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土路基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8479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土路基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路基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造物,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荷载,应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其强度与稳定性受水、温度、土质等客观因素影响,同时也受到路基设计、施工方法及养护方法正确与否等人为因素影响。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分析了路基施工过程中软土路基施工可能产生的有害效应,介绍了相应的施工措施,及软土路基施工的主要方法等。

软土路基在公路建设施工中是个重点,软基处理已成为公路建设的一个技术难点,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部分,在公路工程中经常会遇到软土路基。所谓软土,一般是指处于软塑或者流塑状态下的黏性土,其特点是天然含水量大、孔隙比大、压缩系数高、强度低,并具有蠕变性、触变性等特殊的工程地质性质,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在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基,若不加处理或处理不当,往往会发生路基失稳或过量沉陷,导致公路破坏或不能正常使用。习惯上常把淤泥、淤泥质土、软粘性土总称为软土。其主要特性表现为天然含水率高、孔隙比大。含水量在34%~72%之间,孔隙比在1.0~1.9之间,饱和度一般大于95%,液限一般为35%~60%,塑性指数为13~30。

在软土地区修建道路,经常发生道路沉降变形等问题,严重影响道路的使用,并且因此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造成无可弥补的后果。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已建成和正在修建的城市道路,很多区域的路基为软土路基,软土层较厚,分布较广,软土路基的处理工作成为道路建设研究的重点。通常,软土路基对城市道路的不利影响主要是由于软土路基的抗剪强度不足,难以承受路面传递的荷载作用,在荷载作用下软土路基会产生局部或整体剪切破坏,从而产生路面塌方、失稳,造成道路结构层的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软土路基施工工艺,采用300mm粒径以上片石抛填1.5-2m厚以及100mm粒径以下中风化砂岩回填0.6-0.8m厚,以达到地基承载力的稳定整体结构,从而不需要使用石桩或挡土墙,本发明方法施工效率极高,节省了人力物力。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本发明的一种软土路基施工工艺,步骤如下:

(1)选择在旱季及枯水季节开挖深坑,并保证能随挖随填,不形成积水的坑、塘;

(2)软基施工前,清除软基换填区域内的树木、草皮、垃圾等,人工先排除地表明水,然后挖纵横交错的排水沟疏干表层土内滞留水,顺地形流水方向进行排水,并保证排水通畅;

(3)选用不易风化的片石进行抛填,抛填的片石粒径应大于30omm,小于30omm粒径含量不得超过20%,抛填厚度1.5-2m;

(4)选用中风化砂岩进行垫层回填、碾压,铺设厚度为0.6m-0.8m,级配要求良好,不含植物残体、垃圾等杂质,中风化砂岩的最大粒径不大于10omm,含泥量不大于5%,压实度大于93%;

优选的是,在软基施工时,红线内的施工便道全部贯通,能满足运料车通行,另外,在软基换填区域范围外,靠软基换填边缘地基较好的横路线方向,修筑施工便道至两侧道路红线位置,在便道之上用装载机及挖掘机平整出一宽10米的贮料平台,供换填时片石贮料。

优选的是,换填区域的定位放线采用坐标法,采用全站仪通过坐标定位定出换填段路基的中线、填方区坡脚线,然后按设计图中确定的换填区域里程范围,在四周挖出探坑,请业主代表、地勘、监理及设计代表到现场,根据换填开挖的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换填区域的范围及换填、抛石挤淤深度,换填范围确定后,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布设材料场、便道和抛石挤淤的施工顺序。

优选的是,步骤(2)中,排水沟中压入带有孔道的塑料板进行辅助排水,排水板的孔洞采用砂回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施工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施工准备

1、施工测量放样: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现场调查,依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核查软弱地基的分布范围、埋置深度和地表、地下水状况,根据设计图纸、水文地质资料编制可实施的专项方案。

2、开挖深坑:宜选择在旱季及枯水季节进行,施工时应注意天气预报,并尽可能随挖随填,不形成积水的坑、塘。

3、淤泥、软土开挖:软基施工前,应清除软基换填区域内的树木、草皮、垃圾等,并运输到指定堆场。人工先排除地表明水,然后挖纵横交错的排水沟疏干表层土内滞留水,顺地形流水方向进行排水,并保证排水通畅。

4、片石准备:选用片石,抛填的片石粒径应大于30omm,小于30omm粒径含量不得超过20%。按常规方法抛石挤淤和抛填片石,抛填厚度1.5-2m。

填垫层材料准备:换填垫层选用透水性好的中风化砂岩,级配要求良好,不含植物残体、垃圾等杂质,中风化砂岩的最大粒径不大于10omm,含泥量不大于5%。按常规方法垫层回填、碾压,铺设厚度为0.6m-0.8m,压实度应大于93%,检测合格后即可交验。

5、施工便道及料场准备:在软基施工时,红线内的施工便道全部贯通,能满足运料车通行。另外,在软基换填区域范围外,靠软基换填边缘地基较好的横路线方向,修筑施工便道至两侧道路红线位置,在便道之上用装载机及挖掘机平整出一宽10米的贮料平台,供换填时片石贮料。

二、定位放线

确定换填范围:换填区域的定位放线采用坐标法,采用全站仪通过坐标定位定出换填段路基的中线、填方区坡脚线,然后按设计图中确定的换填区域里程范围,在四周挖出探坑,根据换填开挖的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换填区域的范围及换填和抛石挤淤深度。换填范围确定后,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布设材料场、便道和抛石挤淤的施工顺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土路基施工工艺,采用300mm粒径以上片石抛填厚度1.5‑2m以及100mm粒径以下中风化砂岩回填厚度0.6‑0.8m,以达到地基承载力的稳定整体结构,从而不需要使用石桩或挡土墙,本发明方法施工效率极高,节省了人力物力。

技术研发人员:陈纪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新同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6.23
技术公布日:2017.10.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