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轨道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1038阅读:1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铁轨道构造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轨道交通,特别涉及一种地铁轨道构造。



背景技术:

目前,地铁轨道道床多为现场浇筑混凝土形成的普通整体道床,具有施工简单,造价低等优点;但是其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施工进度缓慢,道床沉降后不易修复等。

于是,部分城市线路开始引进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先进技术,采用工厂化预制混凝土板式无砟轨道,这样可提高施工效率,施工质量容易保证,轨道沉降后修复施工也较为快捷。但该结构对轨道结构高度要求较高,一般需要920mm以上。对地铁隧道而言,将增大隧道断面面积,必将导致工程造价增加;另外,该结构水沟设置在道床外侧的隧道壁处,水可能渗入轨道基底下,可能形成冒浆等病害,将不利于隧道结构和轨道基底的耐久性。

另外,一般普通整体道床地段,如后期有减振需求时(因为前期设计没有采取减振措施,运营后有居民投诉时),要改造为减振轨道结构将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地铁轨道构造,以有效降低轨道结构高度,适应性更广,而且控制工程造价,方便养护维修,容易改造为减振型轨道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地铁轨道构造,包括钢筋混凝土基底,钢筋混凝土基底的中部设置有沿线路延伸的水沟,其特征是:所述钢筋混凝土基底之上设置调整层,调整层与钢筋混凝土基底之间设置有土工布隔离层,调整层上铺设轨道板,各轨道板的中部具有中央通槽,中央通槽位于水沟的上方。

所述调整层包括自密实混凝土层和聚合物砂浆层,聚合物砂浆层浇注于钢筋混凝土基底位于水沟两侧的顶面上,聚合物砂浆层浇注于自密实混凝土层的底面下。

所述钢筋混凝土基底的顶面与调整层的底面之间铺设有减振道床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轨道高度可降低为800mm,适应性很强,不增加隧道断面,不增加工程造价;采用开口型轨道板,在基底中心设中心水沟,水沟清理养护方便,也不影响隧道结构和轨道基底的耐久性;隧道发生沉降后,通过填充聚合物砂浆层可方便、快捷的修复;如有减振改造需求时,可顶升轨道板与调整层连结形成的复合结构,在基底的顶面与调整层的底面之间铺设减振垫后,即可形成高等减振轨道系统;如减振能力仍不足,还可在轨道板开口内增加配重块,增加轨道参振质量,进一步提高减振效果,改造过程非常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五幅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地铁轨道构造的俯视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面图;

图3是沿图1中B-B线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地铁轨道构造的断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地铁轨道构造的断面图;

图中示出构件和对应的标记:钢筋混凝土基底10,水沟11,轨道板20、板缝20a,中央通槽21,盖板22,门型钢筋23,配重块24,调整层30,凸台结构30a,土工布隔离层31,自密实混凝土层32,聚合物砂浆层33,减振道床垫3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地铁轨道构造,包括钢筋混凝土基底10,钢筋混凝土基底10的中部设置有沿线路延伸的水沟11。所述钢筋混凝土基底10之上设置调整层30,调整层30与钢筋混凝土基底之间设置有土工布隔离层31,调整层30上铺设轨道板20,轨道高度降低为800mm,适应性很强,不增加隧道断面,不增加工程造价。各轨道板20的中部具有中央通槽21,中央通槽21位于水沟11的上方,中央通槽21上铺设盖板22,形成通畅的疏散通道,水沟11清理养护也方便,也不影响隧道结构和轨道基底的耐久性。

参照图1,轨道板20中相邻两块的纵向端面之间具有板缝20a,板缝20a与水沟11相连通,隧道壁渗水或清洗隧道的废水可从板缝20a汇入水沟11。

参照图2和图3,所述轨道板20位于中央通槽21两侧的底部固定设置沿线路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门型钢筋23,各门型钢筋23伸入调整层30内,将轨道板20和调整层30连接为一体形成复合结构。

参照图1和图3,所述钢筋混凝土基底10位于水沟11两侧的顶部各具有沿线路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凹槽,调整层30的底部则具有沉入各凹槽内的凸台结构30a,避免调整层30发生相对于钢筋混凝土基底10的错动,以实现对轨道的纵向、横向限位。

参照图2和图3,所述调整层30通常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浇注而成,参照图4,在修复隧道沉降的情况下,所述调整层30包括自密实混凝土层32和聚合物砂浆层33,聚合物砂浆层33浇注于钢筋混凝土基底10位于水沟11两侧的顶面上,聚合物砂浆层33浇注于自密实混凝土层32的底面下。

参照图5,如有减振改造需求时,所述钢筋混凝土基底10的顶面与调整层30的底面之间铺设有减振道床垫34。即在顶升轨道板20与调整层连结形成的复合结构,在基底的顶面与调整层的底面之间铺设减振道床垫34,即可形成高等减振轨道系统。如减振能力仍不足,可在中央通槽21上固定设置配重块24,增加轨道参振质量,进一步提高减振效果,改造过程非常简单、方便。

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实用新型一种地铁轨道构造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本实用新型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