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防渗水结构和隧道路面渗水处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43542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一种道路防渗水结构和隧道路面渗水处治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路面渗水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道路防渗水结构和隧道路面渗水处治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隧道的开挖掘进改变了地下水的渗流条件,使山体内的地下水向开挖临界面渗透,当二次衬砌、混凝土面板浇筑完成形成封闭后,地下水被堵截,只能向洞内防水相对薄弱的混凝土面板渗流。而混凝土面板是板块物质,路面结构层积水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必然会通过结构层及混凝土面板块间施工缝、切缝渗出。

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正常段无仰隧道洞内的横向盲沟设在路面底基层当中,采用单根50双壁打孔波纹管;在隧道施工过程中行车荷载作用下,易损坏,并且排水能力不满足要求。正常段有仰拱隧道洞内的横向盲沟设在仰拱填充当中,采用100的双壁打孔波纹管;由于埋置较深,施工过程中行车荷载对其影响较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路防渗水结构,以改善现有的盲沟易损坏且排水能力不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路面渗水处治方法,以改善现有的盲沟易损坏且排水能力不足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基于上述的第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道路防渗水结构,包括道路、填缝材料、无纺布和两个打孔波纹管,所述道路上设置有盲沟和多个通水孔,所述盲沟沿所述道路的宽度方向设置,且所述盲沟的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道路的两侧端面,多个所述通水孔分别位于所述盲沟的沟底,且所述通水孔与所述盲沟连通,多个所述通水孔沿所述盲沟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打孔波纹管位于所述盲沟内,且所述打孔波纹管的轴心线与所述盲沟的延伸方向平行,两个所述打孔波纹管沿所述道路的长度方向相邻设置,所述填缝材料填充于所述打孔波纹管与所述道路之间,所述无纺布包裹于所述填缝材料外侧,所述无纺布位于所述填缝材料与所述道路之间。

本发明提供的道路防渗水结构在盲沟内设置有两个打孔波纹管,同时由填缝材料对打孔波纹管进行保护,通水孔可以对地下水进行卸载,让水涌出来,集中排水,这种道路防渗水结构具有更好的结构强度,且排水能力更强。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打孔波纹管包括100的双壁打孔波纹管和50的双壁打孔波纹管,所述道路防渗水结构的所述盲沟内埋设的为所述100的双壁打孔波纹管或者所述50的双壁打孔波纹管。

在具体安放时,已反水段落盲沟宽度为30cm,埋设双排100环向打孔波纹管,未反水段落,埋设双排50环向打孔波纹管。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道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沿所述道路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盲沟的底部高于所述排水沟。

盲沟内排除的水直接排入水沟内流出隧道。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盲沟的底部高于所述排水沟的底部15厘米。

用水准仪对沟底进行观测,盲沟深度以此确定。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盲沟的排水方向与所述道路的排水方向相同。

这样可以保证排水沟的深度。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水孔的直径为2.5厘米,所述通水孔的深度为60厘米,相邻的所述通水孔之间的距离为3米。

在具体钻孔时,可以依据钻孔后地下涌水量的丰富程度对通水孔的密集程度进行调节,若涌水量较为丰富,则可以缩小相邻的通水孔之间的距离,若涌水量一般,则保持通水孔之间间隔3米。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盲沟的顶部由c40混凝土填充,所述c40混凝土内设置有钢筋。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填缝材料为碎石或卵石,且所述填缝材料的直径为2厘米至5厘米。

这种直径的填缝材料在填缝后具有一定的缝隙,可以让水渗流,且这种直径的填缝材料不易将通水孔堵塞。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道路防渗水结构还包括防漏网,所述防漏网位于所述填缝材料与所述盲沟的沟底之间。

防漏网可以避免填缝材料将通水孔堵塞。基于上述的第二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隧道路面渗水处治方法,包括:

步骤s1:在道路上进行开槽和打孔程序,在开槽时,先使用切割机进行切缝,后用破碎锤将切已切割的混凝土进行破除,破碎锤只能破碎混凝土的中间部位,路面留有50cm长度,人工进行凿除;

步骤s2:铺洒填缝材料,安放打孔波纹管,然后在铺洒填缝材料至将打孔波纹管完全覆盖;

步骤s3:在填缝材料顶部以此铺设无纺布、塑料薄膜和防水板,接着进行绑扎钢筋和支模工序;

步骤s4:混凝土封槽。

本发明提供的隧道路面渗水处治方法能有效的对打孔波纹管进行保护且有效的增强了排水能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现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道路防渗水结构在盲沟内设置有两个打孔波纹管,同时由填缝材料对打孔波纹管进行保护,通水孔可以对地下水进行卸载,让水涌出来,集中排水,这种道路防渗水结构具有更好的结构强度,且排水能力更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实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道路防渗水结构在第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道路在第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道路防渗水结构在第二视角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道路在第二视角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隧道路面渗水处治方法的步骤图。

图中:101-混凝土基层;102-沥青混凝土面层;103-道路;104-填缝材料;105-无纺布;106-打孔波纹管;107-盲沟;108-通水孔;109-排水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上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了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上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参照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道路103防渗水结构,包括道路103、填缝材料104、无纺布105和两个打孔波纹管106,道路103上设置有盲沟107和多个通水孔108,盲沟107沿道路103的宽度方向设置,且盲沟107的的两端分别延伸至道路103的两侧端面,多个通水孔108分别位于盲沟107的沟底,且通水孔108与盲沟107连通,多个通水孔108沿盲沟107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打孔波纹管106位于盲沟107内,且打孔波纹管106的轴心线与盲沟107的延伸方向平行,两个打孔波纹管106沿道路103的长度方向相邻设置,填缝材料104填充于打孔波纹管106与道路103之间,无纺布105包裹于填缝材料104外侧,无纺布105位于填缝材料104与道路103之间。

本实施例提供的道路103防渗水结构在盲沟107内设置有两个打孔波纹管106,同时由填缝材料104对打孔波纹管106进行保护,通水孔108可以对地下水进行卸载,让水涌出来,集中排水,这种道路103防渗水结构具有更好的结构强度,且排水能力更强。

打孔波纹管106包括100的双壁打孔波纹管106和50的双壁打孔波纹管106,道路103防渗水结构的盲沟107内埋设的为100的双壁打孔波纹管106或者50的双壁打孔波纹管106。在具体安放时,已反水段落盲沟107宽度为30cm,埋设双排100环向打孔波纹管106,未反水段落,埋设双排50环向打孔波纹管106。

道路10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排水沟109,排水沟109沿道路103的长度方向设置,盲沟107的底部高于排水沟109。盲沟107内排除的水直接排入水沟内流出隧道。

盲沟107的底部高于排水沟109的底部15厘米。用水准仪对沟底进行观测,盲沟107深度以此确定。

盲沟107的排水方向与道路103的排水方向相同。这样可以保证排水沟109的深度。

通水孔108的直径为2.5厘米,通水孔108的深度为60厘米,相邻的通水孔108之间的距离为3米。在具体钻孔时,可以依据钻孔后地下涌水量的丰富程度对通水孔108的密集程度进行调节,若涌水量较为丰富,则可以缩小相邻的通水孔108之间的距离,若涌水量一般,则保持通水孔108之间间隔3米。

盲沟107的顶部可以是由c40混凝土填充,且c40混凝土内设置有钢筋。

道路103包括混凝土基层101和沥青混凝土面层102,盲沟107位于混凝土基层101,沥青混凝土面层102覆盖于混凝土基层101。

在本实施例中,填缝材料104可以是碎石或卵石,且填缝材料104的直径为2厘米至5厘米。这种直径的填缝材料104在填缝后具有一定的缝隙,可以让水渗流,且这种直径的填缝材料104不易将通水孔108堵塞。

道路103防渗水结构还包括防漏网,防漏网位于填缝材料104与盲沟107的沟底之间。防漏网可以避免填缝材料104将通水孔108堵塞。

实施例2

参照图5,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隧道路103面渗水处治方法,包括:

步骤s1:在道路103上进行开槽和打孔程序,在开槽时,先使用切割机进行切缝,后用破碎锤将切已切割的混凝土进行破除,破碎锤只能破碎混凝土的中间部位,路面留有50cm长度,人工进行凿除;

步骤s2:铺洒填缝材料104,厚度为3厘米,铺底应平整,密实,铺底碎石之前将渗水土工布放置沟底,避免铺底碎石堵塞出水孔,在其铺筑之前将对应水沟位置标出,安装碎石防漏网;安放打孔波纹管106,外部包裹无纺土工布,然后在铺洒填缝材料104至将打孔波纹管106完全覆盖,厚度为4厘米碎石应平整,密实;

其中,填缝材料104应当用水冲洗干净。

步骤s3:在填缝材料104顶部以此铺设无纺布105、塑料薄膜和防水板,接着进行绑扎钢筋和支模工序,确保路面无反水现象。为防止后期运营期间行车荷载作用下水沟处受力不均匀、沉降,导致路面出现错台;可以增设双层网片保证路面的耐久性;

步骤s4:混凝土封槽,将无纺布105、塑料薄膜与防水板铺设完毕后进行混凝土封槽,混凝土浇筑时必须采用手提式振动棒振捣密实、收面,混凝土抗弯拉强度不小于5.0mpa。

本实施例提供的隧道路103面渗水处治方法能有效的对打孔波纹管106进行保护且有效的增强了排水能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