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接中空地砖以及道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6509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快接中空地砖以及道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快接中空地砖以及道路。



背景技术:

在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中,砖块为比不可以少的建筑施工领域的材料,砖块可以应用于楼房的施工建设中,也可以用于地面的铺设中。

传统的实心粘土砖块,需要耗费大量的土地用土与烧结材料在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空心砖的节能效果得到约来越多的重视,于是空心砖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但是,随之而来的,空心砖也出现了相应的问题,如:强度不足,与传统的实心砖相比,空心砖由于是中空结构,整体强度不如实心砖;在铺设路面的时候,空心砖还是需要通过传统的水泥混凝土的铺设方式来进行铺设,施工速度缓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接中空地砖,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中空地砖铺设过程缓慢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快接中空地砖,包括:砖体;

所述砖体内部设置有多个内腔;

所述砖体两侧相对应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凹槽和凸起,相邻所述砖体通过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配合连接,以将相邻所述砖体快接。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内腔依次间隔的设置在所述砖体内部,且相邻所述内腔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两端分别与所述砖体的上表面和所述砖体下表面连接,用于增加地砖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砖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透水孔;

多个所述透水孔与多个所述内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砖体下表面表面设置有多个排水孔;多个所述排水孔用于与多个所述内腔连接,以用于将雨水排出。

进一步地,相邻所述内腔之间设置有导水孔,所述导水孔惯穿所述加强筋以使相邻所述内腔之间连通;

且相邻所述砖体之间的所述内腔相互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和所述凸起呈“T型”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贯穿所述砖体的侧壁,且所述凹槽一端贯穿所述砖体上表面,所述凹槽的另一端与所述砖体下表面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砖体的上表面设有防磨损层。

进一步地,所述砖体的上表面设有防滑层。

进一步地,一种道路,包括多块快接中空地砖,多块所述快接中空地砖之间通过凹槽和凸起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快接中空地砖,包括:砖体;

所述砖体内部设置有多个内腔;

所述砖体两侧相对应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凹槽和凸起,相邻所述砖体通过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配合连接,以将相邻所述砖体快接。通过砖体上设置的凹槽和凸起的配合,能够快速的将相邻的砖体之间连接,加快地砖的铺设速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快接中空地砖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快接中空地砖的A-A方向的俯视图;

图3为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快接中空地砖的A-A 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快接中空地砖的侧视图。

图标:100-砖体;110-凹槽;120-凸起;130-透水孔;140-内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快接中空地砖的立体图;图 3为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快接中空地砖的A-A方向的剖视图。如图1和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快接中空地砖,包括:砖体100;

所述砖体100内部设置有多个内腔140;

所述砖体100两侧相对应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凹槽110和凸起 120,相邻所述砖体100通过所述凸起120与所述凹槽110配合连接,以将相邻所述砖体100快接。

其中,砖体100也为承重结构层,优化基层配合比可以提高砖体 100的抗压、抗折、劈裂抗拉的强度,增加砖体100的透水性及耐久性。在透水砖中掺入纤维可提高明显提高透水砖的抗折及劈裂抗拉强度,提高砖体100的使用寿命。

其中,砖体100两侧侧面也可以设置为其他的连接结构,例如:在砖体100的一侧上设置有挂环,在砖体100的另一侧上设置有挂钩;挂环呈矩形设置,挂钩呈倒L型,通过L型挂钩与挂环之间的卡接,以将相邻的减震地砖快速连接。

还有,在砖体100的侧面设置有滑道和滑轨,滑道和滑轨相对设置,滑道可以凹陷的设置在砖体100的侧面,也可以相对于砖体100 的侧面凸出设置;对应的滑轨也对应的设置在砖体100的侧面的内部和外部的凸出部分。

另外,在砖体100上设置有凸起120和连接槽,凸起120的前端设置有弹性卡接件,弹性卡接件在受到挤压力的时候,收缩到凸起 120的内部;连接槽内部设置有卡接部,在凸起120进入到连接槽内之后,弹性卡接件在运动到卡接部之后,弹性卡接件与卡接部卡接,以将相邻的减震地砖快速连接。

在有,在相邻的两个砖体100之间设置有磁体,通过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将相邻的砖体紧靠的连接一起。

再如:在砖体10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插槽和插杆,插槽和插杆相对设置,相邻的减震地砖通过插杆和插槽的配合连接,将相邻的减震地砖之间连接。

本实施例中,包括:包括:砖体100;所述砖体100内部设置有多个内腔140;

所述砖体100两侧相对应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凹槽110和凸起 120,相邻所述砖体100通过所述凸起120与所述凹槽110配合连接,以将相邻所述砖体100快接;由于,砖体100的中空设置,可以减小砖体100的重量,节省材料;通过砖体100上设置的凹槽110和凸起 120的配合,能够快速的将相邻的砖体100之间连接,加快地砖的铺设速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内腔140依次间隔的设置在所述砖体100内部,且相邻所述内腔140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两端分别与所述砖体100的上表面和所述砖体100下表面连接,用于增加地砖的强度。

其中,加强筋可以为多种材质,例如:钢筋、纤维和复合材料等等。

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内腔140依次间隔的设置在所述砖体100 内部,可以减轻砖体100的重量,降低砖体100的成本;且相邻所述内腔140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两端分别与所述砖体100 的上表面和所述砖体100下表面连接,这样,通过加强筋将多个内腔140分离的设置在砖体100的内部,加强筋的设置还可以提高砖体10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的连接的稳定性,以增加地砖的强度,提高砖体100的抗弯折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砖体100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透水孔130;

多个所述透水孔130与多个所述内腔140连通。

其中,内腔140中可以设置有吸附装置,吸附材料可以为:活性炭、竹炭纤维等等,以用于将透水孔130流入的雨水进行吸附,可以减小雨水中的对土壤有害的物质进行吸附。

其中,透水孔130的形状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锥形、圆柱形、五角星形等多种形状。

其中,透水孔130可以呈多种形式排布在砖体100的上表面上,例如:透水孔130沿分别沿100的上表面上的长度和宽度方向均匀间隔排布;或者透水孔130在100的上表面上呈不规则排布,又或者的是透水孔130只是设置在内腔140的上方。

本实施中,在砖体100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透水孔130,多且个所述透水孔130与多个所述内腔140连通;可以在降大雨时将砖体 100表面的雨水通过透水孔130排入内腔140中,能够快速的将积水排出,减小路面的积水,使得路面的湿滑程度减小,让人们的出行更加便利。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砖体100下表面表面设置有多个排水孔;多个所述排水孔用于与多个所述内腔140连接,以用于将雨水排出。

其中,排水孔的位置设置在内腔140的下方,并且排水孔是间隔的布设在多个内腔140下方,这样可以使部分的内腔140内储存一定的雨水,在天气变热的时候,可以减缓砖体100的温度,并且将储存的水分蒸发,还能够减小城市中的热岛效应。

本实施中,所述砖体100下表面表面设置有多个排水孔;多个所述排水孔用于与多个所述内腔140连接,与多个内腔140连接多个排水孔,以使内腔140内的雨水排出到土壤的表面供土壤吸收,增加城市内的小环境的稳定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相邻所述内腔140之间设置有导水孔,所述导水孔惯穿所述加强筋以使相邻所述内腔140之间连通;

且相邻所述砖体100之间的所述内腔140相互连通。

本实施例中,相邻所述内腔140之间设置有导水孔,所述导水孔惯穿所述加强筋以使相邻所述内腔140之间连通;这样,在内腔140 中积攒的雨水过多时候,可以通过导水孔流入相邻内腔140之中,并且相邻所述砖体之间的所述内腔140相互连通,就可以将过多的雨水沿着多个砖体100内的内腔140流出,最后在最外侧的砖体100的内腔140可以与下水管道连接或者是与其他的排出通道连接,以将雨水快速有效的排出。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快接中空地砖的A-A方向的俯视图。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凹槽110和所述凸起120呈“T型”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110和所述凸起120呈“T型”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砖体100连接时,其中一块砖体100上的T型的凸起120 与相邻的砖体100上的T型凹槽110,通过T型的凹槽110和凸起 120的卡接,以使得相邻砖体100之间能够连接的更稳定,而且使得相邻地砖之间的连接更加快捷。

图4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快接中空地砖的侧视图。如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凹槽110贯穿所述砖体100的侧壁,且所述凹槽110一端贯穿所述砖体100上表面,所述凹槽110的另一端与所述砖体下表面抵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110贯穿所述砖体100的侧壁,且所述凹槽110一端贯穿所述砖体100上表面,所述凹槽110的另一端与所述砖体下表面抵接。当凸起120与凹槽110进行卡接时,凸起120与相邻砖体100的下表面抵接,以使相邻两块砖体100之间的高度尽可能的在同一水平面上,这样有利于地砖的铺设,可以降低对铺设地砖人员的专业性的要求,以减少铺设地砖时的施工成本,提高地砖铺设的施工速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砖体100的上表面设有防磨损层。

其中,防磨损层可以是复合在上砖体100的上表面上的一层其他的砖体,只要这种砖体100上也设置有透水孔130,以保障路面的积水的能够快速的排出,这样,在防磨损层被磨损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直接对防磨损层进行更换或者修复,可以增加减震地砖的使用寿命,降低减震地砖的维护成本。

本实施例中,所述砖体100的上表面设有防磨损层。这样,可以增加砖体100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砖体100的上表面设有防滑层。

其中,防滑层的设置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在砖体100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凸起120的立柱,多个立柱均匀的设置在上表面壁 150上以形成防滑表面。

还有,可以在砖体100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多个褶皱条纹或凹凸点,以增加地板砖面与人体脚底或鞋底的摩擦力,防止打滑摔倒。

另外,可以在砖体100的上表面上设置上设置有防滑剂,防滑剂渗入到砖体100的上表面的间隙中,这样砖体100的上表面上既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在行人行走在路面上时,即可以增加其摩擦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砖体100的上表面的设有防滑层,通过防滑层的设置,可以减少人们在砖体100上行走时打滑、产生危险,以增加减震地砖的实用性,增加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

实施例2

一种道路,包括多块快接中空地砖,多块所述快接中空地砖之间通过凹槽110和凸起120配合连接。

本实施例中,一种道路通过多块快接中空地砖之间可拆卸连接形成,通过多块减震地砖上设置的凹槽110和凸起120,可以减小减震地砖铺设过程的工作量,并且能够加快施工速度,节省人力和物力,降低施工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