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质环保声屏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21701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质环保声屏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声屏障,具体地说是一种轻质环保声屏障。



背景技术:

声屏障,主要用于公路、高速公路、高架复合道路和其它噪声源的隔声降噪。分为纯隔声的反射型声屏障,和吸声与隔声相结合的复合型声屏障,后者是更为有效的隔声方法。指的是为减轻行车噪声对附近居民的影响而设置在铁路和公路侧旁的墙式构造物。

目前普遍使用的声屏障包括表面均匀分布有孔洞的外壳和位于外壳内部的吸隔声板,其中吸隔声板目前普遍使用的材料是石棉,石棉虽然具备一定的吸音效果,但是由于车辆行驶过程中会对外壳内部的石棉造成冲击,因此使用一段时间之后,每当车辆经过就会造成石棉纤维弥漫到空气中,石棉纤维进入人体后能引起石棉肺、胸膜间皮瘤等疾病,因此对周围居民以及车辆驾驶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轻质环保声屏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轻质环保声屏障,包括内部中空的外壳,所述外壳前侧壁上开设前大后小的喇叭状声音传输通道,声音传输通道的大口径端口朝向车流方向,所述声音传输通道为多个,所述外壳后侧壁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外壳内部活动安装隔音层,所述隔音层包括与外壳前侧壁紧贴的隔音膜布和排布于隔音膜布后方的多片隔音板,所述隔音膜布上均匀分布有多个能开合的单向瓣膜,每个单向瓣膜的开启方向均朝向外壳后侧面,所述单向瓣膜与声音传输通道的小口径端口所在位置对应;每片隔音板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导音孔。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多个声音传输通道成排分布。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每相邻的两片隔音板上的导音孔均不重合,隔音膜布上的单向瓣膜与紧邻隔音膜布的隔音板上的导音孔也不重合。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隔音膜布为帆布。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隔音层与外壳活动安装具体为,隔音层固定在边框上,外壳内部顶面和底面上设置上下对应的插槽,所述边框插在插槽内,隔音层与外壳活动插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壳底面上设有透水孔。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壳材质为不锈钢、塑料、混凝土中的任意一种。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1、当车辆经过该声屏障时,车辆周围气压增大,气流从声音传输通道大口径端口传入,由小孔径端口传出,进入外壳内部,声音传输通道实现初步消音,然后气流经过单向瓣膜,使单向瓣膜朝向外壳后侧面打开,气流再依次经过多片隔音板,实现二次消音,最后气流由外壳后侧壁上的通孔排出。

2、当车辆驶离该声屏障时,车辆周围气压减小,气流由外壳后侧壁上的通孔进入,依次经过多片隔音板,当气流经过隔音膜布上的单向瓣膜时,由于单向瓣膜只能朝向外壳后侧面打开,因此在气流的作用下,单向瓣膜闭合,单向瓣膜对小口径端口起到封堵作用,避免了气流从小孔径端口流向大口径端口,从而避免声音放大。

3、声音的传输路径不断发生改变,声音的传输距离增大,从而实现吸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声音传输通道与单向瓣膜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多片隔音板上导音孔的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声音传输通道;3-通孔;4-隔音膜布;5-隔音板;6-单向瓣膜;7-导音孔;8-透水孔;9-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本实用新型外壳1前侧面朝向车流方向,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内部中空的外壳1,所述外壳1前侧壁上开设前大后小的喇叭状声音传输通道2,声音传输通道2的大口径端口朝向车流方向。所述声音传输通道2为多个,多个声音传输通道2成排分布。所述外壳1后侧壁上设有多个通孔3。

所述外壳1内部活动安装隔音层,所述隔音层包括与外壳1前侧壁紧贴的隔音膜布4和排布于隔音膜布4后方的多片隔音板5,如图3所示,所述隔音膜布4上均匀分布有多个能开合的单向瓣膜6,每个单向瓣膜6的开启方向均朝向外壳1后侧面,所述单向瓣膜6与声音传输通道2的小口径端口所在位置对应。每片隔音板5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导音孔7。如图4所示,为了提升吸音效果,每相邻的两片隔音板5上的导音孔7均不重合,隔音膜布4上的单向瓣膜6与紧邻隔音膜布4的隔音板5上的导音孔7也不重合,这样设计使声音经过单向瓣膜6传输后,声音的传输路径不断发生改变,声音的传输距离增大,从而实现吸音。所述隔音膜布4为帆布。

所述隔音层与外壳1活动安装具体为,隔音层固定在边框上,外壳1内部顶面和底面上设置上下对应的插槽9,所述边框插在插槽9内,隔音层与外壳1活动插接,可以根据消音需要确定插入插槽9内的隔音板5的数量,实现最佳消音效果。

为了方便排出经声音传输通道2和通孔3进入到外壳1内部的积水,所述外壳1底面上设有透水孔8。

所述外壳1材质为不锈钢、塑料、混凝土中的任意一种。

使用时,将声屏障安装在道路两侧,以其中一块声屏障作为参照,当车辆经过该声屏障时,车辆周围气压增大,气流从声音传输通道2大口径端口传入,由小孔径端口传出,进入外壳1内部,声音传输通道2实现初步消音,然后气流经过单向瓣膜6,使单向瓣膜6朝向外壳1后侧面打开,气流再依次经过多片隔音板5,实现二次消音,最后气流由外壳1后侧壁上的通孔3排出。当车辆驶离该声屏障时,车辆周围气压减小,气流由外壳1后侧壁上的通孔3进入,依次经过多片隔音板5,当气流经过隔音膜布4上的单向瓣膜6时,由于单向瓣膜6只能朝向外壳1后侧面打开,因此在气流的作用下,单向瓣膜6闭合,单向瓣膜6对声音传输通道2小口径端口起到封堵作用,避免了气流从小孔径端口流向大口径端口,从而避免声音放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