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桥梁施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08384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桥梁施工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桥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桥梁施工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乡村交通行业的不断发展,桥梁的建造施工量也越来越多,在桥梁建造施工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用电设施,现有的通常设置一个供电柜体提供用电设施用电,但是现有的供电柜体中的电接槽一直处于通电状态,而且电接槽没有设置可遮盖的防护件,在插接电接头时容易产生触电危险,另外,由于电接槽没有设置电接头的锁具,如果有人不小心误踢误撞到缆线,这样就会导致用电设施的突然断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桥梁施工设备,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桥梁施工设备,包括柜体以及顶入到所述柜体中配合连接的电接头,所述柜体底部的四个角上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底部可转动的安装有滚动轮,所述柜体中设置有开端向前的卡合槽,所述卡合槽的后端部中设置有与所述卡合槽联通的穿腔,所述穿腔的后端部中设置有与所述穿腔联通的电接槽,所述电接槽左右两侧的所述柜体中对等设置有与所述穿腔联通的控管槽,所述电接槽左右两侧的所述柜体中还对等设置有用以紧闭所述电接槽的紧闭装置,所述柜体中还设置有滑接槽,所述滑接槽后端部的中点设置有向后延长的管套槽,所述管套槽后端部中设置有电转机,所述管套槽中设置有与所述电转机连接的螺接杆,所述滑接槽前端部的左右两侧对等设置有向前延长的伸移槽,所述穿腔左右两侧对等设置有与所述伸移槽联通的轮腔,在两个所述轮腔中均通过转臂可转动地设置有齿合轮,所述滑接槽中设置有可前后平滑地滑接块,所述滑接块后端面的中点设置有顶入到所述管套槽中且与所述螺接杆配合连接的管套,所述滑接块前端面的左右两侧对等设置有顶入到所述伸移槽中的且与所述齿合轮配合连接的第一齿合条,所述电接头包括与所述卡合槽配合连接的卡合块,所述卡合块后端面固定设置有插合块,所述插合块后端面左右两侧对等设置有与所述控管槽平滑配合连接的推臂,所述插合块后端面中点设置有与所述电接槽配合连接的电接柱,所述卡合块前端面设置有连接施工设备的缆线,所述插合块左右两侧对等设置有用以与所述齿合轮配合连接的第二齿接条,所述柜体中还设置有管控装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紧闭装置包括联通所述控管槽和电接槽且向外延长到所述控管槽外端部中的凸槽,在所述凸槽中可左右平滑地设置有隔体,在所述控管槽和电接槽之间的所述凸槽的前端部和后端部中对等设置有导位槽,所述隔体的前后两端面上对等设置有与所述导位槽平滑配合连接的凸出块,在所述导位槽中设置有与所述凸出块固定连接且用以将所述凸出块向内侧推压而使得所述隔体的内侧端顶入在所述电接槽中的弹压件,两块所述隔体的内侧端相互触碰以将所述电接槽紧闭,所述隔体中设置有供所述推臂穿过的穿口,所述穿口外端部的前端设有与所述穿口联通的斜边槽,所述斜边槽具有第一斜边面。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接槽的后端部上设置有与进电路连接的电接片,所述缆线与所述电接柱电路连接,所述电接柱的长度小于所述推臂的长度。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接柱后端面上设置有导位部,所述推臂后端面外侧设置有用以与所述第一斜边面平滑配合连接的第二斜边面,所述第一斜边面与所述第二斜边面倾斜角度相同。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管控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柜体前端面位于所述卡合槽左端处的提示灯,和固定安装在所述柜体前端面位于所述卡合槽右端处的电键,所述提示灯和所述电键分别与所述电接片电路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弹压件的推压作用使得两块隔体的内侧端相互触碰从而将电接槽紧闭,因此,即使有儿童将金属杆件顶入电接槽中也不可能将两块隔体分别向外侧推压,杆件顶入电接槽中后只能与两块隔体的前端面接触,电接槽会一直处于紧闭状态,从而增加了电接槽中电接片供电的安全稳定性,大大减少了触电事故的发生。

2.通过手持卡合块使得插合块顶入到穿腔中,插合块顶入到穿腔中以后,插合块左右两侧的第二齿接条先与齿合轮相触碰,而后通过电转机提供动力驱动滑接块向前平滑,滑接块向前平滑推动第一齿合条向前平滑,第一齿合条向前平滑的同时驱动齿合轮转动,齿合轮转动带动第二齿接条向后运动,第二齿接条向后运动带动插合块向后运动,从而使得推臂逐渐顶入到控管槽中,推臂顶入到控管槽中以后先顶入斜边槽内使得第二斜边面与第一斜边面相互平滑配合,插合块继续向后运动使得隔体克服弹压件的推压力而向外平滑,隔体的内侧端逐渐向外缩回到凸槽中,两块隔体的触碰配合被分开,而后推臂顶入到穿口中并穿过穿口继续向后平滑,从而将隔体锁定在凸槽中,电接柱也继续向后运动顶入到电接槽中,直到滑接块向前平滑到滑接槽的最前端位置,此时,推臂顶入到控管槽中配合连接,卡合块顶入到卡合槽中配合连接,电接柱也顶入到电接槽中与电接片触碰,从而使得施工设备通电,通过电转机提供动力实现了电接柱与电接片的自动触碰和断开,保证了通电和断电时电接头运行的稳定性,也使得电接柱能够平稳地与电接片通电或者断电。

3.通过齿合轮与第一齿合条和第二齿接条的配合连接,在电接柱顶入到电接槽中与电接片触碰时,即使对电接头施力也无法被拔出,增加了电接头顶入到柜体中配合连接的稳定性,通过斜边槽将推臂穿过穿口以使得两块隔体由于弹压件的推压力而对推臂施加一定的夹紧力,从而增加了电接柱与电接片触碰通电后的稳定性,增加了电接片供电的安全稳定性。

4.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供电安全稳定,整体运行安全可靠,有效降低了现有生活中的触电事故,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用于桥梁施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将插合块顶入到穿腔中以后使得第二齿接条与齿合轮相触碰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滑接块向前平滑到滑接槽的最前端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电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对等设置的紧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图2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阅图1-6所示的一种用于桥梁施工设备,包括柜体1以及顶入到所述柜体1中配合连接的电接头2,所述柜体1底部的四个角上固定安装有支撑柱11,所述支撑柱11底部可转动的安装有滚动轮12,所述滚动轮12用以方便移动柜体1的位置,所述柜体1中设置有开端向前的卡合槽31,所述卡合槽31的后端部中设置有与所述卡合槽31联通的穿腔3,所述穿腔3的后端部中设置有与所述穿腔3联通的电接槽6,所述电接槽6左右两侧的所述柜体1中对等设置有与所述穿腔3联通的控管槽7,所述电接槽6左右两侧的所述柜体1中还对等设置有用以紧闭所述电接槽6的紧闭装置,所述柜体1中还设置有滑接槽4,所述滑接槽4后端部的中点设置有向后延长的管套槽41,所述管套槽41后端部中设置有电转机5,所述管套槽41中设置有与所述电转机5连接的螺接杆51,所述滑接槽4前端部的左右两侧对等设置有向前延长的伸移槽42,所述穿腔3左右两侧对等设置有与所述伸移槽42联通的轮腔8,在两个所述轮腔8中均通过转臂可转动地设置有齿合轮81,所述滑接槽4中设置有可前后平滑地滑接块9,所述滑接块9后端面的中点设置有顶入到所述管套槽41中且与所述螺接杆51配合连接的管套91,所述滑接块9前端面的左右两侧对等设置有顶入到所述伸移槽42中的且与所述齿合轮81配合连接的第一齿合条92,所述电接头2包括与所述卡合槽31配合连接的卡合块21,所述卡合块21后端面固定设置有插合块22,所述插合块22后端面左右两侧对等设置有与所述控管槽7平滑配合连接的推臂24,所述插合块22后端面中点设置有与所述电接槽6配合连接的电接柱25,所述卡合块21前端面设置有连接施工设备的缆线26,所述插合块22左右两侧对等设置有用以与所述齿合轮81配合连接的第二齿接条23,所述柜体1中还设置有管控装置。

其中,所述紧闭装置包括联通所述控管槽7和电接槽6且向外延长到所述控管槽7外端部中的凸槽62,在所述凸槽62中可左右平滑地设置有隔体71,在所述控管槽7和电接槽6之间的所述凸槽62的前端部和后端部中对等设置有导位槽74,所述隔体71的前后两端面上对等设置有与所述导位槽74平滑配合连接的凸出块72,在所述导位槽74中设置有与所述凸出块72固定连接且用以将所述凸出块72向内侧推压而使得所述隔体71的内侧端顶入在所述电接槽6中的弹压件73,两块所述隔体71的内侧端相互触碰以将所述电接槽6紧闭,所述隔体71中设置有供所述推臂24穿过的穿口75,所述穿口75外端部的前端设有与所述穿口75联通的斜边槽76,所述斜边槽76具有第一斜边面。

其中,所述电接槽6的后端部上设置有与进电路连接的电接片61,所述缆线26与所述电接柱25电路连接,所述电接柱25的长度小于所述推臂24的长度,从而在所述推臂24顶入到所述斜边槽76内使得所述第二斜边面241与所述第一斜边面相互平滑配合时,所述电接柱25不会与所述隔体71触碰。

其中,所述电接柱25后端面上设置有导位部251,从而方便所述电接柱25顶入到所述电接槽6中,所述推臂24后端面外侧设置有用以与所述第一斜边面平滑配合连接的第二斜边面241,所述第一斜边面与所述第二斜边面241倾斜角度相同,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斜边面与所述第二斜边面241能够相互平滑配合连接,还便于所述推臂24快速顶入到所述控管槽7中。

其中,所述管控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柜体1前端面位于所述卡合槽31左端处的提示灯101,和固定安装在所述柜体1前端面位于所述卡合槽31右端处的电键102,所述提示灯101和所述电键102分别与所述电接片61电路连接,当所述电接片61通电时所述提示灯101亮起、断电时提示灯101熄灭,从而方便人们知道电接片61已带电,所述电键102用以控制电接片61通电和断电。

初始位置状态,如图1所示的柜体1,由于弹压件73的作用,两块所述隔体71的内侧端相互触碰以使得所述电接槽6处于紧闭状态,此时,所述斜边槽76与所述控管槽7联通,所述电转机5处于停止工作状态,所述滑接块9处于所述滑接槽4的最后端位置,所述第一齿合条92的前端部与所述齿合轮81啮合;

当施工设备需要通电使用时,先手持卡合块21使得所述插合块22与所述穿腔3对准,而后向后推动电接头2使得所述推臂24顶入到所述穿腔3中,继续推动电接头2使得所述插合块22顶入到所述穿腔3中,所述插合块22顶入到所述穿腔3中以后,所述插合块22左右两侧的第二齿接条23先与所述齿合轮81相触碰,如图2所示,而后控制所述电转机5工作,电转机5工作提供动力驱动所述滑接块9向前平滑,所述滑接块9向前平滑推动所述第一齿合条92向前平滑,所述第一齿合条92向前平滑的同时驱动所述齿合轮81转动,所述齿合轮81转动带动所述第二齿接条23向后运动,第二齿接条23向后运动带动所述插合块22向后运动,并使得所述推臂24逐渐顶入到所述控管槽7中,所述电接柱25也逐渐向后运动顶入到所述电接槽6中,所述推臂24顶入到所述控管槽7中以后先顶入斜边槽76内使得所述第二斜边面241与所述第一斜边面相互平滑配合,从而使得所述隔体71克服所述弹压件73的推压力而向外平滑,所述隔体71的内侧端逐渐向外缩回到所述凸槽62中,而后所述推臂24顶入到所述穿口75中并穿过所述穿口75继续向后平滑,从而将所述隔体7锁定在所述凸槽62中,直到所述滑接块9向前平滑到所述滑接槽4的最前端位置,控制所述电转机5停止工作,此时,如图3所示,所述推臂24顶入到所述控管槽7中配合连接,所述卡合块21顶入到所述卡合槽31中配合连接,所述电接柱25顶入到所述电接槽6中与所述电接片61触碰以使得施工设备处于通电状态,所述电接头2顶入在所述柜体1中配合连接,两块所述隔体7由于弹压件73的推压力从而对所述推臂24施加一定的夹紧力,以增加所述电接柱25与所述电接片61触碰通电的稳定性。

当施工设备不需要通电时,控制所述电转机5反转以恢复到初始状态,所述电接头2由所述电转机5提供动力被向前推出,而后手持卡合块21拔出所述电接头2即可,从而使得所述柜体1恢复到如图1所示的状态,以便于下一次所述电接头2顶入使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弹压件的推压作用使得两块隔体的内侧端相互触碰从而将电接槽紧闭,因此,即使有儿童将金属杆件顶入电接槽中也不可能将两块隔体分别向外侧推压,杆件顶入电接槽中后只能与两块隔体的前端面接触,电接槽会一直处于紧闭状态,从而增加了电接槽中电接片供电的安全稳定性,大大减少了触电事故的发生。

2.通过手持卡合块使得插合块顶入到穿腔中,插合块顶入到穿腔中以后,插合块左右两侧的第二齿接条先与齿合轮相触碰,而后通过电转机提供动力驱动滑接块向前平滑,滑接块向前平滑推动第一齿合条向前平滑,第一齿合条向前平滑的同时驱动齿合轮转动,齿合轮转动带动第二齿接条向后运动,第二齿接条向后运动带动插合块向后运动,从而使得推臂逐渐顶入到控管槽中,推臂顶入到控管槽中以后先顶入斜边槽内使得第二斜边面与第一斜边面相互平滑配合,插合块继续向后运动使得隔体克服弹压件的推压力而向外平滑,隔体的内侧端逐渐向外缩回到凸槽中,两块隔体的触碰配合被分开,而后推臂顶入到穿口中并穿过穿口继续向后平滑,从而将隔体锁定在凸槽中,电接柱也继续向后运动顶入到电接槽中,直到滑接块向前平滑到滑接槽的最前端位置,此时,推臂顶入到控管槽中配合连接,卡合块顶入到卡合槽中配合连接,电接柱也顶入到电接槽中与电接片触碰,从而使得施工设备通电,通过电转机提供动力实现了电接柱与电接片的自动触碰和断开,保证了通电和断电时电接头运行的稳定性,也使得电接柱能够平稳地与电接片通电或者断电。

3.通过齿合轮与第一齿合条和第二齿接条的配合连接,在电接柱顶入到电接槽中与电接片触碰时,即使对电接头施力也无法被拔出,增加了电接头顶入到柜体中配合连接的稳定性,通过斜边槽将推臂穿过穿口以使得两块隔体由于弹压件的推压力而对推臂施加一定的夹紧力,从而增加了电接柱与电接片触碰通电后的稳定性,增加了电接片供电的安全稳定性。

4.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供电安全稳定,整体运行安全可靠,有效降低了现有生活中的触电事故,适合推广使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