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钢丝绳索道平衡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1041阅读:751来源:国知局
双钢丝绳索道平衡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索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钢丝绳索道平衡器。



背景技术:

把架空索道技术用于城市公共交通运输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的一种选择,理由之一是架空索道主要占用地上空间,可以在现有城市交通道路体系下,以较少挤占地面空间的优势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运输能力;理由之二是架空索道靠电力驱动运行,不会直接造成城市空气污染。目前,矿山、景区、滑雪场的单索道运输依靠抱索器把乘人吊具固定在钢索上,索道靠基站的大功率电机驱动轮盘牵引索道进行整体回环运动,实现运输功能。这种索道运输系统在总长度、停靠、转弯、速度、效率和占地面积等许多方面存在较大问题,不适合直接应用到城市公共交通运输领域。彭能(CN202294796U)提出的城市架空索道交通运输系统核心网、杨渤海(CN101913358A)提出的城市空中公共交通方法和城市索道公共交通系统仍然是索道牵引式技术的应用,未能克服上述难题。马强、何成丽(CN103738342B)提出的独立驱动型索道交通系统中,仅仅依靠“前从动轮和后驱动轮的弧形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钢索的直径”这样的设计并不能实现其所宣称的“有效保证前从动轮和后驱动轮在钢索上方运动不会脱轨”这一技术要求,因此,吊挂乘人吊具的平衡问题和安全问题没有解决,在单钢丝绳索道上进行独立驱动行驶乘人吊具的关键技术难点仍未突破。

双钢丝绳索道技术应用还十分有限,大多是短距离的观光、娱乐设施,如我国重庆的长江索道,兼具公共交通和观光功能。郭强(CN205256326U)提出的电动自行索道交通系统中,区别两条钢丝绳的作用,一条在上,为承力索,一条在下,为轨道索,主要靠一种电动自行抱索器负责挂索、平衡、承力、驱动等功能,带动乘人吊具在轨道索上行走,其优点是摆脱了乘人吊具需附着于索道的不利因素,实现乘人吊具独立驱动走行。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电动自行抱索器在轨道索行走时,会绕轨道索旋转,使乘人吊具摇摆;主轮外缘由橡胶制成,行驶磨损后会在轮和钢索之间形成间隙,导致抱索不紧,甚至出现脱索危险;驱动轮直接在钢索上行走,容易磨损钢索,减少使用寿命。

双钢丝绳索道技术也未能普遍应用于城市长距离公共交通,主要原因是:1、两条钢丝绳独立固定连接于基站之间,由于钢丝绳热胀冷缩、振动、摇摆等原因,大跨度的双线钢丝绳之间会形成较大的倾角,难以保持平衡;2、两条钢丝绳的间距也因上述原因难以保持固定不变,这两个因素都会给行走其上的独立驱动吊挂乘人吊具(轿厢,吊椅等)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和技术弊端,本实用新型提供克服上述问题的一种双钢丝绳索道平衡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钢丝绳索道平衡器,应用于水平方向平行设置并张紧固定于支撑架上的两条防旋转钢丝绳索道,所述双钢丝绳索道平衡器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固定抱索器和跨接固定所述两个固定抱索器的U型桥接件。

所述固定抱索器包括上抱索卡和下抱索卡,所述上抱索卡为半圆管型,其内侧面为半圆弧形,外侧面为半圆弧形或廓形,两侧管壁设有螺栓孔,所述下抱索卡为半圆管型,其内侧面为半圆弧形,外侧面设置有凸起的固定连接部,两侧管壁设有螺栓孔。

所述U型桥接件的两端弯折相向延伸,并向内侧垂直延伸,且所述向内侧垂直延伸部分设置有固定连接部,配合所述固定抱索器下抱索卡外侧面的固定连接部。

所述双钢丝绳索道平衡器的两个固定抱索器的上抱索卡和下抱索卡分别上下相对扣装在两条防旋转钢丝绳对应位置上,并通过螺栓组件连接固定,使所述两个固定抱索器分别固定在两条防旋转钢丝绳对应位置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双钢丝绳索道平衡器的固定抱索器的下抱索卡外侧面的固定连接部设有螺栓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双钢丝绳索道平衡器的U型桥接件内侧的固定连接部设有螺栓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双钢丝绳索道平衡器的U型桥接件从所述两个对称设置的固定抱索器的上方跨接所述两个固定抱索器,通过螺栓组件把所述U型桥接件和所述两个固定抱索器连接固定在一起。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双钢丝绳索道平衡器的两个固定抱索器的下抱索卡和所述双钢丝绳索道平衡器的U型桥接件为一体成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双钢丝绳索道平衡器的两个固定抱索器的上抱索卡和下抱索卡的内侧面垫有耐磨胶垫。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钢丝绳索道平衡器,将两条平行张紧设置的防旋转钢丝绳进行抱索连接,使得两条防旋转钢丝绳之间不但在水平方向左右相互牵制,而且由于钢丝绳的防旋转特性,双钢丝绳索道平衡器还能使两条防旋转钢丝绳之间在垂直方向上下相互牵制,在其中一条钢丝绳发生热胀冷缩、摇摆、振动等变化时,通过双钢丝绳索道平衡器的平衡作用,两条防旋转钢丝绳在同一位置始终处于同一平行平面,成为吊挂索道车运行的索道轨;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平行张紧设置的两条防旋转钢丝绳的双钢丝绳索道平衡器,只包含两个由上抱索卡和下抱索卡构成的固定抱索器以及一个U型桥接件,结构简单牢固,用材节省,易于安装;而且,两个下抱索卡和U型桥接件可以一体成型,减少连接部件,不但结构更简单,用材更节省,而且提高双钢丝绳索道平衡器的整体牢固性,并减少安装步骤;

3、在平行张紧固定于支撑架上的双钢丝绳索道上设置多个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钢丝绳索道平衡器,两条防旋转钢丝绳的间距将保持一致,且两条钢丝绳在同一位置时,处于同一水平面,从而保持平衡,即使在大跨度的两条防旋转钢丝绳之间也不会形成较大的倾角,确保运行其上的索道车平稳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记载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钢丝绳索道平衡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钢丝绳索道平衡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水平方向平行张紧且两端固定在支撑架上的两条防旋转钢丝绳索道的双钢丝绳索道平衡器,所述双钢丝绳索道平衡器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固定抱索器1和用于桥接固定所述两个固定抱索器1的U型桥接件2,所述固定抱索器1包括上抱索卡11和下抱索卡12,所述上抱索卡11为半圆管型,其内侧面为半圆弧形,外侧面为半圆弧形或廓形,两侧管壁设有螺栓孔,所述下抱索卡12为半圆管型,其内侧面为半圆弧形,外侧面设置有凸起的固定连接部,两侧管壁设有螺栓孔;所述U型桥接件2的两端弯折相向延伸,并向内侧垂直延伸,且所述向内侧垂直延伸部分设置有固定连接部。

所述双钢丝绳索道平衡器的两个固定抱索器1的上抱索卡11和下抱索卡12分别垫上耐磨胶垫4,并相对扣装在两条平行张紧设置的防旋转钢丝绳3上,并通过螺栓组件连接固定,使所述两个固定抱索器1分别抱紧、固定在所述两条防旋转钢丝绳3上。

所述的双钢丝绳索道平衡器的U型桥接件2从所述两个固定抱索器上方跨接所述两个固定抱索器1,所述U型桥接件2两内侧垂直延伸部分的固定连接部分别和所述两个固定抱索器1的下抱索卡12外侧的固定连接部连接固定。参照图1所示,所述下抱索卡12外侧的固定连接部设有若干螺栓孔,所述U型桥接件2两内侧的固定连接部上分别设置若干螺栓孔,配合所述下抱索卡12外侧的固定连接部上的螺栓孔,通过螺栓组件将所述固定抱索器1与所述U型桥接件2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平行张紧设置的两条防旋转钢丝绳的双钢丝绳索道平衡器,将两条平行张紧设置的防旋转钢丝绳进行抱索跨接,由于防旋转钢丝绳的防旋转特性,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钢丝绳索道平衡器固定抱紧两条防旋转钢丝绳后,两条防旋转钢丝绳之间相互牵制,在其中一条钢丝绳发生热胀冷缩、摇摆、振动等变化时,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钢丝绳索道平衡器的平衡作用,两条防旋转钢丝绳索道始终处于同一平行平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平行张紧设置的两条防旋转钢丝绳的双钢丝绳索道平衡器的U型桥接件的侧面设置加强筋板,增强双钢丝绳索道平衡器的整体牢固性,防止双钢丝绳索道平衡器发生变形而影响两条防旋转钢丝绳的平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平行张紧设置的两条防旋转钢丝绳的双钢丝绳索道平衡器采用的固定抱索器,与传统的抱索器有所不同,该固定抱索器不设置套装吊耳,不可以直接在固定抱索器上设置吊挂乘人吊具,从而减少固定抱索器的结构和用材,并减轻整个双钢丝绳索道平衡器的重量,该固定抱索器的作用是平衡两条防旋转钢丝绳,改变了固定抱索器通常用于吊挂乘人轿厢或吊椅的功能。该固定抱索器的上抱索卡外侧面与一种抱索护管的外侧面配合,或形成相同弧度的外弧面,或形成形状和尺寸相同的廓形外侧面,目的是使索道车的走行轮能顺利行进,这从另一方面改变了固定抱索器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平行张紧设置的两条防旋转钢丝绳的双钢丝绳索道平衡器的U型桥接件,从两个固定抱索器的上方跨接将其进行固定,双钢丝绳索道平衡器应用在双线钢丝绳上时,不会阻挡在双线钢丝绳上行走的走行轮通过,不影响走行轮的运行。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