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铺路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4729发布日期:2018-10-13 01:58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面铺设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速铺路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中国专利数据库中公开了一种公路工程用简易自动铺路机,其专利申请号为:201621136730.5,申请日为:2016.10.19,授权公告号为:CN206143593U,授权公告日为:2017.05.03,该装置包括行驶车,所述行驶车包括车架板、固定在车架板前端的驾驶室、固定在车架板底部的行驶轮,还包括有砖头容纳箱、砖头输送装置,所述砖头输送装置自下而上倾斜分布地位于两侧支撑架之间,所述砖头输送装置的顶端置于车架板上方、底端置于地面上,所述砖头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带、对应于输送带顶部的上滑动板、对应于输送带底部的下滑动板,所述上滑动板、输送板、下滑动板的表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砖头输送装置的两侧分别固定有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顶端固定在上滑动板上、底端固定在下滑动板上。其不足之处在于:该装置只能铺设平整路面、路况结实的道路,难以铺设泥土松软,路面凹凸的道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铺设各种路况的快速铺路机。

一种快速铺路机,包括行走货车,所述行走货车的尾部经支撑架倾斜设置有砖头输送机构,所述砖头输送机构的输入端位于行走货车的车厢上,输出端贴合待铺设的路面设置,位于砖头输送机构的输出端之前的行走货车尾部连接将待铺路面刮平的刮板,位于刮板与砖头输送机构的输出端之间的行走货车尾部连接有将待铺路面压实的压辊。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驾驶人员将行走货车开到待铺路面起始位置,使砖头输送机构的输出端位于待铺路面端头,操作人员启动砖头输送机构,操作人员将砖头码放在砖头输送机构上,驾驶人员缓慢驾驶行走货车沿着待铺路面行走,同时砖头输送机构的输出端将码放整齐的砖头铺设在路面上,当行走货车到达铺设路面终点位置,使砖头输送机构的输出端到达待铺路面另一端头,操作人员关闭砖头输送机构,操作人员停止向砖头输送机构码放砖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由于刮板的存在,刮板可以将待铺设的路面刮平整,又由于压辊的存在,压辊可以将待铺路面压实,便于砖头铺设整齐。

为了将砖头码放整齐,同时将码放整齐的砖头可靠地铺设在路面上,所述砖头输送机构包括连接在支撑架上的连板,所述连板上间隔设有若干传送辊,各传送辊的芯轴端头固接有链轮,所述各链轮经驱动链条传动连接。

为了将砖头码放整齐,减小各个砖头之间的缝隙,位于砖头输送机构两侧的连板上均设有将传送辊上的砖头聚拢的挡板。

进一步地,所述行走货车的车厢包括用于盛放砖头的堆放部。

为了降低操作人员的疲劳强度,提高劳动效率,所述行走货车的车厢上设有升降座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行走货车,101车厢,102堆放部,103升降座椅,2支撑架,3砖头输送机构,301输入端,302输出端,303连板,304传送辊,305链轮,306驱动链条,307挡板,4刮板,5压辊。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述,为一种快速铺路机,包括行走货车1,进一步地,行走货车1的车厢101包括用于盛放砖头的堆放部102,为了降低操作人员的疲劳强度,提高劳动效率,行走货车1的车厢101上设有升降座椅103,行走货车1的尾部经支撑架2倾斜设置有砖头输送机构3,砖头输送机构3的输入端301位于行走货车1的车厢101上,输出端302贴合待铺设的路面设置,为了将砖头码放整齐,同时将码放整齐的砖头可靠地铺设在路面上,砖头输送机构3包括连接在支撑架2上的连板303,连板303上间隔设有若干传送辊304,各传送辊304的芯轴端头固接有链轮305,各链轮305经驱动链条306传动连接,为了将砖头码放整齐,减小各个砖头之间的缝隙,位于砖头输送机构3两侧的连板303上均设有将传送辊304上的砖头聚拢的挡板307,位于砖头输送机构3的输出端302之前的行走货车1尾部连接将待铺路面刮平的刮板4,位于刮板4与砖头输送机构3的输出端302之间的行走货车1尾部连接有将待铺路面压实的压辊5。

工作时,驾驶人员将行走货车1开到待铺路面起始位置,使砖头输送机构3的输出端302位于待铺路面端头,操作人员启动驱动链条306,驱动链条306经链轮305带动传送辊304转动,操作人员将砖头码放在传送辊304上,驾驶人员缓慢驾驶行走货车1沿着待铺路面行走,同时砖头输送机构3的输出端302将码放整齐的砖头铺设在路面上,当行走货车1到达铺设路面终点位置,使砖头输送机构3的输出端302到达待铺路面另一端头,操作人员关闭砖头输送机构3,操作人员停止向砖头输送机构3码放砖头。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