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用途地面铺装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33473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用途地面铺装单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面铺装单元体,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基于紧急救援的多用途地面铺装单元。



背景技术:

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是我国当前城市建设的重要方针政策,加快城镇化进程无论是对调整经济结构,增强内需动力,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加快中原崛起和跨越式发展,都具有综合性、关键性、全局性的重大意义。

城镇一般具有一些具有较大规模场地面积的区域,例如广场、操场等,它们是城镇最基本的设施,且是城市生产生活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普通的广场、操场等占地面积庞大,除了供人们平时活动使用外,并无其他用处,这就造成了城镇用地空间的浪费。另一方面,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性的气候环境的恶化,城镇居民深受暴雨洪涝灾害之苦,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城镇中例如广场、操场等面积宽广用地功能单一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紧急救援的多用途地面铺装单元,除了满足平时广场等铺装的需要之外,解决突发暴雨洪涝灾害之时周边人民群众的紧急救援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地面铺装单元,包括上层铺装层,其还包括设置于上层铺装层之下的下层可漂浮层,所述下层可漂浮层包括固定结构层、浮筒层以及配重层,固定结构层与所述上层铺装层相连接,浮筒层包括至少一个浮筒部,所述浮筒层设置于所述固定结构层和配重层之间。

上述的多用途地面铺装单元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结构层和上层铺装层之间通过一粘结层相连接。

上述的多用途地面铺装单元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粘结层由混凝土砂浆胶材料制成。

上述的多用途地面铺装单元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结构层和配重层分别具有容置所述浮筒部的容置部。

上述的多用途地面铺装单元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浮筒部为多个,多个所述浮筒部之间通过钢缆相连接。

上述的多用途地面铺装单元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浮筒部通过钢缆连接在所述固定结构层上。

上述的多用途地面铺装单元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结构层和配重层之间通过线轮装置相连接。

上述的多用途地面铺装单元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线轮装置包括第一线轮、第二线轮和连接于所述第一线轮和第二线轮上的连接线缆,所述第一线轮连接在所述固定结构层上,所述第二线轮连接在所述配重层上。

上述的多用途地面铺装单元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线轮装置为多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地面铺装单元,在日常情况下,普通的上层铺装层满足人群活动需求,一旦突发暴雨洪涝灾害时,下层可漂浮层中的浮筒部在水的浮力作用下带着上层漂浮,形成周边人民群众的紧急水中救援工具。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地面铺装单元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日常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地面铺装单元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紧急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地面铺装单元的线轮装置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 多用途地面铺装单元

100 上层铺装层

200 下层可漂浮层

210 固定结构层

220 浮筒层

221 浮筒部

230 配重层

231 容置部

240 线轮装置

241 第一线轮

242 第二线轮

243 连接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图1和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地面铺装单元的一实施例平时状态与紧急情况下状态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地面铺装单元10包括上层铺装层100和下层可漂浮层200,下层可漂浮层200设置于上层铺装层100之下。其中,上层铺装层100用于满足平时人群活动需求,其采用普通铺装铺砌方法(例如采用混凝土水泥砂浆)铺砌于下层可漂浮层200之上。下层可漂浮层200具有漂浮功能,如图2所示,在突发洪涝灾害的紧急状态时,在水的浮力作用下可漂浮于水面之上,成为周边人民群众的紧急救援工具。

具体地,下层可漂浮层200包括固定结构层210、浮筒层220和配重层230,固定结构层210、浮筒层220和配重层230从上至下依次设置。

其中,固定结构层210较佳地采用轻质材料制成,与上层铺装层100通过一粘结层采用普通铺装铺砌的方法相连接。

浮筒层220包括至少一个浮筒部221,浮筒部221通过钢缆绑定固定在固定结构层210上。本实施例中,所用浮筒部221均为930X580mm标准200L的废弃汽油桶,不仅效果好,而且经济方便。当然,浮筒部221也可以用其它空腔金属结构代替,均可以达到日常状态下的承重以及紧急状态下的漂浮作用。

另,根据所需浮力以及地面铺装单元形状及大小的需要,浮筒部221可设置为多个,多个浮筒部221之间例如通过钢缆相连接。

其中,固定结构层210具有容置浮筒部221的容置部(未示出),容置部与浮筒部221的形状相适配,以更好地固定以及容置浮筒部221。

配重层230为基础配重,可为减少浮巢水平位移提供拉力。配重层230也具有与浮筒部221的形状相适配的容置部231,在日常状态下,浮筒层220的浮筒部221容置于固定结构层210的容置部和配重层230的容置部231中。在日常状态下,浮筒部221完全容置于固定结构层210和配重层230之间,固定结构层210和配重层230的相对面可部分地相互贴合,以承担一部分载荷,保证多功能地面铺装单元10的承重能力。

如图2和图3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地面铺装单元10的固定结构层210和配重层230之间通过线轮装置240相连接。线轮装置240包括第一线轮241、第二线轮242和连接于第一线轮241和第二线轮242上的连接线缆243,第一线轮241连接在固定结构层210上,第二线轮242连接在配重层230上,第一线轮241和第二线轮242相对应设置。在发生暴雨洪涝灾害时,浮筒部221在水的浮力作用下漂于水面之上,向上的浮力带动第一线轮241和第二线轮242上的连接线缆243动作,使轻质材料制成的固定结构层210与下层的配重层230保持连接(第一线轮241和第二线轮242上连接线缆243的放线长度与浮力大小成正比),从而形成水中浮岛,达到保障生命安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多用途地面铺装单元10尺寸灵活,单元形状多变,制成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三角形等均可。空间利用率高,方便实用,用途广泛,既为乡镇城市提供了普通广场的功能,又解决了在暴雨洪涝等紧急情况下人民群众的紧急救援问题。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