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纤维增韧的免烧结复合透水地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6522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纤维增韧的免烧结复合透水地砖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透水地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纤维增韧的免烧结复合透水地砖。



背景技术:

透水地砖是为解决城市地表硬化,营造高质量的自然生活环境,维护城市生态平衡而隆重诞生的世纪环保建材新产品。本产品具有保持地面的透水性、保湿性,防滑、高强度、抗寒、耐风化、降噪、吸音等特点。而目前的透水地砖大部分都是通过烧结而成,未烧结制成的透水地砖会因内部结构结合不充分影响其韧性和渗水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纤维增韧的免烧结复合透水地砖,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免烧结复合透水地砖韧性差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纤维增韧的免烧结复合透水地砖,包括复合透水地砖,所述复合透水地砖由透水表层和透水基层组成,且透水表层安装在透水基层的上方,所述透水表层的内部设有覆膜沙漠砂层和纤维层一,所述透水基层的内部设有纤维层二和水米石层,所述复合透水地砖安装在粗砂层的上方,且粗砂层安装在渗水混凝土层的上方,所述粗砂层和渗水混凝土层之间设有渗水土工布,所述渗水混凝土层安装在级配碎石层的上方,且级配碎石层安装在防渗土工布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复合透水地砖的内部为多孔结构,且复合透水地砖的表层设有光触媒层。

优选的,所述覆膜沙漠砂层由沙漠砂、热塑性酚醛树脂、乌洛托品和硬脂酸钙粉碎混合而成。

优选的,所述纤维层一和纤维层二均由棕榈纤维、海泡石纤维和聚丙烯纤维粉碎混合而成。

优选的,所述透水表层和透水基层的内部分别包含有骨料粘结剂,且透水表层的内部包含有亲水粘结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复合透水地砖的光触媒层净化空气,光触媒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类似光合作用的光催化反应,可氧化分解各种有机化合物和部分无机物,把有机污染物分解成无污染的水和二氧化碳,因而具有极强的防污自洁、净化空气与水的功能,有效的解决了透水地砖的孔隙容易堵塞和对城市土壤污染的问题,而且地砖的安装实现了大雨不积水,小雨不湿脚,具有很强的渗水、蓄水和排水功能,缓解了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多孔结构具有吸音降噪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纤维增韧的免烧结复合透水地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纤维增韧的免烧结复合透水地砖的铺设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透水表层、2-透水基层、3-水米石层、4-纤维层二、5-纤维层一、6-覆膜沙漠砂层、7-光触媒层、8-渗水土工布、9-防渗土工布、10-级配碎石层、11-渗水混凝土层、12-粗砂层、13-复合透水地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多纤维增韧的免烧结复合透水地砖,包括复合透水地砖13,复合透水地砖13由透水表层1和透水基层2组成,且透水表层1安装在透水基层2的上方,透水表层1的内部设有覆膜沙漠砂层6和纤维层一5,透水基层2的内部设有纤维层二4和水米石层3,复合透水地砖13安装在粗砂层12的上方,且粗砂层12安装在渗水混凝土层11的上方,粗砂层12和渗水混凝土层11之间设有渗水土工布8,渗水混凝土层11安装在级配碎石层10的上方,且级配碎石层10安装在防渗土工布9的上方。

复合透水地砖13的内部为多孔结构,且复合透水地砖13的表层设有光触媒层7,覆膜沙漠砂层6由沙漠砂、热塑性酚醛树脂、乌洛托品和硬脂酸钙粉碎混合而成,纤维层一5和纤维层二4均由棕榈纤维、海泡石纤维和聚丙烯纤维粉碎混合而成,透水表层1和透水基层2的内部分别包含有骨料粘结剂,且透水表层1的内部包含有亲水粘结剂。

具体使用方式:本实用新型工作中,复合透水地砖13由透水表层1和透水基层2组成,透水表层1由纤维层一5与覆膜沙漠砂层6粉碎混合形成,透水基层2由水米石层3和纤维层二4混合而成,不仅坚固耐用,而且透水效果好,复合透水地砖13的下方铺设有粗砂层12、渗水土工布8、渗水混凝土层11、级配碎石层10和防渗土工布9,大大增加了渗水的能力,并具有蓄水的功能,可将雨水排入蓄水池,缓解城市排水压力。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