触后,交通锥的上的挂钩即挂在滚动拉杆上,随其一起滚动被拉至车厢中。但是,该设计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交通锥侧躺在倾斜的传动件上传送,在传送过程中锥筒可能会在传动件上发生摆动,不利于锥筒的连续收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锥筒码放机,目的在于固定锥筒在传送件的位置,避免锥筒在传送过程中发生摆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锥筒码放机,包括传送装置和锥筒码放箱,所述传送装置设置于锥筒码放箱和地面之间,所述传送装置位于锥筒码放箱的一端抵设于锥筒码放箱的底板处,所述传送装置上设置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设置若干固定锥筒的固定夹,所述固定夹的夹口朝向锥筒码放箱。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该锥筒码放机主要包括传送装置和锥筒码放箱,该装置通常配合卡车使用,锥筒码放箱置于卡车车斗上,传送装置设置于锥筒码放箱和地面之间,其中传送装置靠近卡车车斗的一端抵设于锥筒码放箱的底板处,锥筒侧躺通过传送带从地面向锥筒码放箱传送。为了避免锥筒在传送过程中发生摆动影响收置效果,在传送带上固定设置若干固定夹,固定夹的夹口方向朝向锥筒码放箱,将锥筒固定于固定夹处使其不发生晃动,锥筒传送到码放箱底部时,锥筒头部先进入码放箱,传送带继续传送,当锥筒的底部接触到码放箱底部时,由于其底部被固定夹限定,而传送带仍在继续传送,码放箱底部抵着锥筒底部,锥筒底部抵着固定夹使得固定夹夹口打开,锥筒底部的固定夹打开之后,锥筒进入锥筒码放箱。在传送带上设置临时固定锥筒的固定夹,在传送锥筒过程中避免锥筒晃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固定夹包括固定部件和活动部件,所述的固定部件固定于传送带上,所述的活动部件与固定部件之间设置使活动部件朝向变化的弹性部件,所述活动部件与弹性部件固定连接。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固定夹设置为两个部分,其中固定部件固定于传送带上,活动部件相对于固定部件活动,进一步在活动部件和固定部件之间设置弹性部件,活动部件和弹性部件协同作用实现活动部件朝向的变化,以此控制固定夹夹口的打开和闭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固定部件上设置不等距导向轨道,所述导向轨道两端大中间小,所述导向轨道两个大端的连线方向与传送带传输方向一致,所述弹性部件穿过导向轨道卡接于固定部件上靠近导向轨道中间处,所述活动部件位于导向轨道中靠近锥筒码放箱的一端。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在固定部件上设置导向轨道,将导向轨道设置为两端大中间小的结构,弹性部件卡接在固定部件靠近导向轨道中间处,该弹性体可以通过自身的压缩和拉伸适应不等距导向滑轨。固定夹的活动部件位于导向轨道中靠近锥筒码放箱的一端,固定夹的活动部件可以在轨道的限定下实现向传送带方向和传送带反方向的切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传送带由若干横杆组成的,所述固定夹的固定部件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卡接在相邻两根横杆之间。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传送带设置为多个横杆的结构,将固定夹的固定部件设为滑槽,滑槽卡在两个相邻的横杆之间,滑槽可以在两个横杆的限定下发生滑动,当锥筒码放箱与传送装置的固定夹位置有一定偏差时,不用挪动整个传送装置或者锥筒码放箱,通过挪动固定夹即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滑槽侧壁设置限位螺栓,所述限位螺栓穿过滑槽侧壁卡在横杆上。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挪动滑槽至某一位置后,拧紧滑槽侧壁的限位螺栓,使其卡在横杆上,可以进一步固定滑槽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弹性部件与活动部件连接构成U形的弹性杆,在所述弹性杆U形的端部设置弯钩,所述弯钩卡接于固定部件中靠近导向轨道中间处。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弹性杆两端设置弯钩能够使金属杆卡接于固定部件中靠近导向轨道中间处,活动部件在相对于导向轨道运动时不会滑出,同时该U形弹性杆可以通过自身形变适应不等距导向轨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若干固定夹沿传送带的传动方向顺次排列。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在传送带上设置的固定夹需要固定锥筒,锥筒码放时需要依次码放,因此固定锥筒的固定夹也设置为沿传送带传动方向顺次排列,基本保证各个锥筒从地面达到锥筒码放箱的轨迹一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固定夹之间的距离至少为一个锥筒的高度。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固定夹固定在锥筒底部,为使锥筒之间不发生干涉,固定夹之间的距离至少为一个锥筒的高度。

附图说明

图1为锥筒码放机与卡车配合使用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锥筒码放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固定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中锥筒码放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中固定夹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传送装置;11、固定夹;111、固定部件;112、活动部件;113、导向轨道;114、金属杆;115、凸起;116、横杆;117、滑槽;118、限位螺栓;2、锥筒码放箱;3、卡车后板;4、锥筒。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一种锥筒码放机,如图1所示,包括锥筒码放箱2和传送装置1。锥筒码放机通常与卡车配合使用,锥筒码放箱2放于卡车车斗尾部,锥筒码放箱2正对车斗尾部的一侧面开口,传送装置1位于卡车后板3和地面之间,该传送装置1位于卡车后板3的一端抵设于锥筒码放箱2开口底部处。如图2所示,传送带装置包括传送带,驱动装置(图中未标出)和设置于传送带两边的轨道,传送带的方向为从地面向锥筒码放箱2传动。传送带上设置固定夹11,固定夹11沿传送带传送方向顺次设置,相邻两个固定夹11的距离为一个锥筒4的高度。

结合图3,固定夹11包括固定在传送带上的固定部件111、卡接于固定部件111的弹性部件以及与弹性部件连接的活动部件112,本实施例中固定部件111为金属片,金属片的中部设置凸起115,所述凸起115上设置导向轨道113,该导向轨道113两端宽中间窄,并且轨道的两端延伸至凸起115的端部,活动部件112与弹性部件连接构成U形的金属杆114,金属杆114的U形两端增设弯钩,金属杆114穿过导向轨道113卡接在凸起115内部的中间部位,金属杆114U形的间距与导向轨道113的宽处相匹配,金属杆114卡在导向轨道113的最宽处,由于导向轨道113不等距,轨道的中部比较窄,在外力作用下,金属杆114可以在导向轨道113的两端宽处切换。

工作时,人工将锥筒4底端卡在固定夹11处,锥筒4固定在传送带上,锥筒4在传送带的带动下向锥筒码放箱2传动,锥筒4头部先进入锥筒码放箱2,传送带继续传送,锥筒4底端抵设在锥筒码放箱2的底部。在此过程中,锥筒码放箱2的底部的反作用力作用于锥筒4底部,锥筒4底部向固定夹11的金属杆114施加作用力,金属杆114在该作用力下向传送带反方向转动,固定夹11打开,锥筒4进入锥筒码放箱2开口处。接着后面的锥筒4继续传送,下一个锥筒4在进入锥筒码放箱2时锥筒4的头部进入上一个锥筒4的底部,推动前一个锥筒4缓慢向锥筒码放箱2内部移动。

本实施例中,在传送带上设置固定夹11,可以将锥筒4的位置固定,使其在传动过程中不发生晃动。一旦锥筒4在传送带上的位置固定,锥筒4传送到锥筒码放箱2内也可以实现顺序码放,实现连续收锥。

实施例二:一种锥筒码放机,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传送装置1的传送带增设横杆116,固定夹11的固定部件111两端增设滑槽117,滑槽117卡接在相邻的两个横杆116之间,滑槽117侧壁增设限位螺栓118,限位螺栓118穿过滑槽117侧壁固定于横杆116上,滑槽117可以沿着横杆116滑动,滑动到确定位置后,拧紧限位螺栓118即可固定滑槽117的位置,锥筒4在固定夹11的固定下向锥筒码放箱2内传送。

本实施例中,滑槽117的位置可以在传送带上调节,当锥筒码放箱2中与固定夹11对应的位置已经放满锥筒4,需要调整传送装置1位置时,可以不用挪动整个传送装置1,在传送带上滑动滑槽117,调节好滑槽117的位置后,拧紧限位螺栓118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