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路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2920阅读:5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沥青路面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沥青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沥青路面。



背景技术:

沥青路面是指在矿质材料中掺入路用沥青材料铺筑的各种类型的路面。沥青结合料提高了铺路用粒料抵抗行车和自然因素对路面损害的能力,使路面平整少尘、不透水、经久耐用。因此,沥青路面是道路建设中一种被最广泛采用的高级路面。

在遭遇降雨时,降落在路面上的水,大部分通过路表面流向路肩,另一部分进入到沥青路面结构内部。积滞在沥青路面内部的水分需要数周或数月才能慢慢排出,沥青路面的水会浸润各层结构,使其强度下降,在行车荷载作用下,形成高孔隙的动水压力和高速水流,水流从沥青路面两侧喷出,冲刷沥青路面侧面,并从沥青路面侧面缝隙向外“唧泥”,导致沥青路面剥落、松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沥青路面,具有减少沥青路面两侧唧泥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沥青路面,由上到下依次包括透水面层、排水层、第一防水层、基层,所述排水层内设置有多个依次排列的排水单元和位于所述排水单元下方且两端穿过所述排水层后位于外侧的排水管,所述排水单元包括下凹的积水腔、上端连通于所述积水腔底部且下端连通于所述排水管的引流管,所述积水腔内壁设置有第二防水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降落到透水面层后向下运渗透,进入到排水层内的排水单元中,从积水腔内的引流管进入到排水管排出。第一防水层位于基层和排水层之间,避免水进入到基层内降低基层强度。当沥青路面收到车辆荷载后,对排水层进行挤压,积水腔内的水被挤压后向下流动,依次通过连接管、排水管排出,不能通过积水腔内壁上的第二防水层向排水层两侧喷出,减少沥青路面向两侧唧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层内设置有多个一一对应于所述积水腔的引流腔,所述引流腔上端开口位于所述透水面层下端面且下端开口连通于所述积水腔内,所述引流腔内设置有第三防水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入排水层内的水在引流腔的作用下进入到积水腔内,避免排水层内的水向两侧流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层包括填充于所述积水腔和所述引流腔内的大空隙沥青混合料、填充于所述积水腔和所述引流腔外的级配碎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大空隙沥青混合料是指空隙率在15%以上的间断沥青混合料,具有优异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和透水性,进入到积水腔内的水分能迅速渗透通过大空隙沥青混合料后向下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层两侧设置有第四防水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排水层两侧设置第四防水层,使排水层内的水分不能向两侧流出形成唧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防水层、第二防水层、第三防水层和第四防水层均为防水土工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土工布是以塑料薄膜为防渗基材,与无纺布复合而成的土工防渗材料,以塑料薄膜的不透水性隔水,同时具有抗拉伸强度和延伸率承受沥青路面的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管中部高于所述排水管两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管的中部高于两端,进入排水管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其中一侧流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水面层包括透水性沥青混合料上面层、透水性沥青混合料中面层和青川岩沥青改性沥青下面层,所述透水性沥青混合料上面层粒径为4mm-8mm,所述透水性沥青混合料中面层粒径为15mm-20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水性沥青混合料是指混合料最大公称粒径较大,具有一定孔隙率能够将水分自由排出路面结构的混合料。透水性沥青混合料上面层的粒径小,具有过滤大颗粒尘土的效果。颗粒较小的尘土穿过透水性沥青混合料上面层后进入到透水性沥青混合料中面料,容易被水流从冲出。青川岩沥青改性沥青是指用青川岩改性的沥青,青川岩沥青改性沥青具备高温抗形变能力,硬度和抗老化能力性能优异。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泥稳定碎石层作为基层,能起到支撑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在透水面层下方设置排水层,在排水层和基层之间设置第一防水层,避免水向下渗透进入基层,在排水层内设置多个排水单元,同时在排水层两侧设置第四防水层,沥青路面被挤压后排水层内的水分不会从两侧喷出;其次,在透水面层中加入青川岩沥青改性沥青,提高透水面层的高温抗形变能力、硬度和抗老化能力,达到了减少唧泥、抗高温、抗老化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排水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中:1、透水面层;11、透水性沥青混合料上面层;12、透水性沥青混合料中面层;13、青川岩沥青改性沥青下面层;2、排水层;21、排水单元;211、引流腔;212、积水腔;22、大空隙沥青混合料;23、级配碎石;24、引流管;3、第一防水层;4、基层;5、第二防水层;6、第三防水层;7、第四防水层;8、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一种沥青路面,如图1到图2所示,由上倒下依次包括透水面层1、排水层2、第一防水层3、基层4。透水面层1包括三层,由上到下依次包括透水性沥青混合料上面层11、透水性沥青混合料中面层12和青川岩沥青改性沥青下面层13,其中透水性沥青混合料上面层11粒径为4mm-8mm,透水沥青混合料中面层粒径为15mm-20mm。

排水层2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排水单元21和位于排水单元21下方的排水管8。排水单元21包括位于上方的引流腔211和位于引流腔211下方的积水腔212。积水腔212下凹后形成半球形的凹槽,引流腔211上端开口位于青川岩沥青改性沥青下端面上,引流腔211下端开口连通于积水腔212。引流腔211和积水腔212侧壁均为乳化沥青和碎石的混合物制作而成。引流腔211内壁固定有第三防水层6,积水腔212内壁固定有第二防水层5,第二防水层5和第三防水层6均为防水土工布。

积水腔212下端设置有引流管24,引流管24上端连通于积水腔212内并且下端连通于排水管8。排水管8两端穿设过排水层2后位于外侧,排水管8的两端低于排水管8中部。在排水层2内,位于积水腔212内和引流腔211内均填充有大空隙沥青混合料22,在积水腔212和引流腔211外填充有级配碎石23。排水层2两侧设置有第四防水层7,第四防水层7为防水土工布。排水层2下方为第一防水层3和基层4,第一防水层3为防水土工布,基层4为水泥稳定碎石层。

水降落到透水面层1后向下渗透,进入到排水单元21内,依次通过引流腔211、积水腔212、引流管24、排水管8后排出。当沥青路面受到挤压时,引流腔211内的水不能透过第三防水层6,积水腔212内的水不能透过第二防水层5,同时在排水层2两侧设置第四防水层7,避免水从排水层2两侧喷出和唧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