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增强抗压功能的升降路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5486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增强抗压功能的升降路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桩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具有增强抗压功能的升降路障。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及升降路桩具备的特殊功能,升降路桩产品已被大多数人所熟知并广泛运用于商业、政府、地产、市政等多个市场领域。这种特殊的控制方式及无故障运行给管理者带来的安全及便利使得升降路桩产品在国内市场迅速发展。但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不少国内厂家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吹嘘产品,扰乱市场秩序,不乏许多厂家仿造我公司专利技术,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坑害广大消费群体,为社会建设带来诸多不便。并且由于升降路桩其结构的特殊性,导致其抗压能力有限,受到较大压力时易发生塌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增强抗压功能的升降路障,能够提高升降路桩的抗压能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增强抗压功能的升降路障,所述具有增强抗压功能的升降路障设置有升降柱顶盖和与所述升降柱顶盖配合的环状地面面板,所述升降柱顶盖侧壁设置有第一侧向传导倾角,所述环状地面面板内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侧向传导倾角配合的第二侧向传导倾角,当所述升降柱顶盖完全下落时,所述升降柱顶盖侧壁的第一侧向传导倾角与所述环状地面面板内侧壁的第二侧向传导倾角压紧贴合。

优选的,所述环状地面面板内侧壁设置有环形连接台,所述第二侧向传导倾角设置在所述环形连接台的内侧顶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侧向传导倾角的角度为30度,所述第二侧向传导倾角的角度为负30度。

优选的,所述具有增强抗压功能的升降路障包括预埋桶、升降柱和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柱和升降机构设置在预埋桶内,所述环状地面面板与所述预埋桶顶部连接,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预埋桶底部,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升降柱底部升降连接,所述升降柱顶盖与所述升降柱顶部连接。

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电机和升降伸缩杆,所述升降电机与所述预埋桶底部连接,所述升降伸缩杆套装在升降柱内,所述升降伸缩杆两端分别与升降电机和升降柱连接。

优选的,所述升降电机设置有驱动单元。

优选的,所述预埋桶底部设置有排水孔。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方案中, 通过在升降柱顶盖侧壁设置第一侧向传导倾角,在环状地面面板内侧壁设置与所述第一侧向传导倾角配合的第二侧向传导倾角,能够在升降柱顶盖完全下落时,将升降柱顶盖受到的纵向压力转化成环状地面面板的侧向压力,从而传导到预埋桶和预埋桶两侧的地下墙体,从而有效提高了升降路桩的抗压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增强抗压功能的升降路障升降柱顶盖与环状地面面板连接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增强抗压功能的升降路障升降柱顶盖与环状地面面板连接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增强抗压功能的升降路障升降柱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升降柱顶盖1;

环状地面面板2;

第一侧向传导倾角3;

第二侧向传导倾角4;

环形连接台5;

预埋桶6;

升降柱7;

升降电机8;

升降伸缩杆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增强抗压功能的升降路障,所述具有增强抗压功能的升降路障设置有升降柱顶盖1和与所述升降柱顶盖1配合的环状地面面板2,所述升降柱顶盖1侧壁设置有第一侧向传导倾角3,所述环状地面面板2内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侧向传导倾角3配合的第二侧向传导倾角4,当所述升降柱顶盖1完全下落时,所述升降柱顶盖1侧壁的第一侧向传导倾角3与所述环状地面面板2内侧壁的第二侧向传导倾角4压紧贴合。

其中,如图2所示,所述环状地面面板内侧壁可以设置有环形连接台5,所述第二侧向传导倾角4设置在所述环形连接台5的内侧顶部。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环形连接台能够在保证提供侧向支撑力的同时提高支撑效果。

具体的,所述第一侧向传导倾角的角度为30度,所述第二侧向传导倾角的角度为负30度。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侧向传导倾角的角度为30度,第二侧向传导倾角的角度为负30度,能够进一步提升抗压能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增强抗压功能的升降路障,通过在升降柱顶盖侧壁设置第一侧向传导倾角,在环状地面面板内侧壁设置与所述第一侧向传导倾角配合的第二侧向传导倾角,能够在升降柱顶盖完全下落时,将升降柱顶盖受到的纵向压力转化成环状地面面板的侧向压力,从而传导到预埋桶和预埋桶两侧的地下墙体,从而有效提高了升降路桩的抗压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增强抗压功能的升降路障,所述具有增强抗压功能的升降路障包括预埋桶6、升降柱7和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柱7和升降机构设置在预埋桶6内,所述环状地面面板2与所述预埋桶6顶部连接,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预埋桶6底部,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升降柱7底部升降连接,所述升降柱顶盖1与所述升降柱7顶部连接。

其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电机8和升降伸缩杆9,所述升降电机8与所述预埋桶6底部连接,所述升降伸缩杆9套装在升降柱7内,所述升降伸缩杆9两端分别与升降电机8和升降柱7连接。优选的,所述升降电机设置有驱动单元。所述预埋桶底部设置有排水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路桩在通行状态时,能承受静态50T,动态100T压力。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