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面清洗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2983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路面清洗车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面清洗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路面清洗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路面清洁车辆包括清洗车、扫路车、洗扫车等,不同的路面清洁车辆具有不同的清洁方式,但上述清洁车辆均是直接对路面进行清扫或清洗,虽然能够对体积较大的垃圾如树叶进行收集,但是对于路面的尘土及轮胎橡胶粉末的收集效果较差,尤其是存在于细小坑洼处的尘土和轮胎橡胶粉末。并且,在清洗过后,路面的泥水混合物会飞溅至周围的行人或车辆上,冬季路面易结冰,给行人及车辆带来困扰。

为解决上述问题,CN104831664A公开了一种路面清洗车机路面清洗方法,包括清洗装置和干燥装置,通过设置干燥装置实现清洗过后的路面干燥,避免路面的泥水在车轮碾压下飞溅至后车车体上,但是该设计需额外设置干燥装置,结构复杂,生产制造成本高,并且干燥效果差,不能有效解决飞溅的问题。CN105350484A公开了一种真空抽吸和高压水射流结合的路面清洗车,包括抽吸底座和多个旋转喷水板,旋转喷水板的出水口延伸入抽吸底座内的抽吸腔内,通过旋转喷水板向路面喷出高压水射流,使路面的灰尘扬起及水雾化,连同粘接在地表的垃圾一起被负压抽走。但是采用该路面清洗车,在旋转喷水板远离抽吸腔处的垃圾收集效果差,并且由于多个旋转喷水板设置在抽吸腔内,抽吸腔抽吸的为旋转喷水板外侧的清洗区域,存在清洗和抽吸死角,一次性清扫的洁净度差。另外,为使抽吸腔内的垃圾被抽走,必然要求负压装置功率高、进风口小、流量大来实现高负压的效果,因此清洁作业时,清洁截面小,作业效率低,能耗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设计了一种路面清洗车,能够有效地对路面的尘土及其他地表垃圾进行清扫,并保证清洗过后路面无积水,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车轮碾压导致的泥水飞溅、冬季路面易结冰问题,对洁净后的路面具有较好的持续效果,并且本实用新型设计科学、节能,在清洗作业时,清洁截面大,作业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路面清洗车,包括车辆底盘、水箱、清洗装置、负压装置和垃圾收集装置,所述清洗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喷水单元,且所述喷水单元位于所述负压装置吸入口的外侧,所述负压装置的排出口与所述垃圾收集装置相连通。采用本技术方案,由清洗装置的喷水单元喷射水流对道路表面进行清扫,在水流的冲击力下,附着在道路表面的尘土及其他地表垃圾脱离地面,喷射出的水流在地面的反作用力下向上反射,反射的水流协同尘土及其他地表垃圾,在负压的抽吸力作用下进入垃圾收集装置。并且,所述喷水单元位于所述负压装置吸入口的外侧,使得每个喷水单元的清扫区域被包含在负压装置吸入口处的负压区域内,负压装置对道路表面垃圾混合物的抽吸能力强并且抽吸均匀,能够有效提升清扫效果,并保证清扫后的道路表面无积水。

作为优选,将多个所述的喷水单元排列成至少两排,且每一个喷水单元与另一排的相邻喷水单元交错设置。采用本技术方案,能够保证在道路清洗时,可增大清洗截面,保证清洗无死角,提高作业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的喷水单元每排设有至少一个。

上述喷水单元可设置为以下四种结构方式:

(1)所述喷水单元采用整体式结构,包括带有通风风道的壳体,所述通风风道与所述负压装置的吸入口相连通,所述壳体的上端或侧面上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进水管道与水箱相连通,所述壳体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喷水孔。

作为优选,所述通风风道设置在壳体的中部,并沿壳体的轴线方向设置。采用本技术方案,以便于使喷射的水流在反射后协同其他地表垃圾沿指定的路径通过通风风道经负压装置进入垃圾收集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喷水孔设置有多个,所述多个喷水孔环形排列。作为优选,所述喷水孔的轴线向所述负压装置吸入口的轴线一侧倾斜设置。作为优选,所述喷水孔的轴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设置为75°~80°。采用本技术方案,喷水孔喷出高速水流,对地面进行清洗,使附着在道路表面的尘土及其他地表垃圾脱离地面,形成垃圾混合物,并随水流的反射作用以及负压装置的抽吸作用下,沿指定路线进入垃圾收集装置。

(2)所述喷水单元采用整体式结构,包括带有通风风道的壳体,所述通风风道与所述负压装置的吸入口相连通,所述壳体的上端或侧面上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进水管道与水箱相连通,所述壳体的下端设置有环形喷水通道。采用该结构的喷水孔能够对喷水单元下端的路面进行全面清洗,避免清扫死角。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任意垂直剖面上的环形喷水通道与壳体轴线的夹角设置为10°~15°。采用该设计,以便于喷射的水流在反射后能够协同其他地表垃圾通过通风风道经负压装置进入垃圾收集装置。

(3)所述喷水单元采用分体式结构,包括下端开口设置的壳体以及与壳体可拆卸连接的喷水板,所述壳体的上端或侧面上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进水管道与水箱相连接,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通风风道Ⅰ,所述喷水板上设置有通风风道Ⅱ,所述通风风道Ⅰ、通风风道Ⅱ与所述负压装置吸入口相连通,所述喷水板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喷水孔。

作为优选,所述通风风道设置在壳体的中部,并沿壳体的轴线方向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喷水孔设置有多个,所述多个喷水孔环形排列。作为优选,所述喷水孔的轴线向所述负压装置吸入口的轴线一侧倾斜设置。作为优选,所述喷水孔的轴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设置为75°~80°。

(4)所述喷水单元采用分体式结构,包括下端开口设置的壳体以及与壳体可拆卸连接的喷水板,所述壳体的上端或侧面上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进水管道与水箱相连接,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通风风道Ⅰ,所述喷水板上设置有通风风道Ⅱ,所述通风风道Ⅰ、通风风道Ⅱ与所述负压装置吸入口相连通,所述喷水板上设置有环形喷水通道。

作为优选,所述喷水板任意垂直剖面上的环形喷水通道与喷水板轴线的夹角设置为10°~15°。采用本技术方案,壳体内的水通过喷水板的喷水孔喷出形成高速水流,对地面进行清洗,使附着在道路表面的尘土及其他地表垃圾脱离地面,形成垃圾混合物,并随水流的反射作用以及负压装置的抽吸作用下,沿通风风道Ⅰ和通风风道Ⅱ进入垃圾收集装置。所述壳体与喷水板可拆卸连接,在喷水孔堵塞或受损时,便于拆卸和更换,保证清扫效果。

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所述喷水单元的下端还设置有封挡装置,所述封挡装置设置为与所述喷嘴的外周面相匹配的封闭型围帘。采用该封挡装置,能够防止从喷嘴装置喷出的水流外溢,并且为水流与地面冲击后反射时进行导流作用,进而减少垃圾混合物的流失,提高路表清洁率,并且能够有效控制进入负压装置的进风量,保证负压装置吸入口的负压值,保证路面清洁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封挡装置还包括一组高度调节单元,所述高度调节单元包括支撑轮和支撑轴,所述支撑轮上铰接有支架,所述支撑轴贯穿所述支架,并与支架滑动配合,所述支撑轴上套设有弹簧。采用该技术方案,在路面升高时,支撑轮上升,并通过支架压缩弹簧,在路面变低时,在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支架与支撑轮向下运动。采用该技术方案,在路面高低不平时,通过弹簧的压缩与伸张能够带动围帘的伸缩,进而调整围帘的离地高度。作为优选,所述围帘采用塑料或橡胶材料。

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所述负压装置包括与喷水单元配合使用的风机以及与风机相连接的驱动电机,所述风机对应安装在所述喷水单元的上端,所述风机的排出口与所述垃圾收集装置相连通。所述风机对应喷水单元设置,使得风机吸入口处的负压区域涵盖每个喷水单元的清扫区域,能够有效提升清扫效果,并保证清扫后的道路表面无积水。

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所述垃圾收集装置包括垃圾收集槽和泥浆泵,所述垃圾收集槽内设置有用以固定喷水单元的固定支座,所述喷水单元与固定支座可拆卸连接,所述泥浆泵将垃圾收集槽内的垃圾混合物输出以进行进一步的固液分离处理。

作为优选,所述垃圾收集装置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垃圾收集槽的上端设置有空气排放口,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与所述空气排放口相连通。该气液分离器可使污泥与空气分离,防止污泥被甩入空气中。

作为优选,所述垃圾收集装置还包括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高度调节装置的一端与垃圾收集槽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路面清洗车的底盘固定连接。进而在非作业行驶时将垃圾收集装置提起。

作为优选,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液压升降器、万向节和定位轮,所述定位轮铰接有支架,所述万向节的一端与液压升降器的下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架固定连接;或者,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气动升降器、万向节和定位轮,所述定位轮铰接有支架,所述万向节的一端与气动升降器的下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架固定连接,在非作业行驶时将垃圾收集装置提起。

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所述路面清洗车还包括固液分离装置,所述固液分离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沉降室,所述沉降室的底部相连通,相邻沉降室之间设置有过滤网,所述沉降室的下部设置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处设置有螺旋排污器,所述沉降室的出水口与水箱相连通。采用本技术方案,污泥和杂质等在沉降室底部沉降,并通过螺旋排污器排出,污水经过过滤网的过滤作用,较清的水进入水箱中得到回收利用。

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沿清洗车的清洗方向,所述清洗装置的前方设置有预洗装置,用以润湿、松软路面坑凹处的积土,为路面清洗创造条件。

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所述预洗装置包括预洗喷嘴、清污螺旋刷和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预洗喷嘴通过管道与水箱相连通,所述清污螺旋刷设置有至少一个,并由动力装置驱动对地面进行清扫,提高清扫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液压升降器、万向节和定位轮,所述定位轮铰接有支架,所述万向节的一端与液压升降器的下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架固定连接;或者,所述高度调节装置采用气动升降器、万向节和定位轮,所述定位轮铰接有支架,所述万向节的一端与气动升降器的下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架固定连接,在作业或需要预洗时,将预洗装置降落至地面,通过定位轮固定;在非作业行驶或不需要预洗时将预洗装置提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通过上述方案得出:(1)一种路面清洗车,包括车辆底盘、水箱、清洗装置、负压装置和垃圾收集装置,其中,清洗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喷水单元,且喷水单元位于负压装置吸入口的外侧,负压装置的排出口与所述垃圾收集装置相连通。通过喷水单元喷射的水流对道路表面清洗,在水流的冲击力下,附着在道路表面的尘土及其他地表垃圾脱离地面,并随水流的反射作用以及负压装置的抽吸作用下,按照指定方向经负压装置进入垃圾收集装置。所收集到的垃圾混合物可进行固液分离,以对分离出的水循环利用。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对路面的尘土及其他地表垃圾进行清洗,并保证清洗过后路面无积水,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由车轮碾压导致的泥水飞溅、冬季路面易结冰问题,并对洁净路面具有较好的持续效果;(2)本实用新型中,负压装置中风机与喷水单元一一对应设置,使得每个喷水单元的清扫区域被包含在风机吸入口处的负压区域内,负压装置对道路表面垃圾混合物的抽吸能力强并且抽吸均匀,能够有效提升道路清扫效果;(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路面清洗车在清洗作业时清洁截面大,达2.5—3米,作业效率高;(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路面清洗车,路面清洗干净、彻底,路面不必天天清洁,可维持数天,这样大大减少了作业量,节省了人力、物力,并且配置科学、节能,作业效率高、能耗低。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清洗装置中喷水单元的一种布置方式示意图;

图3为清洗装置中喷水单元的另一种布置方式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清洗装置、负压装置和垃圾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喷水单元采用整体式结构时I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6中喷水单元采用分体式结构时I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喷水单元中环形排列的喷水孔的布置示意图;

图10为喷水单元中环形喷水通道的示意图;

图11为固液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预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D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水箱的供水原理图。

其中,1为底盘,2为预洗装置,3为清洗装置,4为负压装置,5为固液分离装置, 6为水箱,7为高度调节装置,8为气液分离器,9为垃圾收集槽,10为喷水单元,11为驱动电机,12为风机,13为空气排放口,14为预洗喷嘴,15为风机排出口,16为泥浆泵,17为壳体,18为通风风道,19为喷水孔,20为围帘,21为壳体,22为喷水板,23为通风风道Ⅰ,24为通风风道Ⅱ,25为环形喷水通道,26为进口,27为沉降室Ⅰ,28为沉降室Ⅱ,29为沉降室Ⅲ,30为过滤网,31为注水口,32为出水口,33为螺旋排污器, 34为固体收集罐,35为预洗管路,36为防护罩,37为清污螺旋刷,38为轴承座,39为电机,40为减速器,41为流量调节器,42为水泵,43为清洗管路,44为高度调节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及附图来详细解释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路面清洗车,包括车辆底盘1、水箱6、清洗装置3、负压装置4、垃圾收集装置和固液分离装置5,沿路面清洗的前近方向,清洗装置3的前侧设置有预洗装置2。清洗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喷水单元10,且喷水单元10位于所述负压装置4吸入口的外侧,负压装置4的排出口与所述垃圾收集装置相连通。固液分离装置5的进口26与垃圾收集装置相连通,对收集到的垃圾混合物进行固液分离,固液分离装置5的出水口端与水箱6相连通,以对分离的水进行循环利用。

预洗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预洗装置2包括预洗喷嘴14、清污螺旋刷37、防护罩36以及用以驱动清污螺旋刷37的动力装置。所述预洗喷嘴14通过预洗管路35与水箱6相连通。清污螺旋刷37固定连接在所述防护罩36内,该防护罩36能够防止预洗过程中垃圾混合物向外飞溅。清污螺旋刷37设置有两个,清污螺旋刷37之间同向旋转或设置为反向旋转。动力装置包括电机39和减速器40,电机39通过减速器40与清污螺旋刷37相连接。通过预洗装置2进行预洗,可有效对硬化路面表层积聚的橡胶粉末、积土等垃圾做润湿、松散化处理,以便于进行道路清洗。

上述预洗装置2还包括高度调节装置7,高度调节装置7的一端与清洗设备的底盘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预洗装置2的防护罩36固定连接。所述高度调节装置7包括以下结构形式:1、所述高度调节装置7包括液压升降器、万向节和定位轮,所述定位轮铰接有支架,所述万向节的一端与液压升降器的下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架固定连接。2、所述高度调节装置7采用气动升降器、万向节和定位轮,所述定位轮铰接有支架,所述万向节的一端与气动升降器的下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架固定连接,在作业或需要预洗时,将预洗装置2降落至地面,通过定位轮固定,在非作业行驶或不需要预洗时将预洗装置2提起。

在路面清洗时,可根据路面的清洁程度合理选择预洗装置2的工作状态,若路面积土松软或路面积土较少时,可不开启预洗装置2。在供水系统中设置有流量调节器41,可根据道路清扫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调节喷水量。

清洗装置

清洗装置包括水箱6、水泵42和喷水单元10,喷水单元10排列成至少两排,每排设有至少一个喷水单元10,且每一个喷水单元10与另一排的相邻喷水单元10交错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清洗装置3包括两排喷水单元10,第一排喷水单元10设置有五个,第二排喷水单元10设置有六个,每一个喷水单元10与另一排的相邻两个喷水单元10交错设置。采用本技术方案,在路面清洗过程中,能够增大清扫截面,并且解决由于喷水单元和负压装置的尺寸限制,在安装后存在清扫死角的问题,提高清扫效果。

或者,如图2所示,喷水单元10设置有多排,每排设有一个,相邻两排的喷水单元10之间交错设置。该设计同样可以实现增大清扫截面,避免清扫死角。

上述喷水单元10可设置为以下四种结构方式:

(1)所述喷水单元10采用整体式结构,包括带有通风风道18的壳体17,所述通风风道18与所述负压装置4吸入口相连通,所述壳体17的上端或侧面上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进水管道与水箱6相连通,所述壳体17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喷水孔19。通风风道18设置在壳体17的中部,并沿壳体17的轴线方向设置。喷水孔19设置有多个,并呈环形排列。喷水孔19的轴线向所述负压装置4吸入口的轴线一侧倾斜设置。喷水孔19的轴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设置为75°~80°。采用本技术方案,喷水孔19喷出高速水流,对地面进行清洗,使附着在道路表面的尘土及其他地表垃圾脱离地面,形成垃圾混合物,并随水流的反射作用以及负压装置的抽吸作用下,沿指定路线经通风风道18由负压装置进入垃圾收集装置。

(2)所述喷水单元10采用整体式结构,包括带有通风风道18的壳体17,所述通风风道18与所述负压装置4的吸入口相连通,所述壳体17的上端或侧面上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进水管道与水箱6相连通,所述壳体17的下端设置有环形喷水通道25。所述壳体17任意垂直剖面上的环形喷水通道25与其轴线的夹角设置为10°~15°。采用该结构,能够对喷水单元下端的路面进行全面清洗,避免清扫死角。

(3)所述喷水单元10采用分体式结构,包括下端开口设置的壳体21以及与壳体21可拆卸连接的喷水板22,所述壳体21的上端或侧面上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进水管道与水箱6相连接,所述壳体21上设置有通风风道Ⅰ23,所述喷水板22上设置有通风风道Ⅱ24,所述通风风道Ⅰ23、通风风道Ⅱ24与所述负压装置4吸入口相连通,所述喷水板22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喷水孔19。喷水孔19设置有多个,并呈环形排列。喷水孔19的轴线向所述负压装置4吸入口的轴线一侧倾斜设置。喷水孔19的轴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设置为75°~80°。

(4)所述喷水单元10采用分体式结构,包括下端开口设置的壳体21以及与壳体21可拆卸连接的喷水板22,所述壳体21的上端或侧面上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进水管道与水箱6相连接,所述壳体21上设置有通风风道Ⅰ23,所述喷水板22上设置有通风风道Ⅱ24,所述通风风道Ⅰ23、通风风道Ⅱ24与所述负压装置4吸入口相连通,所述喷水板22上设置有环形喷水通道25。所述喷水板22任意垂直剖面上的环形喷水通道25与其轴线的夹角设置为10°~15°。

上述喷水板22的截面与壳体21的截面或壳体17的截面可设置为圆环或椭圆环或回形。为解约用水,喷水孔19的孔径越小越利于节水,但孔径过小时易发生堵塞,上述喷水孔19设置为0.03-0.05mm。

喷水单元10的下端还设置有与喷水单元的外周面相匹配的封闭型围帘20。采用该封挡装置,能够防止从喷嘴装置喷出的水流外溢,并且为水流与地面冲击后反射时进行导流作用,进而减少垃圾混合物的流失,提高路表清洁率,并且能够有效控制进入负压装置的进风量,保证负压装置吸入口处的负压值,保证抽吸效果。

所述封挡装置还包括一组高度调节单元44,所述高度调节单元44包括支撑轮和支撑轴,所述支撑轮上铰接有支架,所述支撑轴贯穿所述支架,并与支架滑动配合,所述支撑轴上套设有弹簧。采用该技术方案,在路面高低不平时,通过弹簧的压缩与伸张能够带动围帘的伸缩和舒展,进而调整围帘的离地高度。作为优选,所述围帘采用聚四氟乙烯或橡胶。

负压装置

如图6所示,负压装置4包括与喷水单元配合使用的风机12以及与风机12相连接的驱动电机16,风机12对应安装在所述喷水单元10的上方。如图7所示,所述风机12的进口与喷水单元10的通风风道18相连通,风机12的排出口15与垃圾收集装置相连通。采用本技术方案,由喷水单元10喷射出的水流在到达道路表面后,在与道路表面的反作用力下协同尘土及其他地表垃圾向上反射,由于风机12在吸入口处的压力值低于大气压1000Pa~ 3000 Pa,且风机12的吸入口与所述喷射水流形成的环状帘幕区相连通,在抽吸力的作用下,垃圾混合物经通风风道进入风机12,并由风机12的排出口15转移至垃圾收集装置。进而使得在道路清扫过程中,使得路面的积水得以回收,保证道路表面及内部均无积水残留。

或者,采用分体式结构的喷水单元10时,如图8所示,所述风机12的进口与喷水单元的通风风道Ⅰ23和通风风道Ⅱ24相连通,风机12的排出口15与垃圾收集装置相连通。上述风机12可以采用离心通风机或离心鼓风机或轴流通风机。

在清洗过程中,水流的喷出压力越大则越有利于路面清洗及水流反射后进行垃圾混合物的收集,但压力太高会破坏路面,上述水流喷出的压力设置为3-5公斤;风机12离地高度越低时,越利于减少垃圾混合物的提升高度,提高垃圾混合物的收集能力,减少能耗。在本实施例中,风机12出水口离地高度设置为300~500mm,在清洗时,经实验证明,采用该清洗车对含20g/m2泥土的路面进行清洗,清洗率可达95%。

垃圾收集装置

垃圾收集装置包括垃圾收集槽9和泥浆泵16,垃圾收集槽9内设置有用以固定喷水单元10的固定支座,喷水单元10与固定支座可拆卸连接,所述泥浆泵16将垃圾收集槽9内的垃圾混合物输出以进行进一步的固液分离处理。本实施例中,固定支座设置有两行,第一行中固定支座设置有五个,第二行中固定支座设置有6个,与喷水单元10一一对应。喷水单元10可拆卸安装在固定支座内。采用本技术方案,在路面清洗过程中,能够增大清扫截面,并且解决由于喷水单元和风机的尺寸限制,在安装后存在清扫死角的问题,提高清扫效果。

上述垃圾收集装置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高度调节装置7,所述高度调节装置7的一端与垃圾收集槽9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路面清洗车的底盘1固定连接。高度调节装置7包括液压升降器、万向节和定位轮,所述定位轮铰接有支架,所述万向节的一端与液压升降器的下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架固定连接;或者,所述高度调节装置7包括气动升降器、万向节和定位轮,所述定位轮铰接有支架,所述万向节的一端与气动升降器的下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架固定连接,在非作业行驶时将垃圾收集装置提起。

该路面清洗车的底盘1上还设置有气液分离器8,垃圾收集槽9的上端设置有空气排放口13,气液分离器8的入口与所述空气排放口13相连通。该气液分离器8可使垃圾混合物与空气分离,防止污泥被甩入空气中。

由上述垃圾收集装置收集的污水直接转移至该清洗车上的垃圾混合物收集罐,垃圾混合物收集罐的下方设置有螺旋排污器,待垃圾混合物收集满后,不需固液分离和回收利用,直接将垃圾混合物排放至指定的垃圾混合物收集点。或者,该垃圾收集装置与固液分离装置相连通,以对收集的垃圾混合物进行循环利用。

固液分离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固液分离装置5包括三个沉降室,分别为沉降室Ⅰ27、沉降室Ⅱ28和沉降室Ⅲ29,相邻的沉降室之间设置有过滤网30,沉降室Ⅰ27、沉降室Ⅱ28和沉降室Ⅲ29的底部相连通,所述固液分离装置5的下部设置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处设置有螺旋排污器33,收集的垃圾混合物中的固体包括杂质和污泥等在沉降室底部沉降,并通过螺旋排污器33排入固体收集罐34。所述垃圾混合物中的水经过过滤网30后得到过滤,并经由沉降室Ⅲ29与水箱6之间的过滤网30过滤后进入水箱6,以对垃圾混合物中的水进行循环利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路面清洗车能够有效的对道路表面的尘粒及其他地表垃圾进行清扫,并保证清扫过后路面无积水,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车轮碾压导致的泥水混合物飞溅问题,对洁净后的路面具有较好的持续效果,并且设计科学、节能,在清洗作业时,清洁截面大,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